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28节

  “都是十年以内的,张总要是有疑虑,可以请第三方单位监测。变更改造用途都在合理范围内,有污染的厂区都没有划进来。”

  “嗯……”

  张大安点点头,“我考虑考虑,主要是也要跟沙洲市教育局沟通一下。毕竟新东圩港中学有直属教育投资公司的股份。”

  听到“股份”两个字的时候,萧湘子的眼睛当时就放了光,不是因为股份,他们马洲市教育局会这么热情?

  也没指望当年就在马洲市开设完整的“状元陪读班”,但哪怕只做中考,也不是不行。

  虽说张大安的4695年吴都市中考状元在扬泰市不作数,可他4696年全国高考状元的名头……那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强而有力的那种!

  多了不敢说,三个班一百五十学员,那也是接近六百万的营业收入,再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进项,闹不好能整到七八百万去。

  对一个镇来说,已经足够跺一跺脚抖三抖。

  这其中还有一个隐蔽的东西,那就是马洲市和江皋市是合伙儿,一半一半的话,还得算上江皋市那边招来的中考复读班。

  须知道,此时的西来镇河对岸,除了田就是田,啥也没有,教学用的硬件设施,就一定是先用西来镇提供的场地。

  那么一半一半来算,江皋市搜刮来三个班,当年都得算作马洲市的增长。

  这是铁定能破千万的营收规模。

  就这个规模,萧湘子就有资格通过教育局向市里申请一条双向四车道的硬化路面,管你贷款还是请神,这个狗叫权还是有的。

  再有这时候马洲市的招商引资部门,就有条件开始伸手要更宽泛的政策,来保障“张安教育”的长线投资落实。

  什么叫长线投资?

  正式的教学楼你得要吧?一河之隔整体发展,那就是两个学校一个学区,给了一共两百亩的地,参照沙洲市这边新东圩港中学的发展状况,那年年都有增长点。

  建设过程中提供的土建类岗位,别的部门怎么地也得对教育局说一声谢谢,不管是马洲市还是江皋市,内部都得如此。

  放长线钓大鱼,钓大鱼才能吃大餐,这是基本逻辑。

  当然也不是不能“关门打狗”狠狠地宰一笔张大安,可办学这事儿吧,跟别的还真不一样,学员和讲师这些人,“张安教育”完全有能力整体运走。

  上课而已,在哪儿上课不是上?

  在沙洲市是学不了你扬泰和崇州的中考应试内容?

  不存在的事情。

  所以没办法“关门打狗”,这不是重工业的生产资料,再有就是这年头的沙洲市,你揩沙洲市重点企业的油,别说官司打到省里了,“驻京办”第二天就敢告御状。

  像邱建民这种等退休的“老油条”都不是省油的灯,更何况那些还在进步的。

  于是双方基本上算是有了个正式合作的态度,不过不管怎么折腾,签字不可能提前。

  没办法,本地“文曲星”暂时未成年。

第52章 搞把大的

  二月四号过年,新东圩港中学包了三十辆大巴,专门用来将学员按照县市分布送回家,陪读家长也可以跟着一起,这个做法还是迎来了各种好评。

  之前开了年终总结会、年终家长会以及年终学员大会,基本上今年成绩会更加喜人,学员的应试信心和应试能力,相较于原来都有了质的飞跃。

  张大安一切以提高应试能力为导向的功利性做法,也彻底堵住了还在对高考复读班持怀疑态度之人的嘴。

  二月以后,三月四月五月就是以刷卷为主,但节奏还是原先的授课节奏,不管是主讲还是副讲,都不会超额超量。

  应试水平合格之后,以保障精神状态为主。

  信心越强,越能超水平发挥。

  超额超量刷卷会把人刷得稀里糊涂,有极大概率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甚至会在语文这种需要强化记忆的科目中出现串台。

  比如说古诗,题目上半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下半句可能就变成“不如自挂东南枝”。

  应试信心最大的好处就是脑子活跃度极高,整个人的兴奋度保持在一个绝佳状态,这跟体育运动员需要提高专注度的同时提高兴奋度,是一个道理。

  因为新东圩港中学这里参加统考联考不写作文或者不答数学选择题,考试成绩在教育局那里就是无效统计,所以过年之后,年初七年初八开工开业时,由邱建民带队,教育局专门组织了一场“恳谈会”。

  其实就是关门会议,外界并不知道具体内情,跟邱建民过来的,还有市里两个副市长的秘书,这两个人正主,邱建民就是个幌子。

  “也就是说实际成绩,中考复读班均分还要再加六十七分;高考复读班包括两个文科班,均分要加一百零六分?”

  “对,就是这个数。”

  张大安拿着激光笔在投影幕布上指了指,“按照去年的省内高考水平来看,排名前一千的学员有两百七十九人,加上我的话,就是两百八十人。不过我今年选文科,文科排名前一千暂时只有我一个。”

  “两百七十九人啊……”

  分管教育副市长的秘书一声感慨,双手在脸上搓了搓,“这制造的压力太大了,会被围攻的。需要提前做一点危机公关,或者就是低调宣传。不然怕是要出事,压下来的话,会让‘张安教育’待审整改。”

  “我有两套方案。”

  对于市里的压力,张大安是有数的,一旦真的高考成绩出来了,新东圩港中学的高考复读班出现爆炸性的成绩,对很多乡镇中学,那是毁灭性的冲击力。

  不是一家两家乡镇中学,是全省所有。

  这方面的危机公关,涉及到了社会公平这种极为宏大又极其具体的内容,不得不小心翼翼,稍微出错,那肯定是要叫停张大安现在这种变态玩法。

  你纯纯报复社会么。

  “噢?两套方案?方便讲讲吗。”

  “第一套方案,我考上文科状元,主要宣传我这个文科状元就行了。”

  “……”

  “……”

  “……”

  会议上所有人都是一脸无语。

  你小子……状元是那么好考的吗?

  噢,你是啊。

  那没事儿了。

  可你去年是理科状元啊!

  但是也得承认,张大安说的这个就是最好的危机公关办法,说破天……状元那就是牛逼!

  胜利者就是有特权。

  全国乡镇中学的“哀怨”也不如一个全国高考状元的喜笑开颜,至少在这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它就是现实。

  “第二套方案,学员原先的母校可以拿他们充数,我呢,就吃点亏,只着重宣传本科达线率百分之一百。”

  “……”

  “……”

  “……”

  也挺逆天的,但比第一套方案像个人,不过跟学员原先的母校沟通,张大安懒得去做这种破事儿,教育局自己找临时工去干脏活累活。

  不过也确实不难做就是了,对任意一个学员的母校来说,多一个本科都是多一份优质成果。

  怎么掺和进当年的统计数据,那自有办法,今年是没有学籍,但去年有啊。

  表述一下去年有学籍的是复读生就完活儿了,一个备注的事情。

  再有就是数据反馈在喜报上就行,不落实正式统计档案,怕个屁。

  这都是活儿!

  关门会议除了讨论今年高考之后的危机公关,还就是今年开办分校的事情,马洲市和江皋市的教育局,显然已经跟沙洲市教育局做了沟通。

  隔壁暨阳市教育局虽然也想下场,但热情稍微褪去了一些,暂时需要观望。

  没有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这始终是个坎儿,暨阳市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更看重,对局限于教育事业尤其是中考高的成绩,并没有上升到核心问题的地步。

  “张安教育”的潜力巨大,暨阳市的高手并不是看不出来,只是即便到了上市的地步,也不太可能是暨阳市主导,必然是沙洲市的同行出手,那还不如培养本地的纺织企业,税收和就业的兜底能力更强,产业规模辐射也更大。

  从这里也看出来三城底气的不同,不过这不是沙洲市教育局要操心的,局里只想知道分校投资建设要多少钱,直属教育投资公司还能不能像沙洲市新东圩港中学这里一样,有相对来说较高又稳定的股份占比。

  再有就是分校是确定“三加三”的小步快跑,还是直接硬上更完备的配置。

  “西来镇我去过,还是太偏了一些,而且交通也不方便,怕是会影响高考复读班的筹建,对于家长来说,条件肯定是好一点最好。现在本部基本做到了每一个教室宿舍都有空调,这就已经拉开了差距,对家长,尤其是非江皋、马洲本地的家长来说,还不如直接来本部。这方面,还是要慎重考虑。”

  “所以我这里就是要看教育局有没有兴趣搏一搏,如果说我拿到了今年的高考文科状元,招生规模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那么到时候七月八月招生,期间要是有足够完善的教学设施,招生规模就是多多益善。”

  这一句话说的轻巧,但里头可不是真讲七月八月,而是把现在的二月,以后的三月四月五月六月都算了进去。

  为什么?

  因为教学设施改造需要最少三个月,这里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协调,谁主导谁就是爷,张大安的意思很明确,看看沙洲市教育局有没有兴趣搞把大的。

第53章 虚晃一枪

  这是一种试探,但出现在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仔身上,还是让市里下来的两个秘书感觉到有点儿惊讶。

  但沉浮官场之中,也见怪不怪,然后不露声色地互相一个眼神,对张大安道:“如果要做,那我们希望可以用设施援助的形式,来交换马洲和江皋在界河分校的股份。”

  是个多方协作,而所谓的“界河分校”,指的就是新东圩港中学分校,因为江皋和马洲的分界线就是一条叫“界河”的小河,故而用来指代。

  如果用“西来分校”指代,就有点儿偏向马洲,出于称呼上的公平考量,所以此时内部约定就是“界河分校”。

  “两边都拿出来一百亩地,实际能使用到的,目前只有马洲这边的五六千平米。这个月开始着手改造,还能新增两个操场,一个体育馆,马洲方面不一定会甘心。”

  “可以上新项目,反正都是拉投资,‘张安教育’有没有新项目?”

  “有是有,但我的计划是在今年三季度在本地展开,放在马洲和江皋,都有点不合适。”

  “是张科长之前提到的职业技能培训吗?”

  “对,我其实正在着手翻译日系车和德系车的维修工具手册,然后拆解出汽修授课教材,再从东北和沪州挖人开班。”

  “……”

  “……”

  “……”

  张大安一句话把两个秘书都干蒙了:不是,后生,意思是你还懂维修工具专用外语?真的假的?

  但这事儿没人问,还没到问的时候。

  只讨论项目前景的话,确实有搞头。

  沙洲市和尚湖市,以前就尝试合作搞日系车的专业维修培训,然后成立连锁维修站,但因为有个副市长喜欢上了踩缝纫机,此事作罢。

  “萧规曹随”能成为经典,那是因为这样的案例太少。

  天天念叨的“政策延续性”,说白了就是“萧规曹随”的老生常谈。

  非常难做的。

  哪个人精不想证明自己是更强更牛逼的?

  所以现在正经在汽修上做起来的,其实是临安市,人家毕竟也是个省城,跑沪州整点儿薯条不成问题。

  尽管日系大本营实际上是岭东省,可各路大佬想要做成专业连锁,一直都做不成,原因很简单,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县,都会有“地头蛇”,也都是大佬,谁都不捞过界。

首节 上一节 28/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