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五刚才一直没有任何反应,这时却忽然‘呵呵呵’的笑了起来,笑的众人全都莫名其妙。
“你笑什么笑?!”
赵铭义看不惯丁五这副样子,大声喝道:“你不会是想赖账吧?”
“不~”
丁五把两只胳膊高高举起:“我服了,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边说,他一边夸张的鞠了个躬。
就在黑豹们喜形于色之际,他忽又挺直腰板道:“先前确实是我误会了,这么媚俗的歌,怎么可能是我丁五的创意?”
窦维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赵铭义则是怒斥:“你说什么?你TM有种再说一遍?!”
丁五没理他,而是回头对身边的队友道:“燥起来,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梦回唐朝》。”
唐朝乐队的人很快就摆开架势,还拿出了一些不常见的乐器。
先是清脆又遥远的驼铃声响起,让人脑海中不自觉浮现起行走在古商道上的驼队,然后吉他声和鼓点插入,声音比驼铃声略大,却依旧是悠扬婉转。
直到一声好似铜锣的吊镲声,鼓点渐渐盖过了吉他,音调也逐渐高亢。
丁五也开始自己的演唱:“菊花古剑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月亮……”
等进入副歌,丁五的歌声也骤然躁动:“开元盛世令人神往~~~风、吹不散长恨;花、染不透乡愁;雪、映不出山河;月、圆不了古梦……”
唱到一半,歌声、音乐声突兀的戛然而止。
说实话,张延真没觉得这歌有多好听,但那歌声、音乐声在太平间里回荡,确实能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震撼感。
“后面呢?!”
这次是张褚第一个跳出来,激动的追问道:“后面呢、后面呢?”
“后面我还没想好呢。”
丁五懒洋洋回了句,然后再次冲着窦维鞠躬道:“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误会你偷了我的创意,你确实没那个能力。”
说完,招呼队友抬着乐器转身就走。
到门口他忽然又停住脚步,回头道:“对了,医院的缴费单记得留着,回头我给你报销。”
说完,头也不回的出了门。
张友待跟张延打了声招呼,也忙领着张褚、老狼追了出去。
“啊!!!”
窦维气的想要追上去,却被赵铭义、栾竖和姜欣死死按住,只能发狂似的吼了一声。
这时王霏突然走过去,直视着窦维的双眼道:“你没必要生气,你写的歌一点都不比他的差,而且我敢说大多数人都会更喜欢你这一版《梦回唐朝》。”
其实张延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唐朝乐队的版本确实更有震撼感,但震撼不代表好听——至少张延这样的俗人,更喜欢比较偏向流行乐的窦版回唐。
但面对王霏这话,窦维却咬牙喷了句:“你懂个屁!”
栾竖暗暗掐他一把,窦维这才哼哼唧唧的没再说什么。
而王霏欲言又止,最后也没再说什么。
于是风风火火而来的黑豹乐队,又抬着窦维垂头丧气的回到了病房里。
然后栾竖去送王霏,其它人要把乐器放回去,屋里就只剩下了张延、赵铭义和姜欣。
见重新挂上葡萄糖的窦维,仍是阴沉着脸不说话,赵铭义忍不住劝道:“我觉得港姐儿说的对,你写的歌肯定更受欢迎。”
窦维偏过脑袋,闷声道:“可他的歌更摇滚、更先锋、更有探索……”
“咱们集体创作的歌难道不够摇滚,不够先锋?!”赵铭义也有些上头,指着外面道:“可之前在津门时你也瞧见了,现场观众根本不吃这一套,要让我说,你这首歌才是黑豹需要的摇滚!”
窦维没说话,而是直接用被子把脸蒙上了。
赵铭义叹了口气,也没再劝他,而是对张延道:“作家,中午咱们喊上四哥【郭川林】去搓一顿,也算我们替窦维给你接风洗尘了。”
张延倒也没跟赵铭义客气,刚刚他还出了三十多块钱的场地费呢,这笔钱已经够在馆子里好好搓一顿了。
约好了给姜欣和窦维带饭,赵铭义就领着张延往外走。
这时闷在被子里的窦维突然说了句什么,赵铭义没听清楚,回头问:“你说什么?”
窦维却又没了声音。
张延也没听太清楚,但大致应该是在抱怨,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摇滚。
想想歌单里那首《明天更漫长》,署名是窦维而不是黑豹,估摸着以后双方大概率是要分道扬镳的。
…………
中午吃的是东来顺。
做东的自然是郭川林——他上午有事去了通州,否则绝不会错过太平间里的茬琴。
听说张延特地赶过来探望窦维,还帮着出了场地费,郭川林专门敬了他一杯,感慨道:“老弟果然也是性情中人,怪不得能跟窦维在电话里聊的那么投机。”
其实张延主要是在‘投机’。
不过和这些人处久了,倒也确实挺有意思的,比起这年头大多数人死水一潭的生活,他们好像总是咋咋呼呼的,有看不完的热闹、聊不完的话题。
“也不都是为了窦维。”
张延知道郭川林在京城交游广阔、见识也多,有心让他帮着给把把脉,于是就把自己要跟个体书商见面的事儿说了,只是没提胡老板准盗版商的身份。
郭川林听了,沉吟半晌道:“你们作家的事儿我不是很清楚,要不我给你给找个内行的问问吧。”
说着,他又抬手制止了张延的推辞,不容拒绝的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不说别的,冲着你专门来看窦维,还有那首《梦回唐朝》,这个么忙我也帮定了。”
张延也不知这是摇滚圈特有的习气,还是京城人都喜欢这样。
他们在决定某一件事的时候,似乎总带着一股‘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要帮你,与你无关’的霸道。
第19章 文坛前辈
吃完中午这顿,因为郭川林说要先跟那位作家朋友联系一下,张延便又跟着栾竖一起回了北医三院。
先前说是来探病的,可其实他都没跟窦维交流几句,就被卷进了‘死亡摇滚’里。
到医院的时候,窦维明显还没能从挫败中走出来,见了张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觉得我是该把《梦回唐朝》推倒重来,还是另起炉灶……”
“我觉得你该好好养病!”
栾竖抢先答道:“再说王霏不是觉得你写的歌更好吗?她可是Beyond的同门师妹!”
窦维沉默半晌,又把头蒙上了。
栾竖冲张延和姜欣耸了耸肩,一副‘跟他说不通’的表情。
张延走过去,直接掀开了窦维的被子,不过不是掀开的上半身,而是掀开了下半身盖着的被子。
窦维感觉到有人撩开被子,盯着自己的伤腿打量,忍不住又把头露出来,瞪眼问:“你干嘛?”
“不干嘛,我就是想确认一下,你到底是骨折还是得了绝症。”张延与他四目相对:“你是写歌,又不是写遗书,这么着急上火干嘛?那丁五得快三十了吧,等你到他那岁数,要是还写不出自己觉得牛逼的歌……”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下来吊窦维的胃口。
窦维也果然下意识追问道:“写不出来怎么办?”
“那就证明你真没这个能力。”
“屮~”
窦维气道:“会不会说人话,我怎么可能比不过一个老流氓?你看我以后怎么治他!”
“对,就得干他!”
姜欣攥着拳头一脸亢奋。
这姑娘也太能‘干’了。
张延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示意她先别急着‘干’,先把排骨汤喂给窦维。
姜欣这才反应过来。
于是她一边给窦维喂饭,一边就好奇的询问栾竖:“那个王霏真是Beyond的同门师妹?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号人啊?”
“这还能有假,我那里有她送的专辑,确实和Beyond是一个经纪公司的。”
张延对王霏也比较关注,于是跟着追问:“那她怎么不在港岛,跑回京城来了?”
见俩人都对王霏感兴趣,栾竖便简单把她的情况说了一下。
王霏算是‘童星出道’,14岁就出了专辑,不过都是翻唱别人的老歌,而她本人也并不喜欢这样,觉得像是戴着镣铐起舞,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后来移民到港岛,签了Beyond的公司,本以为终于海阔天空了,谁知又被公司包装成港岛小邓丽君,起了个王婧雯的艺名、出了几张跟风追流行的专辑。
结果专辑销量一般,她自己还被港岛媒体批评不够时尚、粤语有问题。
王霏心烦意乱之下,就一个人跑回京城散心,又因为受Beyond影响,想见识一下京城的摇滚乐,一来二去就认识了栾竖。
栾竖最后摊手道:“所以说你就知足吧,咱们好歹能唱自己想唱的歌。”
窦维没理他,转头问张延:“你晚上怎么安排的?”
张延道:“还能怎么安排,住旅馆呗,明儿我有点事情要忙,晚上再过来看你。”
窦维听了,从枕头底下翻出串钥匙,抛给张延道:“住什么旅馆,正好我也回不去,你这两天就当替我看家了。”
张延现在也习惯了这伙人的习气,都懒得跟他客气,接过钥匙道:“那行,我就委屈委屈自己吧。”
几人又闲扯了一阵子,张延本来有心打听一下老狼的联系方式,因为这是他遇到的歌单人物里,目前混的最菜的一个。
或许自己设想中的音乐圈伯乐计划,可以着落在他身上。
但想想自己这次也待不了几天,贸然找上门去也没个由头,而且现在也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执行这个计划。
所以张延最终还是没问出口。
差不多到两点左右,郭川林开了辆面包车过来接他,直到面包车驶出北医三院的大门,张延才终于知道,这次要拜访的作家是史铁升。
然后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最应该去的人不是自己,而是断了腿伤了心的窦维。
虽然震撼整个文学界的《我与地坛》,要到1991年才会正式发表,但身残志坚的史铁升在8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很有名了。
比如张延的父亲张兴国,就特别喜欢史铁生的散文和小说。
张延有些纳闷的问:“四哥,你是怎么跟史老师扯上关系的?”
这称呼是中午在东来顺刚改的,毕竟人家主动要求帮忙,张延也不好太生分。
“铁升大哥挺喜欢摇滚的,尤其是去年结婚之后,偶尔还会去现场看演出,虽然去的不多,但他那情况你也知道,谁在台上见了都会觉得好奇,所以一来二去我们就认识了,后来有什么好歌我都会录下来,给铁升大哥送过去。”
【PS:史铁升有一篇散文叫《比如摇滚与写作》。】
说到这里,郭川林又道:“其实我这也是第一次带人过去,毕竟搞摇滚的嘴上都没个把门的,我也怕他们去了胡说八道。”
张延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忙道:“四哥你放心,对于史老师这样的文坛前辈,我肯定是恭恭敬敬的。”
“那就好。”
郭川林又道:“其实铁升大哥挺喜欢跟年轻人交流的,尤其你还是个写小说的——我刚跟他联系的时候,他还说要找你的书看看,最好是看完了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