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好奇的凑过去:“昨儿怎么没见你在剧组?”
阎晓铭道:“昨天在台里开会来着,《擎天柱》和《风雨丽人》也准备立项了。”
“那感情好。”
张延笑道:“你们这制片中心终于名副其实了。”
“说起来还要托你的福。”
阎晓铭感慨道:“要不是你出的主意,让光明面粉厂扭亏为盈,这笔钱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批下来呢。”
回想当初,他还挺瞧不上张延这些旁门左道的,但现在事实证明,确实只有先搞活了经济,很多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那什么。”
阎晓铭有些不好意的道:“那两部戏的剧本,你要不也帮着再审审?”
“这……”
张延面露难色:“这是咱们制作中心的意思,还是编导部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
听说是阎晓铭自己的意思,张延更是不敢接了,摇头道:“阎主任,您也知道文人相轻的道理,这都没经过原主认可,我一个局外人怎么好动人家的剧本?”
“那我要是……”
“再说这风格都不一样,我要是硬插一脚,那不成大杂烩了?”
见张延截住自己的话茬,阎晓铭也明白张延确实不想参与这事,无奈摇头道:“那算了吧——其实《风雨丽人》本来就是编导部拼凑出来的。”
张延笑笑没说话,他要是电视台的员工,这活儿还真不好推辞,但作为一个编外人员,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这时阎晓铭又转移话题道:“我听老马说,咱们这部剧是要跟王硕打擂台?”
“确实是这么回事。”
张延道:“王硕牵头搞了个都市喜剧,具体内容不知道,但男主角是《顽主》里面的杨重——就秃脑门那个。”
“噢~是内个啊。”
一提秃脑门阎晓铭就有印象了,有些心烦的搔了搔自己的脑门,想说些什么吧,似乎又怕乱了军心,最后满怀悲壮的狠狠一甩手:“爱谁谁吧,咱们做好自己的就成。”
“哈哈~”
张延打趣道:“我还以为您要说‘老子打的就是精锐呢’。”
“你别说。”
马会武这时从一旁冒出来,笑道:“他老子当年还真就打过精锐。”
虽然阎晓铭从来没有宣扬过,但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人家是地道的根正苗红。
要不然凭他这方正古板的性格,也不可能刚调来没多久,就坐稳了制片中心主任的位置。
跟俩人聊了一通,张延就准备告辞离开,结果正撞见陶荭低着头路过。
“陶荭~”
张延随口喊住小姑娘笑问:“昨晚……”
本来想问‘昨晚休息的怎么样’,结果陶虹一抬头,那脸色明显就是没睡好,于是忙改口道:“是不是刚来不太适应?”
“没有,就是、就是……”
陶荭再次低下头,嗫嚅半晌,就在张延以为她又会习惯性转移话题之际,她突然抬起头认真的问:“张老师,陈虹姐是你的新女朋友吗?”
这小姑娘果然是对自己有想法。
张延笑道:“也没有什么‘新不新’的,毕竟我以前都是单相思,这还是头一回谈恋爱。”
反正和周滔肯定不能算谈恋爱。
陶荭再次沉默了,片刻后她道:“张老师,我要去化妆了。”
然后她又盯着张延深深的看了一眼,这才转身朝着化装棚跑了过去。
这个眼神用在剧里还挺合适的。
张延在心底点评了一下,也没太放在心上,就开着桑塔纳离开了。
一路无话。
到了杂志社的出版部,张延发现副社长兼《通俗小说报》的总编冯靖元也在,就知道肯定又少不了一顿唠叨了。
“小张~”
果不其然,冯靖元一见面就开始催稿:“六月份就是《红楼名侦探》最后一期了,因为单行本直接出了大结局,咱们杂志的销量已经有所下滑了,要是再少了你的新作,下半年我可就没法交差了!”
“我这才刚回来,哪有时间构思新书啊?”张延摊手道:“再说了,最近那部‘八一杠称霸武林’不是好评如潮吗?”
“这种文章写不长的。”
冯靖元大摇其头:“才八万字他就杀了魔教教主,江湖第一美女倾心来投,这后面还怎么往下写?”
“那就换地图呗。”
张延随口道:“就说魔教教主的密室里,还有个古怪的空间传送法阵,他进去之后发现,原来自己之前所处的不过是一处灵气枯竭的孤岛。
而传送阵对面则是更为广阔的仙侠世界,就类似《蜀山剑侠传》那种——主角捡到了仙人遗落的炼器秘诀,把八一杠练成了法宝,继续大杀四方。”
“这……”
冯靖元觉得这剧情实在扯淡,但代入读者的角度,好像又觉得挺期待的。
这种又毒又爽的感觉,让冯总编一阵风中凌乱,然后忽然一拍大腿道:“还得是你啊,就这信手拈来的创意,别人拍马都赶不上,咱们杂志社要想长期维持现在的局面,还是得靠你这个‘自己人’才行。”
拍马能不能赶上不知道,但这话肯定是在拍马屁——看冯靖元这架势,就差高唱一曲《把根留住》了。
堂堂副社长如此降尊纡贵,张延也实在是难以拒绝。
再加上出版部的段主任,也一个劲儿的在旁边敲边鼓——先前要求提前出版单行本的时候,段主任和张延是同一阵营的,但现在为了让张延开新书,他又和冯靖元达成了统一战线。
没办法,张延最后也只好答应勉力一试。
毕竟只要看冯靖元这求爷爷告奶奶的劲儿,就知道杂志社短期内是不可能给他开特例的。
哎~
说到底北方就是不如南方尺度灵活,越是靠近天子脚下就越是如此——当然,京城自身是个例外,毕竟人家就管着尺度呢。
拿到版税之后,冯总编和段主任又请张延吃了顿饭。
席间冯总编突然建议道:“咱这新书最好换个题材,别写穿越小说了——我看你对现代破案故事也很拿手嘛,完全可以写一本刑侦小说。”
“为什么?”
张延其实也不想重复写穿越题材,但《通俗小说报》放着穿越鼻祖的名头不用,反而要求他写新题材,这就有些奇怪了。
“嗐~”
冯靖元有些无奈的道:“这不是最近有人提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说穿越小说胡乱改编历史,会让读者产生错乱感。”
说着,他咬牙道:“我估计就是《今古传奇》搞的鬼,再不然就是《故事会》——其实咱们穿越小说哪有什么错乱感,甚至还能帮着科普历史知识呢!”
第58章 居京城 大不易
下午回到家。
因为是被迫应战,码字的动力不足,张延本想先睡个午觉。
谁知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是京城的房东忽然联系她,声称已经做通了老爷子的思想工作,准备要卖房子了。
当时张延就是一时冲动,现在周滔都已经结婚了,还买那破出租屋干嘛?
尤其一听价格还不便宜,就更没什么必要了。
不过在京城买房还是很有必要的。
主要陈虹在京城有正经工作的——她是首都青年艺术剧院的演员——而且京城也是影视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等拍完《天津卫》之后,陈虹肯定是要回京城的。
于是张延琢磨着在京城买套大一点的房子,届时隔三差五过去跟陈虹聚一聚,也算是现代版的金屋藏娇了。
正好妹妹张芳也要到京城上学,自己还能顺便盯着她点,省得这丫头行差蹈错。
把这心思跟母亲说了之后,孙晓红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说儿子现在也大了,到了该自己拿主意的时候。
挂了电话,张延再想睡就睡不着了。
于是干脆又给郭川林打去了电话,询问在京城怎么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郭川林一听这话,就劝道:“我要是你,就等几年再说,打从去年程龙买了八套四合院,现在京城的二手房价格虚高,恨不能拿房子当金子卖。
三环边上的农家院就敢开价两万,三环以里都特么涨到四、五万了!而且产权还乱七八糟的,想要摆平起码得再掏两三万。
那些房子连暖气都没有,有的开俩电扇就跳闸,你说买那破玩意儿干嘛?
我听说程龙也是被人给忽悠了,几百万砸下去,还以为自己买的是什么名胜古迹呢。”
本来张延还觉得房东大姐是要宰自己一刀,听了郭川林这话,竟然还算是比较公道的。
他不死心的问:“那要是新房呢?”
“新房都是公家单位预定的,少数流到市面上的,没点关系根本轮不上——除非是涉外交易,现在大鼻子蓝眼睛就是通行证,比什么关系都好使!”
虽然既不缺钱也不缺房,但郭川林说起京城的房价来,明显带着一股子怨气。
这一通话把张延说的心凉了半截。
不过挂断电话后,他努力回忆了一下梦中的相关讯息,貌似未来京城的房价是越来越贵,而且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六环。
到时候三环差不多就属于核心区了。
这么一盘算,郭川林口中虚高的房价,其实还是比较划算的。
就是房产过户比较麻烦。
再加上跑关系改造水电的挑费,估摸着手上这十多万也就刚刚够用——至于三环外的农村小院,那玩意儿目前根本确定不了产权。
想到这里,张延默默的在书桌上铺开了纸笔——什么冯总编、段主任的,就算磨破了嘴皮子,也远不如现实会教育人。
高昂的房价能让所有年轻人成为奋斗逼,直到大家都卷不动彻底躺平为止。
要开新书最先要确定的就是题材。
这一点其实张延早有想法,或者说是受了某中年作者的启发。
梦里的中年作者目前正在写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灵气复苏,朝廷为了应对各地频发的灵异事件,建立了专门的官方机构进行预防、研究、处理。
而张延准备把这个灵气复苏搬到现代来,改成流星雨引发的特异功能大爆发。
因为从八十年代延续至今的气功热,特异功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词。
市面上写特异功能的小说不少,相关的影视剧也有一些,比如去年就有周星池的成名作《赌圣》,以及内地的儿童奇幻《BJ小妞》。
但这些影视文学作品,着眼点都是拥有特异功能的个人和或者团体,很少会出现国家层面的力量。
就算出现了,也只是受某个大佬赏识提携,或者被某个大佬觊觎派人追捕。
成体系的国家力量下场参与,目前应该还是个空白,更不用说还是主角参与组建管理的国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