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会的。”
李追远:“家里又添了新车,以后你可以开车来接我们。”
秦叔:“新车在哪里,我去取。”
李追远:“不用,我让赵毅和彬彬哥他们去取了开回来。”
赵毅见到秦叔就立刻化作鹌鹑,白家镇那帮人要是再见到秦叔出现在江岸上,怕是得集体吓得从棺材里蹦出来。
回到家后,赵毅继续保持乖巧,先跟刘姨问好,再去专门找老太太磕头问安。
然后一溜烟地跑下坝子,去大胡子家找老田去了。
李追远没瞧见阿璃,看了一眼房门紧闭的东屋后,没做耽搁,就先上了二楼。
隔着老远,李追远就听到了太爷的“哼哼”声,这是疼的。
“太爷!”
少年的声音一响起,屋子里的哼哼声就消失了。
等李追远推门而入时,太爷正拿火柴点着烟,刚点好,就很是潇洒地一甩手,将熄灭的火柴棒弹飞。
只是,太爷是趴在床上的,整个人也从昔日的红光满面变得憔悴不堪,这是怎么都无法掩饰的。
现在的李三江,真的开始像他这个年纪的农村老人了。
李追远清楚,这一浪他在两尊“神仙”之间打转,施展余地本就不大,有时候真得靠运气来支撑,而每次需要赌运气时,自己都赌成功了。
少年走上前,在床边坐下,握住李三江的手。
“太爷,我回来了。”
“回来了好啊,回来了,是都回来了么?”
“萌萌没回来,她留在丰都了。”
“咋了,为啥不回?是觉得咱这里住得不开心……”
“是萌萌在丰都遇到一个亲戚,那亲戚非要把她留下来住一段时间。”
“亲戚?多大年纪?”
“很大年纪,比您年纪还大。”
“比我年纪还大?那应该没多久活头了。”
“太爷,我给你茶缸里再添点水。”
“萌萌那亲戚家里条件怎么样?”
“挺好的。”
“有地不?”
“有,很大的一块地。”
“有钱不?”
“有的,家里屋子很多。”
“他自己子女呢?”
“他没子女了,就剩下阴萌一个带血缘关系的亲戚。”
“哦,那就不奇怪了,怪不得把萌萌那丫头留下来住呢。”
“住不了太久的,我以后会把萌萌接回来,她还是喜欢南通,喜欢太爷你这里。如果不是她那亲戚死活拦着,萌萌会跟我们一起回来的。”
“其实,也不用刻意接回来的嘛,而且,去也不是你去。”
“嗯?”
“让润生侯去,当上门女婿。”
第301章
南通已进入暑热,即使是在乡下,坐树下或者河边阴凉处还好,若是走到太阳底下,如同在被灼烤。
赵毅将自己领子扣解开,在经过张婶小卖部时,买了瓶汽水。
只是这汽水摆架子上被晒久了,喝一口进嘴里,竟有种温烫。
张婶:“小伙子,来根糖冰不。”
张婶指了指自己的冰柜,四四方方的一个白色胖墩子,上头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赵毅:“来一根。”
张婶:“来,自己选。”
考虑到村里消费水平,冰淇淋的种类并不多,赵毅选了个包装袋印有熊猫头的,这款冰淇淋在当下算是高端热销品。
撕开包装,咬了一口,口感醇厚,奶味很足。
赵毅舔了一下唇边,看着手里被自己咬下一只耳朵的棕白熊猫,想着待会儿从大胡子家回来时,给姓李的也带一个。
小孩子家家的,肯定喜欢这个。
许是在和姓李的争斗中,自己次次吃瘪,他已经无心再和姓李的起正面冲突了,渐渐改为年龄歧视。
张婶手肘抵在打着胶带的柜台上,撑着脸。
看看赵毅,再看看小卖部墙壁上自家小女儿贴的明星海报。
以前张婶倒是不觉得海报里花里胡哨的家伙有什么好看的,但现实里看见“本人”了,感觉确实不一样。
可惜了,听三江大爷说,这小伙子是搞杂技团的。
就这么几个人的小杂技团,肯定也挣不了什么钱,最关键的是还得天南海北地到处跑。
张婶犹豫迟疑了很久,等赵毅站在小卖部铁皮屋檐下快要把手里“熊猫头”吃完了,才开口问道:
“小伙子,你结婚了没有?”
赵毅:“我孩子都有四个了。”
“天呐!”张婶捂着嘴,发出惊呼,“你才多大,你媳妇才多大啊,生得这么急?”
赵毅:“我老家有俩媳妇,可以分担压力。”
张婶拿起柜台上的抹布开始胡乱擦拭,像是在驱赶着什么脏东西。
赵毅笑着把冰淇淋木棍往垃圾桶一投,正准备往外走时,看见一男一女两个老人,拉着一个板车往这边走。
板车上躺着一个年轻女孩,黄碎花上衣,灰色裤子,红色纽扣布鞋,额头上敷着一条帕子。
“呀,桂英婶子,英侯怎么了这是?”
张婶马上跑出柜台,来到板车边查看。
崔桂英手里还拿着另一条帕子,对张婶道:“来,接点水,我搓一下帕子。”
“我来,我来。”
张婶接过帕子,跑进店里拿水搓洗,出来时停顿了一下,就又将棉被扒开,从冰柜里取出一根冰淇淋,将它用帕子包好,递给崔桂英:
“桂英婶子,用这个给英侯敷上。”
崔桂英接了过来,替换了英子额头上的布。
李维汉则伸手进口袋准备掏钱。
“哎呀,汉叔,这时候你这是做什么!”
“该给的。”李维汉把钱递过去。
张婶把钱推开,跺脚道:“就是平日里请伢儿吃根冰棒就不行嘛?再说伢儿都这样了,这钱我咋收起嘛!”
李维汉在村里名声极好,当初日子艰难且名声不好的刘金霞他都愿意帮,更别提别人了,基本村里哪家盖房子起鱼塘什么的,凡是能搭把手的他都会去。
李维汉将钱收了回去,对张婶点点头,随即叹了口气。
张婶:“英侯这是怎么了?”
崔桂英:“在教室里上课,忽然倒地上开始蹬腿嘴里也吐沫子,老师把她送去卫生院儿挂了水,现在不折腾了,但人还是迷迷糊糊的,大夫说,不像是中暑了……”
张婶:“她爹妈呢?”
崔桂英:“她爹前阵子跟着曲四侯去市里工地上打工了,她妈也去工地上帮忙烧饭了,家里伢儿现在都放我们那儿。”
曲四侯算是村里比较知名的人物,在外面比较吃得开,经常能组织村里的劳力去外面干活儿。
张婶:“那你们该喊辆车的,不能这么把伢儿推回来,路上被人看到了,到时候村里传闲话。桂英婶子,你就对外说,英子这次是中暑了,没其它问题。”
崔桂英看向李维汉,李维汉眉头皱成了“川”。
有些特殊的病,要是得了,说亲时会很难办。
赵毅这会儿已经走出去一段距离了,他赵少爷虽说自幼久病成医,但可从来不是什么乐于助人的人。
张婶:“眼瞅着离高考都没几天了,英侯这样,不会耽搁考试吧?”
崔桂英:“可不是,我和她爷一路上也是担心这个,我们家英侯读书是下大力气的,天天晚睡早起,要是因为这个没能考试,多造孽哦。”
张婶:“是啊,你们老李家这代是有读书种子的,小远侯不就得了状元么,他姐姐肯定也不会考得差哩。”
咦?
赵毅原本往前走的步伐,很自然地开始倒退。
一直退到板车边,瞧着躺在上面还不省人事的英子,伸手搭上脉。
没办法,赵少爷自幼饱受病痛折磨,感同身受之下,就见不得世人受疾患之苦,向来秉持着一颗悬壶济世之心。
三人齐齐看向赵毅的动作,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主要是赵毅面容形象太好,不像在耍流氓,而且这把脉动作,很是专业。
收回手,赵毅走到小卖部柜台前,从那里拿了一盒针。
赵毅自己的银针不在身上,但这种普通针也够用了,开封,抽出三根,在指尖摩挲,针尖滚烫的同时还流转出微弱的光泽。
“你这是要……”
崔桂英上前,没直接阻拦,但脸上也挂着不安。
李维汉抓住老伴的手,将其拉住,然后自己上前,对赵毅问道:
“小伙子,你会看病?”
“我是姓李……咳,放心,我是小远……小远齁的朋友。”
张婶:“你不是做杂技……”
赵毅:“走南闯北,会点江湖偏门。”
不再等待,赵毅直接施针。
连续三根针下去后,赵毅指尖对着它们写意一弹。
“嗡!”“嗡!”“嗡!”
三声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