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15节

  丰邑县陈庄镇那六万多男女老少,跟家里的土狗怎么个关系,跟张正东在一定程度,也是同样的相处模式。

  唯一区别就是土狗吃屎,张正东不吃。

  最后就是“农民工”就业务工问题,超级小学项目本身,就带来了短期内的直接就业,尽管只是局限在土木建筑类,可对“农民工”群体来说,干活儿苦那不算什么,苦了没钱,那才是真的苦。

  张正东牛逼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不仅仅是让自家侄儿的事业在推进,为了保障这份事业的稳定推进,在丰邑县这个一亩三分地上,人生地不熟的,跟本乡本土的兄弟单位同志们硬刚了大半年。

  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一万七对八百,优势在我”,市里的老牌建筑公司,专门吃学校设施建设的专业团队,居然一夕之间就崩了。

  张叔叔虽不至于狗叫什么“彭城地方,自古以来……”,但因为跟群众打得火热,群众之间也打得火热,以及群众打别的也很火热,便建立了信任基础。

  与其说是“徙木立信”,倒不如说是现代版“投名状”,毕竟张叔叔来的时候,人们都是喊他“张干部”,喊“张主任”的都少。

  最后发展成有人喊“张爸爸”,那都是铺垫了大半年。

  去到东汉末年,哪儿有什么张角啊?

  俺们“黄巾”只认“正东公”。

  三个重要的影响力,串联起来,才有了最后的闭环。

  也就是当张正东要组织劳动力的时候,会有当年“挑河工”的组织密度以及号召力;张正东说要遵守规章制度,要学习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时,在“张安希望小学”为中心向外辐射几十里地的范围内,农民们的学习积极性是空前高涨的。

  张正东说不是纯粹卖苦力,能学到东西,农民们相信;张正东说学技术要交钱,书本费也要交钱,但可以先不交,等拿了工资从工资里扣,农民们还是相信;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张正东说在外地的工地也能上工赚钱,农民们自然还是相信的。

  到了这个阶段,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组织角度来看,张正东代表的就不再是个人,也不仅仅是某个单位,他还是干部群体的代表。

  “张正东同志”这个符号,就是“优秀同志”的直接代号,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具象。

  这是丰邑县的县太爷,做五年十年都学不来要不来求不来的东西。

  过上很多年,很多很多年,当地如果有人又一次讨论,什么是优秀干部,什么是好干部啊?

  那回答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人,且是一个普通人,绝不可能是圣人。

  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滑稽的一面;他既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他可以喜欢吃牛肉,当然也可以喜欢吃狗肉……

  只有一个普通人,才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人,才能完成一项在组织看来极为艰巨艰难的工作。

  而这一切,毫无疑问超出了张大安的筹谋。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并非是永远抽象的,虚无的,很多时候十分的具体,无非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集合在了一起,就成了“天”。

  所以当司马聪跟张教练稍微聊了一下之后,张教练就彻底惊呆了。

  “不是,这算什么?反向‘上山下乡’?下山进城?”

  “也不是不能这么说,反正现在是需要一个模范标兵出来的。张主任呢,做事没有什么私心,经得起组织反复考察。也不瞒你张总,其实我听说还有人去了沙洲,去找原东圩港中学的教职工做调查。”

  “卧槽……”

  “张总不用担心,听说是非常满意,非常非常满意,认为张主任就是太实在,在东圩港中学浪费了太多时间。”

  “……”

  放你妈的屁,合着在东圩港中学这种乡下破中学的经历,还成加分了喽?

  “我来的时候,还在开会聊呢。你看啊,张主任当初当校长的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合办芦苇编织品校办厂,赚来的钱,基本上都上交给了沙洲市教育局。”

  “这个呢倒也不假,不过当时那个校办厂……”

  “不假就对了呀。后来校办厂倒闭,也是张主任当时砸锅卖铁,把钱发了工资,没有给上级单位添麻烦,对不对?”

  “这也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可其实……”

  “有这么一回事儿就对了呀张总。而且您看啊,东圩港中学原先的操场,虽然只是土操场,连煤渣跑道都没有,可那都是他带着家里人,一点一点平出来的?外面那条现在的状元路,也是自家人一点一点修出来的,对不对?”

  “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都觉得我这个叔叔形象陡然高大了起来。”

  “那是相当高大啊张总,他还见义勇为呢?”

  “是吗?”

  张大安记得是有这么个事儿。

  “路过火海,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救出一对老夫妻,完全没有因为自己是个级别不低的干部,就有任何犹豫。多么纯粹,多么坚定,多么果断……”

  “这他娘的真是我叔?”

  张教练愣了一下,然后又点点头,“还他娘的真是……”

第155章 大官家属

  这到底是历史的进程,还是个人的奋斗,张教练现在有点儿搞不懂了。

  不过他也懒得去考虑那么多,反正在自家老叔的进步上,现在是绝不主动,自然会有别人去主动。

  距离“北方小年”还有两天的时候,张大安人在沙洲,也听说了消息。

  毕竟这时候邱建民已经拿到了自己的任命,那么张叔叔的人事安排,自然是从副总经理,变成了总经理。

  至于说民办教育科,就成了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前给张叔叔摩托车加满油,以及偶尔帮忙开个车的一个驾驶员一个不是秘书的秘书,顺利成为了民办教育科的副科长。

  还有一个老大姐,本来就是打打杂的,儿子顺利送到新东圩港中学“状元陪读班”深造的同时,自己也成了民办教育科的科长。

  双喜临门,美滋滋。

  至于说张叔叔除了成为江口省沙洲教育投资公司的总经理之外,同时也成了“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

  这个“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是招牌,主体是“彭城市丰邑县农村脱贫致富产业示范园区”。

  前者是张叔叔的级别所在,后者是张叔叔的工作内容。

  丰邑县的县太爷见了张叔叔,这回真得喊一声领导,典型的高配。

  只不过还没有正式落实,属于省内经过研究讨论,初步在原有的工作成果上,进行一点点扩大和推广。

  正式的流程,除了省内的人事安排,还有就是要跟京城打招呼,三月份和四月份的开大会,才是重点。

  如果大致上没有什么问题,没有那种特别明显的硬伤,都是可以通过的。

  而之后,张正东很有可能要兼任丰邑县的县太爷。

  这个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还是“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因为有了成熟经验之后,就能在省内铺开。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省内的“农民工”群体权益,是有相当保障的。

  丰邑县的县太爷位置并不重要,但在当地别搞事儿……这很重要。

  所以这时候懂行的本地“婆罗门”,其实已经哀鸿遍野,空降什么都好,就是不能空降张正东这样的。

  有个“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在境内,那跟“附郭京城”没啥区别,以前能横行乡里的手段,今后都玩不了一点儿;以前“城关镇五巨头”把控的县内渠道资源,今后也只能全都吐出来,留一点儿都不行,只能全吐出来,不然难以自保。

  于是今年过年,别的地方不知道,反正丰邑县的县城,那是真算不上热闹,很多家属院都冷清了许多,南下江宁或者北上京城过年的多了不少。

  即便张正东只呆五年,五年啊,物是人非都能多少茬儿了。

  这光景不少人也是叫苦不迭,早知道还不如联合彭城建筑公司的人,直接把张正东就地解决了呢。

  一人哭总比他们现在一路哭的好。

  本来三代享福,现在只能去大城市谋生,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攒的家底够不够花销的。

  “阿公,没想到你临到老,不但孙子能多抱,也算是大官的家属了啊。”

  “你阿叔这个级别,算啥?比沙洲市哪样?”

  “差不多吧,保税区。”

  “真的假的?!”

  老头子张气弘眼珠子鼓在那里,他只知道二儿子是个傻叼戆卵,可这变化也太大了吧,直升飞机也就这样了吧?

  不过他到底也是心中有数,赶紧道:“张安啊,你阿叔脑子拎不清的,又犟,有啥情况,还是要你来把关啊。他无出息呢,想他有出息;他有出息呢,又想他太平无事。说来说去,家里兴旺发达,还是看你,你要做主的啊,你是顶梁柱……”

  “放心吧阿公,阿叔现在的位子,脑子好的坐上去,死路一条。心思越多死得越快,反倒是阿叔这样的,简简单单,大家都好。”

  “那就好,那就好,你说的我相信……”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头子,这光景也是害怕得不行。

  打仗他都不觉得难,熬过去就好了,挺过来就好了,但是这全天下最聪明的人扎堆的地方,他这个二儿子跳进去,跟案板上的猪狗有啥区别?

  好在还有这个侄孙,“三连状元”的在世文曲星,有他在,应该是太平无事的。

  本来想着二儿子升官后是不是就飘了,打电话过去,就听到他在吃狗肉,老头子也就放心了不少。

  这样的货色,翻不了多大的浪来。

  稳当的。

  定心之后,老头子也不再去多想二儿子的事情,只想着新妇做好生养工作。

  不过李老师人在彭城,今年过年也不回沙洲,倒是显得老头子这里冷清了许多。

  本来大伯张正文说要一起过年,最后因为张大安第一次要自己过年,于是老头子今年就陪张大安。

  也算是有一点点仪式感,户口本上面虽然只有一个人,这回也是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过了一个年。

  “哎,张安,你屋里那个小丫头,要寻来当娘子吗?”

  “寻个屁。”

  “……”

  老头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道,“随你,反正你现在有啥想法都是对的。但是呢,你也不要嫌弃我岁数大话多,既然别人小丫头跟着你呢,多点少点,照顾好。我要求不算高吧?”

  “我有数。”

  “好。”

  点点头,张气弘也不再继续在这种事情上纠缠不清。

  男男女女那点儿事情,他也懒得去过问。

  平日里他也想过的,这“文曲星”既然到了张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什么都出挑,什么毛病都没有,别人还要活啊?

  折寿的。

  于是腊月最后几天,老头子都挺开心,小保姆施叶露毕竟人称“小西施”,那俊俏模样真是人人看了都说天底下挑不出第二个来。

  直到张大安在市区别墅打扫卫生的另外一个小保姆王豆雁过来,五星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才又说:像这么好看的小姑娘,天底下挑不出第三个来。

  直到张大安在“状元楼”单独套间打扫卫生的小保姆杨雪花也来了,五星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这才闭了嘴,她们怕自己如果说像这么好看的小姑娘,天底下挑不出第四个来的时候,又冒出来一个。

  那还用过年啊,家里儿子还没找到老婆的,直接急死。

  老头子是见过王豆雁的,毕竟去市区吃过饭、认过门,但是杨雪花这个小姑娘,他是头一次见到。

  “哪会又有一个的呀?”

  “嗐,邱建民介绍过来的,是他老战友的外孙女。老家庐州的,家里也是出了点事故,也没几个人了。”

  听到张大安说是出了事故不是变故,老头子也是活见鬼一样,扭头一脸迷惑:“这个小王,我记得你说过,是马洲那个刘静波介绍过来的?老家还是北方的。”

  “对,刘静波秘书老家的,他秘书呢,是考上了江宁师范大学,分配到马洲做老师,然后机缘巧合,给他当秘书。还有萧湘子,阿公记得吗?”

  “噢,晓得,马洲学堂的校长。原先是西来镇的吧?”

  “对。他们是一起的。”

首节 上一节 115/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