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说话时,也不见半点等得心急的表现:“承蒙韩总关照,我现在已经高升到了集团总部,韩总最近也是事业高升吧?”
“还好,幸亏有企鹅视频这么好的合作伙伴,才能让我公司拍的作品获得那么高的收视率。”
“哈哈,这主要还是韩总你们公司拍出来的作品优秀,所谓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们企鹅视频也是沾了韩总的光。”
双方就这般商业互吹了好一会儿。
孙中怀故意将话题延伸到韩启创办的共享单车项目:“像韩总你这么优秀的人,连投资的眼光也是卓越过人,你投资的那个共享单车可是令我们整个互联网科技圈羡慕啊!”
“哪里哪里,那都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不小心想到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好点子而已。”
“哈哈,韩总你谦虚了,这种别人想不到的好点子,你可是总能想到啊,这可不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是你的智慧超群!不过……”
孙中怀顿了顿,直接问出自己想问的问题:“韩总你为什么会想变卖共享单车的股份?”
韩启知道鱼儿已经上了钩。
鹅厂也是国内少有的几个能吃得下共享单车这个项目的大金主之一。
他自然愿意和鹅厂合作。
他笑着说:“共享单车现在确实很赚钱,但我做投资也是为了变现,而卖东西谁不是在行情火热的时候卖?”
孙中怀挑眉:“韩总你是觉得共享单车这个项目接下来会有下坡路,所以要趁着现在在最高点卖了它?”
韩启摇头:
“我不知道,但是现在国外有一个新项目,叫做打车软件。”
“按照我国互联网喜欢抄外国互联网的习惯来看,我觉得用不了几个月,国内就会在外卖大战之后,掀起这种打车软件大战。”
“我毕竟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人,我对互联网行业的判断很模糊。”
“所以我不敢保证,在打车软件大战掀起之后,会不会影响到共享单车这个项目。”
“如果会影响到,我在那时再想卖共享单车的股份,可能就很难找到接盘的人了。”
“哪怕找得到接盘的人,对方也会疯狂压价。”
“但如果打车软件大战影响不到共享单车这个项目,我现在把共享单车的股份卖了也不算亏。”
“因为我完全可以把卖股份的这笔钱转投到打车软件这个项目上,甚至我照样也能比国内的其他公司更早布局打车软件的市场。”
孙中怀听完韩启的这番话,提出一个疑惑:“可是你和那位老板不是亲兄弟的关系吗?你卖了股份,他不介意?”
韩启回答得很坦然:
“我又不是全卖。”
“当然你们要全买也可以,我会做好我弟的思想工作。”
“其实我们已经赚了这么多钱,真没有必要再那么苦那么累的打拼市场,以后完全可以走投资人的路线躺着赚钱。”
“像我现在,我都有退休的念头了。”
孙中怀点点头。
他很认可韩启的想法,也没能从中再找到任何破绽。
而且他也不得不佩服韩启的敏锐。
虽然韩启不了解互联网市场的细节动态,但对于大体方向的进程预测却没有错。
现在,外国的那个打车软件Uber已经进入了国内市场。
别说几个月之后就会掀起打车软件大战了。
搞不好下个月就会爆发。
其实很多资本大公司都已经盯上了这块蛋糕。
只不过打车软件的国内模式还没有探索出来,所以很多资本还在伺机而动,想着先让Uber去蹚浑水。
只要Uber搞出了任何一点苗头,国内所有资本都会迅速加大投资。
孙中怀感慨道:“韩总你的判断确实没错,其实现在国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关注到了打车软件这一块,现在就等着更多的人下场,一起把这块蛋糕做大,然后在从中厮杀出一两个获胜者。”
韩启笑笑不说话。
现在能统治打车软件这块蛋糕的那家公司还没藉藉无名。
自己不但可以先下手为强,将那家公司取而代之,也能腾出一笔钱去筹备短视频赛道。
孙中怀这个时候开始说明自己的真实来意:
“既然韩总你想变卖共享单车的股份,有没有考虑过我们鹅厂?”
韩启点头道:“鹅厂自然是最好的合作对象之一。”
“韩总有意向便好,我现在就跟公司的整个高层商量,希望可以尽早拿出一个入股方案。”
“欢迎!”
挂了电话,孙中怀立即联系鹅厂的马总。
而马总得知共享单车这个项目的真正掌控人想要变卖股份,顿时起了兴致。
听孙中怀说完韩启想要卖股份的原因,马总同样没有从中找出半点破绽。
于是他召集公司内的几个重要高层商议这件事。
而另一边。
韩启挂了电话后,伸了个懒腰。
现在韩睿的共享单车项目估值至少达到了400亿,但具体是多少还没有请专业团队来算过。
想必以共享单车现在的火热趋势,鹅厂肯定会愿意收购。
结果确实如他所料。
第二天。
孙中怀再次给韩启打电话,表示鹅厂确实愿意收购他手中的股票。
但鹅厂要亲自派团队前往他们公司进行评估。
韩启自然答应。
几天后。
鹅厂的专业评估团队来到韩睿的公司。
韩睿那边早就得到过韩启的通知,所以热情招待。
但这个评估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他们要认真了解整个共享单车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这家公司提供的各项数据有没有水分。
而要了解一个公司的水分有多少,花费的时间自然不少。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鹅厂的评估团队回去,没过多久,孙中怀又给韩启打来电话。
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双方可以谈判了!
于是韩启挤出时间,前往深城。
马总和孙中怀亲自接待。
这也是韩启第一次亲眼见到马总。
寒暄过程时,双方相谈甚欢。
但进入会议室后,双方迅速进入状态。
不过谈判过程不需要马总亲自出面,而是由孙中怀带领团队和韩启谈。
双方先是对整个共享单车公司的评估报告进行确认。
聊完评估报告后,又根据鹅厂想要收购的股份占比进行争论。
鹅厂以为自己已经很激进了,第一次收购就要拿下整个公司34%的股份。
可结果他们发现自己还是太保守了。
韩启听到他们的话当场拒绝,然后说他们收购的股份要是低于67%就不用提了。
这等于是直接把整个公司都交给了鹅厂。
孙中怀还以为韩睿那边要保留公司的管理权。
结果韩启表示,这个也可以卖。
只要鹅厂的钱到位,就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
孙中怀被韩启的这个决定吓了一跳,简单的摸过韩启的底后,孙中怀立即停止这次谈判,然后安排人好生接待韩启。
趁着接待时间,孙中怀抽空给马总汇报。
马总对韩启的态度也是很惊讶。
他们试过收购其他公司,别的公司对自己保留股份往往都是固持己见,对公司的管理权更是看得比命都重要。
然而。
到了收购韩启的公司时,情况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这怎么看都像是韩启认为共享单车这个项目像个烫手山芋,想要完全甩掉?
但他们拿起公司的评估团队反馈的报告认真阅览。
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韩睿的公司发展一片大好,而且整个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丝毫没有夕阳产业的样子。
那么,韩启为什么那么想甩掉整个共享单车公司?
孙中怀道:
“这一点我也试探过他。”
“他的意思还是那样,就是想以后享享福,只做风投,不用再打拼得这么辛苦了。”
“而且他的弟弟还是一个大学生,和他一样,其实都对整个互联网市场缺乏更具体的预判。”
马总点头。
这个解释也勉强说得清。
毕竟一个娱乐圈的人投资互联网科技圈,难免会心慌慌。
并且他的弟弟还是一个大学生,也不可能是什么无师自通的商业奇才。
要不是韩启这样的人在背后指点,恐怕他弟弟压根做不起来这个项目。
在那份评估报告上也写了韩睿这位创始人的性格评估。
虽然韩睿要比一般的大学生优秀,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很果决,但终究还是对社会的认知不深,所以有些想法会很天真。
马总思索了一下,回复孙中怀:“没事,我相信自家团队做的评估报告,既然他们要卖,那么我们就全买下好了。”
孙中怀提出疑惑:“可是公司还有那么多的活动资金吗?”
马总不假思索的说:“大不了用股权置换,我们鹅厂不是投资过很多公司吗?随便拿几家的股权置换一下,他肯定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