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拒当冤大头开始奋斗 第295节

  王程鹏敲响了房门,在门口喊了起来:“夏知青,是我,王程鹏。”

  听到王程鹏自爆身份之后,夏明月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她不明白王程鹏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来找自己。

  犹豫片刻,她还是放下了手中的课本,打开了房门,小心询问道:

  “王同志,你这个时间来找我可有什么事情?”

  夏明月虽然开了门,却没有放王程鹏进去,毕竟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可是容易被人说闲话的。

  抬了抬手中的月饼,王程鹏笑着说:“最近闲来无事,做了些月饼,想着给夏知青送上一点。”

  “毕竟夏知青那么大老远的跑来支援我们王家村的建设,身为王家村的一份子,我倒是心存感激的。”

  透过夏明月开门时露出来的缝隙,王程鹏能够看清晰看到这间不大的房间中的陈设。

  一张简单的床,一个小桌子,这便是这间房间的全部。

  桌子上此时正摆放着一盏油灯,散发着橘黄色的灯光,王程鹏从外面看到的光亮也是来源于此。

  只是让王程鹏诧异的反倒是那本摊在桌子上的书,不是夏明月平时最爱看的文学作品,反倒是一本非常正经的课本。

  看着王程鹏手上的月饼,夏明月挑了挑眉,打趣道:

  “那你怎么不给其他知青也送点月饼?”

  “不一样。”王程鹏瞥了眼其他知青住的地方,说,“我跟他们不太熟。”

  看来我和她们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满意的点了点头,夏明月岔开这个话题,说:

  “好了,把月饼给我,你的心意我收下了。”

  说到这里,夏明月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提醒了一句:

  “王同志,最近还是多看看书,不要荒废了学习为好。”

  “书本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用心研习他们的人!”

  如果说夏明月桌上的书只是巧合,但是她的话却绝对不可能是巧合。

  互相印证之下,王程鹏非常确定,对方肯定是知道了点什么。

  难不成对方也是重生者?

  王程鹏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看对方的模样,应该只是家里有点能力,稍微听到了些风声,这才开始提前看起了书。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王程鹏对这一点也是早有准备。

  很多提前收到消息,亦或者是感知敏锐一点的人,他们早就能够从上面最近的大动作上觉察出一些动静,

  看到上面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会提前做准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正如昨晚自己在开解王子东时的说辞一般,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有迹可循,并不会毫无苗头的凭空产生。

  不过夏明月能将这种事情分享给王程鹏,果然也对得起他送的月饼。

  只是夏明月估计做梦都想不到,她还不知道准备时间的消息,王程鹏却是知晓得一清二楚。

  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王程鹏笑着说:

  “的确是应该开始看书了,那些尘封已久的课本也应该派上用场了。”

  “夏知青,我家里还有多的课本,你要是有需要的课本大可来我家借,你放心,我不收你借书费。”

  夏明月只当王程鹏口中的借书费是个玩笑,却不知道,这其中可是有着很大的深意。

  正好家里给她寄的课本不算太齐,有些课本实在是找不到,到时候可以向王程鹏借上一本。

  只不过夏明月并没有马上答应,反倒是迟疑了起来,说:

  “王同志,这样不好吧?”

  “我把你的书借走了,岂不是就影响了你的学习?”

  夏明月虽然也想努力学习,争取搞个好成绩,她却也不想因此影响到王程鹏的学习。

  无所谓的摆了摆手,王程鹏笑着说:“夏知青,你可别跟我客气,我家里的课本很多,借给你一本之后还有多的。”

  “现在也不好给你展示,等你去我家看过之后就知道。”

  虽然夏明月也曾经去过王程鹏家,但是她之前看到的书不过是王程鹏藏书的凤毛一角,不是全貌。

  更何况王程鹏买书又不是为了显摆,同样的书也不可能摆几本放在书架上,这才让夏明月产生了一种王程鹏没多少货的想法。

  王程鹏绝对不是会无的放矢的人,听他那么一说,夏明月倒是放下心来,说:

  “这些课本对我来说很重要,既然王同志的确是有多的,那我就厚着脸皮借上一些。”

  看了看天边,夏明月有些为难的说:“只是此时天色已晚,实在不是去你家的好时间,要不明天下午我去你家一趟?”

  点了点头,王程鹏将手中的月饼递了过去,说:“行,那就明天下午。”

  “我明早有事要去上河市一趟,在时间上应该是刚刚好。”

  见夏明月接过月饼,王程鹏便不再逗留,就那么骑着自行车离开了这里。

  唯有夏明月提着王程鹏送过来的月饼久久没有关上门,只是看着王程鹏骑着自行车的背影越来越远,直到彻底消失不见。

  ……

  第二天一大早,简单吃过早饭之后,王程鹏便提着月饼去了上河市。

  礼轻情意重,这月饼虽然不太值钱,但是送出去就是一份心意。

  更何况以宋文欣的家庭条件,王程鹏就算是送什么贵重的物品她也看不上。

  时间紧急,这一次,王程鹏也是没有了欣赏路边风景的心情,骑自行车的速度骑得极快。

  无独有偶,骑着骑着,王程鹏竟然在这条并不宽敞的土路上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背影,不是赵玉菊又是谁?

  只见赵玉菊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正骑着不知道从哪里借来的自行车,快速朝着河田镇骑了过去。

  联想到昨天听到的话,王程鹏心里跟明镜似的,知晓赵玉菊应该是带着钱打算去河田镇派出所将王春安捞回来。

  考虑到她现在是孤身一人,应该是没说动王福成帮忙,毕竟王福成一家也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钱得罪王程鹏,那后果……他们承担不起。

  只是赵玉菊却不服输,不肯认命,还打算去河田镇派出所努力一番。

  她相信有自己这个被抢的当事人出面,又愿意花钱,派出所一定不会为难王春安,说不定直接就把他放了。

  这可是难得的乐子,王程鹏当即放缓了骑自行车的速度,就那么远远地吊在赵玉菊身后,不紧不慢。

  给宋文欣送月饼这种事情并不急,只要在中秋节之前送到就好,但是赵玉菊的乐子可是错过了就不再有。

  在王程鹏的注视下,赵玉菊骑自行车的速度很快,不多时便来到了河田镇派出所。

  找了个合适的位置,王程鹏就那么在门口待到了起来,他倒是要看看,赵玉菊她背包里的钱真能将王春安给救出来。

  结果毋庸置疑,王金山已经试过一次的伎俩又怎么可能成功,赵玉菊的努力注定是不会奏效,不多时便哭丧着一张脸走了出来。

  就在王程鹏以为尘埃落定,准备离开,不再因为赵玉菊耽误自己的事情时,他却发现有个中年男人主动朝着赵玉菊走了过来。

  简单说了两句,赵玉菊竟然直接就跟来人走了,看得王程鹏很是莫名其妙,难不成这个男人是赵玉菊在外面包养的小白脸?

  可是这年龄差距未免太大了一点,要老牛吃嫩草,这也太夸张了一点。

  犹豫片刻,王程鹏还是决定跟上去。

  简单为自己做了个伪装,只要不是盯着自己看,赵玉菊肯定不可能认出来自己,毕竟她平时只关心自己的孙子,从来都不会关心自己。

  王程鹏跟着两人的脚步,很快来到了一间老式茶楼。

  茶楼的门脸不大,斑驳的砖墙上刷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旁边贴着《人民日报》关于“工业学大庆”的报道。

  褪色的木匾上写着“红星茶楼”四个大字,落款是1965年,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茶香和煤烟味的热气扑面而来。

  大厅里摆着十几张八仙桌,桌面上的漆已经剥落,露出木头的本色。

  墙角堆着几个印着“农业学大寨”的麻袋,里面装着茶叶和花生。

  茶客们大多穿着蓝布工作服或中山装,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几个老工人围坐在角落里,一边喝茶一边讨论着厂里的生产任务。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正在读《红旗》杂志,桌上摆着个印有“抓革命,促生产”的搪瓷缸。

  服务员是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穿着白围裙,胸前别着“为人民服务”的徽章。

  她熟练地提着大铜壶给客人添水,壶嘴冒着热气。

  茶具是粗瓷的,杯底印着“红星茶厂”的字样,茶托已经磕出了缺口。

  王程鹏看到那两人找了个靠窗的隐蔽角落坐下。

  桌上摆着一壶茉莉花茶,旁边放着个印有“工业学大庆”的饼干筒。

  没有犹豫,王程鹏直接找了张靠近两人的桌子,就那么背着两人捉了下来。

  王程鹏的听力极好,即便是隔着一定距离,他仍然能够清晰听到赵玉菊跟另外一个人的对话。

  赵玉菊的情绪似乎非常激动,才刚坐下不久就压着嗓子问了起来:

  “同志,你刚才说的是真的,真有办法帮我把我孙子从派出所救出来?”

  周德来慢悠悠地端起搪瓷缸,抿了一口茉莉花茶:“大娘,这事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从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一包大前门香烟,抽出一根递给赵玉菊。

  赵玉菊摆摆手:“我不抽烟。”

  “同志,你就直说吧,要多少钱?”

  周德来吐出一个烟圈,压低声音:“大娘,您孙子这事儿可不小啊。”

  “抢钱,数额还很大,就算取得了当事人的谅解,将钱退了回来,至少也要关个三五年。”

  他指了指茶楼墙上“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标语:“现在正赶上严打,不好办啊。”

  赵玉菊当然知道周德来的意思,连忙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手绢包,从中间数出了整个二十张递了过去:

  “我这儿有两百块,你先拿着打点关系。”

  感谢大家的打赏,月票,推荐票支持

第308章 诈骗

  周德来瞥了一眼手绢包,摇摇头:“这点儿钱,连派出所的门都进不去。”

  他凑近了些:“我认识派出所的李副所长,他爱人就在我们厂当会计。”

  “这事儿得走正规程序,得交保证金,而且那钱还不少。”

  一听需要的钱不少,赵玉菊立刻变得警惕了起来。

  她不怕花钱,却害怕这钱花了却起不到效果,最终连家里最后的一点血本都被掏空了。

  这样想着,赵玉菊攥紧了手绢包,大声质疑道:“同志,我咋知道你不是骗子?”

  周德来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工作证:

首节 上一节 295/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