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亨:从互联网开始布局 第387节

  “宋董一语中的!”董名珠忍不住赞叹。

  她本以为宋词作为互联网巨头,会偏袒雷君,没想到对方竟能如此精准提炼出格力的核心优势。

  主持人不敢向宋词发难,转而将话题引到雷君身上:“雷君,你有没有信心?

  多年以后,前面所有项目依然都是000,而最后一项营收将会翻番增长。”

  雷君不慌不忙,从容应答:“我认为完全可能。正如宋董所言,小米模式的核心优势正在于营收增长的爆发力。”

  主持人紧追不舍:“这份信心源自何处?”

  面对暗藏的质疑和刁难,雷君毫不畏惧,不卑不亢正面回应:“小米没有自有工厂,却可以整合全球顶级制造资源。

  没有实体渠道与零售店,却能通过电商直销,省去渠道、店面与销售成本,实现更高运行效率。

  我们专注于产品研发与用户沟通。顺便纠正一下,小米并非“虚拟存在”,我们有2500名员工专注用户服务,还有1400人的研发团队深耕技术。”

  “刚才雷君先生已经详细阐述了对自家模式的信心。。。”主持人正想插话,却被董名珠打断。

  “请问现场多少人用小米手机?”董名珠目光扫向观众席,企图用事实击败小米的神话,“两个?三个?还有吗?”

  稀稀拉拉的三根手指,在席间孤零零的举起。

  雷君微笑反击:“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市场空间巨大,还有99%的用户等着我们去服务。”

  宋词暗自赞叹:不愧是“雷布斯”,一句话便巧妙的扭转战局,攻守之势瞬间易位。

  董名珠轻哼一声:“在手机行业,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主持人连忙接话:“您的潜台词是,小米肯定称不上行业老大?”

  “至少现在不是。”董名珠语气笃定,向前半步逼近,“我问你雷君,如果全世界工厂都关掉,你的手机从何而来?

  没有实体制造,互联网模式不过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在谈论成绩时,不能忘了背后的支持者。”

  雷君激昂回应:“我觉得董总的观点略有偏颇。正如我刚才所说,小米能够整合全球最优质的工厂与供应链资源。”

  “要是工厂不给你代工呢?”董名珠追问。

  “那我会找其他工厂。“雷君平静道,“小米目前合作方是富士康和英华达。。。”

  “我是说,所有工厂都不给你做,你怎么办?”董名珠步步紧逼。

  雷君继续解释:“商业制造发展到如今,强调专业化分工。。。”

  宋词几不可查的摇了摇头,轻叹一声,董名珠急了!

  商业竞争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没有富士康,还有英华达;没有英华达,可以有华硕。只要市场有需求,总会有愿意合作的代工厂。

征询帖

  征询下大家,要不要给幂姐、赵姐一个归宿,书友群里伙伴觉得孤独终老太惨了。

  还是放着不写呢?

第450章 首富亮剑

  董名珠不甘示弱,冷笑一声:“枝繁叶茂能撑三年,难道能撑得住二十三年吗?

  格力用二十三年筑起的技术高墙,七万项专利才是立根之本!”

  雷君似乎无意恋战,不欲继续再辩论下去,突然扬声打断:“我最后总结一句:小米模式能否胜过格力模式,关键要看未来五年。

  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后若是小米营收能超过格力,董名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好。”

  董名珠的回应如炸响惊雷:“一块钱的事别在台上说!我明着告诉你,格力绝不可能输!另外,要赌就赌10亿!”

  雷君瞳孔骤缩,内心巨震。

  谁能想到,原本一小时前在贵宾休息室只是“活跃气氛”的玩笑话,从最初的一块钱赌注,竟被这位商界铁娘子抬至天文数字,彻底失控。

  主持人陈伟宏顺势将难题抛给颁奖嘉宾:“十分有意思的赌局。宋总和王总觉得五年之后,小米与格力在营收上谁能更胜一筹?”

  雷君和董名珠不约而同望向宋词,这位商界闻名的战略大师。

  方才首富已精准点出两种商业模式的特质,见解独到,此刻两人都是满眼期待,希望对方支持自己。

  宋词举起话筒,略作沉吟,似在梳理思路。全场观众瞬间屏息凝神,静待首富站队。

  “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维。格力二十三年的制造根基,的确是国家的经济脊梁。

  当然,雷总的互联网思维也值得借鉴。但小米和格力的胜负,实则在二者模式之外。”

  雷君若有所思,当众朗声道:“请宋总赐教。”

  此时此刻,台下目光尽数聚焦于宋词,人人翘首以盼,首富有何高论。

  宋词轻轻颔首,气度从容,俨然成为全场绝对的焦点:

  “小米的生态链模式更适应当前消费电子周期,却需要攻克技术“空心化”。

  格力制造根基是稀缺资源,却必须打破“孤岛思维”,否则单一模式难以为继。

  首富顿了顿,掷地有声:“关键的胜负手在于融合能力。小米和格力谁先完成虚实融合,谁就能在五年后赢得对赌。

  虚实融合的本质,是让格力的“墙”成为生态链的支点,让小米的“网”扎根实体土壤。”

  这番精妙绝伦的“墙”与“网”之论,引得全场掌声雷动、阵阵喝彩。

  雷君一脸郑重,将首富“虚实融合”四字深深刻在心里。

  他虽然在台上竭力宣扬小米模式的优点,却也暗自总结反思:万一哪天供应链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必然对公司产能产生强烈冲击。

  就连心高气傲的董名珠,此刻亦是心悦诚服,颔首认可。

  “宋总的观点确实精彩。”主持人恭维一句,紧追不舍,“对于这场赌局,您究竟更看好哪一家公司呢?”

  “小米吧。”宋词这次给出了正面回应。毕竟如今的小米,在他的帮助下已经掌握了指纹识别技术。

  加上明年与腾达集团深度合作,将开发智能语音功能,提前布局中高端手机市场,营收必然突飞猛进,五年之后超过格力并不是难事。

  “其实赌局输赢并不重要。”首富话锋一转,“小米与格力,产品分属手机与家电,本无完全可比性。

  董总、雷总,不妨将格局放大些,在各自领域,你们都有强劲的对手,比如海尔、华为。

  这两家,都在着力打通“数据—制造—服务”的闭环生态,已经走在虚实融合的道路上。”

  这番话看似将海尔、华为拖入局中,虽有“祸水东引”之嫌,但成功转移了董名珠、雷君与全场观众的注意力。

  原本小米、格力的五年之约,悄然演变成了一场精彩的“四国演义。”

  颁奖典礼的余温尚未散尽,景园的灯光已晕开一片温馨。

  宋词刚踏入家门,刘师师便带着满眼笑意迎上来,自然的接过丈夫手中的西装外套,语气里藏着几分打趣:

  “首富先生,您在“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提出的“虚实融合”,这会已经上热搜啦。”

  宋词闻言一怔:“这么快?”

  他原以为,雷君与董名珠那场“10亿”赌约必定会引发全网关注,却没料到风头来得如此迅猛,前后不过一个小时而已。

  刘师师轻点着精巧的下巴,揭开答案:“因为华为和海尔,已经在微博上公开应战了!”

  这话瞬间引起了宋词的兴致,快步走到沙发边坐下,立刻拿起手机刷新微博。

  屏幕上,二十分钟前的一条动态赫然在目。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突然发声,字里行间透着锋芒:“宋董的“墙网之论”,正合华为心意。

  对华为而言,通信设备是“墙”,消费者业务是“网”。这五年之约,华为愿入局一战,以此印证自身商业模式。

  若2017年营收低于小米与格力之和,华为愿意捐赠十亿研发基金!”

  还有一张配图极具科技感:基站铁塔与手机云服务交织成DNA双螺旋的形态,巧妙象征着华为两大核心业务的深度交融。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华为的加入,直接将“10亿赌约虚实之战”的话题推上微博热搜榜首。

  “有点意思。”宋词眼中闪过兴味,指尖继续滑动屏幕,细细梳理着事情的来龙去脉。

  距郭平代表华为宣布参战不过五分钟,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海尔电器总裁周云杰便在微博上亮出了“生态牌”:

  “虚网实网,皆为用户而织!海尔7大智慧生态圈,已覆盖2亿家庭。

  赌约加码:2017年,若海尔白色家电营收不及格力,同华为一样,捐赠十亿研发资金。”

  海尔的配图则是各式家电环绕着“Haier U+智慧大脑”的数据流,直观展现着其生态布局。

  两大巨头下场,瞬间引爆全网讨论:

  “宋词在典礼上这手“祸水东引”,实则是阳谋!格力VS小米,本是传统制造与互联网模式的较量,他一拉华为、海尔入局,直接把格局升维成“虚实融合”的标准之争了。”

  “董名珠和雷君还在纠结营收数字时,宋词已经让四大巨头替他验证产业互联网理论了,首富这盘棋,格局太恐怖了!”

  “太秀了!一下子把格局打开了,宋老板这是借十亿赌约,给华国制造业上了堂“融合公开课”啊。”

  “周总,赌约的事先放放,《海尔兄弟》能不能重制一下?现在看画面实在太模糊了@海尔周云杰V”

  “查了下数据:2012年预估,小米营收300亿,格力1000亿,海尔集团整体1600亿,华为更是高达2200亿。”

  “难怪宋词让雷君和董名珠多看看各自领域的最强对手,这格局确实高下立判!感觉华为可以再挑战下,五年后营收能不能超过小米、格力、海尔三家总和?”

  “其实华为手机业务现在不算顶尖,也就比小米强点。剔除运营商网络业务这块大头,手机营收估计刚过400亿。这么看,两家倒真能好好掰掰手腕。”

  “海尔最强的是洗衣机和冰箱,空调领域确实被格力碾压。格力要想再发展,确实得横向扩张,进军整个白电领域。宋词说格力最强的对手是海尔,没说错。”

  “作为华为人,说句实在话,我们敢赌的底气在这里:华为预计明年手机销量0.5亿台,到2017年争取冲到2亿台。而通信专利,才是华为最牢固的生态网!”

  宋词指尖悬在手机屏幕上,看着“四国演义,腾达何时下场?”的热搜词条,内心火热,想着该不该再添上一把火。

  刘师师将温热的普洱茶放在茶几,轻笑一声:“老公,华为、海尔参与进来,这下把赌约炒成全民狂欢,你这位裁判不凑个热闹岂不可惜。”

  宋词点点头,低头沉思起来,用心编辑博文。

  刘师师轻声坐在丈夫身边,微微倚靠他的肩膀,也不打扰,就歪着脑袋,静静注视他俊俏的侧颜。

  指针指向晚上十一点,宋词在微博上发布长篇博文:

  标题:《连接一切,智启未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致华国实业的情书》

  正文:“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五年后的世界,会发现所有商业竞争的本质都是生态位争夺战。

  格力用二十三年筑起的专利高墙,是实体经济的定海神针;小米用互联网思维编织的生态之网,是数字时代的通行货币。

  但未来的王者,必属于能将“墙”与“网”熔铸为新型基础设施的破壁者,这正是我提出“虚实融合”战略的核心逻辑。

  第一,技术融合:从对抗到共生

  华为的基站与手机云服务DNA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通信技术向终端渗透的必然性。

  若将格力擅长的精密制造能力导入通信模组研发,其芯片良品率可提升30%以上。

  而小米的生态链企业若接入华为通信技术,设备互联延迟将从3秒压缩至0.5秒,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技术协同的乘数效应。

  第二,场景重构:从单品到系统

  海尔的智慧家庭大脑已覆盖2亿家庭,但缺少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

  若引入格力在温控、电机控制领域的数据参数,其空调能耗算法可迭代出“气候自适应”模式,单台设备年省电费达1200元。

首节 上一节 387/4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