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投入20辆野鸡车后,长江车行的黄包车达到了215辆,其中有47辆野鸡车,野鸡车中又有27辆使用了交通科的‘过期牌照’。
所以只有二十辆算是有风险,但这个风险也属于可控的。
这样一来,明年开始,陈光良每月从车行的分红,预计可以达到2600大洋左右。当然还有个F项目(偿还车款中),预计明年下半年就可以为他产生200多大洋的月利润。
整体来看,他的26735大洋债务,不成太大的压力。
至于投资地产事业,陈光良是打算‘空手套白狼’的,最多只需要付出极少量的资金。
这样,才算真本事!
第72章 新式里弄
陈光良带着陈树坤,来到人家王伯元的土地周围考察,并且介绍起来。
“这幅土地是我一个朋友的,差不多有15亩地,我想在上面兴建一个新式里弄,应该可以修建45幢三层高的建筑.”
这是陈光良的一个初步想法,45幢三层砖木结构的真西式建筑,总共是135层楼;一层楼阔14尺,深50尺左右,相当于80平米一层的面积,算下来的建筑面积是10000平米出头。
为了控制建造成本,只需要保质期三十年即可。
陈树坤带着笔记本,一边记录客户的要求,一边说道:“新式里弄的造价,相对于旧式里弄·石库门,高出不少。不过现在沪市很流行新式里弄,所以这样的房子不愁租。”
陈光良点点头,他也做了一些功课,‘石库门’是一种旧式建筑,多运用在旧式里弄。当然,新式里弄也是石库门的延伸。
“自然是打造一个新式里弄,作为我们地产公司的招牌建筑。”
陈树坤佩服的说道:“在沪市的诸多地产开发商中,陈老板是最年轻的,其它开发商多为银行、巨富呢!”
陈光良笑道:“我也是在学习中,边学边做!”
陈树坤点点头,随后他考察起地形来。
“这里引入自来水、电力的问题不大,也比较方便。”
“那就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正当大家在考察的时候,几个人走到他们身边,带头的人说道:“你们是什么人,这块土地是我们老板的?”
语气有些警惕,但还算礼貌。
陈光良递上香烟,随后客气的说道:“我是你们王老板的朋友,特地来考察这幅地,晚点打算拜访他谈谈合作。”
“原来是这样。先生你不知道,最近这里总是来些难民,想在这里搭建房子,所以我们老板特意让我们多巡逻巡逻。”
“原来如此,我们看看就离开。放心,我们不会搭建房子的。”
“先生说笑了,随便看!”
陈树坤虽然有些疑问,但也没有多此一举,反正他只需要出具预算方案,便可以赚到这600大洋的顾问费。
期间,陈光良请教了陈树坤不少专业的问题,就差明摆着偷师学艺了。
陈树坤自然不会藏着掖着,毕竟现在是‘老板’在问。
差不多待了两个小时后,陈光良等人才离开。
最后,陈光良忍不住询问陈树坤:“陈先生,你觉得建筑费大概需要多少钱,先给我个大概数字,我好准备准备!”
陈树坤思索一番后,说道:“预计得要差不多15万大洋左右,具体还需要我慢慢的进行计算。”
“好,我明白了。那我们多沟通!”
“没问题!”
15万大洋,对陈光良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就是十分之一他都拿不出来。
甚至,陈光良连这幅土地都已经买不起,关键人家也不一定出售。
王伯元这幅土地,已经靠近靖安寺,价值预计得3000元每亩,15亩价值就4.5万元了。
关键的问题是,人家根本就不可能卖,是拿来做传家宝的。你开工厂,人家可能会租给你。
另外一边。
‘裕发永金号’总经理王伯元,听闻属下汇报——他有朋友去他的愚园路土地视察时,忍不住笑道:“什么朋友不打招呼就去看我的土地,怕是地鳖虫而已。”
属下说道:“看着不像,而且他们还在比划着什么,像是要买下这幅土地似得。”
王伯元摇摇头,说道:“不管他们,只要不是有难民在上面盖房子,其它都无关紧要。”
最近,他被那些难民搞得焦头烂额,他手上不仅有愚园路这幅15亩的土地,还有一块位于大西路(约现延胺西路近江苏路一带)约20余亩的土地。
唯独愚园路这幅土地,不知道怎么被难民盯上,想在上面盖‘滚地龙’,这让他警惕起来。因为一旦难民聚集起来,他的这些土地就被搞得乱七八糟,以后想租给别人,或者出售,就麻烦多了。
“好的,我们会定期驱赶的!”
王伯元说道:“嗯”
至于有人想买他的地皮,这无疑是说笑话,他的土地不可能出售的,是打算长期持有的。
接下来。
陈光良开始成立‘长江地产公司’,并打算通过报纸先招募一名会计师、一名建筑师。
注册公司的事情很简单,而且还是注册在公共租界里,反正又不需要在租界拥有办公地方,只需要法人的身份证明,再缴纳一笔钱即可。
所以,长江地产公司的办公点,依旧在长江车行的一间新建房子里。
而整个‘长江地产公司’的启动资金,也不过是仅有区区2000大洋而已,也就是陈光良1个月的分红。
而长江地产公司接下来要做的是,开发一个价值20万大洋的地产项目。
异想天开么?
陈光良认为绝对不是异想天开,只要脑子转得快,他就能成为‘最优秀的投机客’!
“老板,这位先生说受金城银行总经理之托,来给您送请柬!”
周兴高带着一人走进来。
“陈老板,这是程经理给你的请柬.本月31日,金城银行举行一个答谢晚宴,特地邀请您参加!”
“多谢,我一定准时参加。”
拿着手中的请柬,陈光良随后亲自送人离开。
他现在才知道,金城银行虽然很庞大,但实际上放贷是非常谨慎的。
而对地产和建筑类的放贷,只有寥寥数家。
他,则占这个领域的其中一人。
而且这个时候的金城银行,实力比起沪市储蓄银行还差了很大的距离。
所以给陈光良地皮抵押贷款,这里面,是程子康这个沪市分红总经理对他的欣赏和器重。
另外,陈光良和程子康也算是‘都在放手一搏’,程子康说服北方的总部董事会,投资沪市的地皮和物业,这里面多少也有陈光良的一点原因。
陈光良从金城银行贷款高达1.8万大洋,也是属于比较大的个人贷款了。
毕竟金城银行更大的贷款,基本都涉及到‘有投资关系的企业的贷款’、‘工业贷款(纺织、化学、煤矿和面粉工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个人能取得如此大的贷款,也算是少见。
这也是为什么,他将这个业务坚持和金城银行做,毕竟再去找李寿民(上嗨商业储蓄银行),又得去费尽心思说服。
干脆,地产一个合作银行,车行一个合作银行,这样也可以扩大人脉关系网。
看着手中的请柬,陈光良比较高兴,毕竟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又能结识新朋友。
人脉关系网,永远是经商最重要的,特别是在华人世界里。
第73章 争夺
李超来到长江车行的总行(愚园路),他时常来车行兼职工作,非常的负责。
甚至如果不是长江车行还需要李超作为和交通科的‘中间人’,李超估计宁愿到长江车行担任二把手,他比何向东更适合得多。
何向东最多也就发展成‘职业经理人’,但李超具备‘老板’的掌控力和大方向战略。
而李超在长江车行的股权,算下来应该是不到一成的样子,上个月分红380大洋。另外,李超还在交通科领取一点外快,当然仅几十大洋而已。
“喝茶”
陈光良亲自给李超泡上茶,随后陪同他坐下。
“谢谢.史密斯决定在明年初拿出五十张牌照,但他似乎现在很动摇和我们长江车行的合作。”李超表情凝重的说道。
陈光良此时的事业重心,已经要转向地产,所以他对这种事并不是很急。
当然,能争取的一定要争取,而且车行生意是他现在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原因呢?”
李超回道:“我试探了他一下,他的意思是现在一张牌照值250大洋,而且还非常抢手;而一辆黄包车最好的也才一百大洋,甚至五六十大洋都可以买到;所以,他认为五五分有些不公平!”
陈光良笑道:“别的车行,是不可能和他合作的,一定只是会同意‘一锤子买卖’。所以我们的合作,才是对交通科最公平的!”
假设,交通科一次性卖250大洋一张牌照,这是一锤子买卖;但如果和长江车行合作,那么一张牌照一年就可以回笼150~160大洋,而且一半股权依旧在,可以随时退出。
‘随时退出’,陈光良按照不低于入股时的行情,会买下交通科的股权。
这个陈光良很有把握,哪怕是交通科现在退出那七十辆黄包车的半数股权,陈光良也是非常欢迎。
道理很简单,长江车行麾下的那些车夫,一定愿意筹钱买下股权的,因为很多人尝到甜头。
哪怕是两年回本,车夫们也会乐此不彼。
毕竟他手中存20大洋,一年银行利息才8厘而已!
李超点点头,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史密斯可能有自己的个人想法,他担心自己会随时离开交通科,所以现在更热衷‘一锤子买卖’。毕竟他觉得自己若是离开,利益就便宜交通科其他人了。”
陈光良终于放下心来,原来是这个原因,那就很好说服史密斯了!
“他的担心,我知道了,并且已经有说服他的理由。”
李超笑道:“就知道你有想法如果你要让利,我那半成拿去做筹码。”
他不是一个不懂谦让的人,很多时候的股权,都是这个朋友硬塞给他的。
所以,他将话先说出来。
陈光良肯定的说道:“股权没得商量,至少大照会牌照在400大洋以内的价格,都是这个分成。”
上了400大洋,长江车行肯定不会再大量新增车辆了。
李超点点头,说道:“嗯”
待他离开后,陈光良思索起来。
这五十个牌照,对长江车行还是很重要的。
最近他也是发现,经营‘野鸡车’实在太难了,隔三差五要去赎车。
有几个熟人都没有用,因为巡警实在太多了,赚点钱都不一定够打点。
所以最近投入的四十辆车,前面的二十辆还好,有个‘假牌照’忽悠着;后面的二十辆,由于交通科的废弃车牌用完了,又不可能专门去作假车牌,所以经营得不是很理想,当然赚还是赚。
所以,长江车行不可能再增加野鸡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