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28节

  就在李红兵想着这些的时候,阎埠贵忽然试探着开口道:“红兵,接下来如果院里重新选举管院大爷,你会不会投阎大爷一票?”

  “阎大爷,您还惦记着这个呢?”

  知道阎埠贵想要当院里的管院大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见他一有机会就开始谋算,李红兵也是有些佩服他的毅力。

  这管院大爷,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官方的称呼,就是通讯员,也叫联络员。

  是上面为了解决基层力量不足、信息不畅问题,促进政府与群众、部门间协作,从而设立的民间力量,其核心职责是监督举报、政策宣传和协助调查,不过只有监督反映权,并无处理权。

  这也是之前易中海为什么会被撤销管院大爷的原因。

  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人,阎埠贵之所以对管院大爷的位置这么上心,是因为这样能用行动向組织靠拢,同时在学校的工作和评级当中也有加成和优势。

  实际中。

  这个联络员制度,由于容易依赖个人威望,滋生偏袒和不公,再加上部分联络员缺乏法律意识和知识等问题,在五九年的时候,也随着监察部的撤销而被取缔。

  六五年的时候,联络员制度早就已经不复存在,而所谓管院大爷的头衔,则被易中海他们保留了下来,拿着过去的鸡毛继续当令箭。

  就他们做的一些事情,说是私设公堂,一点都不过分。

  “我这也是为了大家伙儿着想,要是老许的管院大爷被撤了,那咱们院就只剩下老刘一个管院大爷,到时候起码要再选一位出来……”

  阎埠贵有些尴尬,不过既然李红兵问,那他也选择了“交心”。

  李红兵不是个大嘴巴的人,做事情有分寸,阎埠贵相信他不会到处去宣扬这件事情。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许富贵的管院大爷,肯定是保不住,接下来必须有人顶上去。

  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当年的事情重新发生,阎埠贵自然得提前下下功夫,不能再度与管院大爷的位置失之交臂。

  “行啊,阎大爷,如果到时候院里真要选新的管院大爷,我肯定投您一票。”

  阎埠贵想要当管院大爷,提前过来找自己拉票,李红兵不介意给他一个面子。

  反正总有人要当,选谁不是选。

  虽然阎埠贵有私心,喜欢算计,但起码不怎么会搞事情和带节奏,相对省心一些。

  “那阎大爷就在这先谢谢你了。”

  一听李红兵答应,阎埠贵不禁喜出望外。

  有李红兵支持的话,到时候他的希望会大很多。

  阎埠贵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也不再缠着,李红兵便推着自行车重新出门,来到了李红梅那里。

  见李红兵过来,从下午担忧到现在的李红梅,好一阵关心。

  今天的大部分时间,李红每都在和赵卫国走亲戚,去工友家串门,也是到下午很晚的时候,回来才听说了李红兵那边的事情。

  “听说你还对贾东旭动手了?”

  “那货欠抽,打他几巴掌算是轻的了。”

  “下次不许那么冲动!万一伤到了自己怎么办?”

  “打不过我就跑呗!而且贾东旭除了比我大几岁,没什么厉害的。”

  “贫嘴!”

  “……”

  似乎想起了什么,李红梅忍不住对李红兵试探道:“红兵,你…你什么时候和陈掌柜在一起的?”

  “就过年这一段时间吧!”

  李红兵知道李红梅肯定会问这个问题,所以早就准备好了答案。

  反正没说谎。

  不等李红梅开口,李红兵便先发制人的问道:“姐,你是不是对雪茹有什么意见?”

  “陈掌柜各方面都好,就是……”

  犹豫了一下,李红梅还是忍不住说道:“就是比你大了一点点。”

  陈雪茹的各方面条件都没得挑,甚至李红梅还觉得是他们高攀了,但今年过了年,李红兵也才十七,陈雪茹还比他大三岁。

  尽管早就有了“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姐弟恋并不流行,反而是传统的“男大女小”模式为绝对主导,

  真正要开始成为流行趋势,起码要到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

  眼下李红梅会有这样的反应,其实很正常。

  “姐,你也说了是一点点。”

  李红兵笑了笑,丝毫不在意的说道:“回头我找个时间,请雪茹过来坐坐,她的裁缝手艺好,到时候你还可以跟她交流交流,相互学习进步。”

  “嗯。”

  李红梅静静看了李红兵几秒,最终暗暗叹了口气。

  她并不是一个特别强势的姐姐,关心李红兵归关心,但现在李红兵已经长大并且参加工作了,自然不会强行干涉和限制他选择的自由。

  现在毕竟是新社会了,姐弟恋虽然不流行,但也不是没有。

  关键李红梅知道,只要是李红兵认定的,几乎很难改变。

  与其不顾一切的反对,不如让李红兵试试。

  就像她和赵卫国一样,有足够了解和相互包容理解的自由恋爱,总要比仓促的相亲好一些。

  又跟李红梅和赵卫国闲聊了一阵,让他们彻底放下心后,李红兵也就回去了。

  第二天。

  李红梅带着赵卫国回娘家。

  因为她的归来,院里相当热闹。

  食品厂给李红梅和赵卫国安排的房子,就在南锣鼓巷附近一带,属于娘家比婆家近,不过因为李红兵的上班时间,李红梅平时很少过来,倒是李红兵休息的时候,会经常去她那儿开伙做饭或直接蹭饭。

  眼下的李红梅,可以算得上是院里的“稀客”。

  李红梅嫁的不差,虽说婆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但赵卫国这个丈夫是食品厂的驾驶员,工资待遇都不低,她自己也是食品厂的正式工人,双职工家庭让人羡慕。

  而李红兵这个弟弟,现在发展是越来越好,前途一片光明。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说巴结,大家也都对她十分欢迎。

  再怎么说,李红梅也是从这院里嫁出去的,以前和大家的关系都不差。

  中午一起吃过饭后,李红梅和赵卫国便回去了。

  下午。

  李红兵从系统空间挑了点礼品,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之前答应陈雪茹了,今天有时间的话,要上门拜访她的父母。

  一路骑着自行车,李红兵来到了前门大街的陈记布庄外,看到店里的陈雪茹,不由笑着拨动车铃。

  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李红兵下车停好自行车,进了店里,发现陈雪茹却转过身,背对自己。

  本来还没觉得什么,可李红兵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雪茹,你怎么了?”

  看着陈雪茹双眼红红的,明显是哭过的样子,李红兵愣了一下,不由猜测道:“是不是昨天回去后,又和你爸吵架了?”

  陈雪茹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随后为难的对着李红兵说道:“红兵,对不起,今天要让你白跑一趟了。”

  “怎么,你爸不想见我?”

  听见陈雪茹这样说,李红兵主动询问道。

  其实拜访陈雪茹父母,这件事情会有一些阻碍,李红兵是有所预料的。

  毕竟之前陈父给陈雪茹安排了相亲对象,但陈雪茹一直不配合,父女间本来就已经有矛盾,然后陈雪茹就找了他当对象,这个矛盾也同时转移到了他和陈父之间。

  本来这次上门拜访,就是陈雪茹主动提的,现在她却说不用去了。

  中间要是没有发生点什么,李红兵是不信的。

  “雪茹,如果你还把我当成你的对象,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说出来,我们一起面对,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否则这样的话,我们早晚会离心离德。”

  见陈雪茹摇头,却又不肯说什么,李红兵只好开诚布公的说出这样一段话。

  信任是基础。

  不管是不是为了对方好,如果一个人隐瞒着什么,或者默默承受着些什么,却始终不跟另一方说。

  那么长此以往,终究会引起猜疑,破坏彼此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我……”

  听了李红兵这番话,陈雪茹不由看向了他。

  迟疑片刻后。

  陈雪茹最终还是开口坦白道:“昨天回去之后,我跟我爸说了咱们的事情,他最后同意了,但提了一个要求……”

  “什么?”

  李红兵知道,陈父的这个要求,一定很让人为难,自己几乎不可能同意的那种,要不然陈雪茹今天也不会是这样的反应,不过他还是挺好奇的。

  “我爸说……”

  陈雪茹声音顿了一下,脸色忽然就红了起来,而后又是尴尬又是为难的避开了李红兵的目光,声音小小的说道:“他说让咱们俩领证结婚后,起码……起码要生两个儿子,第二个要跟我姓陈……”

  也幸好李红兵现在的耳力好,不然都听不全陈雪茹说的这些。

  得知陈父的这个要求,李红兵也算是明白陈雪茹今天为什么会这么反常了。

  这个要求,在这个年代,的确是过分。

  仅次于倒插门。

  至于陈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结合自己之前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李红兵其实已经猜到了一些。

  陈父只有陈雪茹一个独女,又有着陈记布庄这样的祖传家业,自然是想要有香火能够延续。

  在当下这个年代,没有儿子,即便是有女儿,也是被认为“绝户”。

  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女儿出嫁“属于夫家”,所生子女随父姓,财产和香火无法由本姓后代继承。

  在一些大家族中,如果没有儿子,有的会直接过继一个侄子或者同宗晚辈,来作为自己这一脉的香火传承,家产也皆留给对方。

  宗法制度里面,女儿没有继承权。

  即便是现在的法律,也得等到八五年的《继承法》,才明确女儿的平等继承权。

  进入新社会,虽然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但基层大众的观念,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

  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哪怕是新世纪,都依旧有这种思想。

  在农村,无子家庭容易遭受歧视和欺压,家庭财产也可能被姻亲吞噬,也就是很多人常说的“吃绝户”。

  城里的这种现象,可能会轻一点,但也同样存在。

  以当下时代的社会环境,如若站在陈父的角度,有这种要求其实能够理解。

首节 上一节 128/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