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1990 第94节

  “张总!”

  孙凤连忙拦住了他,有些尴尬的道:“您能给军子介绍点活儿吗?因为他不去办手续,家里已经把钱停了,我们现在……”

  原来还是啃老族。

  张延下意识道:“那你让郭四哥……噢,对了,四哥已经出国了——那你们去找央音找吴桐,就说是我让去的。”

  轮回乐队虽然没能选上《中国火》,但凭借央音的名头,走穴捞钱搞的风生水起。

  孙凤千恩万谢,郑军还是一言不发。

  张延想了想,又道:“你们明天去找刘卫东,他有些事情要回京城,正好可以捎上你们。”

  然后他就关上了大门,回到了别墅里。

  陈虹一直扒着窗户往下看,见张延回来,便询问郑军是来干什么的。

  “吃回头草的呗。”

  张延把楼下的对话复述了一遍,又征询陈虹的意见:“你说咱们到底要不要签下他?我估计这小子以后红了,这狗脾气未必压得住。”

  “到时候再说呗。”

  陈虹不以为然道:“咱们开唱片公司又不是因为志同道合,而是为了赚钱,只要他能给公司创收就行,到时候大不了专门给他配个逆来顺受的经纪人,平时少接触就好。”

  “亲爱的,还是你看得透,我看这唱片公司最离不开就是你了。”

  “别给我戴高帽。”

  陈虹虽然嘴上嫌弃,但对唱片公司也是真的上心,就不说公司那几个实力派歌手,单只是《乳赋》这个策划,估计就能让公司吃上好几年的红利。

  闹好了,说不定两人凭借这个唱片公司,就能变成千万富翁!

  重新躺到床上,张延本来还想继续发摩斯密码,结果却被陈虹给拒绝了:“早点睡吧,明天《头发乱了》杀青,咱们还得过去帮忙呢。”

  被打搅了兴致,张延来了个咸鱼翻身,没好气的吐槽道:“那破电影早该杀青了,我看管唬就是没过够当导演的瘾,非得把钱造光了才肯罢休。”

  这话没冤枉管唬,其实《头发乱了》的剧情3月初就拍完了,但因为前期省吃俭用,还剩下将近十万块钱没用完。

  于是这小子就开始作妖,一会儿说这里需要补拍,一会儿说里要换一版,愣是又磨了半个多月。

  徐凡十几天前就跑了,黄垒也被磨的没了耐性,管唬这才依依不舍的宣布杀青。

  转过天一早。

  张延和陈虹先去接上了王露瑶,然后一起到火车站附近吃的早餐,顺带等着徐凡和伍玉娟从京城赶过来。

  王露瑶在饭馆坐下后就感慨道:“没想到管导这么折腾,徐凡姐和玉娟姐还肯来津门参加杀青宴。”

  “她们又不是冲着管唬来的。”

  陈虹一边说着,一边麻利的给张延和自己倒上茶水,然后又把茶壶递给了王露瑶。

  王露瑶接过茶壶嘿嘿一笑,她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有时候藏拙也是一种策略,尤其是在老板娘面前。

  她转变话题,有些遗憾又有些艳羡的问:“张总、陈姐,TVB的邀请,你们真的不准备答应啊?”

  《天津卫》继在港岛热播之后,又迅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打开了局面,现在正在跟泰国和越南谈合作。

  毕竟是内地第一部破圈的都市剧,很多海外华人也好奇内地究竟发展成什么样了。

  呆弯虽然一直不愿意引进,但私下里已经有盗版录影带在传播了。

  别说,还真有一些华侨港商,冲着电视剧来津门考察投资环境的。

  看到这部剧热度不低,TVB就通过银都联系上了津门电视台,想要引进原班人马拍个续集,再吃一波红利。

  现在港岛影视圈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内地过去的明星能吃得开的,也就是巩丽、李莲杰等寥寥几人。

  《天津卫》剧组能被TVB相中,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天大的福气。

  但张延却是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就算做编剧做到顶格又能怎样?更不用说还是去港岛寄人篱下。

  他拒绝了,陈虹自然也跟着拒绝了,女主角都不乐意,原班人马自然无从提起。

  这事儿在京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说张延和陈虹不识抬举的,也有夸他俩硬气不跌份的。

  甭管是夸是贬,反正张延又在圈里刷了一波存在感。

  徐凡和伍玉娟答应来参加杀青宴,大概率也是听说了这件事,想要当面打探一下究竟,顺便再跟张延拉拉关系。

  这年头对港岛最心向往之的,就是她们这些演员——现在张延能把人捧到港岛去,她们自然要加倍的重视。

  不过等张延三人吃完饭,进到候车大厅接站的时候,却发现来的不止是徐凡和伍玉娟,冯晓刚竟然也跟来了。

  这俩难道都已经不背人了?

  张延心里吐槽,嘴上却道:“冯哥,你这也不提前通知一声——说吧,你是想坐车顶还是车底,反正车里肯定放不开你。”

  “我不去了还不行吗。”

  冯晓刚笑道:“你给推荐个地儿,等你完事儿,咱哥俩好好唠唠。”

  “唠唠?唠什么?”

  “当然是剧本!”

  冯晓刚从包里拿出本书来,递给张延道:“帮爷们掌掌眼,看这本书适不适合改编成电视剧。”

  原来他是有正事找自己。

  “《北京人在纽约》?”

  张延看了那书的封皮,就忍不住好奇道:“这是《大撒把》的续集,还是要另起炉灶?”

  “当然是另起炉灶。”

  冯晓刚解释道:“这是个发了财的老移民写的,我觉得改编成电视剧,应该还能蹭一下移民潮的热度。”

  顿了顿,他又得意洋洋的补充:“这回咱可不只是编剧了,上面已经答应再有好本子,就让我自编自导!”

  《大撒把》票房远超预期,《编辑部的故事》虽然稍逊《天津卫》,但也算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凭这两部影视剧,要是制作中心再不给冯晓刚机会,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我就说你今年要大展宏图吧。”

  张延恭维了一句,又故意调侃道:“你怎么没去找王硕帮忙?”

  “真要找了硕爷,这活儿还能显出我来吗?你别废话了,抽空翻翻小说,给爷们多提点建议,别折了咱们点子公司的威名。”

  说白了,冯晓刚之所以找张延帮着参谋,就是因为张延是津门台的人,即便参与进来也不可能喧宾夺主。

  但王硕就不一样了,王硕现在除了是著名编剧,还是影视公司的老板。

  所以冯晓刚这次新手上路,就没选择王硕,而是找上了张延——毕竟张延现在也是TVB认证的知名编剧,论牌面不比王硕差多少。

  张延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正好这阵子忙着《我为歌狂》,也没空搞什么影视剧项目,顺便给冯晓刚搭把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便收起书道:“那行,我白天先抽空翻翻,咱们晚上见面聊。”

第125章 杀青

  张延和冯晓刚说话的时候。

  几个女人也凑到一起叽叽喳喳,别人怎么想先不说,伍玉娟多少有点恍如隔世之感。

  《雪山飞狐》给她带来的热度,远远超出她的想象,自从电视剧在内地播出之后,她仿佛一夜间就成了媒体报道的焦点。

  甭管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剧迷,偶尔还会被人追着骂——她这一版的袁紫衣,差不多是历代最绿茶最双标的,有些做法甚至比反派还招人恨。

  伍玉娟本以为自己今非昔比了。

  可今儿一见面,却发现自己的‘弟’位反倒下滑了。

  陈虹就不用说了,人家已经冲出内地席卷亚洲,连TVB的邀约都不放在眼里。

  徐凡的《大撒把》虽然不如《雪山飞狐》热度高,可电影的地位一向比电视剧高,而且人家是扛旗的女主角,自己这袁紫衣只是女二。

  算来算去,伍玉娟竟然只能排在倒数第二,比垫底的王露瑶强出一些。

  而在当初刚入组的时候,徐凡的名气可是远远不如她的。

  这时就听陈虹笑道:“说来你们这剧组还挺旺女演员的,接下来露瑶再火了,以后也算是圈里的一段佳话。”

  伍玉娟听到这话,就忍不住斜了王露瑶一眼。

  她其实是不相信王露瑶能在歌手这一行,取得什么傲人成就的,毕竟王露瑶的演功也就一般,而那超标的摇摇乐,也不是电视台能接受的。

  少了那摇摇乐,她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所以伍玉娟一直觉得,王露瑶能加入圆梦唱片公司,指定是和张延有一腿的结果。

  可现在陈虹也说她能火……

  难道张延真的想出了什么奇谋妙策,能捧红王露瑶?

  虽然王露瑶是自己推荐给张延的,可要是王露瑶也火了,甚至比自己还火,那自己岂不就要垫底了?!

  到时候这件事成了圈里的传说,自己这‘老大姐’却敬陪末座……

  怎么可能嘛!

  估计陈虹是在开玩笑,要不然就是在阴阳怪气——对了,她肯定是发现了张延和王露瑶之间的猫腻,所以故意在王露瑶面前阴阳怪气。

  伍玉娟拒绝接受这种可能,于是自我脑补宽慰了一番。

  正好这时张延和冯晓刚,也约好了晚上见面的时间地点。

  于是一行人出了候车大厅各奔东西。

  陈虹肯定要坐副驾驶,后排徐凡和伍玉娟把王露瑶夹在中间,那挨挨蹭蹭的,只要一颠簸,两人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压迫感。

  呸~卖馒头的!

  呵呵~不过是赘肉罢了!

  面对这AD钙奶的局面,两人不约而同的在心里吐槽着。

  然后徐凡又主动挑起话头,聊起了TVB的邀约。

  张延最近总是被问到这个,也懒得多费唇舌,就只来了句:“港岛不缺编剧,更不缺我这样的人,还是内地更适合我。”

  陈虹则在一旁补充道:“主要现在唱片公司才刚起步,也实在离不开他。”

  说实话,刚被TVB邀请的时候,陈虹也很激动,毕竟那可是目前全亚洲最大的造星机器。

  可张延毫不犹豫拒绝后,陈虹也迅速冷静了下来。

  港岛固然是更大的舞台,但TVB能提供给张延的帮助,却根本不可能与津门台相提并论。

  更不用说圆梦唱片眼见就要起飞了。

  这其实就和去年,张延拒绝京台的拉拢是一个道理——只不过TVB的名气更大,更让人心动罢了。

  眼见这公母俩,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徐凡心里暗骂俩人装大瓣蒜,但又忍不住把自己代入其中。

  如果换成是自己接到TVB的邀约……

  “徐凡。”

  这时陈虹忽然反问:“你们怎么跟冯哥一块来的?是路上碰见的,还是……”

首节 上一节 94/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