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47节

  五百年前真是一家嘛。

  “刘市长,我是刘远山,冒昧打扰您了……”

  提前给刘静波打了个电话,刘秘书很客气,丝毫没有摆出省城官僚的架子。

  一番客套之后,刘远山挂断电话就喜不自禁,连忙点上人马,直接前往马洲市。

  也不远,个把钟头就到,过个暨阳长江大桥的事情。

  而在马洲市,刘静波也是打了声招呼,然后提前去了接待酒店等刘远山。

  “老板,这个江宁市城东区要找张总谈生意,跟我们关系不大吧?”

  “你不懂,他这个生意,沙洲市那边盯了两三个月了。这个‘状元·金榜’,是能做到两个亿的,但是这个张老板啊……嘿。”

  刘静波笑着摇摇头,对于张大安说不要就不要这个把亿的行为,他能说什么?只能佩服呗。

  甭管是不是有什么深意,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就算是打窝,那也是舍得下本。

  那可不是十块八块。

  即便是现在的“张安健康”副总关长生,那也是“规上企业”的高管,去哪儿不是个大爷?

  “那……跟我们马洲有关系?”

  “你啊。”

  刘静波再次面带微笑摇头,手指点了点自己的秘书,“这个‘状元·金榜’卖得好还是不好,全看牌子。那这个牌子是靠谁?还不是靠张老板这个状元?一荣俱荣的。今年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开了起来,明年要真是高考状元落在这里,那这个‘状元·金榜’的礼品盒上,还要多一个状元名头……”

  “等于说又能反过来给马洲分校打广告,在扬泰大市范围内,绝对效果出奇得好。毕竟马洲分校就在本地,本地人来报名,还是有地方优势的。难怪张总定个‘10+20’的目标。”

  “你听他说什么十加二十,这个年轻人胃口不可能这么小的。江宁城东区的‘张安健康’,按理说这个暑假就该拉一下产量,多赚点钱。一两个亿扔地上真就不要?他能不要这一两个亿,那说明要的不止一两个亿。”

  说到这里,刘静波侧着身子,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如果按照太湖那边贵族学校的收费标准,然后马洲分校做成标准中学,光收费带来的营收,就会超过一亿五千万。”

  “……”

  “你要明白,就算是放眼全国,他也是独门生意,没有第二家。他本人,的的确确就像是他在电视上说的那样,是‘张安教育’的核心技术。否则你看沙洲市教育局,能这么配合他?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

  “确实邪门啊,三年一个中考状元,两个高考状元。这要是明年还是状元,谁也抢不走他的生意啊。”

  “所以之前他跟江宁市那边是做了一个保证的,三年还是五年之内,不会把业务带过去,也不会去挖江宁市的老师。不过这个事情不好讲的,他的‘张安健康’要是从江宁市城东区搬走,你看他挖不挖人,他到时候有理由讲话的,是你江宁市城东区先不讲理,那我凭什么跟你讲理?”

  “老板,他才十八岁,有没有你讲的那样夸张啊?”

  “他是十八岁的亿万富翁……”

  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己的秘书,不过刘静波心里还是挺爽的,毕竟秘书的无知,衬托出了他的眼力水平。

  这光景其实马洲市内部也在琢磨,是不是借这个机会,让张大安把“张安健康”的一部分产能,放在马洲市来。

  招商引资嘛。

  就是容易被江宁市那边指指点点,这年头招商引资抢蛋糕是常有的事情,但基本不会去硬抢省城的,都是区县之间互殴。

  偶有县级市抢地级市的投资,那也是内部“造反”。

  比如沙洲市、尚湖市,就干过去沪州的虹桥机场,把前往吴都考察的投资商,直接用大巴车接到自己家的操作。

  吴都市招商引资部门的人,空荡荡的大巴去,空荡荡的大巴回来,只有通往沙洲、尚湖的电话线,火力极其饱满,高低也是个“范弗利特当量”。

  不过沙洲市这边也有理由讲的,投资商又不是落地在吴都机场,人家去的是沪州,那我凭本事招揽的客户,为什么要让?

  再说了,大家都是吴都大市的一份子,还分个你啊我的,生份了嗷~

  这种地级市内部“遍地狼烟”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唯独江宁市通常来说是不会去抢到手的肉。

  大多数情况都是地方上的官僚跑步去省城之后,会带着一大批投资一起上任。

  刘静波等刘远山的当口,跟萧湘子打了个电话,算是私人电话,探一探现在张总的心情怎么样。

  听说张总心情不错,开完一场内部讲座之后,还去界河里头钓鱼,刘市长顿时全身心放松起来。

  很好,很有精神!

  心情好就行,心情好就能讨价还价,他虽然是分管教育的,但也不是说一点儿招商引资的任务都没有。

  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算是一个,但不能只有这一个,围绕马洲分校的衍生经济,那是一点儿都不能少。

  其中就有印刷制品、包装制品等等制造业经济,刘静波要求不高,就想着是不是跟刘远山提一嘴,把印刷制品的一部分产线,投在马洲。

  规模不用太大,百八十万就能启动,算是个小项目了。

  但只要开了个头,那就完全不一样。

  刘市长当下就是赌一把“张安健康”会迅速攀升产量,那到时候礼品包装的印刷量,就不可能少。

  只要成为“张安健康”包装制品的供应商之一,那等于说就拿到一只不大不小的“金饭碗”了。

  就是怎么跟刘远山开口,倒是个难题。

第89章 上架通知

  水友们也不用催了嗷,昨天已经问过了责编,周一也就是明天可以上架,我现在存稿一共两万来字,留个一章,把两万字明天开通上架之后就全部发了。

  本书内核跟老书《重生的我没有格局》是一致的,所以不用担心我是小布尔乔亚附体,很多人问我故事主线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跟问《唐朝工科生》《贞观三百年》的故事主线是什么……

  我没办法回答啊,对不对?

  就像老书《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里面的“浩南哥”,我说他是个高考加分的普通大学生,那也没说错不是?

  还有人问我是不是无女主、单女主,拜托,大家都这么熟了,什么时候见过我不写后宫?

  我只要没死,还在写书,一定是后宫。

  立场很坚定,旗帜很鲜明。

  中间过渡的那本《过气的我没有格局》,初衷就是在老书《重生的我没有格局》噶了之后,做个大家互通有无的交流平台。

  效果不错,迅速笼络了两三千规模的吹水团伙,并且多个3K群遭遇企鹅娘的严重警告,若非老衲每年上供几百块维持群不被炸了,估计我那个Q也要废了。

  还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更新计划或者活动。

  也不是我自吹自擂,自从我们在一起吹牛逼的这一二十年中,你们见过我一次成功履行过更新计划吗?

  让一个先天牛马圣体的牲口保证更新量,保证得了吗?保证不了,没有那个能力!

  写《赤侠》的时候,我还在南京打六份工,半夜里开冷链车,维持更新就不错了。

  至于说《过气的我没有格局》更血妈亏,上半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我就不详细赘述了,只能说命运就是如此的神奇,我呢,对得起一贯以来已经逐渐黑化的良心就行。

  十分感谢水友们对我的支持,尤其是《过气的我没有格局》完全就是心理变态放飞自我的情况下,朋友们还如此捧场,要是不为了学弟的小孩浪费在高速公路上,怎么着也能多挣个十万八万。

  时下新书《重生的我没有梦想》也要开始上架,我又又又又又一次立下大宏愿,要努力更新,要爆更,要上强度,逼一逼自己。

  虽然过去十几二十年一次都没有做到过,但不妨碍老衲反复立下大宏愿。

  好在老衲的工作这几年还是挺顺利的,之前做商业掮客挣了不少,最近又在如皋到处咬人,估计明年就真的不上班了,攒够棺材本就去大一点的城市旅旅游,比如说张家港。

  新书上架想法很简单,明天先来两万字,然后冲击一下月票榜。

  截止到七月三十一号,也就是月底前,每天狂撸一万字,然后在一万字的基础上,每一百张月票增加一千字。

  一千票就是一万字。

  其实我已经偷偷记录了今天之前的数据变化。

  当然最直接的办法,还是直接进群,有一键加群的功能,水友们有事儿直接私信留言,我早上八点十五出发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能摸鱼就会冒泡,通常中午十二点吃饭休息的时候会群里吹吹牛逼。

  就说这么多了,还是那句话,十分感谢大家这么多年以来的支持,也欢迎新老朋友继续支持。

  以上,就是这样,拜了拜个。

  ——鲸鱼禅师

第90章 聘用一条狗

  “大安哥,这里有没有鱼啊?都来了一个钟,连只罗非鱼都没有……”

  “你脑子没问题吧?我这里是长江下游,哪来的罗非鱼?”

  “罗非鱼烤了吃还是很下饭的。”

  “神经。”

  张大安在界河钓鱼,也是休息休息,顺便看看周围的环境。

  这里都是当年圩田休整出来的,所以如果从空中俯瞰,就会发现村落都是沿着一条条小河一字排开,田地是十分规整的矩形、菱形。

  在解放前,这里土地产出极低,跟长江南岸完全没法比,大概就是亩产六十斤的水平,建国后通过集体协作,清淤排水、垒砌土地,最后形成了连绵不绝的有效耕地。

  持续时间长达三十年,才有了现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沃土。

  整个江口省,只要不是城关镇,绝大多数的乡镇都有共同的“挑河”记忆。

  规整的布局让人心情都要愉悦得多。

  “对了菠萝仔,九月之前应该不会有特别忙的地方了,放你半个月的假,回一趟老家。”

  “我妈妈说不用经常回去,省点路费,过年回去就好。”

  “给你老爸找个敬老院送过去,这样你妈也省心,平时做好饭送到敬老院就行了。否则真靠你妈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就每天伺候着你爸一个人吗?”

  “那我跟我妈妈打个电话先。”

  “不要怕人说闲话,你老爸残疾行动不便,敬老院有专业护工,反而最省心。否则拖着你妈连做工都没办法找个长白班,一直打零工也不是个办法。”

  “好。”

  梁春波的父亲残疾后行动十分不便,家庭拮据的同时又需要人照顾,梁春波这个年纪其实半工半读也有几年。

  农村对看护机构是略有忌讳的,妻儿将当家人送去福利院、敬老院,那多多少少会有闲话出来。

  但正如张大安说的那样,这不是个办法。

  没钱的时候靠家人顶上那没话讲,得生活,得活着;手头宽裕了,就没有必要再折磨自己,要么请护工上门,要么把人送去有专业护工的地方。

  照顾好情绪就行。

  而照顾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修房子。

  几乎全国所有乡土情结浓重的地方,盖房子都是跟婚丧嫁娶一样的头等大事,在梁春波的老家,一栋砖混三层小楼只要盖起来,哪怕外墙没有粉刷,也是一等一的村中靓仔。

  梁春波现在手头存了点儿钱,房子自然可以考虑。

  新房落成之后的面子,会压倒一切风言风语。

  这也是梁春波他爸甘之如饴的事情。

  他没本事盖房子,但他儿子有本事,那么他在村里说话的嗓门,可以比同辈大得多。

  大得多得多。

  号准了脉,办事也会利索得多。

  除了梁春波,其余几个以后也是这么安排,只不过先拿梁春波打个样,看看情况,再观察观察后续发展。

  确实是没啥大问题了,那就挨个儿排队。

  这个月岭西省那边已经开始准备“秋季征兵”,武装部忙得脚不沾地的同时,又在抓紧时间宣传张大安这个远方“大表哥”。

首节 上一节 47/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