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问题并不突兀,因为外面如果两百左右一个牌照,这里则只要150大洋一个牌照。那么交通科的人,完全可以勾结更大的车行。
李超很满意陈光良的灵光,很自然的说道:“上面也不愿意车行太过垄断,再加上我们都是年轻人,我更愿意做主卖给你,当然我权利也不算很大,做主的数量不多。”
算不上帮大忙,卖给其它车行也是这个价,无非是刚刚陈光良给他留下一些好印象。
陈光良知道,有时候运气来了,一定要抓住。
所以,他并不满足只是在李超这里购买一张两张牌照,而是另有所图。
他说道:“李先生,有没有兴趣合伙,这黄包车的生意还是很赚钱的,就是这个牌照也很有上涨的空间.”
这下轮到李超惊讶起来,眼前的年轻人可谓是个精明的人,他压低声音说道:“你有多少本钱?”
“晚上我做东,一起吃个便饭如何?”
“好”
陈光良心里很兴奋,虽然表面很沉稳。
因为李超作为交通科的人,简直就是一个人脉,如果能合伙做生意,那绝对是他的福气。
当然,其它车行也不可能和李超合伙做生意,毕竟谁愿意分享自己的蛋糕,以及李超看样子也不算交通科权利很大的人。
第9章 势力初建
待李超下班前,陈光良已经叫了两辆黄包车在附近等待,然后同他一起来到一家小吃摊,并点了锅贴、牛肉汤。
李超自然也不会嫌弃,毕竟他看得出来陈光良也不算富裕。
“陈先生今年多少岁?”
“十七岁”
李超惊讶道:“才十七岁.我比你大了整整六岁呢!”
正因为他年轻,才有可能促成今天的合作。
今天交通科的华人职员有几位,但也只有李超愿意接待一下陈光良。
陈光良主动介绍更多的事情:“我出生社会的早,十三岁就从宁波出来闯荡又跟我二舅拉了一段时间的黄包车。不过李先生放心,我得一个大学教授的资助,购买一辆黄包车和车牌的实力还是有的。”
李超感觉自己今天遇到了奇人!
不过上嗨滩就是这样,今天可能你一无所有,明年就可能什么都有。
反过来,亦是如此。
“嗯我还是很好奇,你说的合作是什么?”
陈光良便解释道:“目前,一辆黄包车的租金一个月可以收租近三十元,而一辆黄包车全新的也就一百元,再加上一百五十元的牌照费,相当于成本是二百五十元,仅需八个月差不多就能回本,这是其一;现在全国形势是不容乐观,GM党正在四处发起清D,所以接下来会有很多人流入沪市,不仅仅是地产很有搞头,就是交通也很有搞头,所以黄包车的牌照一定会继续上涨,将来三百、五百也不一定。”
“没想到,陈先生还有如此的见识,你这个合伙人我认了。”
从陈光良能讲出,接下来有很多人会来到沪市避难、生活,地产和交通都会有投资潜力时,李超便觉得这个合伙人是非常不错的。
李超本人也只是出身一个中低产阶级,加入工务部交通科的薪水不算高,也就三十多元,其它全靠额外的油水,例如倒卖牌照,但这个上面要吃大头的,他能分的也不多。
陈光良高兴的说道:“有李先生加入,那我们的事业真是如虎添翼。我的想法是,筹措六百大洋的原始资金,购入两辆黄包车并上牌,再购入一辆黄包车做野鸡车。”
李超疑问道:“野鸡车?你不怕被查?这个可不归我们交通科管,巡警逮住可是现场处罚,甚至扣留。”
陈光良自信的说道:“要想发财,自然要冒险。不过我跑过一段时间,发现野鸡车有生存的空间,只要三个月不被抓住,成本便回来了。就算被抓住,只要塞钱,亦或者交一定的罚款,都可以过关,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李超思考一下,说道:“兵分两路也是个办法,这样我投200如何?”
陈光良马上说道:“正合我意,我也是投两百。其余两百都是我认识的可靠车夫.他们若是车行的股东,这个生意更安全,大家也更团结。”
李超感叹道:“陈先生的每一步,都十分专业。车夫来做股东,恐怕沪市上百家车行中,你还是唯一的一个。”
“我们其实还不能算是车行,不过我相信可以发展成一家不错的车行。”
“好,我信你!”
接下来,两人就亲近很多了!
李超也告诉陈光良他的一些情况,他加入交通科业才三年时间,是苏州人。
另外,李超还告诉他,只要有资金,他有办法让陈光良拿到比外面更便宜的车牌,当然数量也是有限的,但绝对够陈光良当前发展的。
第二天。
由杨青山邀请了六位人力车夫前往番瓜弄聚餐,其中包括陈光良看中的何向东、潘成,以及其余四人都是和王承运较疏远,又比较年轻的‘可用之人’。
大家看着换了行头的陈光良,纷纷好奇,黄包车车夫什么时候如此体面了。
“大家坐下来,边吃边说!”
众人在杨青山的家里坐下,里面虽然拥挤,但坐八个男人不是问题。
小丫头杨秀英忙前忙后,为大家准备饮食,今天可是特意买了四斤肉,还准备了酒。
坐下来后,陈光良说道:“相信昨天大家也听过王老板说的话,知道一张牌照得要两百多大洋,这是彻底堵死我们想拥有黄包车的路啊!”
谈到这个,何向东最是郁闷,说道:“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真TMD是个破社会。”
梦想破灭,他实在苦闷。
大家纷纷咒骂社会、资本家,心中的不平这一刻涌出来,口无遮拦。
陈光良并不感到有什么,接下来则说道:
“我昨天又跑到租界的交通科去咨询了一下,王老板说的话基本上是实话。不过,我却幸运结识到里面的一位职员,他告诉我,如果我能拿出150大洋,他可以卖给我一张牌照。”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最近得到一名大学教授的资助,所以拥有购买一辆黄包车的实力。”
众人顿时称奇,有询问细节的,但陈光良却搪塞过去。
陈光良接着说道:“所以,我今天邀请大家来,是给大家一个合伙的机会。我和那位交通科的李先生一见如故,决定成立一家车行,招股入伙,筹集六百大洋的资金,现在已经凑齐400大洋的资金,还有200大洋给大家一个机会。”
何向东眼前一亮,马上询问道:“600大洋是购买几辆车?”
陈光良说道:“两辆拥有牌照的全新黄包车,以及一辆无牌的黄包车.我算过这样一笔账,投资600大洋的话,差不多仅需要八个月就能回本,这个投资比你们把钱放在王老板那里划算得多。而且现在我得到交通科的人欣赏,更是如虎添翼。”
有人说道:“话虽如此,但钱投进去,什么时候才能分红,是每个月分红嘛?”
陈光良回道:“既然是做生意,每个月会和股东们一起核账,账目一定是非常清楚的。至于分红,完全没有必要马上分红。你们投进来的钱,实际上就是存在这家公司的钱。但和存在王老板那里完全不一样,因为王老板的那里不会涨,利息也没有反之,你们成为这家车行的股东,不仅钱会生钱,而且你们知不知道,车牌也是要涨价的。几年过后,你们投资的前就会翻几倍,到时候仅分红说不定都让你们多领一份工资。”
大家开始蠢蠢欲动,又是何向东站出来说道:“我第一个要投资,试问哪家车行肯让车夫做股东,能让我们真正赚到钱,现在只有陈老板是真心带我们发财。八个月资产就翻倍,这天底下还有这种赚钱的事情,我一定不要错过,我投资40大洋如何?”
杨青山连忙说道:“我要投资50大洋的”
瞬间只剩下110大洋,而还有足足五个人。
“我要认购30大洋”
“我也要认购20大洋”
很快,大家瓜分一空,而且是超额的,陈光良只能亲自安排剩下的四人各投20大洋。
陈光良接着说道:“黄包车买下后,我打算实行三班倒,分别是凌晨两点至上午十点、上午十点至下午六点,下午六点至凌晨两点,租金分别是三毛、三毛五、三毛五。这样一天租金可达1个大洋,可以为公司争取到更大的租金。”
有人说道:“我们是股东,还需要付租金吗?”
简直是笨蛋!
何向东马上站出来说道:“赚的就是车夫的租金,不然车行拿什么赚钱。我们还是拉车赚钱,只不过投资的钱还可以钱生钱,滚雪球一样,将来说不定翻几番。”
他现在心里窃喜,毕竟他是第四大股东,自然毫不犹豫的跟紧陈光良。
陈光良也只能耐心的解释一番,大家也是很快明白。
至于拉野鸡车这个事情,自然是找最机灵的三个人,陈光良和何向东主动站出来。
这个聚会相当的成功,很快陈光良手底下就有八个人做班底,当然包括李超。
而且这些人都有股份在,所以对车行的事情自然很上心。
第10章 长江车行
合伙人会议开完,饭也吃得差不多,陈光良便送大家出门。
“咦,阿峰你也在?”
林峰连忙扭捏的来到他面前,说道:“良哥,我最近一个月熟悉了很多马路和地方,想让你介绍我做人力车夫。”
陈光良拍拍林峰的肩膀,说道:“那正好,我们最近要买黄包车,你就先跟着我。熟悉一段时间后,再单独拉车怎么样?”
他之所以能在一个月前独立拉车,那可是他有一个‘老行尊’的二舅,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有在准备。
林峰惊喜起来,没想到良哥居然如此有本事。
“好啊,谢谢良哥,我保证好好干的!”
“都是自家兄弟,不用客气。”
让林峰做跟班,自然毫无问题,毕竟陈光良又不会一直拉黄包车。
按照目前他的投资,陈光良一年相当于赚了300大洋也不止,所以很快就无需亲自拉车,而是把精力放在扩张上面。
1927年5月21日,星期六。
在番瓜弄的一块空地上,三辆赞新的黄包车整齐摆着。
陈光良、李超、杨青山、何向东、潘成.共计九名股东,再加上一名学徒林峰,大家纷纷换上干净衣服,胸口别着小红花,庆祝‘长江车行’开业。
当然所谓的‘长江车行’,并没有注册,也没有写字楼办公,只是大家口头称呼。
四周还围着一些附近的人看热闹,基本上都是妇孺,很多小孩子都是光着身子,脏兮兮的模样,但依旧阻挡不了大家看热闹的心。
李超看着这个草台班子,却没有丝毫的看不起,说到底如果不是陈光良,他最多也就是从交通科倒卖车牌,分到一点外水而已。
而如今则不同,他是在做投资,而且这家车行的老板陈光良很有本事。
李超高兴的说道:“陈经理,讲两句!”
陈光良担任‘长江车行’的总经理,其他人都是股东或员工。
他整理一下衣物,随后站在三辆黄包车前,很是自信的说道:
“长江车行今天成立了,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取名‘长江车行’嘛?”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形成汪洋之势。”
“所以我们叫做长江车行,意思是我们现在是涓涓细流,但迟早有一天形成汪洋之势。”
能听懂的人并不多,但大家都知道,陈光良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李超更是非常惊讶,这个比他小六岁的合伙人,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接下来,陈光良让李超讲几句。
这么多合伙人中,李超的地位是和他平等的,甚至还盖过他,毕竟交通科的关系网,实在太重要了。
假设没有李超的加盟,陈光良只能和二舅、何向东三人,购买一辆有牌的黄包车;等赚到了钱,可以再搞一辆无牌黄包车。
那样发展不知道会慢多少,而且没有‘靠山’。
李超也是很高兴的说道:“陈经理刚才讲的话,让我很是振奋,也看到长江车行的前景。大家放心,虽然我在交通科工作,但对于公司也是能有很大帮助的,也是认识不少人的。”
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