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1990 第156节

  林领导最近看来也是混的相当不错,只让张延等了五分钟,就给出了答案:“纯粹是王硕倒霉撞枪口上了。”

  原来六月份的时候,《魔都文学》出了一篇反思文章,叫什么《旷野上的废墟一一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认为当代文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文中公开点名王硕,认为他和他所代表的‘王硕现象’,正是导致这种危机出现的最大诱因,还把王硕的文章说是‘走江湖者的卖弄噱头’。

  “这次搞试点,就有人拿着那篇文章说事儿,想把王硕给踢出局,光电虽然最终没有同意,但多少也要展现一下态度。”

  “听您这意思,王硕最后大概率还是能过关?”

  “应该能过,除非他自己作死。”

  林领导顿了顿,又道:“不过这只是第一关,可不是最后一关——说白了,这事儿表面争的是文学,背地里牵连的东西可就多了。”

  挂断电话后,张延就忍不住暗暗摇头。

  王硕前两年被批是痞子文学,那是一点都不带冤枉的,可这上纲上线到‘文学危机’的地步,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当然王硕也是自作自受,这两年他真把自己当成‘爷’了,满京城横着走不说,时不时还要登报炮轰别人,得罪的人那是天南海北五花八门。

  甚至连鲁迅他都得贬损两句,那意思,鲁迅发点时评可以,论写小说还得是咱硕爷。

  打完电话之后,张延就彻底安心了,也懒得理会王硕这事儿还会有什么反转,只等着上面的批复下来,就回津门正式建组开拍。

  结果打从这天起,与会的五家公司就被拖入了垃圾时间。

  光电的人绝口不提审批的事儿,反而拉着他们开起了诸葛亮会,要求他们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前提,各自提出一些深刻独到的见解。

  表面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也是在等‘反转’的时机。

  这不等还不行了。

  出主意对别人来说是个难题,但对张延来说,随随便便就能写两三条出来,而且还是不涉及到大改革,只需要小修小补就能见效的主意。

  所以到第四天晚上,他就憋的五脊六兽。

  正琢磨着去中戏看看陶荭,可巧陶荭就主动给他打来了电话。

  “咱们可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正准备给你打电话呢。”

  “是吗?”

  陶荭却没顾上调情,而是忧心忡忡的道:“张老师,你还记得那个李兵兵吗?”

  “就内个东北小姑娘?”

  “对,就是她。”

  陶荭道:“她刚刚哭哭啼啼的给我打电话,说是母亲得了心脏病要做手术,想找我借一万块钱救急。”

  “你想借给她?”

  “嗯。”

  陶荭道:“不过我现在手头没那么多钱,张老师,你能先给我垫上吗,等我拿到《动物凶猛》的片酬,再还给……”

  “不就是一万块钱吗,我今年捐出去的都得几十万了。”张延打断了她的话:“不过你能确定这事是真的吗?她考上你们中戏没?”

  张延倒是不在乎这点钱,主要是不想陶荭的好心被人利用。

  “这……前天才刚考完,分还没下来呢。”

  1993年的高考时间是7月7日至9日,现在才7月11号,距离出分还有好长时间呢。

  张延提醒道:“既然还没出分,那就存在她其实考砸了,自暴自弃想要骗钱的可能性了……”

  电话对面的陶荭沉默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笃定道:“我愿意相信她,我觉得她应该不是骗子。”

  “那行吧。”

  既然陶荭愿意相信对方,一两万对现在的张延来说也不算什么,就当是花钱买个安心好了。

  “你跟她约的什么时候再联系?”

  “明天上午八点。”

  “那我现在去学校接你,明天上午咱们一起把钱打过去。”

  …………

  东北。

  六月份刚刚升级为县级市的五常,并没有因此就变得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城区边缘部分,乌蒙蒙的天空下,喧嚣热闹仅限于几家饭馆和大排档。

  李兵兵和妹妹李鳕骑着辆飞鸽,穿梭在还没有竖起路灯的街道上,既要以这些饭馆的灯光为跳板,又要尽量跟那些醉汉们保持足够的距离。

  直到上了灯火通明的主干道,姐妹俩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平时姐妹俩是很少在大晚上出门的,毕竟现在的治安条件和20年后没得比——但李兵兵为了找出陶荭留下的联系方式,一时也顾不得许多了。

  这时坐在后座的李鳕,抱着姐姐的腰问:“姐,你那位学姐会借给咱们钱吗?那可是一万块钱!而且听你那意思,你跟人家又不是很熟……”

  “我也不知道。”

  蹬着车子的李兵兵摇头道:“但总要试一试,咱爹四处借钱有多费劲,你这两天也是看见了的。”

  其实她这也是病急乱投医,想着陶荭有那么厉害的男朋友,一万块钱对陶荭来说应该算不上什么,所以才会把主意打到陶荭头上。

  顿了顿,李兵兵又忍不住自责道:“要不是我连着两次去京城、魔都参加艺考,咱们家也不至于这么困难。”

  这年头出门在外的挑费可不低,尤其去的还是京城魔都这两个消费最高的大城市,哪怕李兵兵尽量节俭,这两次出远门也花了家里不少钱。

  “姐!”

  李鳕打断了她的自怨自艾:“你要是不去京城,怎么能认识那位学姐呢?”

  李兵兵沉默半晌,最终叹道:“希望陶荭学姐真能把钱给咱们打过来吧,只要她愿意帮咱们这一回,我以后肯定做牛做马报答她!”

  李鳕也在后面接茬道:“也算上我一份——等我考上京城联合大学,就去外面打工还债。”

  原时空因为李兵兵去了上戏,李鳕报考的是江浙的学校,现在姐姐过了中戏的复试,李鳕自然也把志愿改成了京城的大学。

  【PS:详见作话。】

第211章 千金博一笑

  转过天一早。

  去银行的路上,陶荭还在絮絮叨叨:“到时候我让她直接把钱还给你,如果她真是骗子,等我拿到片酬后……”

  “行了行了,不就是一万块钱嘛。”

  张延无语道:“昨晚你翻来覆去念了那么多遍,我都已经背下来了。”

  张延其实也能理解陶荭的想法,这姑娘是最不愿意给他添麻烦的,哪怕明知道他压根不在乎这点块,也还是固执的要把责任揽在身上。

  到了银行门口,两人没有急着下车,而是翻出了纸笔,等着李兵兵联系陶荭。

  到7点53分,呼机就响了。

  张延把大哥大递给陶荭,陶荭照着上面的号码拨了回去,听筒里很快传出了李兵兵激动到有些颤抖的声音:“学姐,是你吗?”

  “是我。”

  陶荭道:“你母亲的情况怎么样了?”

  “暂时还算稳定,不过医生说最好在月底之前做手术,要是拖久了……”李兵兵说到这里,又激动道:“学姐,你放心,这笔钱我和我妹妹肯定会尽快还上的!到时候我和妹妹一起在京城打工,寒暑假也……”

  “我倒也没那么着急。”

  陶荭打断她道:“把你的银行账号说一下,我一会儿把钱给你打过去。”

  “谢谢学姐、谢谢学姐!”

  李兵兵大喜,连忙把早就准备好的存单号码报给了陶荭。

  听到电话对面陶荭先复述一遍,紧接着就有个男人的声音再复述一遍,李兵兵就猜到陶荭肯定是找了男朋友帮忙。

  这让她心中充满了艳羡。

  傍大款在别处是个贬义词,但放在自家这位学姐身上,那就成了褒义词了,毕竟对方长的又高又帅又有才华……

  呃~

  这是不是应该叫做金龟婿?

  正不自觉想些有的没的,对面陶荭又道:“我念一遍你核对核对,要是没问题我就把钱打过去。”

  李兵兵忙集中精神核对,等确认无误之后,陶荭就挂断了电话。

  “姐,怎么样了?!”

  李兵兵刚放下话筒,李鳕就紧张的追问,其实看刚才的步骤,她就已经知道借钱的事儿成了,但还是忍不住想再确认一下。

  “成了,学姐马上会打款过来!”

  李兵兵强忍着心中的激动道:“学姐真是个大好人,等以后咱们到了京城,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李鳕也连连点头,激动的跟姐姐十指相扣,在小卖部里蹦蹦跳跳的。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亢奋欢喜渐渐降低,便又陷入了患得患失的心态当中。

  虽然都到了这一步,陶荭反悔的几率应该不大,然而人在这种时候,总会忍不住会去想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小概率事件。

  李鳕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最后忍不住对姐姐道:“姐,我先去趟厕所。”

  “嗯、嗯,你去吧。”

  李兵兵心不在焉的点着头,两眼一眨不眨的盯着小卖部的公用电话。

  偏巧这时有个中年男人也来打电话,打从对方抓起话筒的那一瞬间,李兵兵的眼神就跟带了刀子似的。

  也亏得她是个年轻小姑娘,要换个男的,说不定就要爆发一场‘你愁啥’的冲突了。

  直到那男人放下电话,李兵兵的心才从嗓子眼回到了半当间——没收到钱之前,彻底放下是不可能的。

  这时外面忽然响起了父亲焦急的声音:“兵兵,你妹妹说的一万块钱是怎么回事?!”

  李兵兵转头向门外望去,就见父亲正一脸严肃的走进来,后边跟着垂头丧气的李鳕。

  不用问,肯定是李鳕跑回医院上厕所,结果被父亲逮了个正着。

  “爹。”

  李兵兵忙迎上去解释道:“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那位陶荭学姐吗?她已经答应要借我一万块钱了。”

  “就是帮你考上中戏的那个学生?”李父皱眉问:“她一个学生,哪来这么多钱借给你?”

  李兵兵这才想起,自己因为怕父亲多想,并没有提及去坐豪车、去咖啡厅的事情,更没有提起陶荭学姐那位有钱有势的男友。

  但这会儿再说男朋友的事儿,她总感觉不太合适,于是便道:“陶荭学姐上学前就拍过电视剧了,就是那部《天津卫》,后来她还给光明方便面拍过广告。”

  听了女儿的解释,李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就怕女儿情急之下,从什么歪门邪道的地方借钱,到时候……

  不过就算是正经来路,李父也不是很希望女儿这么做:“听话,跟人家说一声谢谢,钱咱就别借了,爹有法子……”

  “爹!”

  李兵兵顿时急了:“你还不是要去挨家挨户的央告?!那些冷脸你难道还没看够吗?现在有了学姐这一万,咱们……”

  “听话。”

  李父打断了女儿的话,认真道:“爹欠下的钱和人情,爹知道怎么还,你们小孩子家家的,哪懂得……”

首节 上一节 156/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