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气的咬牙跺脚,赌咒发誓这次要是张延不主动联系自己,自己绝对不会主动联系他!
等再送完了盖莉莉,张延就把车开到了紫房子婚庆公司——他这辆皇冠要借给男方当婚车使。
陈虹则是认真询问了一下紫房子的婚庆服务,问完之后明显不是很满意,等助理把许魏的佳美开来,拉着他俩赶奔宾馆那边时。
陈虹就跟张延商量,到时候还是自己策划一场婚礼的好,反正芳芳和康诙都是专业主持人,还能从技术学校请老师傅做道具和布景。
张延拉着她的手道:“你不用想那么多,就踏踏实实等着当新娘就好,其它的有我呢——别忘了,我现在可是响当当的金牌策划。”
王晶花和董智华已经在京城买个房,但结婚肯定得有个仪式,所以又临时搬出来找个带后院的宾馆。
因为她娘家来的人不多,本来宾馆里还空荡荡的,等到圆梦的人一来立刻就填满了。
等张延赶到宾馆的时候,老徐不知从哪儿弄来个歌舞团,正在院子里载歌载舞呢。
陈虹和王晶花一见面,就手挽着手去说悄悄话了——陈虹虽然暗地里对她有所防备,但两人明面上可是好闺蜜。
张延四处看看,见张为宁有些郁郁寡欢的躲在角落里喝啤酒,便也撬开一瓶拎着过去,坐到了他身边。
叮~
碰了碰酒瓶,张延打趣:“宁哥,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你不会有了田振,还偷偷暗恋人家晶花吧?”
张为宁翻了个白眼,仰头灌了一大口,然后才道:“我看王晶花要结婚了吗,就探了探田振的口风。”
“田振怎么说?”
“她说现在这样也挺好。”说着,张为宁又仰头灌了一大口,郁闷道:“我都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
张延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这就跟咱们收的那首歌一样,《女孩的心事男孩你别猜》——对了,这首歌你觉得适合谁?”
“当然是王露瑶。”
张为宁毫不犹豫的道:“这首歌难度低,要的是那种甜甜的感觉。”
其实张延也知道,肯定是王露瑶来演唱最合适,别人唱‘心事’就是‘心事’,她还可以增加一些‘肢体语言’。
他这么问主要就是为了岔开话题。
果然一提到歌曲方面的事儿,张为宁就精神多了,感慨道:“呆弯那边的词曲作家还真是高产,这么快就能收到几首朗朗上口的歌——就是旋律总是似曾相识。”
“那边儿其实早就习以为常了,也就内地对原创和翻唱比较较真儿——摇滚圈一些人看不上港台音乐,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正聊着,又有一辆车开进了院子里,等停好车之后,苏跃先从驾驶席上下来,然后小跑着绕到副驾驶拉开门,把抱着孩子的安文让下了车。
呃~
虽然早就猜到安文会来,但看到她怀里抱着的孩子,张延还是忍不住心头突突乱跳,有一种想要逃走的冲动。
“张总~”
但苏跃这时候已经十分狗腿的凑了上来,挑着大拇哥道:“圆梦这气氛真是绝了,老板员工那都跟一家人似的,我们天星唱片要是也能这样就好了。”
“主要是晶花劳苦功高,公司上下就没有不念她好的。”张延说着,看向跟过来的安文:“孩子还小吧?就这么抱出来合适吗?”
“没事儿。”
苏跃笑道:“晶花给专门准备了房间,要是孩子怕吵就让她们娘俩先上去休息——主要前几天晶花刚认了这丫头做干女儿,如今干娘要结婚,干女儿哪能不来捧个场?”
“是吗。”
张延还想说些什么,王晶花和陈虹就听到消息赶了过来。
眼见王晶花主动接过孩子展示给陈虹看,张延心里就有点提心吊胆。
就听陈虹笑道:“这孩子长得不像爸爸。”
张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这鼻子眉眼都更像妈妈,以后肯定也是个有古典气质的小美人儿。”
张延的心这才落回了肚子里。
王晶花笑道:“那要是以后这孩子长的足够漂亮,就让她签约咱们圆梦影业做个演员好了,也算是女承母业了。”
王露瑶这时候也凑了过来,听到这话之后,两只眼睛滴溜溜乱转。
张延怕她说出什么不该说的,又或者表情上露出破绽,便横身拦在了王露瑶前面,顺势看向了王晶花怀里的孩子。
万幸,这孩子确实不像自己。
但旋即他又有些疑惑,这孩子为什么长的不像自己?
第241章 蒙古歌王
没容张延细瞧,安文就跟着王晶花和陈虹进到了屋里。
“张总。”
张延还没收回目光,韩垒就带着个胡须茂盛的男人来到了他身边:“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腾哥尔,也是我们蒙古族的歌手,而且是内地第一个在呆弯开个人演唱会的歌手!”
头发还很茂密的腾哥尔哈着腰,满面堆笑的向张延伸手道:“张总,早就听过您的大名了,其实我当年也在津门上过学,算半个津门人。”
张延跟他握手的同时,脑海中浮现出《天堂》二字,不过心里已经相当淡定了,毕竟现在不是圆梦需要歌手,而是歌手们在渴望圆梦。
而且腾哥尔看起来多少有些狼狈,脸上甚至还有几道没彻底好透的挠痕。
大约是发现张延在打量自己脸上的伤,腾哥尔讪笑道:“前两天跟我老婆闹了点小矛盾,不过已经解决好了。”
这时韩垒的助理搬来几个凳子,张延、张为宁、韩垒、腾哥尔就围坐在一起闲聊,首先聊起的,自然是腾哥尔在呆弯开演唱会的事。
这说起来还是1990年落下的缘分,当时腾哥尔应邀给电视剧《八千里路云和月》演唱主题曲。
因为这部电视剧在呆湾播的挺火,后来腾哥尔就被邀请到了呆弯,先是上了费玉青的综艺节目,跟老婆合唱敖包相会,然后又出了专辑、开了个演唱会。
“后来听说内地摇滚乐队挺火,我也有心想要凑个热闹,所以出钱出力组了个苍狼乐队,谁知道还没演上几场呢,乐队里就有人遇到了仙人跳,花了我不少钱才摆平。
我老婆就是因为这事儿跟我干的仗,后来她听说《我为歌狂》要搞第二季,就撺掇着我来试试,结果到了津门才知道,出过专辑的歌手不让参加。”
说到这里,韩垒接茬道:“后来我们俩在酒吧遇见了,我一听那首字正腔圆的《蒙古人》,就知道肯定是他。”
腾哥尔也笑道:“这歌就是我在津门上学时写出来的。”
这番话明显有所隐瞒,在呆弯开个人演唱会应该不假,但后来多半是扑了,要不然他一个民族歌手,也不会突然跑回内地搞什么摇滚乐队。
至于仙所谓的仙人跳……
张延不知真假,更担心是他自己以身试法,所以明明看出腾哥尔有心投效,也没有露出招揽的意思。
而腾哥尔也有点拉不下架子,所以双方聊的虽然热火朝天,可却一点正事儿没说。
临近中午,早就订好的酒席贴边摆了六桌,郭川林给送来两大桶散啤,张延也让人搬出两箱五粮液,院子里的气氛愈发热闹。
腾哥尔见了五粮液更是什么都忘了,拉着韩垒就开始划拳拼酒。
张延趁机找到王忠旗,按照腾哥尔的描述,联系上了当地的一家歌舞团——这家歌舞团给‘信息集散中心’上报过劣迹甲方,所以互相有联系方式。
根据歌舞团反馈的情况,腾哥尔的说法半真半假,事实上是他们演出结束后,贝斯手醉醺醺摸进一个模特房间,试图QJ没能得手。
腾哥尔的苍狼乐队因此被围了一晚上,又是赔钱又是求爷爷告奶奶才总算摆平,走的时候两辆车被扎了七个胎。
既然不是腾哥尔自己以身试法,张延也就放心了不少。
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就见腾哥尔已经喝嗨了,扒了上衣扛着辆女式自行车,正挨桌子给人唱敬酒歌呢。
扒了上衣张延还能理解,这肩膀上扛辆自行车是什么意思?
【PS:根据查到的资料,这段时间腾哥尔喝醉了,就喜欢把楼道里的自行车往朋友家里扛。】
张延找到已有三分醉意的韩垒,示意道:“让他来一首呗。”
韩垒纳闷:“这不正唱着呢吗?”
“我是说让他正经来一首,就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好了。”
韩垒微微一愣,多少有点回过味儿来了,犹豫着道:“有这个必要吗?”
“让你去你就去。”
张延一瞪眼,韩垒只好跑去哄腾哥尔唱歌。
张延则是把张为宁、张亚冬喊到了身边,交代道:“听一听这人的嗓子,看是跟咱们旗下的歌手有没有冲突,尤其是和韩垒的冲突大不大。”
在圈外人看来,唱片公司拥有的好歌手越多越好的,但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如果是几个风格相近、水平也差不多的歌手凑到一块,时间久了必然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就算不是僧多粥少,谁拿到的歌更红、谁拿到的歌更好,也是个说不清理还乱的麻烦事。
而且歌手和演员还不一样,歌手一旦成名之后,自主性独立性是极强的,受了委屈也有解约的资本和能力。
张延可不希望盲目扩张,最后搞的分崩离析。
这会儿的功夫,韩垒已经说动了腾哥尔,不过腾哥尔唱的并不是《大船》,而是韩垒目前热度最高的《走四方》。
侧耳听了一会儿,张延也大致听出了不同,同样浑厚的歌声,韩垒版的多了几分洒脱,而腾哥尔版的则带着股荒凉。
同样的歌词,一个走的是滚滚红尘、一个走的是苍茫大地。
腾哥尔还即兴插了几句蒙语,倒是浑然天成一点都不显突兀——这证明,在创作这一块他肯定是要强于韩垒的。
唱完《走四方》之后,腾哥尔又在一片掌声中唱起了他的成名作《蒙古人》,而且是一句汉语和一句蒙语杂着唱。
张延听到半截,就跟张为宁和张东亚开了个小会。
张为宁率先点评道:“他那股从低音到高音的爆发力极为罕见,而且带着股浓烈的草原味儿,如果配上能凸显这个特点的歌,他肯定能火,而且是那种让人记上几十年的火。”
张亚冬紧跟着点评道:“用本族语言唱出民族特色的有不少,但能用普通话唱出这么浓的草原风,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继续深耕这一块的话,他应该能成为内蒙歌坛的代表人物。”
浓烈的草原味儿张延听出来,但从低音到高音的爆发力……
好吧,他没听出来也正常,做老板也没必要这么全能。
于是他点点头,又问:“那他和韩垒比较呢?”
张为宁和张亚冬对视了一眼,道:“确实有冲突的地方,但因为这个腾哥尔的个人特色太强烈了,他唱出来的版本和韩垒肯定不一样。”
“也就是说,韩垒能唱的歌,他大概率也能唱,就是唱出来不是一个味儿?”
“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那你们觉得应不应该签下他?”
听张延这么问,张为宁想也不想的答道:“当然要签,这样的歌手如果错过就太可惜了。”
而张亚冬犹豫了一下,则是来了句:“最好先问清楚韩垒的意思。”
于是张延又把韩垒喊到了身边,把两人的评价一五一十复述了,只不过他把‘内蒙古歌坛代表人物’,简化成了‘内蒙歌王’。
听了这四个字,韩垒的表情明显有些不自在,鼻头微微松动了几下,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张延也不催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急,一切以你的意见为准,婚礼之后给我的答案就行。”
韩垒点点头,然后就开始闷头罐啤酒。
腾哥尔见状也不甘示弱,于是大中午的,两人就喝了个四仰八叉。
第242章 鱼和熊掌
同一天中午。
陶荭好容易从《阳光》剧组请了个假,中午就特地请李家姐妹去吃了洋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