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44节

  只是想到宋仔文今年10月份就要下台,陈光良也感觉自己的招商局总经理,要在那个时候考虑隐退了,不要再卷入官场上的事情。

  朱家骅也说道:“招商局的工作,不仅事关三四千万的国营资产企业,更是事关我国航运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见状。

  陈光良趁机提出道:“宋部长、朱部长,我向让招商局去英国打造两艘3000吨的新船,并踏入华夏的远洋事业,开辟至马尼拉、星岛的国际航线。这些南洋航线,一直由美英日等国家把持,但主要乘客则是我们华人”

  此时的招商局,尚未开辟至东南亚和欧美的航线,这无疑让陈光良有种想做点什么的感觉。

  宋仔文马上支持道:“这种事,你这个招商局总经理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策权,我们是很支持你的。只不过,你的资金是打算动用白银存款,还是?”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他的做事风格。

  陈光良马上说道:“此时美元和1931年9月的英镑,如出一辙,白银继续上涨是大行情,不到非必要的程度,那些白银和大洋存款是不能动用,准备用于偿还美元债务。所以,我想去和汇丰银行谈,邀请他们给予两艘新船的贷款。”

  朱家骅也趁机附和道:“此时英国造船正处于低谷,打造新船的成本应该能生不少钱,要发展南洋航线,确实可以早做打算。”

  两人之所以支持,这第一是因为招商局的经营和财政情况好转,这第二是债务400万美金,相当于少还60万美金。

  最后,宋仔文很是满意和坚定的说道:“好,这些事情,我和朱部长会全力支持你的,你尽管去做。”

  他期待陈光良将招商局打造成一家‘像样的国营企业’,这将是除了银行以外,南鲸政府最优质的企业。

  陈光良结束后,宋仔文让朱家骅先行离开,他又和陈光良交谈起来。

  随后,宋仔文问道:“白银的涨势,你认为还有多少空间?”

  去年在陈光良的建议下,宋仔文令几家‘国营银行’进口白银,用黄金也好,用外汇也好,用物资也好,总算是进口了八千万两的白银。

  如今这8000万白银,涨幅20%,让国家获利不菲。

  当然白银上涨,对整个华夏来说,自然也是会衍生成灾难,只是既然无法避免,那么应该去寻求利益最大化。

  陈光良摇摇头,说道:“我不太清楚,不过一年之内应该有答案了!”

  言下之意是,要看美元如何走势,美国政府如何行动。

  宋仔文点点头,没有再问这个,毕竟陈光良也不是神人,能分析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已经是天才了!

  陈光良便起身告辞!

  宋子文还送他到了门口,以示鼓励陈光良的功劳。

  事实上,陈光良也没有什么需要南鲸方面做靠山的事业,他的核心事业基本都在租界内,根本不怕南鲸政府收拾。

  但这两年,陈光良为南鲸方面做事,主要是考虑到——以后重庆也会是他的栖身之地之一,打好关系很有必要。

  虽然难免会被南鲸政府剥削一些实业资产走,但总归不要他和家人的性命就行,而且南鲸政府剥削的方式,好歹也会讲究一下.

  抽了个时间,陈光良再次在沪市约见了汇丰银行大班史蒂芬。

  他首先以招商局总经理的名义,提出希望贷款一笔资金,去英国打造两艘远洋轮船。

  史蒂芬自然也是知道,招商局的债务压力锐减了不少,但他还是很谨慎的说道:“你们拿什么抵押?”

  陈光良这一次很是有底气的说道:“就是这两艘船作为抵押”

  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但这对汇丰银行来说,再正常不过,‘连环贷’也是汇丰银行比较熟悉的手段。

  果不其然,史蒂芬第一反应并不是觉得荒唐,而是说道:“招商局刚刚购入四艘二手货轮,如今再造两艘船,莫非是准备继续发展沿海运输?”

  陈光良坦白的说道:“是发展至南洋的远洋运输”

  史蒂芬一愣,心道这招商局发展也太激进了,不过看到陈光良年轻的面孔,他也明白有什么样的掌舵人,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不过,他还是很快的说道:“我们是银行,不管航运竞争的事情。既然招商局的经营情况得到改善,再加上有陈先生这样的招商局总经理,这笔贷款我做主答应下来。资金,由我们直接代付给你们看重的英国造船厂,如何?”

  钱不走招商局的账,相当于只能选择英国的造船厂。

  “行,没问题!”

  本来也就准备选择英国的造船厂,这个时代的英国造船厂和航运业,依旧是世界的数一数二。

  接下来。

  史蒂芬主动询问起:“陈先生,上次你说要运输一批白银去香港储存?”

  陈光良马上说道:“我已经让平安银行在安排,一共是300万两白银。”

  “好,我会安排可靠的管理人员,和你们对接的。”

  “多谢”

  因为是运输到香港,再租赁汇丰银行金库存放,所以自然不存在汇丰银行可以挪用的。

  史蒂芬关心这件事,只是顺手了解一下而已,而且汇丰银行不缺白银,也是很有信誉的。

  可以说他坏,但不能说人家没信誉。

  回到平安银行后,陈光良召集几个核心管理层,商议事情。

  包括经理夏高翔、协理叶熙明、储蓄部秦伯厚、项目部王亚新等人,悉数到会议室。

  这些管理层都是‘开山元老’,但陈光良也没有忘记培养新人,包括借调招商局回来的张树年(张元济之子),已经升任‘副经理’级别的管理层。

  “公债市场情况如何?”

  夏高翔马上说道:“距离去年这个时候,除‘关税券’和‘整六’,基本上都已经普涨10元左右,涨幅逾三成以上。我们的投资中,不包含‘关税券’和‘整六’,自然涨幅也已经逾三成,账面利润已经接近170万的利润。”

  以平安银行存款1800万计算,一年利息支出也就六七十万大洋左右;事实上,仅贷款600万的利息(10~15厘),就足可以开支平衡,还能支付人员的开支。

  也就是说,30%左右的存贷比,就能支撑银行的正常开支。

  而平安银行投资500万公债产生的利润,那自然银行的利润来源。

  由于银行容易出现‘坏账’、‘呆账’,所以银行又会投资地产、公债等‘风险性投资’,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利润,来抵御风险。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继续持有,直到年底。正好公债的收益,用于我们香港投资的总部大厦绰绰有余。”

  夏高翔点点头,接着汇报道:“由于公债行情持续向好,平安银行也不再依靠老板你的白银来做后盾。”

  公债本来就可以‘变现方便’,所以平安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存贷率相当于只有35%左右,属于非常健康的银行。前提当然是,投资公债已经获利。

  陈光良便说道:“正好,我存入平安银行那笔白银,现在采取‘存入’平安银行的方式,利息按照活期计算。同时,这笔白银要分批运往香港,并在汇丰银行租赁金库存放,直到我们的大厦和金库完工。”

  众人都明白,老板非常看重香港的发展,所以对此倒没有什么奇怪的。

  夏高翔便问道:“只是香港的业务,怕是很难展开,毕竟那边粤人占多数”

  陈光良随即说道:“这个不用急,一步步来。总之有两个业务值得我们提前布局,第一是沪市、武汉、广州、香港的四角兑换关系,小日本亡我华夏心不死,香港就迟早会成为一个避难的地方,届时资本就会朝沪市租界和香港转移,所以这四角关系提前组织好,很有必要;第二是海外华侨喜欢通过香港,向内地汇款,这也是我们可以争取的业务。总之,万事开头难,我希望大家坚定我制度的发展大方向。”

  “是,老板”

  通过几件事,大家对老板的实力也是了解很清楚。

  平安银行有今天的发展,全靠老板的人脉和大方向把握。

  人脉方面,当初凭借陈光良的帮忙,沪市工厂主避免了五六千万的损失,因此给平安银行带来近五百万的存款及大量的业务;除此之外,陈光良的影响力,也让很多散户选择平安银行储蓄。

  大方向把握,自然是公债投资这方面。

  随后,陈光良安排此次负责运输300万两白银的负责人,虽然是由汇丰银行负责运输,但平安银行也会负责相关的手续问题。

  散会后。

  陈光良在办公室里思索着:

  平安银行的发展,估计也就目前的程度,中等银行的佼佼者,和大型银行(国资银行、北四行、南三行)差距很大。

  存款可能翻到两三千万已经不错了!

  但平安银行的利润可不低,今年仅公债的收益,陈光良就预计在300多万左右。

  凭借这笔利润,平安银行的资本额都可以向500万冲击了!

  银行资本额提高,有利于银行规模的扩展,及信誉的提升。

第278章 顾竹轩出狱

  5月下旬,拿下两界‘史考托杯足球赛’冠军的‘东方足球队’从沪市起程,前往菲律宾的马尼拉参加邀请赛。

  目前,东方足球队可谓是沪市的劲旅,自从1930年成立以来,连续两届获得史考托杯足球赛的冠军(中间因为一二八事件停赛一届)。

  因此,现在的东方足球队属于亚洲NO·1足球队。

  不过彼时的菲律宾,是亚洲体育强国,在远东运动会上屡屡取得佳绩,唯独在足球领域,始终被华夏压着一头。

  即使拥有巴萨队史进球数仅次于‘后世梅西’的传奇射手阿尔坎特拉,菲律宾队依然还是华夏队的手下败将。

  此次出访,东方队的食宿差旅等一切费用,均由菲方全部承担。能享受这一待遇,可见华夏足球在亚洲的江湖地位。

  作为‘东方足球队’的老板兼球友,陈光良也是亲自到码头送他们。

  ‘东方足球队’此次出行一共是16名队员,再加一个球队总经理李超和一个后勤保障管理人员,《东方日报》还派出一名记者随行采访,总计19人的团队。

  “这次前去参加邀请赛,你们踢球不要急躁,我们可是职业球队,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肯定是优于对方的。他们是本土作战,倘若我们急躁,那就是给人机会。”码头上,陈光良正在动员所有队员。

  此次出访,东方足球队也没有全部派出,有几个老将没有去,准备留着1936年踢奥运会。

  就算如此,东方足球队横扫亚洲球队是毫无悬念的问题,毕竟这几年来,陈光良一直主张足球职业化,东方足球队也成为半职业球队(部分球员有工作)。

  冯运佑作为‘队长’,马上表态道:“没问题,心态很重要,这就是主场的优势。陈先生,就是《东方日报》还派出随行记者,让我们有些压力呀,哈哈!”

  最后一句,显然是在放松。

  陈光良说道:“大家放心好啦,记者前往只是第一时间报道这次的情况,总之我对大家有信心。”

  “是,陈先生”

  随后,大家踏入加拿大昌兴轮船公司的“俄国皇后号”客轮,缓缓驶出吴淞口,折入东海,随后朝南驶去。

  陈光良才坐上汽车,回到租界写字楼。

  他投资足球队,改写了沪市的足球历史。

  以前大家总是说,只有那些无聊的少爷们,才会投资足球队,比如程霖生的侄子程贻泽、盛家的妾生子盛升颐等。

  直到陈光良投资‘东方足球队’后,大家发现还可以这样玩——陈光良虽然为东方足球队提供资金,但都是以企业的名义赞助,例如维他奶、《东方日报》等品牌,趁机还做一波广告。

  而且由于‘东方足球队’战绩斐然,故还拉拢了很多名人做赞助人。

  甚至,东方足球队拥有自己的‘球队基金’,这只基金从一开始拥有20万大洋,其后每年投资的利润,竟然能勉强维持着球队的庞大开支;而‘东方足球基金’的投资包括地产(出租)、标金、公债等一系列投资,成绩喜人。

  例如‘东方足球基金’此次投资公债和标金,都获利不菲,预计今年基金将突破30万大洋,本金会大幅的增长。

  陈光良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这只球队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同时还能赞助和支持华夏的体育事业。

  “等明年,将东方足球基金的本金,继续投资物业资产,以期稳定的收益。”

  在汽车上,陈光良已经思考下一步的动作。

  明年(1934),沪市的地产要有一波大跌,主要是从今年底开始,华夏的白银外流,到处都是在缺钱,故明年沪市的地产要暴跌,估计要跌至1930年水平。

  这一波沪市的地产涨跌情况是:

  1927~1931年暴涨一波;

  1931~1932年受‘918、128事件’的影响,华界地皮暴跌,租界地皮小幅下跌;

  1932~1933年,租界地皮又涨了一波,并在今年(1933)达到巅峰。

首节 上一节 244/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