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锡安而言,处理马斯尔和苏尔利亚是最紧急的,但对于殖民帝国而言,到手的石油没了不说还被反咬一口,这才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
“盟友的问题我们还是要解决的,”希尔伯特沉吟了片刻:“联合王国与法兰西的援助不能丢,这对我们而言很重要。”
总理阁下的话已经很明确了。
耶沙维申上将,总参谋长阿里·拉扎斯,还有空军司令戈罗迪什对视一眼,心里有数。
“我们要准备重新夺回幼发拉底阵线了吗?”
希尔伯特道:“正是如此,但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先稳定住西奈半岛和苏尔里亚境内的战况。”
“跟据前线45装甲旅传回的情报,双志此次派出了至少一个装甲师和一个炮兵师的兵力,总司令是国防部长穆罕穆德的第六子,阿米尔·本·穆罕穆德。”耶沙维申上将说道。
“阿米尔”希尔伯特点了点头:“一个民族,哪怕是像阿拉伯这样的二等民族,在危难关头依旧能涌现出优秀的年轻人。
算是这次,他已经两度战胜了锡安最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这就提醒了我们不能懈怠,在没有取得胜利之前,任何的傲慢都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是!”在场的将军纷纷表情肃然。
“但如果能处理掉这个年轻人,那就再好不过了。”希尔伯特总理有些遗憾:“只可惜他现在离正面战场太远了啊。”
这时国防部长摩达分析道:“跟据萨摩德的情报,双志的北部远征军是经由哈希姆边境借道,在通过谢尔盖德抵达的拉希姆的,如果我们能切断他们的补给,就可以使双志的军队孤立无援了。”
希尔伯特走到军事地图前,阿尔伊拉格的南面是山脉与沙漠,在缺乏公路的情况下,北部远征军想要回到双志,需要绕一个大圈。
“哈希姆就是墙头草,知道阿拉伯国家打不过我们,现在估计是骑虎难下。”
希尔伯特表示:“我估计那位赛梯斯国王,正在等一个借口和我们讲和呢。”
第104章 连锁反应(二)
锡安的执行效率很高,订下计划的当天,情报局局长莫迪凯·霍隆就带着希尔伯特总理的亲笔信飞往安曼。
飞机降落在马尔卡军用机场时,哈希姆王室卫队早已在跑道旁等候多时。
赛梯斯国王在私人会客厅接见了他,这位年近六十的君主穿着笔挺的军装,气场很盛,有点像是民国时期贵族出身的大军阀。
“锡安希望哈希姆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霍隆也没有废话,直接将亲笔信放在了桌面上:“作为交换条件,哈希姆东岸的争议领土可以重新划界,锡安愿意承认哈希姆对现有控制区的永久主权。
同时,我们提议签署为期十年的互不侵犯条约。”
“现在正值战时,”赛梯斯国王冷笑:“你们你想让哈希姆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背叛者吗?”
“现实点吧。”这位锡安的情报局长毫不客气地说道:“现在的战局您也应该清楚,苏尔里亚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至于马斯尔,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把你们这些阿拉伯盟友放在心上,他们的目标只有收复西奈半岛,其他的根本无所谓。”
莫迪凯·霍隆骄傲地宣布:“这场战争的走向已经注定,锡安还会像十八个月以前获得战争的胜利,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赛梯斯国王点燃一根雪茄,烟雾缭绕之中目光闪烁。
作为与锡安接壤的阿拉伯前线国家之一,哈希姆其实算是军事实力最弱的一个。
再加上在六日战争中失去了哈希姆河西岸(原阿拉法特领土)和东耶路撒冷,军事实力遭到重创。
因此在在赎罪日战争中,哈希姆除了在明面上支持阿拉伯国家讨伐锡安以外,仅派出了一支装甲旅支援苏尔里亚,自身并未做出多么强硬的抵抗。
主要实在是被打怕了,也没实力继续打下去了。
“风向已经变了,国王陛下。”情报局长霍隆推过一份战报:“再过一周可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您是选择继续跟其他阿拉伯国家站在一条船上沉没,还是选择做哈希姆真正的守护者?”
赛梯斯国王的雪茄悬在半空,烟灰簌簌落在波斯地毯上。
莫迪凯局长的嘴角勾起,他太清楚眼前这个第三世界的国王会怎么选了。
在二十年前锡安的那场“建国战争”中,这些道貌岸然的国家打着援助“阿拉伯兄弟”的名号前来支援阿拉法特,但最后的结局却是马斯尔占据了加沙地带,哈希姆夺走了东耶路撒冷以及哈希姆河西岸的大片土地。
对于有着前科的人来说,背叛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果不其然,赛梯斯国王看着桌面上的文件,最终缓缓点了点头:“我答应你们了。”
————
与此同时,陆凛还不知道因为自己打下了加纳姆而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好吧,至少知道一部分。
石油禁运是穆罕穆德亲王跟他提及过的重要战略环节,阿拉伯国家想要彻底战胜锡安,不能光靠军事实力,还得遏制住国际上对锡安的援助。
毕竟锡安只是个领土面积很小的国家,不管是暴兵还是军工,很难大面积摊开,战争潜力更是一眼望的到底。
一觉睡醒了之后,他来到加纳姆的机场,准备接见国内的使臣。
飞机刚一落地,陆凛就看到一个白袍人下了飞机,对方看见自己的时候笑容满面,一路小跑来到自己面前。
“阿米尔殿下,您还记得我吗?”
陆凛看着他带着眼镜,圆润的脸型,心里好像有点印象。
“你是之前在努科希尔替国王宣读诏令的那个?”
“哎,对,就是我!”男人大喜:“没想到您还记得我!恭喜您了,这次又立下了一件大功!”
说罢男人拿出了羊皮卷,见陆凛没有反应,便使了个眼色。
样子该装还是要装一下的,陆凛和伊卜拉欣等人,单手抚胸行礼。
随后男人开始宣读国王的嘉奖令: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以双志国王陛下兼两圣地守护者沙姆斯·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陛下的名义。
嘉奖北部远征军司令,阿米尔·本·穆罕穆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少将,在加纳姆战役中,以卓越的战术指挥与无畏的作战精神,率部击溃锡安第45装甲旅主力,解放战略要地加纳姆,并彻底切断锡安至基库尔克油田的补给线,为阿拉伯联军取得重大战略优势。
特此授予:一等‘双刃弯刀’军事勋章。
兼任,加纳姆地区临时总督职务,全权负责该地区军事管制、民生恢复及资源调配事宜,直至战争结束。
望阿米尔少将以真主之名为证,以双志之荣耀为誓,继续率领部队奋勇作战,不负王室与国民之重托。
伊历1393年10月11日。”
陆凛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啊。
总督?
男人读完以后,将羊皮卷交给了陆凛。
陆凛:“就没有点别的什么?”
“呃?”男人被问的有点懵:“您说的是什么?”
“废话,当然是补给啊!”
陆凛怒道:“我的炮兵营需要炮弹,我的士兵需要香烟和可乐,坦克需要零件和润滑油,而你只给我送来了一封嘉奖令!”
男人明显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现在站在他眼前的,已经不再是当初努科希尔的那个贵族少爷了。
而是双志自建国以来最年轻的边区司令,靠着自己的战绩打出来的实权将军。
好在伊卜拉欣及时救场,“好了,补给又不归人家管,何必要为难一个送信的呢?”
男人连连点头,这位将军说的对啊!
陆凛冷哼一声,这才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男人如蒙大赦,赶紧登上飞机,让机长返航。
“如果你是在担心炮弹的问题,我们倒是刚从城市搜剿了一些,虽然没有你最喜欢的203,但是105和122的倒是剩了不少。”伊卜拉欣道:“需要我帮你把这些都集中起来吗?”
“我现在头疼的是这个,”陆凛扬起手里的羊皮卷:“你让我怎么跟手底下的人还有游击队解释呢?而且我根本就没有经验!”
伊卜拉欣推了推眼镜:“您要是放心,交给我就好了。”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透着十足的把握。
陆凛这才想起,在当自己的参谋长之前,这家伙还是穆罕穆德亲王的得力秘书。
他旋即就联想到了为什么亲王会把伊卜拉欣派给自己.
想到这里,陆凛倒吸一口凉气,不会这也在你的算计之内吧,老登!
第105章 鲜花盛开在加纳姆的大道上
加纳姆城东的染坊里,奥马尔正用一根长木棍搅动着沸腾的染缸,靛蓝、明矾和石榴皮熬煮出的深蓝色染料在热浪中翻滚,散发出略有些刺鼻的味道。
奥马尔看着缸里的颜色,又一勺茜草根。
这时染坊的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奥马尔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邻居家的努尔小子,几个月前被他的父母送过来跟他学习手艺。
“17号街的贾米拉托我们染一匹蓝色的布!”努尔笑道:“这下子好像几条街的人都管我们下了订单呢!”
奥马尔的嘴角也不自觉地勾了起来,这过去的两天里,染坊收到的订单如雪花般飘落,而且还是清一色的蓝色。
那是双志北部远征军,军旗的颜色,现在城里人习惯称为“阿米尔蓝”。
“你见到那位将军本人了?”奥马尔问道。
努尔点了点头。
“哦。”
见自己的徒弟没有接过话茬,奥马尔在沉默了片刻后还是没忍住问道:“那位将军长得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吗?”
关于阿米尔少将的传闻,奥马尔从那些打仗回来的人那里听到了不少,有的说那位将军是祖·卡尔奈因转世,头顶生有弯曲双角,眼瞳呈琥珀色,身高是常人的两倍;也有人说他力量惊人,能单手举起千斤重的帐幕石柱.
“那天将军视察的时候,我去广场看了。”努尔却说道:“那位殿下比壁画上的英雄瘦多了,也没有黄金打造的铠甲。”
他比划着,“就穿了件普通军服,长得倒是挺英俊的。”
奥马尔闻言有些失望,“就没有点别的特殊的地方?”
“呃”努尔回忆道:“有倒是有,但我不怎么好形容.”
染坊里的其他工人也悄悄竖起耳朵,之间努尔比划着阿米尔少将的动作:“当他抬手的时候,整条街都好像燃烧起来了,什么恐惧啊,什么胆怯统统都不见了,所有人的心仿佛都被他带走了。”
一名工人插嘴道:“你说的这不是巫术吗?”
“这怎么能叫巫术?”努尔皱眉:“我一点也没感觉自己被控制,就是.”
另一名工人反驳:“现在游击队都传那位阿米尔少将是真主的使徒,也有人说他是大天使吉卜利勒,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和巫术沾边啊。”
努尔点头:“对!那一定是真主授予他的权柄!”
奥马尔听着工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对话,思绪却逐渐飘远。
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在这座城市发生政权更迭是什么时候了,十年前,复兴党推翻卡塞姆军政府军?
可那对于他这样的平民百姓而言,不过是一段苦日子变成了另一段苦日子而已。
至少在他的印象里,复兴党的部队打进加纳姆的时候,可没有像现在这样,家家争着去绣军队的军旗。
而且还是别的国家的军旗。
“再加半勺硫磺。”奥马尔扯过布匹按进最浓的那缸染料里,布料在染液中舒展开来,“这样才更耐晒,不容易褪色。”
院墙外忽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工人们不约而同地望向声源方向,那是正在巡逻的北部远征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