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85节

  陈光良微微一愣,本能的问道:“你是?”

  阮玲玉脸色微变,随即说道:“小女子是阮玲玉,听刘先生讲,这次是你举荐我,为可口可乐拍摄广告。”

  刘先生,应该是屈臣氏的内地买办。

  陈光良终于明白事情的原委,他虽然举荐阮玲玉,但却不认识现实中的阮玲玉。

  眼见要得罪人,陈光良随即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阮小姐,实在抱歉,因为我只是在电影院和报纸上见过你,所以你现实比那荧幕上漂亮的多,让我一时没有认出。抱歉!”

  半真半假,他是真不认识这些女明星,但阮玲玉真的很漂亮!

  站在他的面前,阮玲玉极具妖冶和魅惑,一颦一笑尽显美艳妖娆,将她的女性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阮玲玉一听,顿时露出笑容,她对这种答案非常的满意,随即操作一口软糯的吴语讲道:“陈先生,你真会哄女孩子开心,是不是故意这样逗我的?”

  额,这沪市的女人当真一个软嗲,而且还够主动的。

  陈光良笑道:“阮小姐这样想,当然也行!”

  说完,不再主动理会。

  但阮玲玉继续追问道:“陈老板,听说你一个地产商,怎么掺和这种事来?”

  陈光良回道:“我喜欢和可乐,但觉得屈臣氏和可口可乐他们挺笨的,连市场营销都做不好,浪费一个好产品,便顺手指点他们一下。”

  阮玲玉顿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说道:“陈老板你真幽默能给我张名片么,毕竟你这次举荐了我,我还想请你吃顿饭呢!”

  她算是看出来了,陈光良对她似乎无意接触,总想趁机开溜,便主动要联系方式。

  陈光良从西服内侧,摸出一张名片,说道:“请客倒不需要,以后有机会合作!”

  阮玲玉接过名片,又回礼一张自己的名帖,好奇的问道:“合作什么?”

  陈光良笑道:“有机会合作,没机会当然不合作!”

  其实,他什么生意都想做,只要能赚钱就行。

  随后,他主动告辞,转向新的目标。

  毕竟女人对他现在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必要性,事业稳定再考虑不迟。

  “奇怪的男人,主动举荐人家,又不想多和我聊聊,是不是在玩欲纵故擒那一招?”阮玲玉看着陈光良在宴会的如鱼得水,忍不住心里腹谤道。

  “长江地产?长江车行?年龄轻轻,生意好像做的很大,比张达民厉害多了!”

  原来,此时阮玲玉是有男朋友的,她出身低贱,母亲是一张姓人家的佣人,结果张姓人家的少爷看上他,两人两年前便已经同居在一起。

  如今阮玲玉的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但张达明则被张家赶出门,一事无成,全靠阮玲玉养活。

  今天她见陈光良,同样是年轻人,但陈光良则事业有车,为人处世成熟稳重,心中难免有些对比一番。

  “岑先生,你这幅地皮不错,我们有意发展!”在愚园路中段,陈光良站在一副土地上,开口对一个中年男人说道。

  这个中年男人姓‘岑’,叫岑冲芝,是一官僚的后代,地皮算是祖业,如今倒打算利用起来。

  岑冲芝高兴的说道:“陈老板看得上就行,听说西段有地皮业主,主动找你们合作,都被你拒绝了。没想到我这幅地皮,你们倒是入了法眼!”

  陈光良笑道:“西段毕竟算是偏远了一些,中段更有利。而且,岑老板这幅地,正正方方,很适合开发新式里弄,正是我们希望合作的对象。”

  有些话,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不然显得没有诚意。

  但也是个事实,上次王宪成提出的合作那副地皮,不算方正。这样的地皮开发起来,很是麻烦,毕竟新式里弄讲究的事‘鱼骨形状’来发展,对地皮形状有一定的要求。

  岑冲芝点点头,随后说道:“对了陈老板,就是你们建的时候,能不能建密一点,这样可以以后多收租嘛!”

  心黑啊,不过二十年后,你收哪门子租?

  陈光良说道:“这个得按照设计方案来,毕竟我们也要考虑环境,这样才不会缺客户租赁。”

  岑冲芝不在乎的说道:“还管哪些做什么,陈老板你也是地产界的名人了,不知道现在外面的房子紧缺到什么程度。”

  陈光良只得说道:“岑老板你想想,二十年后这些房子就是你的,哪怕你是拿来租给别人,但看着乱糟糟的布局,心情也不会好不是!这个你就别干预了,总之我给你建成一等漂亮的新式里弄,二十年后完整的交给你,你和你的后人再收租五十年都没有问题!”

  “哈哈,那就这样,晚点设计稿得给我过目!”

  “自然”

  祖传的地皮,卖也不是,但又不能总是空着。

  如今长江地产的地产模式,让很多拥有地皮的业主蠢蠢欲动,毕竟仅仅是租金,10年出头就可以差不多回本;更重要的是,二十年后还白得一幢幢房子。

  双方准备直接签署租地合同,不需要再试租几亩地,来分开开发。

  毕竟一年5500的租金,押一年,加起来也才11000大洋,长江地产挤一挤还是有的。

  长江地产的写字间里,陈光良正在和大家开会。

  “德明,你再安排一下,长江地产要租个写字间,在这里也不是办法,连个电话线都不好拉!”

  截止到现在,陈光良名片上的电话,还是印着长江出租车的电话,简直有些不像话。

  而如今,长江地产好歹有三个地产项目,还有一个地产顾问项目,不仅今年有着不错的盈利,就是以后每一年的租金,也是不少的。

  更何况,后续可能还会继续发展项目,岂能不搞个像样的办公点。

  郭德明马上说道:“行,我看也不要大,有个五六百平方尺就够,主要是电话线要尽快拉起来,不然很多人找我们还要上门。”

  那些买长江地产房的客户,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讲了,赚了那么多钱,好歹也拉个电话线。

  陈光良说道:“嗯,尽快去办好!”

  惭愧啊,谁叫陈光良的想法多,什么生意都想投资一把,所以资金市场短缺。

  接着,陈光良又说道:“这第三个地产项目,我们都是熟门熟路了,设计和预算都自己做做了,不用请建筑事务所。抓紧时间,这次13.5亩地皮,最好能出42幢楼。老规矩,设计稿和预算一出,马上登报开售。”

  陆元台点点头,说道:“嗯,42幢楼肯定没有问题,毕竟这幅地皮方正。设计方面,都是套一下图纸即可。”

  不讲究材料和质量(只需保证三十年即可),不讲究美观与豪华(只讲究整洁和方便即可),所以不管是设计,还是建筑施工,都是非常迅速的。

  就拿‘幸福家园’来说,今年12月份就能全部竣工,客户明年元旦后就可以考虑住进去。

  整个施工的工期,也就十个月时间。

  ‘阳光家园’就更快了,估计9个月时间就能完工。

  最后,陈光良叮嘱大家道:“长江地产目前只算是中小地产企业,虽然给外人的感觉是大地产公司,但我们也要明白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商业地产的缺乏经验。这一次,金城银行准备在南鲸路开发‘金城百货大楼(金城购物中心)’,是我们一次宝贵的参与经验,我个人将是这个项目的顾问,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以后争取我们自己盖商业大厦。”

  此话,顿时给众人打了鸡血一般,毕竟谁不想做大项目来的。

  “是,老板”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实际上他也内心复杂:既想着在沪市留下一幢‘建筑代表物’,等着他八九十年代重返沪市时,可以感触一番,亦或者作为传世作品;但又害怕自己的投资打水漂,毕竟不管是1937年后的经济崩溃,还是1949年后的分物业,他都会投资打水漂。

  所以,理智还是战胜一切,钱还是更重要,将‘金城百货大厦’作为一个顾问参与,已经算是不错了。

第120章 精明的哈同

  金城银行的程子康,通过一个月的调查、报告,终于得到总部的全权负责授权。

  当然在这期间,金城银行的创始人周作民也来到沪市考察,期间程子康还将陈光良介绍给他认识,大家聊的很愉快。

  最终,长江地产也到‘顾问合同’,这个项目总计可得顾问费5万大洋,当然是要分期付清的。

  期间陈光良也送上‘一份大礼’,那就是告知长江地产的第三个项目,将找金城银行合作。

  这样一来,金城银行相当于可以获得一笔‘固定的存款’,这笔资金就可以拿去投资金城银行自己的项目,毕竟要支付利息,当然也要为资金找投资渠道。

  这一天。

  陈光良陪同程子康,来到哈同办公的地方。

  哈同已经快八十岁,但依旧在工作,这第一是犹太人做生意基本如此——做到死,第二嘛大概是哈同没有亲生的子女。

  哈同的财富在三十年代,怕是能达到上亿银元。

  前世,据说其死后规定遗产由中国籍妻子(中法混血)罗迦陵继承(遗产税都高达1800万),罗迦陵死后养子女、内侄子女每人10万元,管家姬觉弥得到400万(隆裕太后赐给的太监),剩余部分哈同养子乔治得70%,罗弼得30%。实际上,这场遗产税官司足足打了16年时间,差点拖到新华夏成立。

  初见哈同,陈光良一眼就能发现其眼中的精明,心道这次谈判一定不太好!

  果不其然,当程子康提出租赁其土地时,哈同立刻坐地起价来。

  这一刻陈光良终于明白,犹太人为什么会遭到一场世纪灾难,他们是真的要赚走每一个铜板。

  只见哈同说道:“当前沪市的地价正在上升通道,我这个时候以便宜的价格租给你们,岂不是吃了一个大亏。所以让我来看,租金每年不能低于18万白银,租期为32年时间;租约期满后,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全部无偿归还我所有;承租人应使用最好之材料建筑新屋,总建筑费用不得少于45万两白银,其建筑蓝图须经我签字认可。”

  好家伙,一下子让租金涨了三万大洋。

  另外一方面,连建筑物上的附着物也尽数要归哈同,相当于捡现成的盘子。

  陈光良回了一句,说道:“哈同先生,你用未来的价格,来谈今天的租金,显然有些不合理!”

  哈同精明的眼神看向陈光良,随即说道:“比起陈先生的‘空手套白狼’,我觉得自己的要求很合理。如果不出意外,最先看中我地皮的,应该是陈先生的地产公司吧?”

  事前,双方的介绍中,哈同听到陈光良的名字,居然也知道是长江地产的老板,也是今年地产界最值得谈的企业之一。

  陈光良平静的道:“我可租不起你的地皮,但如果能在这幅土地上,多一幢美丽的建筑物,也是很美好的事情。”

  哈同不置与否。

  程子康虽然感觉条件苛刻,但毕竟事关他的‘功绩’,所以继续谈判道:“租金我们希望再降1万5大洋,也就是16.5万大洋。另外,租金不得因为他人他事之压迫而有所变更,该处动拆迁由哈同先生负责完成。”

  此时双方的谈判,基本上已经互相表达了‘底牌’。

  陈光良也在思考,似乎这个项目成功的希望很大:第一,租金比前世每年应该少两万大洋以上;第二,竣工时期能在沪市经济最好的1931年(大萧条还没有登录华夏);第三,购物中心的理念能起到一定的领先优势。

  这一次谈判,双方没有达成一致,但保留接下来谈判的意愿。

  看程子康的样子,租金17万他就会完全答应哈同的条件,甚至18万他最后也会答应。

  回去的途中,程子康询问道:“光良,你觉得怎么样?”

  陈光良当即说道:“可以的,不宜拖长时间,第一是明年行情会更好,哈同说不定会变卦;第二是我们也要抓紧设计建筑,争取在这一波行情中推出。”

  程子康抓着关键点,问道:“这一波行情,莫非你还认为这地产不会一直上涨?”

  陈光良摇摇头,说道:“谁知道了,反正这两三年总会涨的。对了,程经理,我想向你们大陆银行贷款10万大洋,抵押物就用长江地产第三个项目的未来收益,以及我打算用这笔资金购入地皮,亦可以作为抵押物。”

  只要能赚到钱,自然是尽最大努力借钱。

  而能借到钱的最大要求,那就是信誉,正好陈光良和长江地产就有信誉。

  他这借钱都不算夸张,后世有华资地产商孙春生采取‘连环借’的方式,在短短七八年间,资产便从几万大洋翻至四百万大洋;当然他也不是常胜将军,“一二八”和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席卷至华夏)令房地产暴跌,锦兴公司破产。

  陈光良的优势便在于,他可以选择在1931年抛售掉物业和地皮的资产。

  闻言,程子康说道:“光良,你只买地皮,不进行开发,这可不是长久之计。现在你本来就是一名优秀的地产商,何不加以利用手中的地皮,开发出一幢幢楼,不管是出租,还是售出,总比你单炒地皮的好!当然,十万大洋的借款没有问题,你和长江地产公司的信誉在这里。”

  此言一出,陈光良是听进去了,他发现似乎真的没有考虑利用自己的优势——坐拥一家优秀的地产企业。

  就以‘幸福家园’为例,当初地价也就值5~6万大洋(当然业主未必肯卖),建筑费18万,地捐2万,总计成本也就25万的样子,但他的总售价却高达55万大洋。

  哪怕到1930~1931年,地皮价格涨到1万2每亩(愚园路中段的优质地皮),地皮总价算18万大洋;建筑费和地捐不会上涨(甚至进口材料还会下跌,受全球经济萎靡的影响),总成本也就是38万。

  但那个时候,一幢楼售价1.5万大洋都不是问题,总值能涨70万。

  想到这些,陈光良发觉——如果他将‘售期房(售楼花)’、‘分期付款’的方式,引进沪市,那么他旗下的那么多土地,岂不是足以让他的利润大增?

  售期房,可以让他不需要拿钱出来做建筑费,经济压力大减。

  只要在1932年前,将这些房子(按幢卖)售出,那自然利润滚滚而来。

  想到此处,陈光良眼睛明亮的对程子康说道:“程经理说的有道理,我后续会考虑的。”

首节 上一节 85/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