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在亲嘴的时候学会舔舌头。
这一个月内,机械配件厂发生了很多变化。
机械配件厂的厂牌已经没有了,换成了昌城汽车厂。汽车厂这名字定义广泛,没有叫汽车制造厂,少了制造两个字,是因为现在这边是组装为主,没有其他工厂的配合,无法独立制造汽车。
工厂依然在不断扩建,因为只要有新的项目,就不可能停止发展。
现在手动堆高车也有了生产车间,招的焊工都要从其他市里调过来。这年头工业方面的技术工人是真的少,焊工蛮吃香的。
目前厂里主要还是依靠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大量培养新人。
汽车厂不断的招工,靠近汽车厂这边居住的青年居民,不少人都被街道办这边安排到了厂里来当学徒工。
因为居住问题,就近招工让汽车厂附近的居民占了一些便宜。
汽车厂,新办公楼,新部门,供销科。
现在跟机械配件厂不一样了,有专门对外销售的产品,而不是零件订单。
虽然轻卡汽车也有计划内订单,但不是替地方部门直接加工的。这是销售产品,就算有汽车票,也不是想买就买走的。
昌江轻卡定价一万三千块钱,比第一汽车厂生产的解放卡车便宜三千多块钱。
昌江轻卡的总体成本可能不比解放卡车便宜,因为那边是一体化的。不像在昌城这边,买东西都是要花钱的。
人家成产一样东西,可能六毛钱的成本,昌城汽车厂这边可能要去产业链的工厂里花一块钱买来。
产业链上的工厂也是需要利润的,不像一体化的一汽厂,只要负责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前期厂房和设备成本已经投入进去了。
如果昌江轻卡拿到一汽厂去生产,那成本会很低,算上进口的玻璃什么的,也不会超过五千块。
但江成这边是组合的产业链,利润也差不多是共享了。但是汽车厂这边还是拿了大头,第一汽车厂出售一辆解放车,有一万块左右的利润。昌城汽车厂只有六七千块利润也划算呀。
“李主任,我这都来几回了,你通融通融,我来一趟不容易。”
“王主任,我知道你来一趟不容易。但厂外那一批汽车可是要运到四九城那边去参加阅兵仪式的,这车子你敢要,有本事你开走。”
“李主任,你前阵子不是说等后面的车子生产出来就能有了嘛。我看停车场那么有不少了呀。”
“有不少也分先来后到吧,现在哪个单位不缺车子,有汽车票的又不是你这一家工厂。我给了你,别人怎么交代。”
李安一脸公事公办的说道,供销科成立,他也算熬出头了。独挡一面,负责厂里产品出货和材料进货的事情。
负责汽车和托盘车等产品生产的零部件采购,以及汽车和少量托盘车堆高车的销售。
托盘车和堆高车都是兄弟单位会要一些,没有地方计划生产任务。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康书记在安排出货。
有单位来买托盘车和堆高车,李安只要看介绍信。但轻卡汽车,目前只有汽车票能购买。等以后一些合作单位才能凭借介绍信也买到。
王主任见这样的情况,内心也有点明白了。这汽车要买回去不是那么容易的,之前说是没生产出来,他回去了。可现在等也等了,来也来了几次了,哪怕李主任这边给一个具体时间也好。
现在还是推脱的形式,王主任也找过这里的厂长和书记,都是打太极踢皮球一样。
王主任是景德镇建国瓷厂的,景德镇生产的陶瓷可是全国出名的,所以他手里的汽车票是省里发放给他厂里的。
只是没有想到,汽车票拿到了,会是这样的情况。
王主任自认应该没得罪这边供销科的人,每一次来都是客客气气的,甚至还想请这边的李主任去吃饭。
现在王主任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事情不是出在李主任身上。这边也不是刻意刁难他的话,那么很有可能问题出在昌城汽车厂的领导班子上。
都说昌城这边的人鬼精鬼精的,办事的风气有点不好。
“李主任,我看厂里现在到处都在建设,食堂都建了几个吧。我们建国瓷厂最近用新的工艺烧出了一批碗和盘子,要找人试验一下质量如何。不知道李主任能不能帮个忙,你们厂里人不少,帮忙试验一下。”
王主任认真的请求道,要是还被拒绝,那只能慢慢熬了。总不能有汽车票都一直不卖车给他吧,那真的得回去让他们厂的书记去找省里的领导了。
“嗯哼~,王主任呀,我看了一下,车间里这两天应该又要生产出几辆汽车。这要汽车的人可不少,你抓紧点时间,我这边不等人的,别人要是先来,你可能还是要白跑一趟的。”
李安在听到景德镇瓷厂王主任的话后,态度转变了一下,装模作样的看了一下文件跟他回复道。
有些事情要对方领悟,不能明着说,否则还要被人说成死乞白赖的死要。
现在王主任主动说要给厂里一些东西,帮忙测试一下产品的质量。以后就算皇帝老子来了,李安也敢拍桌板说他没要过任何东西,是其他人主动的。
王主任听到李安的回话,脸上一喜,猜对了。连忙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本来是想散一根给李安的,但转念一想,半包多的烟直接放在了桌子上。
“感谢李主任,你抽烟,我去打一个电话。你放心,我不会让别人先来的。”王主任说道,后面的话其实就是不会拖延,东西会很快送到。
李安点了点头,挥了挥手,让他赶快去办。
虽然按照级别,建国瓷厂的王主任可能比他高不少。但在昌成汽车厂,谁来了也要被他拿捏。他这是奉旨敲诈,就算是市里的领导来了,厂里也是没车。
第112章 听人劝
听人劝,吃饱饭。
按照节省的角度,并且按照江成的设计理念。三缸发动机跟四缸相比,只有两个缺点,优点却是很多。
单缸和三缸发动机,都有一个硬伤,就是气缸是单数,惯性力矩达不到平等,抖动会很明显。另外一个缺点也是因为不平衡,寿命会比四缸的发动机短很多。
江成一开始是考虑多,寿命短的问题,在成本上的节约足以弥补这问题。至于发动机抖动大,他觉得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这个不是问题。
不过在柴油机厂的工程师跟江成分析了一下国内的情况,江成的设定是把轻卡汽车限定了很多条条框框。
短途运输,也只跑运输,让司机驾驶的稍微不那么舒服。但跟解放卡车比,车上有液压减震器,还有方向助力泵,开起来还是会比解放卡车轻松。
但是这个年代太缺汽车了,进口的货车都有改成班车的。昌城汽车厂现在的轻卡,一些行政单位都在抢着要,他们难道拿了去会当运输货物车辆使用吗。
还有部队里也在抢着要,他们难道就真用在后勤上面,只是送一点物资。百分百会去拉人用,而且一拉可能就是一车人。
所以有些限制别卡的那么死,像江成设定的,用在县城和乡镇差不多。
但目前市区里的车辆都不够分配,而且昌城汽车厂是省企,考虑的不光是昌城市,而是整个赣省。搞三缸发动机卡车,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有意见的。
江成不能光考虑一下限制内的适用性,还得考虑到国内目前的情况。节省成本,降低油耗没有错,错在你得让大家有改装的余地。
并且目前南昌汽车厂是省企也只是暂时的,等规模上去了,又是生产汽车产品的。成为央企也是迟早的事,现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央企,解放车生产出来,要供应的地方太多了。
别看目前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产量是昌城汽车厂的三十倍,但昌城这边也就部队可能能分到几辆,地方上可能没有。
所以整个省很多人的目光都盯着昌城汽车厂,只不过压力是在地方单位那边。一个汽车票玩的太溜了,柴油发动机厂可搞不了那个,弄不了发动机票。
“郑助理,听说你处了一个对象。”在从发动机厂回去的路上,江成好奇的询问道。
“嗯,组织部介绍的。”郑可简单的回应道。
“那介绍的对象怎么样。”江成开着车子继续询问道,今天来发动机厂这边,是江成开着轻卡带郑可过来的。
面对这个问题,郑可还认真的想了一些,最终还是开口道:“还行。”
可能这话题有点涉及私人问题,江成见郑可对这事的兴致不高,也就没再问了。
江成是结婚了,对郑可也没非分之想。但长的好看的女人,自己哪怕拱不了,也不想看到别人拱。因此在内心不道德的诅咒了一下,希望郑可的对象是三秒男,还没开始战斗就三秒投降的,而不是能战斗三秒。
江成转移了一下话题,跟她讨论了一下工具车的事情。现在堆高车也生产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内燃叉车了。
托盘车和堆高车,虽然解决了不少装卸问题。但因为轮子小,底盘低。对于地面的要求也高一些,在很多场地用不了。
只能在地面平整,硬实,没什么障碍的地方使用。而且因为是人力推拉,重量也有限。
而生产出内燃叉车,就能解决很多地形上的限制麻烦了。不说很灵巧,起码能在很多正常的地方使用。速度也快,工作效率也高。
在机械结构上面,郑可也能帮他一起出主意,她是学机械构造的,能提出不少细节上面的问题。
回到厂里,江成把车停好,没有回办公楼。而是去了研发车间,一间专门给工程科用来研发产品的车间。
车间里有江成的一个大宝贝,快要完成的一辆地形车。江成看见自己弄的六驱地形车,因为考虑了载重的问题,沙漠地形应该是不适合的。
但后面可以加装一些武器设备,可以在边境一些草地,山林地段进行巡查很方便。甚至爆发战争,也很有奇效。
比如五年后阿三的反击战,还有越南那边,这车绝对能有很大的作用。
不过现在还有车身没有完成,江成打算在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开着车偷偷去亮一个相就回来。
没打算交给昌城这边的部队,这车很多材料都是从飞机制造厂买的。以研发的名义,让工业局赵局长出面才能来的。
这车江成要留一辆当样品车,另外弄两辆去四九城装B一下。没有材料,根本造不了更多的车。
现在其实就是车头的车壳没有弄出来,江成把车头设计成带圆弧的梯形,除了可以减小阻力,还能有立体感。
车身后面是长条形的加装架,整体是长条形。后面的架子是可以拆卸的,想要带人,直接用配套的座椅架。
现在车头的车壳还没安装完,就已经给人一种机械质感,很硬朗的感觉。
这个年代部队里的人,不管你车性能如何,能给你硬朗的感觉,就会有人喜欢。当然只是外表让人眼前一亮,真正喜欢还是要靠性能的。
在车间里,江成拿了一个扳手,围绕着车子仔细查看着。就像是在欣赏一个女人,让他迷恋。至于为什么要拿一个扳手,工程师手里随时有一个扳手很合理吧。
“江成,就知道你在这里。你要的边三轮配件都弄齐了,有没有时间安排人去组装一下。”
“老康呀,你不知道打扰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是很不道德的嘛。”
江成把扳手一丢,很快的朝车间门口走去。
边三轮开出去很拉风的好不好,因为体型小,能开到乡间小路上去,开去打猎最适合了。
正好现在七月中旬,农村很多人已经收割粮食了,会在一些场地晒粮。
把边三轮组装出来,去农村打麻雀,能用麻袋装。顺便还可以去亲戚那‘换’点粮食,江成打算收一部分晒好的稻谷,再收一部分加工好的大米。
主要是看情况,大米大概收个四个月到半年的量。除了家里自己吃的,江成还要照顾一下妹妹江燕那边。
多余的就直接收稻谷,稻谷能存放时间长一些。不过江成觉得能收到够自己吃的粮食就不错了,别说什么还能存下多少。
现在的田地一亩能产三百斤粮食就不错了,有地方是统计过统购粮的,平均一个人也就出售三四十斤统购粮。
像江成二叔家的那种,如果不是需要一些钱买生活用品,不卖粮食都能吃的完。
农村人卖的统购粮,基本上都是省吃俭用省出来的。
江成走出研发车间,跟着康书记就去组装车间了。组装车间目前没有前阵子那样一上班就不停的干了,招了很多学徒工,学徒工干了一阵子后,有些事情不用师傅说,就可以先动手完成一部分。
一些有技术的师傅,可以边干边指导,不用自己太辛苦。
江成一去组装车间,随便一招呼,就有很多人能抽的出空要跟他去组装边三轮的。
在汽车厂里,江成的威望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员工,他们是见证了机械配件厂如何转变成为汽车厂的。
从一个市企的普通加工厂单位,每个月食堂都吃不到几回荤菜的。到现在成为省企的重点单位,现在不说食堂能每天有肉,但一周能有两三次。
有肉吃,汽车厂的工人比其他普通厂的工人气色都要好不少。而且在没荤菜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豆制品补充。以前厂里有煎豆腐,那基本上都会抢着打那个菜。
现在可以这样说,厂里安排的任务,大家努力干。工程师江成安排的事情,大家往死里干。
第113章 洪灾请求运输支援
七月份,昌城的气温就很热了。
不过热归热,没有后世那样闷热。城市里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建筑少,空气流畅。大家有很多地方可以乘凉。
而且南方六七月份属于梅雨季节,会经常下大雨,不会一直热。
“江工,牙仙。你们下班回来啦。”
“王大妈,你好呀。”
回话的是谭雅萱,她现在在院子里的人气很多。很多人见到她都会跟她打招呼,并且交谈几句。
虽然院子里的人见到江成也都会找招呼,但江成回应的不热情。很多时候都是‘诶’一声,应一下然后点点头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