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良不同于他的哥哥宋仔文,而是和大姐走得更近,故是七星公司的‘三巨头’之一,另外两巨头是徐勘、陈行,宋大姐自然是总舵主。
‘七星公司’又被称之为‘三不公司’,即‘徐勘不堪,陈行不行,子良不良’,这是沪市商人的私下调侃。
“三位,这一次我找大家,是给大家一个发财的机会!”
此言一出,‘三大亨’并没有很激动,张啸林和黄金荣而是看向杜月笙。
杜月笙上过宋仔文的一次当,亏损了不少钱,最后还闹到了总司令那里。
他谨慎的问道:“请老弟明示”
宋子良暗骂三人太过谨慎,随后便说道:“我们七星公司准备炒二三关公债,所以你们三人尽管开盘时,带领门徒大手笔买入,我们会让你们获利出局的。”
七星公司并不是在做善事,而是需要‘三大亨’及其门徒来炒高‘二三关’的价格,三大亨的门徒也是遍布沪市的各个行业,影响力自然不小。
三大亨可是知道,七星公司成立以来,可是吃了一次败仗,最后还是他们来收拾残局的。公债可不是标金市场,炒公债的都是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而且是真金白银的投入(非期货),若是亏了,是绝对拿不回来的。
故,杜月笙连忙问道:“我们来炒高价格自然不是问题,只不过这公债的行情”
宋子良知道,如果一点不给信心,三大亨也没有底气,便说道:“你们放心,这一次我们有财政·部的配合,绝对十拿九稳。如果你们亏损了,我们愿意赔偿给你们,如何?”
杜月笙心知稳了,当即说道:“好,我们一定开盘就炒高二三关。”
他前后为什么态度大变,因为宋子良说了——财政·部会配合。
事实上,在七星公司,徐勘是财政部次长(常务副部长)兼钱币司长,并握有财政部发行证券与交易最高之权,仅此一人来炒公债,就有着很大的操弄权。
宋子良笑着说道:“好,那我们希望你们炒得越高越好,总之我们有办法让这个价格更高就是。”
三大亨也不在犹豫,纷纷表示愿意全力以赴。
而且在他们看来,七星公司也不敢整他们,毕竟这上海滩还需要他们三人。
随后,宋子良和三大亨吃了个饭,餐桌上一起称兄道弟,三大亨倍感荣幸。
在和权贵的交往中,像总司令、宋仔文、孔祥熙这样的‘三巨头’,对待三大亨自然都是‘养狗式’的亲近,用得着的时候亲近,用不得的时候就扔在一边(后世在香港杜月笙有回忆);
但宋子良则不同,他是真心实意在和三大亨交际。
在蒋梅英的公司写字楼里,平安证券的协理胡金顺,被喊了过来。
如今的平安证券,在多个交易所拥有经纪席位,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比如在华商证券交易所(如今沪市惟一的证券公债交易所),便拥有66号经纪牌。
“胡协理,后天便是华商证券交易所拍卖‘二三关’公债的日子,我的妻子蒋小姐,准备一开拍就大力吸纳,所以想请你做一下市。”
胡金顺一听,便当即说道:“有多少资金?”
蒋梅英这时候,主动说道:“一共是170万大洋”
胡金顺心里有些震撼,这个老板还真有钱,一个姨太太也如此大方。
他随即说道:“这么大一笔资金,很容易让人误会是老板您在炒‘二三关’”
66号经纪隶属平安证券,大手笔一出,基本就能做实是陈光良或者平安证券在做市。
胡金顺的意思是,要不要暗地里吸纳。
陈光良则毫不在意的说道:“无妨”
胡金顺点点头,说道:“好,我一定安排好的。”
他没有再多问,例如这‘二三关’还能投资嘛?
毕竟自从1934年7月后,公债就跌的比较厉害,本来已经涨到60~70元的公债,如今又只有40~50左右。
而按照以往的惯例,‘二三关’价格要在60元左右,才算顺利发行。事实上,也不是没有公债发行失败的案例。
这些年,南鲸政府缺钱,发行的公债越来越多,信用也在一步步的消耗。
只不过在证券市场,公债是最大的‘投机对象’,故很多人明知道公债有一些风险,但还是纷纷去投资。
就好比,后世还有人炒‘退市股’一样。
待胡金顺离开后,蒋梅英来到陈光良的身边,挽着胳膊,好奇的问道:“这个‘二三关’有什么说法吗,我看你信心很大?”
陈光良笑着说道:“不过是乘坐顺风车而已,有人会送我们到青云路。”
蒋梅英点到为止,她笑着说道:“我就喜欢你神神秘秘、信心十足的样子。”
随后,在陈光良脸颊小啄一下,显示出她内心的感情。
陈光良牵着她的手,笑道:“这倒是,不然怎么骗到你这个大美人!”
蒋梅英娇嗔道:“你也知道呀,是你骗了我”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而已。
七星公司炒作‘二三关’的步骤很简单,因为宋子良是国货银行董事长兼建设银行的总经理,手中已经掌握着这两家银行的头寸,七星公司的手中已经拥有一批‘借’来的‘二三关’的原始股。
而接下来,七星公司便会利用公权、人脉等,一步步炒高‘二三关’,而且还会让银行界也一步步卷入进来,最终成为他们的接盘侠。
当然,这里面也确实是有些门道的,陈光良虽然现在不知道具体的过程,但他只要盯住七星公司的动作,就一定可以搭乘顺风车。
时间很快来到3月1日。
在华商证券交易所,‘二三关’公债准备开拍,所以当天可谓热闹非凡。
目前的证券交易中,公债占据着80~90%的份额,股票就占10~20%的份额,可见炒卖公债之热。
胡金顺也有些紧张的等待着,他总感觉这个‘二三关’有着巨大的玄机,不然老板不会如此慎重的交代——开盘就大力吸纳。
要知道以外的交易案中,老板是没有如此激进的,似乎这个‘二三关’要马上被炒高似得。
很快,就有证券公司开拍‘二三关’,而且今天拍卖的‘二三关’数额也不会少的。
具体操作室这样的:
银行委托证券公司拍卖‘二三关’,银行和证券公司也是希望将‘二三关’拍出一个好行情,至少也得稳定在60元以上。
倘若价格维持在60元以上,那么各大银行就会纷纷将手中的‘二三关’拍卖掉,毕竟之后和财政部结算时,卖掉的越多,佣金就越丰厚。
“现在准备开拍二三关债券,请大家踊跃参与!”
很快,证券公司开始拍卖‘二三关’。
胡金顺也是证券公司的,平安证券此次自然也会拍卖平安银行手中的二三关,只不过是数量的多少,以及何时拍卖而已。
“60.05”
“60.1”
拍卖一开始,胡金顺便第一个开始拿下,速度比起‘三大亨’的小喽啰还快。
接下来,大家很快发现异常——二三关库券开盘伊始,就立刻遭到抢抬价格,从60元一路攀升。仅仅半天的功夫,价格就上到62元。
这顿时让人费解,要知道公债的价格波动是很小的,一天波动1~2元已经算是剧烈波动,发生巨大事件的最大波动也就3~4元。
这让一些人猜测,是有人要炒高二三关。
当然,各银行的老法师(金融专家)并不觉得——有人能炒高二三关,在这样的行情下。而且,以往也没有惯例,公债一开始就价格直线飙升。
当天傍晚。
胡金顺向陈光良和蒋梅英,汇报了工作。
“老板,今天证券公司大约拍卖了500万面额的二三关(约值三百多万),我们吃下三分之一。不过我发现,除了我们在炒高之外,似乎还有两方势力在炒高,截止收市,二三关的价格已经涨至63.5元。”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自然是还有人在炒高,明天继续买进,争取将子弹打空。”
胡金顺点点头,说道:“好”
既然老板信心十足,那么他也知道,老板一定是有什么底牌。
说实话,现在二三关首日开盘就63.5元,让所有人都有些惊呆,到底是谁在炒‘二三关’。
今天就有人向平安银行和陈光良打听,是不是听到什么内幕消息,只不过是一无所得而已。
另外一边。
三大亨也聚在一起,今天他们虽然没有出面,但也是委托手下门徒去抬高价格,吸纳了三分之一的二三关。
至于还剩下的三分之一,七星公司肯定也是在暗地里吸纳。
虽然七星公司有‘二三关’的原始股,但毕竟只是掌握了国货银行和建设银行,所以必然也需要从市场吸纳,并也是抬高价格的主力。
张啸林说道:“今天听下面的人说,华商证券交易所的66号经纪频繁吃进二三关,莫非这是陈光良也参与了进来?”
陈光良选择了打明牌,并没有暗中吸纳,不然他也有经纪暗牌的,但暗牌一般是关键时刻用的。
杜月笙思索片刻,说道:“有可能七星公司也联络了陈光良,毕竟这沪市金融界,陈光良算是一号人物。”
标金也好,公债也好,陈光良都是这些市场的常胜将军。
黄金荣点点头,说道:“多一个势力也好,说明这一次七星公司要做一笔大的,这样我们就放心了,明天继续抬高价格。”
仿佛是吃了定心丸,三大亨纷纷表示要继续抬高市场的价格。
七天后。
‘二三关’的价格已经被炒到70元以上,这让沪市的金融老法师大吃一惊。
大家也对此进行了分析估断,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价格向无先例,银行界不会托盘,这个行情绝对是站不住脚的。
于是,有银行纷纷把财政部抵押给本行的“二三关”库券送进交易所卖掉,买进其他六折库券。
银行家们是这样考虑的:根据协议规定,财政部会在三个月内与抵押“二三关”库券的各家银行结价,以往是以行情一半价位结算,这次就算提高些,打足按六折结算吧,银行也仍旧有赚头,毫无风险,笃定如泰山。
卖出‘二三关’的银行家门,都是认为‘二三关’的价格维持不了70元以上,他们只需要在财政部和他们结算前,再低价买回来,就不会违规。(法律规定,银行必须通过证券公司拍卖公债,不能直接出售公债)
沪市的某幢别墅里。
宋大姐,正在和徐勘、陈行、宋子良一起密谋。
宋大姐虽然未在南鲸政府中担任任何职务,但她在利用政府关系进行投机倒把生财方面绝对精通。她平时常在寓所研究经济、金融、证券交易,且颇有心得。对于库券发行,早在宋子文刚刚推出时,她就认为可以从中牟利,曾向老弟试探过,因宋子文没有表态,只好打消主意。现在轮到了丈夫执掌财政部,宋蔼龄哪肯放过这个机会。
徐勘很是高兴的说道:“已经有不少银行上当了,他们开始直接在市场卖掉手中的二三关!”
此次‘炒二三关’是徐勘这个财政部次长,作为主要军师。
事前,徐堪反复研究后想出来的——根据以往发行公债、库券的经验,认为引诱银行界上钩并不特别难,关键是在银行与财政部结价之前,设法使其把“二三关”库券卖出手。
而根据财政部规定,银行是不能把抵押的库券出售的,只能通过委托证交所交易后的库券账款跟财政部结价(每三个月一次)后获取差价利润。库券交送证交所的权力在库券发行者财政部手里。可是,规定是规定,银行出于牟利考虑未必愿意遵守,只要让银行感到有利可图而且无风险,他们绝对会搏一把的。
而只要银行卖出了库券,往下的事就好办了:把价位往上炒高,期限到时,财政部要跟银行结价算账,银行就不得不贴进钞票忍痛买进库券以应付清点。到时候,“三不公司”买进卖出的差价就是这次宋大姐等人炒“二三关”库券的利润。
宋子良笑着点点头,说道:“大家的想法再简单不过,认为二三关维持不住70元以上,他们现在卖掉,自然打算后面低价拿回来。”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那些由老法师智囊团支撑着的银行界卖出库券呢?
这个其实也简单,把“二三关”库券的市场交易价位抬高,给银行界造成错觉,误判该库券不牢靠,不久价位必跌。银行界就会先违规把库券以高出平时价位的价格抛出,跌至比他们卖出时的七十元低出一截时,他们再买入,然后等待财政部来结价算账。反正合同中写明了的,以证券交易价位对折结算。这样,银行方面就有之前的“七十元抛出,后以七十元以下价位买入”和“财政部合同规定的抵押对折价(按三个月一结价的市场平均价的对折计算)”两笔利润可赚。
在银行界看来,如此操作,没有不赚的道理。
宋大姐能作为三人的‘头头’,可不是简单的女流之辈,其本身就是一个‘厉害的商人’。
她当即说道:“眼下之际,是继续抬高二三关的价格!”
说完,她看向‘老二’陈行,他掌握着七星公司临时筹措的巨额资金。
陈行说道:“接下来,该是散户入场,以此维护和继续抬高二三关的时候。我已经安排人,四下散布消息,说中·央·政府已经决定收回‘二三关’库券,改发‘二三关’税公债。这样一来,散户必然纷纷登场。甚至不惜抛出手头的其他公债、库券,变现后大量买进‘二三关’库券。”
政府收回,必然是按照市场价格收回,所以大家纷纷买进抬高价格,
徐勘得意的说道:“一边是散户替我们继续抬高价格,一边是银行界纷纷出售手中的二三关,只要我们将这两拨人安排,那么局势就会朝着我们的希望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