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种情况,去公办学校继续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是合情合理。
当然前提是方方面面都打点好,乡镇的卫生所让医生签字,也不是那么简简单单打个招呼的事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大安手底下这些学员的家庭,在乡镇农村,也算是“非富即贵”,当然了,丐版的。
能给自己孩子一口气掏三万块陪读费的家庭,无论如何都不能视作普通家庭,哪怕二十年后经济大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也是如此。
“今年英语呢,我估计还是不会跳出考纲,语法上就两个,一个是条件状语从句,一个是定语从句,其它的大家稍微过一过,主要训练的还是这两个。明天开始就做‘状元习题集’,我们内部模拟一遍。好,就到这儿,我讲得不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稍后来问我,也可以写在疑问卡上,之后我再解答。”
讲台很大,但有座位,张大安坐着讲课通常不需要在白板上写太多板书,都是投影仪为主。
高强度的板书讲课周期已经过了,接下来五个月就是多媒体课程为主,当然一些大题还是会上板书,数学的等比数列、几何;物理的阿基米德原理;化学的溶解度问题,这些都是变来变去出题,十几分一题不训练也不行。
一般人是扛不住这种强度的,不过张大安从第一天开始就同步录制讲课,所以即便有相当数量的学员一开始跟不上,后续有视频反复看再反复练,进度缩短极快。
这在正常的中学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张安教育”这里,录像带和转录的光盘都分门别类做了存档。
只要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就跟沙洲市的报社合作出版音像制品和教辅书籍。
音像制品能卖四遍,一是磁带,二是录像带,三是CD,四是VCD,卖到全国肯定是不行,但在沙洲市周边地区先大捞特捞,问题不大。
尤其是现在跟沙洲市印刷厂关系还不错,张大安在“张安教育”用的教辅物料,都是高档货,上手就知道不是凑合用的。
之所以这么吃力不讨好,也还是为了竖立“高端”的品牌形象。
状元用的纸,那能是普通A4纸吗?
再有就是这批中考复读的学员,很有可能三年后还是自己的客户,张大安既然吃这碗饭,肯定是深耕发展。
今年都收三万了,三年以后还收三万,那还是人吗?!
土老板们发点财不容易,自己难得重生一趟,收少了良心上过意不去。
不过土老板们也没有任何意见,过去小半年张大安的工作强度有目共睹,在他们看来,张大安简直就是铁人,赚这个钞票,他们服气的,不是他们能赚的钞票。
也不仅仅是家长们如此,东圩港中学过来兼职助教的老师们,私底下也是相当佩服。
之前他们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吃饭还是在东圩港中学的食堂,现在也都放开了,大大方方在“张安教育”这里改善伙食。
张大安给他们开的劳务费不算高,一个月一千五,但相较于他们在东圩港中学一个月七八百还不一定稳定到账的工资,那就显得很是丰厚了。
再有就是不需要他们开课,课时费他们想赚,但看了张大安的工作强度,直接放弃,这钱不是人赚的。
“啧啧,又是全科一天,真是吓死人。”
“反正我这世人生是第一次见真的铁人,怎么吃得消的呀,这个精力也太旺盛了。前两天还有力气接受采访,还跑去盯北区工地。真是……机器做的也要上点润滑油吧?我往讲台上立半天也吃不消,腰都要断成十八截。”
在“张安教育”的餐厅,兼职的老师们除了感慨张大安是超人铁人机器人,也就没有别的话讲。
是真没见过这么玩的。
在所有的公共服务型行业中,医生、老师还有警察,是最辛苦的,跟医生和警察还要高度抗压不同,老师这个职业说是说“白领”,但如果真是名师级别的,一天忙下来跟重体力劳动没有任何区别。
举凡名师,身体一定要好。
去年暑假刚开班的时候,张大安教辅材料准备得其实还不够丰富,之后都是每个月一边补一边练,得益于多媒体等等先进工具的辅助,也就顺利过渡了下来。
但最开始就是纯靠体力精力顶上去,东圩港中学的老师是承担不起教学训练任务的,只能充当助教。
随着张大安收录的课堂视频多了起来,应试训练又是周期性的,这才越往后越轻松,不过即便是现在的强度,稍微岁数大一点的老师来带全科,一天就嗓子嘶哑,三天以后就不用正常说话了,一个星期以上,百分百出现永久性的损伤。
连那些教学上啥也不懂的土老板都看出来张大安的硬如铁、强如钢,更何况是东圩港中学的老师。
这光景吃饭念叨归念叨,佩服也是打心底佩服。
半点羡慕嫉妒张大安赚这个钱的心思都没有,有道是“你行你上”,但他们上了那是真不行,容易早死。
外面学校都在传是东圩港中学的老师们也参与到教学中去了,实际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校门一关,给张大安取了一个“张进喜”的诨号。
有些临近退休的老头儿,则说张大安是具有钢铁意志的“钢铁同志”。
因为学员餐厅和教职工餐厅是一体的,有些顽皮的学员也跟着喊“小钢铁同志”,进而发展出了更抽象的外号——小钢炮。
这个外号,连女学员们都很认可,毕竟张老师这个中考状元,确实猛。
第16章 太阴间了
“张安,你不会是要钱不要命吧?一直这种强度,吃得消?”
一度怀疑好大侄儿挺不住的张叔叔,眼见着到放寒假,张大安还是跟没事儿人一样生龙活虎,而且嗓子也没坏,屁事儿没有。
甚至张大安一月份的时候,还跑去河里下刺网网鱼,一边撑船还能一边哼歌。
强的飞起。
“你是外行,所以不懂这里面的门道。十月份的时候,我就是多媒体授课为主,拿个话筒就不用开小班,有啥课堂上没讲明白的,学生直接拿课堂录像复看就可以。里里外外省了六七成的精力,这个出入,阿叔你晓得在一般高中是如何弥补的吗?”
“啥意思?我没听懂,是说课堂录像带能倒过去看?”
“对。”
张大安点点头,毕竟老叔要跟着学校一起进步,所以提前指点指点,“一般高中一天课程下来,主课的复盘是通过夜自修来解决。通常来说呢,任课老师在夜自修的时候,可以更灵活地跟不同进度的学生进行沟通。但是有了课堂录像,就能反复练习,复盘也更容易,成本其实也是最低的。”
“为啥?我看录像机也不便宜,几万块嘞。”
“你想想看,省重点请一个老师,一年死工资不算奖金,三万块要的吧?”
“嗯……没有这许多吧?”
“就当三万嘛,往高了喊。”
“嗯。”
“算五门要考的课,那就是五个高水平老师,总人力支出,保底十五万。对不对?”
“呃……对。”
“那现在还觉得录像机贵吗?”
“不贵,一点都不贵。”
“现在二手的机子先用着,以后有了更好的存储设备,就换更先进的录像机。这种投入就是花小钱赚大钱,一本万利。”
听了这番话,张叔叔连连点头,觉得这贤侄儿的脑袋瓜子不愧是状元级别的,确实有点老卵。
不过他有些东西没想通,好奇问道:“那让学生自己看视频,有效果?万一还是看不懂不会呢?”
“哈哈哈哈哈哈……”
张大安闻言大笑,“阿叔,你动动脑筋。从一开始,我招生的时候,就是设立门槛的,弄了两道面试。这一百五十个人,每一个基本功其实都没有问题,其中还有二三十个本来就是省重点的水平,只不过是要冲击国家重点高中。差的不是什么他们的智力,而是时间和熟练度。”
“啥时间?又是啥熟练度?”
“学习时间和应试熟练度,人和人是不同的,但除了极个别的天才,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分布都在一个范围内正常波动。那么应试时候的成绩区别,其中的差异,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的人自律性高,有的人举一反三能力强,有的人周期记忆更快,等等等等吧,就是这些细微差别,然后反馈在了分数上。”
“意思还是要因材施教,对吧?”
“卧槽,阿叔还是长脑子的嘛。”
“……”
这回张叔叔没说错,个体的些微差异,就是要因材施教。
但是,对不起,除了极个别家庭,绝大多数家庭都玩不起因材施教,成本太高了。
而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依然处于人均偏低的状态,绝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九年时间能碰上一个厉害点儿的单科老师就算狗运滔天。
理论上这些高水平的老师,都不太可能留在普通学校混口饭吃,极大概率会被挖走,然后集中在一个地区的一个或者两个超强学校中。
倘若确实某些学校运气逆天,留住了这样的老师,甚至运气还能更逆天,这样的老师还有管理才能,那么恭喜,这所学校百分百会因为一个人而起飞。
就在此时,其实长江对岸就有一所乡镇中学正在完成这种蜕变,逆天改命成国家级示范高中。
这种现象跟一个县域经济体在高速发展期碰上一个能力超强的一把手,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照你的意思,其实现在很多学校,做不到因材施教的,对吧?”
“肯定的,成本太高了,除了京城、沪州这种级别,我们这种小地方,想要做梦就要这个。”
张大安伸出拇指和食指,来回搓了搓。
“我呢,其实就是让这些基本功过关的学员,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道理说破了,一钱不值;但是我不说,那就是值三万块。”
“……”
一时无语的张叔叔心里觉得这个侄儿真是有点变态,这不等于说是让那些家长花了钱,然后让自己的小孩儿在这里大多数时间自习吗?
“你是不是觉得我就是在让他们自习?”
“……”
被看穿心里想法的张叔叔开始怀疑自己侄儿是不是会读心术,本来就觉得张大安变态,现在更变态了。
“还有一些东西,也是说穿了一钱不值。两样东西,以后阿叔你把东圩港中学做大了,也用得上。”
“是啥?”
“一是学习自律,二是学习环境。”
张大安很是耐心地指点着张叔叔,“这一百五十个学生,其中一半是毁在不自律上的。但是来了这里,你不自律也不行,毕竟穷乡僻壤的,也没地方给他去悠悠荡荡。但我没有高压强迫,而是用状元名头带着他们被动自律,再有就是稍微给点甜头,电脑房和影音室,就是……哎,你养过狗的吧阿叔?”
“养过啊,乡下哪家不养狗……不是,你个宗桑(畜生)嘴里是真没好话。啥叫养狗?”
“话难听,道理是一样的。这叫奖励机制,训狗的时候,它坐下就给肉,来个十次八次,就听懂指令了。电脑房和影音室,就是训狗的肉。”
“……”
“第二就是学习环境,整个‘状元陪读班’,我也不是吹牛逼,阿叔你自己觉得学习气氛怎么样?”
“那确实老卵,有一说一。”
“就是说了,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有些学生在以前的学校以前的班级,即便自己有学习的想法,但因为玩得好的说要去打个篮球打个《三国战纪》,十四五岁正是要面子逞威风的岁数,肯定是要为了面子,一道去做一做刺激有意思的事情。现在这个环境,没有这个条件,大家都是陌生人,学习气氛到了,自然而然就会同步进去。”
张大安的语气带着一点点阴森,甚至眼神都是阴恻恻的,“九成九的个体,在一个特殊规范的群体中,是不愿意做异类的。尤其是这个群体还没办法长期跟外界进行交流、沟通,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客观条件,那就只能‘一心只读圣贤书’……”
“……”
明明是一件好事,可是不知道怎么地,张叔叔总觉得听上去不对味儿。
太阴间了。
第17章 影响扩散
东圩港中学开始放寒假的时候,“张安教育”还没有正式放,还要往后拖个一星期,主要是要给家长们看看实力。
除了“张安教育”自己组织的期末考试,还专门从沙洲市最好的三所初中,拿到了初三期末考试卷子来做。
“张安教育”的考试成绩是内部排名,三所初中的卷子是横向比较。
成绩非常惊人,一百五十学员,排名前一百零九个,都能进入其它学校的前五十,基本上保证了不仅仅是能上省重点,其中不少人能够摸一摸国家级重点高中的门槛。
而剩下的四十一人,也能进入其它学校的前一百五十,上个普高是绝对稳了。
这个成绩相当惊人喜人,所以张大安开了一个家长会,大教室开了空调也不会觉得冷,家长们对现在的成果非常满意,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是高高兴兴的。
“今天开这个家长会呢,主要是有两点情况要说一下。一是本次期末测验要保密,各位家长过年走亲戚,就不要炫耀这件事情了,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二是正月初十就返校,开始集训,频率跟平时一样,春季统考一结束,就准备六月份中考冲刺。”
平时上课张大安穿着都很随意,牛仔裤加外套,然后一双运动鞋,因为牛高马大,很容易让人忘记他才十来岁。
这光景“张安教育”基本走上正轨,马上就要收获最后的胜利果实,气质上就多了点儿土老板们熟悉的“老板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