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86节

  没办法,社科类专业在这个时间点,那是全面收缩,根本没办法往外输出理论。

  一没有小环境;二没有大环境。

  如日中天的美国在这个阶段,是有财政盈余的,可不是什么后来几十万亿美债。

  当然很快九月十一号,有个中东少年的叔叔,曾经是零飞行安全风险记录的优秀飞行员,在这一天他的叔叔失去了零风险的记录,而他,失去了他的叔叔。

  至此之后,就是美式的乾隆皇帝干“白莲教”,主打的就是银子千千万,然后专往山沟沟里钻。

  别问用几十万美元的导弹去炸二十块一间的土帐篷是不是有点亏,你就说帐篷是不是被清理了就行。

  所谓如日中天,就是银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还有的是人赶趟上去做奴才。

  别看张大安在“金榜博客”上喷了个爽,但跟门户网站的评论区相比,缺少了一种独特的风味,以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串子努力二十年,都不如这时候真情实意的表白。

  “养猪场”此时评论区的最高祝福就是“下辈子美利坚”,这是串子们自以为无比抽象,却怎么学都把握不了的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

  互联网舆论攻守易型,那都是“闷声发大财”之后很多年的事情。

  于是张大安现在搞的“金榜博客”,其实已经纳入了文宣工作单位的法眼,当然还有舆情引导相关业务人员的注意。

  毕竟跟“粪坑”比起来,张大安这种情况,那还是比较慈眉善目、眉清目秀的。

  来“金榜博客”注册的很大一部分网民,从一开始就被张大安的风格带沟里去了。

  娱乐化、狂欢化、戏剧化、疯魔化……

  即便是一本正经的专业很强的学者,在注册“金榜博客”,开始了专业知识的一些讲解之后,也因为整个社群的“二逼”风气,情不自禁地就跟着略带幽默风趣起来。

  而张大安带头围观“美人希神教”的狂热皈依者行为,也让“围观行为”爱好者主动靠拢。

  基本上专业论坛中的“大神”,或多或少都会来“金榜博客”注册一个个人账号。

  专业人士的增加,“大神”的出没,使得“金榜博客”已经具备了做“病毒式营销”的用户基数。

  只不过张大安还没打算这么干,没必要,就算现在一路亏本十年,十年后只用一个月就能回本。

  实在是缺钱,上市也不是不行,反正挥舞支票的投资客没有十万也有八万。

  更何况纯拼现金,他已经半只脚迈入了头部,只是没有混入圈子。

  之前京城、沪州、宝安等地的投资集团来谈合作,本质就是拉人入伙。

  张大安掌握“核心技术”,也就没必要跟人眉来眼去,江口省这边也愿意扶持,而且张大安不当人的范围并不算大,撑死了就是在互联网上,现实里……他还是一个很好的小同志嘛。

  当然影响力一点儿都不小,毁掉一个大学刚创办的专业,有很大的成功率。

  只是国家肯定不可能同意这种行为,天天这么搞,那不乱套了吗?

  所以个人博客上那篇臭不可闻的文章一出,相关部门也是让老头儿老太太们给这个孽畜提个醒,别到时候真的在学生群体中也满嘴跑火车,真要是出事儿了,那就不是现在这点儿强度的口水仗。

  老头儿老太太们态度也挺诚恳,说话相当客气。

  “李吉器这个人的问题呢,是他个人的问题,我们肯定是不支持他在媒体上讲的那些东西。但是呢,他是他,学校是学校,专业是专业,这是不相干的,对不对?你现在个人影响力特别大,要是把人家学校一个好好的专业给毁了,那多少也算是学校遭遇了无妄之灾。您大人有大量,我们也不是给李吉器说好话,是给学校帮个忙,毕竟肯定也会担心,真发生那样的事情……”

  “嗐,我当什么呢。放心放心,我怎么可能在公开场合说不报这个不报那个?不可能的事情。大学设立某个专业,那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通过重重审核,才创办的。我最多就是偷偷地让人不报。”

  “……”

  “……”

  前面一段话听着还挺像是人说的,最后一句直接把老头儿的腰椎间盘突出都治好了。

  纯畜生行为。

  不过听话听声,张大安这也是亮个态度,“核武器”呢,我现在确实是掌握了;不过呢,我肯定是不会首先公开使用“核武器”。

  有了核平,才有和平。

  这很合理。

  文化人就是懂讲究,于是老头儿老太太表示了感谢之后,各自客客气气地拎了两袋特产走人。

  人家小同志还是有分寸的。

  所以错的一定是李吉器这个老同志。

  不对,他现在叫李吉八。

  损到家的张大安完全体现出了什么叫作畜生里的畜生,反正李吉器本来还要嚎两句以死相逼,狠狠地恶心一下张大安。

  但凡李吉器真噶了,那还真不好说什么,张大安高低也得背上那么一点点锅,要不要在葬礼上献花圈,这得看张大安还有没有人性。

  目前是肯定没有的。

  于是李吉器的同事委婉地提醒了一下,真要是把专业给搞黄了,那才是真的亏到姥姥家。

  社科类专业,要开起来是相当不易,可要想废掉,难度就小了很多。

  老李,你也不想自己的学生没有地方吃饭吧?

  于是发挥了向鸵鸟学习的精神,李吉器直接销声匿迹,连撂下一句狠话都没有。

  总不能说“咱们走着瞧”或者“来日方长”吧?

  人家十九岁,是早上七八点钟的畜生。

  尽管李教授也不是没有偷偷地跑网上看看网友们的评论,结果扑面而来就三个大字:李吉八。

  什么骂人不吐脏字儿,不存在的事情,张大安主打的就是满嘴喷粪,个人形象几乎就要跟“高考状元”脱钩的时候,因为全国范围内开始准备高考,各地媒体又开始跟进历年的高考风貌,于是怎么绕,它就是绕不开“高考状元”的点评。

  而张大安,就是高考界目前最高的那座山。

  即便是一座垃圾山,那也是山。

  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广大的小朋友们,对“高考状元”是祛魅的,学习成绩好和个人道德修养高,那是不能画等号的。

  学校里老师要偏袒成绩好的学生时,也不会没有了反抗的底气,毕竟人家文理双修两连高考状元的张安……他素质就很低啊。

  “金榜博客”关于高考的话题讨论,在张大安身上是相对来说统一的。

  家长们注册了个人博客账号,然后跑来张大安的博客求“考神”帮忙骂两句他们家孩子……

  今年也要参加高考呢,大安哥,随便骂两句就行!

第125章 时代不同了

  去年高考结束之后,其实就发现过有乡下老太婆把张大安的照片从报纸上剪下来,然后用个相框盖上,接着就是摆上猪头供品,拜这么个活体“文曲星”,希望他保佑孙子考上县一中……

  民警把这事儿给低调捣毁,并且严肃批评之后,也没有发酵成什么大新闻,撑死了就是小县城的一点点谈资。

  今年才五月,这距离高考还有些日子呢,有没有信迷信的老头儿老太整活不知道,反正线上“电子考神”已然诞生。

  最重要的是,“金榜博客”这产品名字十分讨口彩,来这儿许愿,指定能金榜题名。

  而且和别的寺庙不同,“电子考神”回应速度极快,偶尔赶上好日子,还能在线回复。

  至于说能不能在线还愿,“电子考神”本人表示我特么又没收你们香火钱,滚一边去。

  新东圩港中学暑期招生又要涨价,去年没报名的家长已经非常后悔,还有四六九五年就报过“状元陪读班”的中复生家长,现在也觉得太傻了。

  还不如直接在新东圩港中学呆着呢。

  反正都得来。

  为了备考,这次网上“骂退李吉器”事件也已经告一段落,张大安就先回了马洲校区,既要准备应试,也要给学员们做最后的心理建设。

  其实今年有他没他都差不多,“张安教育”的教练员团队,已经各个科目全都人员满编,又因为多了一个“保健室的白老师”,学员们的精神面貌比上一届状态还要好。

  尤其是今年学员数量多了一倍多,个体差异非常明显,还有一些学员本身就患有抑郁症而不自知,家长们一开始还以为抑郁症就是心理问题,经过认真沟通解释,才知道抑郁症是抑郁症,抑郁是抑郁。

  抑郁症就像是断手断脚、耳聋目瞎,是身体出了问题,而不是心理上的变化,是不能通过心理调节来解决的。

  得吃药。

  因为这件事情,新东圩港中学被医学会还表扬了一下,毕竟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再者医疗卫生科普的经费,从来都是少之又少。

  有学校能够正确地认识到问题,还能配合解决问题,不少医务工作者真是感觉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也就是张大安的个人影响力确实到位,否则换个普通中学的校长,大概率就是给孩子办个劝退,并且低调处理。

  张大安可不管你这那的,有事儿说事儿,反正也不怕教育局为了这点儿事情找茬。

  当然追本溯源的话,张大安没放走得了抑郁症的学员,主要还是舍不得钱。

  这么多年我有没有给家长退过一分钱?!

  我的钱!!!

  好在学员家里都不穷,吃药吃得起,这桩美谈才能继续,换个贫困家庭出来的,兴许悲剧已经发生,而且张大安也无能为力。

  固然张教练在做人这方面还不熟练,为人比较畜生,本身也没有啥梦想,但是这几年给不少人带去了梦想。

  就挺黑色幽默的。

  “大安哥,我妈妈又晒了虾干,都是近海的麻虾,很甜水的哦。”

  “你给我少来,上次他妈的也说甜水,那么大的黑虎虾,你做成虾干?要不是看在确实还挺好吃的份上,我把你吊起来打。这次最好虾肉的甜味还有。”

  “放心吧大安哥,这次包甜的。”

  “你老爸身体怎么样啊?”

  “皮肤病好多了,现在身上也不痒了,烟也戒了。”

  “废话,治病能抽烟吗?难不成来一根压压惊?”

  “烟现在都是我妈妈抽,我爸爸的烟都被她收走了。”

  “漂亮~~”

  张大安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菠萝仔”的家庭幽默程度非常的高。

  “菠萝仔”老家村里一共有三个少年来张大安这里做“表弟”,只要不是做“契弟”就行。

  当然也有老登寻思着如果是“大安仔”……咬咬牙,也不是不行。

  三个少年寄回家的钱,除了修房子之外,就是大大方方地给村里修了一条水泥路,原本村里是打算叫“三义路”,最后梁春波等三人坚持下,也跟着五星村一样,跟着取名“状元路”。

  请了道士过来跟“姜太公”打了招呼之后,立碑刻字的基本流程还是有的,主要是记录哪一年哪一月,由哪位大善人资助了这条路。

  路看着平平无奇,就是水泥路,但能通过一辆手扶拖拉机加一辆摩托车,这性质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辆“幺二五”做好加强,两边加后座挂个五六百斤芒果和荔枝根本不在话下。

  以前梁春波老家村里的问题就是坑坑洼洼太多,山里的果园最好的运输方式虽然还是手扶拖拉机,可不敢多装,遇上不得不过的连续小坑,翻车死人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路面硬化之后,短短几公里,运力可以翻一倍两倍轻轻松松。

  水果价格还是差,头茬荔枝也依然卖不上价钱,可是今年比别的村上市多且快,总量一上来,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家果树上的果子快速出货,比去年同期多卖了四五倍。

  这种情况下,就算明知道贩子赚得更多,那也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有些从来不收偏远山村货的南都水果批发商,这次也因为梁家这边的货确实新鲜够数,也拉了二十吨试试水。

  并且约定好七月份黄皮果上市,也先来一批带枝叶的卖卖看。

  放以前梁春波老家的黄皮,是只能等入秋收尾的时候,贱价卖给本地想要吃点儿的散客,基本上就算不得赚钱了,只能说是半卖半送,最后自己抓紧吃一点儿当消遣。

  村里当初要给这条路取名“三义路”,那确实是有说法的,确实是三个仁义少年,没得说。

  要不是“菠萝仔”远在江口省,今年“清明节”怎么着也是祠堂做一次主角。

首节 上一节 86/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