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2节

  “我跟我老子说一声。”

  “最好不要,这件事情还是不要跟阿公他们讲。”

  “那万一你真考得蛮好,我这奖金是会被别人说闲话的。别人一打听就知道我们是自己人,说我弄‘萝卜坑’。”

  “这有啥好担心的?市高中招生对六百分以上的也有奖金,怕什么?你自己从校办厂弄来的钞票,发了拖欠的老师工资,剩下一点怎么处理,打个报告申请一下的事情。教育局那边没问题就是没问题,做事还怕别人说闲话啊?”

  “那我是还怕别人看我笑话。”

  张正东还是有些犹豫,“现在多少人等着看我笑话,你又不是不清楚。”

  东圩港中学是个学校鄙视链的最低端,张正东去参加市学校校长会议,连稍微像样一点的乡下小学都瞧不上东圩港中学,至于张正东本人……他连大专都是函授混来的,文化人根本不拿他当自己人,而是当“丘八”。

  反正张大安重生前,张正东最后“升官”去了市教育局……保卫科。

  高低也算是个单位中层干部。

  当然到张正东退休,也没当上科长就是了。

  平时吃个早餐,喊他“张校长”那纯粹就是逗乐子,算是成了张正东的“黑历史”。

  张大安后来开了个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规模做大之后,便又请张正东过来做顾问,挂了个校长头衔,这才让退休的张正东又恢复了年轻时的精神气。

  重生之后未满十八岁,张大安就算想要做点什么事业,这光景在沙洲市如此小的地方,也是白搭,初中毕业满了十六岁能找个班上倒也不是不行,但张大安都重生了,肯定想着怎么有意思怎么来。

  让张正东这个一直对他照拂有加的叔叔人生如意一点儿,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样,阿叔,六百三十分,怎么样?”

  “啥六百三十分?”

  “中考分数啊,我考个六百三十分出来,这样总没有人说闲话了吧?”

  “你?六百三?”

  “……”

  见张正东一脸不信,张大安也是无语,其实他重生前就考了六百二十二分,中考状元是六百二十七分,后来是一个高中的同班同学。

  既然重生了,那就对不住,直接秒了曾经的老同学。

  不过张正东不相信奇迹,还是觉得侄儿在吹牛逼,但一想到张大安平时的靠谱性格,又将信将疑,甚至已经脑子里在想象东圩港中学出了个六百三十分的美好时刻。

  这么一想……

  还有点儿小激动呢。

  “入他娘的,明早就去五港中学办转学手续。”

  到底是当过兵的,张正东也懒得求证自家侄儿是不是吹牛逼,他不相信奇迹,但也不相信长夜将至。

  总不能他在东圩港中学干了这么些年,眼皮子底下连个像样的学生都没有吧?

  “记得不要跟阿公讲。”

  “放心,偷偷弄,稳当的。”

  因为没有监护人,这事儿跟村里还有学校沟通好就行,张正东骑着个“幺二五”就突突突突直奔大队,三下五除二,十几分钟就搞定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载着张大安去了五港中学,好歹也是个校长,所以都是认识的,五港中学赵永高问了问张大安的成绩,一听年级二百多名,顿时欣然同意。

  “张安,马上就要中考,一定要好好准备好好考啊。”

  “好的,谢谢赵校长。”

  “那老赵,我就回东圩港了。”

  “好好,慢走慢走”

  目送张正东骑着摩托车带走张大安,看着远去的身影,赵永高笑了笑,嘴里习惯性地嘲讽一句,“张正东这只戆卵,神经兮兮的……”

  今天继续高考嗷~~

  老衲出发,去如皋码字~~

  上班去也~~

第3章 对现状很满意

  除了第一天在东圩港中学报到,张大安就再也没去学校上课,而是忙着在周围的野河、野塘中逮鱼摸虾,临近端午节,芦苇叶子摘了也能卖钱。

  长江边别的没有,芦苇比什么都多,一眼望不到头。

  东圩港中学的校办厂,就是专门做芦苇编织工艺品的,本来效益挺好,但去年老板因为赌博直接跑路了,然后张正东把工艺品厂的东西变卖了一下,换来了九万块钱发拖欠的教师工资。

  所以,张校长愁恼的事情,可不是只有学校师生,还有校办厂这点儿破烂怎么弄。

  这便宜地方,真没几个老板会过来盖厂的。

  原因嘛,倒也简单得很,这里就没有正常的硬化路面,芦苇编织工艺品厂是走水路的,用的是内河船运。

  以往卸货进货的时候,还会有柴油机头的叭叭叭轰鸣声,这俩月是冷清了不少。

  “张安!娘个婊子的,你个细猢狲到底要不要考试——”

  在东圩港朝东的一条大埝上,骑着摩托车的张正东嘎吱一声停了下来,用腿支着,然后隔着一片芦苇荡,冲着水上行舟的张大安吼了起来。

  自从五月五号在东圩港中学报到入学,张大安直接跟失踪了一样。

  别问,问就是包六百三十分的。

  整个东圩港中学初三也就三个班一百来个人,因为教育水平实在是太低,师资力量极其孱弱,往年能考上高中的都是个位数,大多数东圩港中学的学生一毕业,就是找个地方做学徒或者上班,稍微好一点儿的,就是回家里帮忙。

  张正东吹牛逼今年要出超必杀,直接弄个考上省重点、国家重点的学生,全校教职工纷纷表示校长牛逼,校长老卵,校长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张校长每年每月每日都在忙着给教职工搞钱发工资,但他就是个“咬卵犟”,为什么就是不能承认,我们东圩港中学……是真的废呢?

  在没有“躺平”甚至没有互联网流行的当下,东圩港中学的全体教职工……不,全体师生,都掌握了一种极其超前的生活哲学理念。

  学校周围几个村,上了年纪的,都知道张正东就是个“戆卵”“傻叼”。

  但是没人说他不好,毕竟学校操场,是他带人修整出来的,学校外面虽然没有硬化路面,也是他带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将一车一车石子铺上的。

  横竖学生下雨天不会一鞋底的泥巴,这就很好了。

  正在起笼子的张大安在船上抬头看了一眼张正东,淡定地挥了挥手,然后手指比划了一个“六”。

  这个意思就是……六百三,包的。

  “六百三个屁啊你,你起来!你个细狗宗桑(畜生),你骗到老子头上来,你让老子当笑话,老子也不让你过生。老子艹&*@&¥%#@#……”

  急了。

  张正东校长他急了。

  不急也不行。

  还有半个月,六月中旬就要开始中考,然而张大安连模拟考都没去,直接放了张正东的鸽子,现在学校老师们都在犯嘀咕,寻思着校长大人请来的“高手”难道是摸鱼高手?

  有一说一,鱼不错,都是大板鲫、柳叶鳊。

  东圩港中学五月份的食堂伙食肉眼可见的丰富,鱼虾鲜一点儿都不缺,张校长请来的高手每天都能供应……

  张大安小赚了几千块钱。

  在张叔叔骂骂咧咧的高亢情绪下,张大安穿着水裤上了岸,依然淡定地说道,“阿叔,你要信我啊,自己人。”

  “我呸!自己人?你就是只狗!你啊,你个害人精,你害人不浅,你考不起高中你给我去工地做小工,不做满一个暑假我打断你的狗腿,你……”

  “你看你,急啥啊?我骗你到底有啥好处?你信我。”

  “我信你个猪头我信你,模拟考为啥不去!为啥不去——”

  “路远啊,一来一回一个多钟头,还不如多放几个黄鳝笼子。”

  “……”

  闻言直接红温的张正东已经打算将这好侄儿一脚踹到河里去,但张大安又道,“就半个月,你要急等半个月后再急也来得及。”

  “……”

  有道理!

  飞起就是一脚,不愧是当过兵的,身手矫健。

  张大安轻松闪开,然后赶紧叫道:“当心踢翻了虾笼,里面有鳗鲡!还有甲鱼!”

  “甲鱼?多大?”

  本想再踢一脚的张叔叔心思直接飞了,甲鱼可是好东西啊。

  “一斤八两。”

  “真的假的?我看看,哎哟这个灵光的啊,好好好……”

  反手捏住甲鱼板,一斤八两的绿鳖不住地伸长了脖子想要咬手,奈何太短了,不够长,只能任由张叔叔翻来覆去地端详打量。

  “阿叔,你这只甲鱼……”

  “细猢狲,给你两记毛栗子!”

  毕竟是“老油条”,一听张大安说话,就知道这好侄儿狗嘴吐不出象牙,开玩笑开到他头上了。

  高高兴兴地将甲鱼塞回虾笼,又忙不迭将虾笼往后座上一绑,摩托车掉转方向,张正东捏着车把手问道,“考试真的不要紧?”

  “放一万个心。”

  “老子再相信你一回。”

  直接理也不理张大安,骑着摩托车突突突突就沿着大埝往学校去了。

  这次全市中考模拟考,就是让考生熟悉一下考试环境,东圩港中学不是考场地,条件太差,教室里连个喇叭都没有,英语听力总不能不考。

  所以东圩港中学的中考一直以来都是去滨江镇的滨江中学,那边毕竟是像模像样的中学,这年头不多见的多媒体教室、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也都是齐全的。

  只是过去考试要骑自行车,来回一个小时多点,张大安确实嫌远。

  模拟考的结果也早早出炉,算是个全市摸底,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东圩港中学能考上高中的不会超过三十个,一个年级一百四五十人,满打满算就这么多。

  能去省重点的,历年都是个位数;去国家级重点高中的,过去几年加起来也就三个人,还都是卡着分数线进去的,纯纯是学生自己的天赋过硬,没被这破学校给耽误了。

  不过好在东圩港中学还有高中班,虽然就一个班,但对很多分数不够的本校倒霉蛋来说,总算也能有个普高念,唯一美中不足,自打高中班诞生的那一天起,一个本科都没有。

  对于这种现状,张大安表示很欣慰,很满意,甚至还很喜欢。

  毕竟这样才能发挥他重生前的专业优势,狠狠地赚上一笔教育培训的钱。

第4章 正是奋斗的年纪

  沙洲市因为是吴都市代管,所以通常中考就是吴都市统考,今年还是有点儿难度的,国家级重点高中的分数线都压得很低,基本没有超过六百一十分的;一般省重点的高中,都在五百九十分以下。

  也正因为有点儿难度,对很多自信度不够实力够了的考生,算是灾难级的,出现了相当规模的“考砸”现象。

  到第二年才重新恢复了正常难度。

  说到底,考试太难和太简单,都是不合格的一次组织应试。

  不过利好重生的张大安。

  他摸鱼这么久,也是时候拿出点儿专业技术了。

首节 上一节 2/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