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让姜闻吃瘪
“哈哈,我开个玩笑,姜闻导演别当真,你刚才不还跟我称兄道弟嘛,开个玩笑不介意吧?”
下一秒,叶临突然换上一副笑脸,称自己不过是在开玩笑。
王嘉禾大笑着出来打圆场,拍了拍叶临的肩膀,又拍了拍姜闻的肩膀,叫两位大导演别逗我们了。
周围,人们紧绷着的神经也都松开了,原来是开玩笑,那没事儿了。
姜闻也笑了起来,不过他的笑容略有几分僵硬,叶临这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啊,一人开一次玩笑,算是扯平了。
这一刻,姜闻心里面不禁对叶临高看一眼,这个年轻人不简单,难怪这两年的风头能如此之盛。
经过叶临这么一搅局,姜闻想要挑拨叶临和华宜、阿里的想法自然落空了,话题迅速转移开来。
“呵呵。”
王忠磊看笑了,颇有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姜闻想要拱火,结果却吃了个大瘪,这种场面可真罕见啊。
樊远山也冷笑一声,这个姜闻总觉得天底下自己最聪明,其他人都是傻逼,今天遇到叶临就老实了吧?
“你小子,刚才真是吓死我了!”王嘉禾拉着叶临走到一边去单独聊聊,“能让姜闻尴尬得下不来台,你也算是独一份儿!”
“哈哈,姜闻导演应该不会记恨我吧?”
叶临笑着问道,他想,姜闻应该没有这么小心眼儿吧。
王嘉禾摇头:“记恨倒不至于,姜闻这个人呀,就是单纯喜欢耍嘴皮子,爱在嘴上占点便宜,喜欢捉弄人,没什么大的坏心思。”
他跟姜闻很熟,据他了解,凡是跟姜闻熟悉的人,都被姜闻捉弄过调侃过,像叶临这样能让姜闻吃瘪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叶临笑着点头,表示了解,说白了姜闻就有点小孩儿心性呗,估计下次有机会,姜闻肯定还想从他这里找回场子。
“对了,王总,姜闻导演的电影你的公司怎么没投资啊?”
叶临好奇一问,王嘉禾不是和姜闻很熟嘛,怎么不投他的电影?
“嗐,别提了,他拍的电影总是故弄玄虚,搞得观众都看不懂,投资他的电影哪有钱赚?”
王嘉禾语气充满了嫌弃,他算是把姜闻的电影看得透透的了。
接着,他又说,姜闻的电影有两个特点,一是制作周期长,经常几年才能出一部电影,二是喜欢故弄玄虚,搞一些这样那样的隐喻在里面儿,让观众自个儿去解析。
“你说,观众来看电影,就图一个看得爽,看得过瘾,人家不是在猜谜做题的呀,他这种类型的电影,你要说有没有观众喜欢,那自然是有,但那是少数人群,大多数看电影的观众还是喜欢看《羞羞的铁拳》这种能看得哈哈大笑的电影,所以,他的电影啊,注定票房不会很高。”
王嘉禾问叶临,一部风险高收益低的电影,是你你会投资吗?
叶临笑着摇了摇头,王嘉禾对姜闻的分析很是到位啊,一部电影要想取得高票房,必须要考虑受众面。
《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取得38.6亿和78.4亿的票房奇迹,正是它的受众面广,老少咸宜,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适宜观看。
说得简单点,姜闻就是文青病很严重,只想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根本不考虑观众接不接受喜不喜欢。
当然,这种电影也有它的忠实粉丝。
这些人群自认为品位很高级,解读出电影里的隐喻之后充满了优越感,喜欢向周围的朋友和网友们炫耀,瞧,这个地方我看懂了,你们没看懂吧?
对此,叶临理解并尊重,用个手机,小米华为苹果都还能用出优越感,看电影能看出优越感,太正常不过了。
理解并尊重,但叶临对这一类的电影比较无感,因为票房实在太拉胯了。
从王嘉禾都不愿意投资姜闻的电影这一点可以看出,姜闻的电影哪怕拍出花来,拿了奥斯卡奖,他的票房仍旧不会很高,十亿票房对他来说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你呢,你觉得姜闻的电影怎么样?”
王嘉禾问叶临,他想听听这位传奇导演对姜闻电影的看法。
“我的看法不重要,姜闻导演开心就行了。”
叶临笑着说了这么一句,随后拍了拍王嘉禾的肩膀,先就这样吧,回头有空再聊。
“嘿,这小子,”王嘉禾指着叶临的背影笑了笑,“真滑头!”
叶临这句回答,看似没有表达对姜闻电影的看法,实则不就是指姜闻拍电影是在自娱自乐嘛。
很快,叶临在人群中找到了潘知琳和孙教授,发现两人正在和黄勃聊天。
“勃哥。”叶临笑着打招呼。
“叶临,我大老远就看到你了,只是刚才看你在跟一众资本大佬聊天,我就没好意思过来打扰。”
黄勃和叶临握手,实际上是他主动找上孙教授和潘知琳搭讪的。
两人寒暄闲聊过后,黄勃聊起了正事,他称自己也想导演一部电影,问叶临有没有兴趣投资啊?
闻言,孙教授和潘知琳都有些惊讶,黄勃也要当导演?
“勃哥,电影叫什么名字?”叶临问。
“暂时叫《一出好戏》,要不,你帮我看看剧本?你写剧本的能力我可是相当佩服的,要是你愿意帮我的剧本把关,我相信这部电影拍出来一定不会亏钱!”
黄勃见有戏,趁机提出让叶临帮忙看剧本的请求。
《一出好戏》,叶临印象中,前世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好像挺不错的,嗯,可投。
“勃哥,你这部《一出好戏》啊,我投了,回头你把剧本发给我,我帮你把把关。”
叶临打了个响指,颇有一副这个项目我王多鱼投了的气势。
黄勃惊喜莫名,没想到叶临答应得这么爽快,他连忙问叶临不是在开玩笑的吧,真投假投?
“勃哥,这种事情哪能开玩笑,我可是很尊敬你的,跟谁开玩笑也不能跟你开玩笑啊!”
叶临双手扶住黄勃的肩膀说道。
这番话,令得黄勃很是感动,以叶临如今的身家,居然还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实在难能可贵。
黄勃几乎梗咽了,重重握住叶临的手,说道:“叶临,你放心,这部《一出好戏》我一定不会让你赔钱的,要是赔了,我自掏腰包补给你!”
“哎,勃哥别这样说,无所谓的,你不用这样。”叶临摆手。
这时,刚好杨蜜也走了过来,叶临看了她一眼。
“怎么?”
杨蜜走到叶临面前,她跟叶临太熟悉了,看叶临这眼神就知道他找自己有事。
“勃哥要拍一部电影,他当导演和主演,蜜姐你有没有兴趣投资?”
叶临笑着问道,也是时候带杨蜜赚点钱了,不然杨蜜老是给自己吹些枕边风埋怨。
“勃哥要当导演?开玩笑的吧?”
杨蜜瞪大了眼睛,她想问叶临,你这是在坑我吧,黄勃演员转型导演,怕不是跟宝强一样扑得妈都不认识!
黄勃连忙介绍了一番,表示没开玩笑,这部《一出好戏》是他自导自演。
杨蜜脸色都变了,好在叶临及时说道:“我也投资了,跟着我投,你怕啥?”
杨蜜白了叶临一眼,心说,咱们一起投资的港片《追龙》都还没出来,现在又要投黄勃的《一出好戏》,要是亏了怎么办?
不过,最终,她还是选择相信叶临,说道:“那我就跟着少投资一点吧,不奢求太多,有口汤喝就行了。”
黄勃顿时喜笑颜开,这一下子就找到了两位投资人,那《一出好戏》的项目完全不愁资金了。
杨蜜朝叶临挑了挑眉,那表情仿佛在说,哼,你要是敢让我亏钱,看我不榨干你!
旁边,潘知琳看了看杨蜜,又看了看叶临,作为女人的第六感,她感觉两人的关系似乎不一般?
……
首映礼开始后,经过一番隆重的开场仪式,现场氛围被烘托的很不错。
来到首映礼现场的,还有出演过《老炮儿》的冯小纲和张涵宇、许情等重要演员。
还有宁皓导演,以及一众圈内电影人,他们此时都极为捧场,由此也看得出馆虎在圈内的人脉非常之广。
之后,进入到了放映环节。
《八佰》的影片出现在大屏幕上,傅叶卿和王忠磊等一众大佬纷纷调整了坐姿,认真观看着这部影片。
影片开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守军撤离上海,只留下一支孤军死守四行仓库,意图通过战士们的牺牲,引起河对岸租界内的西方人的关注。
因为四行仓库背靠苏州河,对岸就是租界,日军担心战火波及租界引起西方列强不满,所以不敢用重武器猛攻。
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仅仅四百余人的守军在四行仓库奋战了四个昼夜,为了壮声势对外宣称守军有八百人,所以就有了被后人传颂的八百壮士的事迹。
这,便是电影《八佰》的故事背景,经过这段时间的宣发,在场的嘉宾们对此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七岁那年,跟着大人看对面楼里打仗,整个岸边挤满了人,都在看那座楼。
“我父亲讲,楼里的人都是英雄,在拼着性命保护大家,我那时不晓得出了啥事情,只记得那里的酒酿圆子特别好吃。
“后来,父亲每年都会去仓库,点支蜡烛,摆碗酒酿圆子,现在父亲不在了,我还会去,我一直忘记不了父亲说的这句话,楼里的人保护着咱们呢,对吧。”
开篇是一段旁白,从当时的一名小孩视角回忆四行仓库保护战。
接着,一行由保安团组成的援军在地里赶路。
端午叔侄三人是湖北保安团的成员,他们接到命令,连夜赶往上海支援。
三人分别是由欧豪饰演的端午,黄志中饰演的老葫芦,以及张俊一饰演的小湖北,影片开头从三人的视角切入。
当他们赶往上海后被眼前的废墟景象惊呆了,接着,他们遭到日军袭击,这群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保安团瞬间被杀了个七七八八。
野火四周弥漫,他们来不及还手就应声倒下,小湖北傻了,眼前的一切简直比噩梦还恐怖。
好在叔叔及时把他拉到角落才躲过一劫,后来,他们被当成逃兵抓进了四行仓库。
这里曾是几家银行的库房,墙体厚实,易守难攻,成了五二四团战士们的驻扎地。
靠着几百人的力量去对抗数十万的日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战士们坚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能多抵抗一天是一天,因为此时各种代表已齐聚比利时布鲁塞尔,此时的中国,需要这样一场孤军奋战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抗战的决心,来争取各国的支持和介入调停。
指挥官谢晋元站在苏州河的北岸,望着南岸的繁华,一面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面是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
一条河,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河对岸受租界保护的同胞们做梦都没想到,原来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可以这么近。
“这是一部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坐在叶临旁边的杨蜜突然小声对叶临说道。
她感叹这个设计真的绝了,戏剧张力拉满,她一开始以为是导演馆虎故意这样安排的,甚至还觉得有几分矫情和夸张。
可当她查阅过资料后才发现,原来历史上就是这样的,一时间惊讶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你在和我说吗?”
叶临有些懵,这个剧本是我写的,我能不知道?
杨蜜反应过来,捂嘴笑了笑,自己都觉得自己这行为有点搞笑,偷偷在叶临胳膊上掐了一把,轻道一声讨厌。
影片中,端午带着小湖北来到谢晋元面前。
得知小湖北竟然是朱元璋的后代,谢晋元便问他,知不知道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小湖北沉默了,给不出一个答案来。
次日,端午叔侄三人加入之后战斗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