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了已经,出院后半个月就恢复正常了,还有我爸妈在身边照顾着呢。”
黄文斌咧嘴笑道,他将行李箱放好,打开杯子喝了两口水。
叶临点头,表示这是好事呀,好消息。
“宿舍就你一个人啊?”
喝完水,黄文斌拿出一些从家里带来的特产给叶临,并问起高阳和老齐呢?
“不出意外的话,这学期应该就只有咱俩在学校了,老齐不是去《少年班》的剧组实习了嘛,高阳富二代一个,哪还用实习,早就带着他对象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去了。”
宿舍共有四人,按出生年月日来排的话,老大是黄文斌,农村出身,为人踏实靠谱,很能吃苦。
老二高阳,一个小富二代,性格豪爽大方,出手阔绰,唯一的缺点就是个子有点矮,只有一米六五,不过也不影响他开兰博基尼就是了。
老三是李思齐,家境不错,交际能力强,人情世故方面拿捏得死死的,经常给校领导送礼攀关系,这不,前不久凭着关系进了《少年班》的剧组里实习。
老四则是叶临,普通工薪家庭,品学兼优的学霸,深受师长器重,公认的最有可能闯出名堂的年轻导演。
“我去,就剩咱俩相依为命了?这也忒惨了吧!”
黄文斌有些失落,他由于暑假急着赶回去看望爷爷,错过了找实习岗位的最佳时机。
现在班上的同学,几乎九成的人都有去处了,他还没有任何头绪,如今孤单单待在这宿舍里,有种被抛弃了的感觉。
“没事儿,这不还有我陪着你呢嘛?”叶临笑着安慰道。
“拉倒吧,你呀,就别和我比了,你都已经有一部属于自己的院线电影了,还用实习么?”
黄文斌摇了摇头,他从来没想过拿自己和叶临比,因为他知道两人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虽说在这个宿舍里,就他和叶临的家庭条件比较接近,但叶临的才华是他这辈子也无法企及的,等毕业了,越往后,两人越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甭提了斌哥,那部电影我都被骂死了,导演生涯直接提前葬送,我不进厂打螺丝都算不错的了!”
叶临苦笑,估计黄文斌还挺羡慕他能导演出《江湖论剑实录》这种院线级电影。
不在一个层次,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
殊不知,这部电影的差评和谩骂对他这么一位新人的导演生涯产生了多么大的危害。
“啊?这么严重吗?”
黄文斌愣了愣,他只是认为,每个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
没想到因为这部影片,叶临直接进入了一众投资人和演员们的黑名单。
这算什么?
他不由得想起看过的某部小说,第一章,陨落的天才。
第4章 锚点
北影导演系每年只招收一个班,人数大约在30人左右,像叶临所在的2011级导演系就只有32名学生。
须知,这是一个大学面向全国的招生人数,如此稀少的名额下,能考进来的学生,无不是百万里挑一的天才。
纵是如此,这些学生毕业后也只有个别极少数能在电影导演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导演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成功不仅需要你有才华和实力,更重要的是机遇和资源。
北影导演系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会去从事编剧、制片、剪辑等工作,或者转向广告和电视剧领域发展。
而那些继续在导演行业里拼搏的毕业生,往往会在剧组里当好几年黑奴助理,通过慢慢积攒经验和人脉,或许一直到三四十岁,才有机会亲自参与到一部电影的制作中去。
至于成为那种可以主导电影整体创作,决定镜头调度和叙事风格的真正的导演,又不知要熬到什么时候了。
这些是普通导演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和成长路线,当然,如果你爸是煤老板,或者你有某些特长被富婆看上了,则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像叶临这种大三就有机会导演院线电影的,直接比别人少走二三十年弯路,莫说黄文斌了,全班同学对他都是极为羡慕的。
现在,听到叶临说这部《江湖论剑实录》直接葬送了导演生涯。
黄文斌惊讶之余,多少有些不相信,何至于这么严重啊?
他怀疑叶临该不会是为了让他心理平衡一些,故意这样说来安慰他的吧?
似是看出了他心里所想,叶临笑着说道:
“斌哥,咱俩都是普通家庭,一个月生活费就一千块钱,跟高阳和老齐完全没法比,对吧,我讲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就明白了。”
“我问你,为什么穷人创业成功的例子远远比富人创业成功的例子少?”
宿舍四个人里,叶临和黄文斌的情况最为相似,包括消费观和金钱观,以及打小的成长环境所带来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
因此,叶临觉得他讲这些黄文斌应该能体会到。
黄文斌摇了摇头,不懂,叶临揭晓答案:“因为富人有试错的机会!”
富人创业失败了,他家里面可以给他兜底,甚至很快就能给他腾出钱来进行第二次创业。
你穷人创业呢,本身就是砸锅卖铁这借点那凑点才勉强撑起来,一旦失败,你觉得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听懂了吧,我家里没矿,也没有很牛逼的人脉关系,我跟你一样,你觉得我有试错的机会吗?”
叶临微微一笑,他想,黄文斌应该听懂了。
许多大导演的处女作拍得也是一言难尽,这确实很正常,但人家是什么人什么背景?
人家第一次失败了还有机会拍第二次第三次,像咱这种普通人,谁还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呢,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吗?
“明白了……”
黄文斌默默点了点头。
他试着将自己代入到叶临的位置,想着如果是自己拍了一部八千万投资的电影,结果票房连一千万都不到,还会有人再投资自己拍第二部吗?
没在这一行,可能很多人不懂一千万票房是什么概念。
一千万票房,按照分账比例,扣除掉院线和影院以及发行方的分账,片方一般就分到三至四成,就算是四百万吧。
人家投资你八千万,就只赚了四百万,而这四百万还是给投资方、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一起分。
人家不把你装麻袋里沉江,你都该感谢社会的进步了。
黄文斌生出了几分对叶临的怜悯之心,他此前还盼着等叶临成为了大导演能带一带兄弟,如今听闻叶临遭此际遇,他也挺悲伤难过的。
“没事兄弟,等有一天我发达了,带你飞!”
黄文斌一双大手在叶临肩膀上拍了拍,安慰着他。
“嚯,那可有得等了!”叶临笑道。
“你小子,哈哈哈……对了,你这写的啥玩意儿啊,剧本?”
黄文斌注意到叶临的电脑屏幕,凑近看了看,什么江流儿什么大圣,很标准的剧本格式。
“随便写写,看能不能赚点外快。”
叶临没解释太多。
黄文斌也不追问,他对这一幕早就习以为常了,大学三年叶临已经卖出过好几个剧本,这就是叶临一直在干的副业。
“那你先写着,不打扰你创作了。”
黄文斌打了声招呼,也去忙自己的事儿了,打开行李箱开始整理衣物和床铺。
整理好自己的内务,他又将宿舍的地扫了一遍拖了一遍,玻璃擦干净,到处都变得干净亮堂了许多。
叶临有几分不好意思,说自己之前一个人在宿舍里住,没觉得有多脏,所以打扫得就没那么勤。
“没事儿,确实不咋脏,我闲着就爱找点事干,你写你的,不用管我。”
黄文斌咧嘴笑道,干得很起劲,干活儿是他的兴趣爱好之一。
叶临在心里默念了一句不愧是中国好舍友,假如他是女生,找男朋友一定得找黄文斌这样的。
各自忙到快七点了,两人一块儿去食堂吃饭。
打好饭坐在食堂里,叶临终于有空看看手机了。
微信里收到了几十条消息,大多数都是表演系和导演系的同学,有的恭喜他导演的电影上映了,有的安慰他不要搭理网上的骂声,新人导演第一部作品嘛,拍得不好很正常。
还有一些学弟学妹发来照片,表示他们去电影院支持《江湖论剑实录》去了,有夸赞的,也有批评不足之处的。
快速浏览了一遍,叶临很快看到了周东雨发来的消息。
是今天下午打完电话之后发的,叫他忙完了回个消息,免得她一直担心。
“没什么事,这会儿在食堂里吃饭呢。”
叶临编辑文字,随手拍了个照片发过去。
北影表演系每年招收的学生也不多,像叶临这一届就五六十人,全是优中选优,这里边儿就有两个特别出名的演员——周东雨和古丽娜扎。
在北影,表演系和导演系虽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学生之间关系好得就像是一个班似的,经常一起举办活动。
表演系都是些俊男靓女,导演系的学生自然愿意多和他们接触往来,就不说谈不谈恋爱吧,光是看着都赏心悦目。
而对表演系的学生来说,这些导演系的学生都是值得结交的人脉资源,所谓莫欺少年穷,谁说得清这些人里面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两个知名导演呢。
叶临在表演系很受欢迎,和周东雨古丽娜扎的关系要比一般的同学还好,尤其周东雨,两人曾喝着酒畅聊到半夜,周东雨喝醉了还趴在他怀里哭,哭着哭着睡着了。
还记得有一次周东雨喝酒后,捧着叶临的脸庞,深情且充满依赖地说道:
“叶临,你就是我在现实世界里的锚点,有你的存在,我才得以区分圈内和圈外的生活。”
第5章 剧本完成
周东雨在进入北影表演系之前,就已凭借着《山楂树之恋》走红了,在校园里,“谋女郎”的光环耀眼得让人们不敢接近。
她,融入不到周围同学的圈子里,只好摆出一副生人勿进的高冷模样,来掩饰自己被孤立的生活状态。
是叶临的微笑问候融化了她身上的冰雪,他无畏流言蜚语,靠近她,温暖她,关心她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那紧掩着的心扉为叶临打开了,叶临成为了她在北影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
有一段时间她很迷茫。
随着她越来越火,商业活动和接片越来越多,她绝大多数时候都不在学校里,她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有天夜里,她打电话告诉叶临,自己好像一只被人操控的木偶,戏内有人教她怎么演,戏外,还是有人教她该如何如何。
她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很虚假,名气、金钱、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感觉都不属于真实的她,各种人脉关系也全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
年仅二十岁的她一度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私下的生活和在娱乐圈里的生活,两者的界线正逐渐模糊。
有一次,刚杀青了一部片子,她回到学校,站在北影校门口的时候她突然觉得很荒谬,在想,我还回来这里干什么?
直到她看见了叶临,思绪瞬间被拉回现实。
之后,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她以叶临为锚点,从而分清了娱乐圈内和娱乐圈外的生活。
尽管两人的关系不是情侣那般,但叶临的重要性对她来说却远远超越了情侣关系。
“现在才吃上饭呢,一看事情就不简单呐。”
两分钟后,周东雨回消息了,不太相信叶临所说的没什么事。
叶临笑了笑:“这会儿人少,安静,挺好的,而且打菜的阿姨菜都要多给你舀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