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86节

  赵铁毅一愣,随即说道:“真就退出沿海航线了?哪怕是现在,我们也是盈利正常的?”

  这可稳定的利润。

  陈光良说道:“日本人就要打来了,到时候船要么被征用堵江,要么可能被日本人没收,我觉得以香港为基地继续发展航运,比较好。”

  赵铁毅目瞪口呆,过后才说道:“万一不打,我们岂不是损失不菲?”

  陈光良说道:“损失了什么,本来俞飞鹏担任交通总长就对我们不利,还不如趁机将船高价套现。对了,就卖给招商局,晚点你把四艘船的资料,送到蔡增基的手里,我相信他会买下的,但价格不能低于150万元。”

  “嗯,招商局肯定愿意买,毕竟相当于还买下我们的业务。”

  一周后,就传出陈光良‘忍痛割爱’,将南北、南南航线卖给招商局,四艘船一共卖出150万元的价格。

  与此同时,还传出陈光良又将剩下的两艘好船,卖给了一家香江公司。

  这些事情意味着,陈光良直接全面撤退沪市的航运生意。

  一时间,媒体纷纷批评俞飞鹏‘公报私仇’,将陈光良曾经在任招商局总经理时,将俞飞鹏小舅子的买办职位拿下,并清退的事情重新提起来。

  这样一来,舆论开始疯狂的批评俞飞鹏为首的交通部,此事甚至惊动总司令,向两人询问事情的经过。

  陈光良倒没有趁机告状,只言自己要投资纺织、制糖、酒精产业,而决定放弃竞争压力更大的航运产业。总司令自然也勉励一番,并没有什么表示。

  至于俞飞鹏,更是为自己开拓,声称自己并没有公报私仇,这一切都是媒体的杜撰。

  事实上,真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总司令也不可能因为这事去责怪自己的心腹大将。当然若是陈光良一开始告状,总司令也会照顾一下,让俞飞鹏收敛一点,毕竟他可是‘采玉大勋章’的获得者。

  在卖掉4艘船给招商局后,陈光良又获得150万元,这次他决定兑换港币,继续在香港购入不动产。

  事后。

  在一次航运企业聚会上,虞洽卿开口道:“光良,你现在是见识过官僚资本的威力了吧!相当于,招商局垄断‘11路联运’时,你还是招商局总经理。”

  显然,他这句话多少有些看笑话的成分,不过表面很客气。

  陈光良很是平静的说道:“阿德公,什么官僚资本不资本的,这次我出售纯粹是投资方向的调整。而且招商局给的价格不错,短时间也买下四艘船和业务,我还是很满意的。”

  虞洽卿指着陈光良,笑道:“你啊,就是不敢说。以你为南鲸政府做出的贡献,就算抱怨一下又如何!”

  他是有‘从龙之功’,陈光良可能还比不上总司令的这位‘财神爷’,毕竟当年北伐,江浙财团资助南鲸政府时,陈光良还没有穿越呢!

  陈光良依旧很平静的说道:“没什么好抱怨的,招商局有今天的,能和洋人竞争不落下风,我也是很欣慰。民营航运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如果招商局能牵头,带领民营航运一起发展,自然再好不过。”

  一旁的杜月笙、陈顺通等航运企业家,看到陈光良的表现,不由得心里纷纷惊讶不已。明明是这位受了委屈,如今反倒是没事一样。

  而且在很多人看来,陈光良投资糖业、酒精业、纺织业,不过是冒险投资新行业;放着好好的长江出租车、环球航运这些稳定收益的产业不珍惜,实属有些让人错愕。

  但总归是陈光良的私事,而且这次得利的是招商局,故大家自然也不会真的为陈光良打抱不平。

  另外,这些人也大概知道,陈光良卖掉四艘船,应该是还有船的,只不过可能不在沪市而已。

第313章 纱交风波

  又是一年春(1937).

  3月中旬,陈光良携蒋梅英母子,乘坐环球航运的船只,朝着香港直奔。

  在船上,有一批黄金2.4万两,是蒋梅英的财富;除此之外,还有蒋梅英母子的大量行李。

  显然,这一次蒋梅英母子将迁居香港。

  之所以如此早,陈光良也是本身安排分三批过去的,这才控制风险。

  3月中旬的天气依旧比较湿冷,陈光良陪着蒋梅英、陈文锦在船舱说着话。

  陈文锦今年也已经2岁多,他还不明白这次去远行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坐船很有趣。

  陈文锦好奇的问道:“爸爸,香港有大房子嘛?”

  陈光良摸摸他的小脑袋,说道:“自然是有的。你就那么喜欢大房子嘛?”

  陈文锦奶声奶气的说道:“是妈妈喜欢大房子”

  蒋梅英顿时在他脸上轻轻揪了一下,说道:“小家伙,难道你不喜欢大房子?”

  “我也喜欢”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半山的洋房刚刚建好,家具什么的也已经买好,我们过去住便是。”

  他在半山区一共购入两幅地皮,一幅2万出头平方尺,一幅1万2平方尺,都在同时动工一年多了。

  因为不追求豪华,故建造工期较短,蒋梅英的洋房在1月便已经建好,由弟弟陈光聪购入和布置了家具等。

  虽然大家是去避难,但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区别,还是要看得出来的。

  待陈文锦睡着后,陈光良搂着蒋梅英,知道她有些晕船。

  “说来也是奇怪,这一次坐船,我感觉好受多了。是不是你给我灌了什么灵丹妙药?”

  “这个就是灵丹妙药”

  陈光良作势欲亲,蒋梅英果断贴上来,两人一片温存。

  随后,蒋梅英带着希翼的眼神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来香港?”

  “下个月,妈会带着文杰先到香港;之后我们基本都来香港了,放心我们最起码还能经常团聚三年时间。”

  “嗯,这样的安排挺好我还想要个孩子!”

  蒋梅英主动提出再要个孩子,让陈光良高兴的说道:“行,这次我们就要,要不要现在?”

  蒋梅英害羞的说道:“瞎想什么呢,这隔音那么差,而且文锦还在。”

  陈光良也收起那份心,他还不至于那么的开放。

  虽然这一次航行,船上除了他的一些货物,其他就都是自己人,但毕竟也不是游艇,显然不能当私家别墅。

  抵达香港后,陈光聪携杨秀英母子在码头等候。

  陈光聪恭敬的问候道:“梅英嫂嫂、文锦,欢迎你们来到香港!”

  为了区分,他还是称呼了‘梅英嫂嫂’,虽然蒋梅英没有嫁进门,但以哥哥的态度,必然是会争取其入门的。

  所以,该有的尊重还是要的。

  “你们好,这次我们倒是要做邻居了!”

  杨秀英说道:“我们和梅英嫂嫂的住宅有一点距离,不过您要是有什么吩咐,我们随时候命!”

  这话有点别扭!

  蒋梅英假装不知的说道:“哪里能吩咐你们,听说光聪现在也是事业有成,能帮到你哥哥的忙。”

  陈光聪连忙说道:“我还在学习替哥哥做事,梅英嫂嫂以后不要客气,有什么事情吩咐便是。”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走啦,客气做什么,都是一家人,以后在香港互帮互助很有必要团结。”

  他一发话,大家自然连忙团结起来,杨秀英也不敢再耍什么小动作了。

  事实上,她刚才有些失态了,她内心还是在想一件事——既然表哥你能娶姨太太,当初为什么那么冠冕堂皇的拒绝她。

  当然,她现在和二表哥也很幸福,刚才只是勾起一点往事,随后便就忘记了。

  来到半山区后,汽车朝着干德道驶去。

  干德道是半山的一条很长的道路,后续陈家都住在这条道路上。

  当抵达蒋梅英的新洋房时,陈光良还是感受到‘豪宅’的气息,首先占地面积也有12000平方尺,相当于2亩的样子。主建筑是一幢三层的洋房建筑,另外有院墙和安保岗等。

  这幢建筑物从购入地皮到完工,一共也就花了一年半。

  一番参观后,蒋梅英母子也算正式入驻下来,不算是人生地不熟,毕竟陈光聪一家已经在香港生活两年多。

  第二天,陈光良来到中环的平安银行,蒋梅英也随行。

  此次蒋梅英的2.4万两黄金,自然要存进平安银行的保险库里,等待时机再转移至美国。

  办理好相关的手续后,蒋梅英这一房的资产算是转移至香港了,当然这也只是小头而已,算不上什么。

  随后,陈光良在办公室里翻阅了长江地产在香港的投资物业情况。

  长江地产在香港,大概购置了近50万平方尺的住宅地皮(相当于近90亩),以建设洋房计,大概是300幢左右的3~5层洋房。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120幢,剩下的年底将全部竣工。只是建筑费基本都是贷款形势,平安银行香港分行也感觉压力很大,催促我们尽快出租还债。”严宽为难的说道。

  虽然有老板指示,平安银行香港分行必然会给予建筑贷款,但平安银行在香港的存款本来就不多,确实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陈光良当即说道:“这次我来香港,兑换了200万港币,其中150万已经用于偿还长江地产的建筑费。所以,你不用担心债务了,后续的建筑费用租金凑集问题不大吧?”

  严宽当即说道:“没问题了,总建筑费和税费一共也就预计在200万港币,而今年我们已经开始出租,后续能解决了。”

  陈光良点点头,长江地产的这些地皮和物业,总计投资在400万,已经是相当庞大的资产了。

  就是以50万平方尺的地皮计算,而且还是油尖旺、港岛的优质住宅地皮,将来也是一笔庞大的资产。

  这一次他带来的200万港币,实际上就是出售环球航运的资金,在支付给长江地产150万后,剩下的50万可以给蒋梅英在香港置办一些物业。

  虽然这一房以后会去美国生活,但多一份保障,也是好事。

  陈光良在香港就待了十天时间,就急着回沪市,加上路上的时间,也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

  当然,安顿好蒋梅英一房,也意味着‘迁移’开始。

  陈光良已经让弟弟陈光聪和他一起回沪,然后在4月份,先将母亲杨慧,以及长子陈文杰,接到香港。

  分批出行,更加保险。

  平安银行。

  夏高翔、叶熙明走进来。

  “老板,棉纱已经涨到248元每包,还真是有人在大力做多!”

  陈光良抬起头,说道:“是谁在做多?”

  叶熙明随即汇报道:“徐懋昌,也就是徐庆云的二儿子,但似乎他背后也有人在支持,这次力度很大。”

  一般来说,棉纱每包的上下浮动在一个交割期里就5~8元。

  但从去年10月份开始,棉纱包已经涨到今年2月底。

  按照道理来说,2月底后就应该下跌,因为淡季来了。

  然后不仅没有跌,反而涨了将近十元,这属于反常,肯定是有人在做多。

  陈光良说道:“他能有多少资产?”

  叶熙明说道:“当初徐庆云死后,两个儿子好像各分到350万的巨资,实力也算不错。”

  陈光良点点头,他也想起来,这个徐庆云很有钱。

  徐家经营棉纱业始于徐庆云之父徐锦章,其曾在上海英租界开设纱号,人称“纱业老鬼”。徐锦章因病早逝,徐庆云接班,二十二岁就在上海创设了“福泰棉纱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以百万两白银盘进外商棉布,获利倍余,一跃成为上海纱业巨头。1922年,徐庆云任大英银行买办。1923年,接盘“大丰纱厂”,改名为“大丰庆记纱厂”,自任总经理,并历任纱业公所董事、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董事、华商纱布交易所理事长等职。徐庆云还兼营钱业,在上海独资或与人合资创办“恒隆”、“恒来”、“敦余泰记”、“寅泰”、“恒异”、“同庆”等钱庄,系当时上海滩十大巨富之一。

  1931年,五十一岁的徐庆云病殁,名下的巨额遗产由两个儿子徐懋裳、徐懋昌继承。

  老大徐懋裳是青帮人士,子承父业做生意,对帮会活动比较积极;老二徐懋昌则是一介纨绔子弟,做事向来没有章法,弄到哪里算哪里,人称“无轨电车”。

  也算是有名的人物。

  “莫非是杜月笙在支持徐懋昌,那么也就是说‘三龄公司’在做多?”陈光良的脑海里,很快散过一个念头。

  徐懋昌的大哥是青帮人士,那么这样倒也联系得上。

首节 上一节 286/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