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38节

  刚刚这些话,可是前些天李红兵从外面买粮回来,阎大妈看他买的多,就吐槽他不会过日子所说的话,现在又被李红兵还了回去。

  当然了。

  李红兵知道阎大妈当时并没有恶意,所以现在也只是纯调侃。

  “哎,红兵,这一码归一码,现在不比之前,今时不……叫什么来着……”

  见阎大妈想说又不记不全这个成语,李红兵开口提醒道:“今时不同往日!”

  “啊!对,就是这句话,今时不同往日!”

  被李红兵一提醒,阎大妈立马恍然大悟,然后解释道:“我之前也不知道,现在买面粉都限制着不让大家多买,这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

  现在只是面粉,万一接下来对大米和杂粮,也开始这样要求,到时候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

  我们家人多,尤其是孩子多,可不能饿肚子。

  再说了。

  这粮食又不会坏,多买一些放在家里,也没什么损失……”

  四九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像这两天排大长队,所有人抢着买粮的情况了。

  本来昨天晚上,阎埠贵让她今天去买粮的时候,阎大妈还没太大的感受,结果上午一去到买粮现场之后,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人都有从众心理,一跟风起来,今天粮店排队买粮的场面,比昨天还宏大和激烈。

  买到粮之后,阎大妈那个震撼和庆幸。

  今天这样的粮食抢购大潮,也是上面始料未及的,有些准备不足。

  不过眼下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外面猜测的那么严重和离谱,上面自然不可能采用比较强硬的手段,去制止民众的这种行为。

  否则的话。

  只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大的恐慌,所以只能全力调粮供应,敞开了让大家抢购。

  “是啊!红兵,你阎大妈说的有道理,明天你也去多买些回来,免得到时候家里缺粮了。”

  “嗐!这你们就瞎操心了,怕不是忘了,红兵前些天刚买了两大袋的面粉和一袋大米回来,都够他吃到明年了。”

  “还真是!”

  “红兵,你这运气也太好了,刚买了那么多面粉,上面要开始出政策限制大家买面粉的数量,你这接下来,要是想吃饺子、馒头还是面条,都可以敞开了吃。”

  “唉,要早知道这样的话,我上个月也都买些面粉回来了,我们家孩子最喜欢吃我做的擀面条和馒头,这个月怕是吃不了多少回了。”

  “这倒是小事,可别到时候,连大米和杂粮也像面粉一样,要购买证才能买,吃不饱才是大问题。”

  “不行,明天我也得去粮店多买些粮食回来,不然到时候这样,后悔都来不及。”

  “……”

  面对院里这些人的打算,李红兵也不阻止。

  像阎大妈刚才说的,就算买回来放着不马上吃,短时间内也坏不了。

  这种今天抢购粮食的这种情况,后面又持续了好几天。

  发现上面非但没有制止,而且粮店的供应愈发的足,头脑一热的抢购者们,热情也逐渐消退了下来。

  只不过。

  面粉统销后,市场上大米和杂粮的销量大增,而一些不法粮商也从套购面粉转向套购大米,导致大米外流,再次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于是,上面又决定将大米和粗粮这类的主粮也纳入统销统购的体系当中。

  从十二月一号起,居民需凭借派出所发给的购粮证,到指定粮店购买所需要的粮食,而面粉依旧按照原来的面粉购买证进行核发领取与购买。

  这也就是所谓的“划点定片,凭证购买”。

  随着这个政策定下来,很快就传达到下面,生活在四九城内的老百姓们,都陆续收到了消息。

  因为办理购粮证的事情,杨干事又一次来到了四合院。

  “杨干事,这次要办的购粮证,是不是和上次的面粉购买证一样,需要按户口本上登记的,来规定每家每个月购买的粮食数量?”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除了面粉之外,大米和其他杂粮,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需要多少买多少。”

  “那这购粮证有什么用?有跟没有一个样啊!”

  “肯定还是有用的,因为以后大家从粮店买粮,只能从指定的粮店买,不能去别的区域的粮店,而且每次买粮,买了多少,都要凭购粮证进行登记。”

  “当然了,虽然不会限制每个月大米和杂粮的购买数量,但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还是提倡大家吃多少买多少,只要够吃了就行,千万不要一次性买太多……”

  “……”

  随着杨干事讲解完政策,一一解答了众人的疑惑离开后,大家都有些傻眼。

  过去这一段时间,院里的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往家里囤了一些粮食,尤其是以阎埠贵为首的那些抢购“大户”。

  “完了完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满脸郁闷的贾张氏忽然站出来,万分气愤的对着阎埠贵发难道:“阎埠贵,你干的好事!”

  贾张氏的这一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懵逼了。

  众人视线在贾张氏和阎埠贵身上来回审视,还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一个个眼里都燃起了八卦的焰苗。

  “贾张氏,你瞎咧咧什么呢?我怎么你了?”

  一看情况不对,阎埠贵当场变了脸色,连忙斥责道。

  “当然怪你,要不是你们家这段时间一直往家里买粮食,我也不会跟着买那么多。”

  “现在好了,除了面粉,上面根本不管大家买别的。”

  “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家的那些粮食,不都白买了吗?”

  “都是信了你的邪了,害得我们家上当吃亏。”

  “现在家里那么多粮食,你让我们一家四口,得吃到什么时候?”

  “……”

  贾张氏都快气死了。

  要不是看阎埠贵他们买粮买的那么起劲,她也不会跟风囤的飞起。

  为此。

  贾张氏还把自己压箱底的养老钱,全都给搭上了。

  有面粉购买证在前,又有阎埠贵这么抠门和精明的人,默默带头囤粮,贾张氏也跟着错信了外面的谣言。

  现在家里囤起来的粮食,都够他们一家四口吃到明年过年了。

  这么多粮食放在家里,不光是占地方,要是一个保存不好,或者遭了老鼠,那可就倒了大霉。

  在贾张氏的眼里,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带头囤粮的阎埠贵。

  与此同时。

  听到贾张氏的这一番谴责,众人反应过来,发现是自己想岔了,居然还有一点惋惜。

第142章 贾张氏抽风?上去抽她丫的就对了(5k)

  “贾张氏,你这是无理取闹。”

  “我们家要买多少粮食,是我们自己的自由,关你什么事?”

  “我让你们跟着一起买了吗?”

  “我们家人多,粮食消耗的快,愿意多买点,怎么了?”

  “你这也能怪到我,还讲不讲道理?”

  “……”

  阎埠贵都没想到,贾张氏能把这样的一口锅,给扣在他的头上。

  他冤不冤啊?

  从头到尾,买粮囤粮都是他们家自发的,阎埠贵从来没有让别人跟他这样做。

  阎埠贵又不傻。

  就算上面真的有计划,那他囤粮也只是个人行为,可要是组织院里的人一起囤粮,到时候要是引起上面注意,那不就是撞枪口上了吗?

  万一上面没这方面的计划,自己猜错了,到时候拉上他们一起,最后没占到任何便宜,还把院里这批人给得罪了。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阎埠贵从来不做。

  至于院里的人要跟风买,他也没什么办法。

  “阎埠贵,说那么多没有用,你们家要是不买,我们家能跟着买那么多粮食回来吗?”

  这话一出,贾张氏显然是不准备讲理了。

  当然了。

  她也没理可讲。

  虽然知道贾张氏不占理,但院里的人并没有帮阎埠贵发声,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也是受到了阎埠贵的影响,跟着囤了不少的粮。

  尽管没有贾家囤的多,但显然也不是一两个月能吃完的。

  现在囤粮成了一个笑话。

  或多或少,大家心里都有些怪罪阎埠贵。

  哪怕一开始囤粮的,并不止阎埠贵一个人。

  可后面抢购粮食的热潮过去,阎家并没有停止囤粮的行为。

  如果阎埠贵不这样的话,大家或许就会少买一些。

  明明不是他的错,可一旦出了状况,大家就把矛头都指向了他。

  人的心,有时候也挺奇怪和离谱的。

  对贾张氏这种人,阎埠贵发现自己根本没道理可讲,主要是有道理也讲不通,所以他直接看向了不远处的易中海,开口提醒道:“老易,你不管管贾张氏?”

  眼下能管得了贾张氏,让她听话的,估计也就只有易中海了。

  易中海没想到阎埠贵会突然向自己“求助”,在愣了一下之后,便“无奈”的摊手道:“老阎,这是你和贾家之间的事情,我管不了。”

  面对阎埠贵的“求助”,易中海选择了袖手旁观。

  贾张氏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再了解不过。

  贾家囤粮押了那么多钱下去,现在发现囤粮完全是个多余的行为,这事要没个说法,贾张氏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如果现在他还是管院大爷,自然不能让贾张氏这样找阎埠贵胡闹,可现在都已经不是了,还操那么多闲心干嘛。

  阎埠贵的麻烦,得他自己解决。

  显而易见。

  失去了管院大爷的位置,发现自己在院里说话也不管用了,易中海直接换了个思维方式,开始“摆烂”了。

  以后贾张氏再怎么闹,只要不吃亏,他都不干预了,让刘海中、阎埠贵和杜建国这几个管院大爷管去。

首节 上一节 138/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