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11节

  很显然,陈光良的手段还是太少了!

  “那三位老板肯定是找我谈生意了,谈生意好啊,不伤和气,还能赚到钱。黄老板,你说是不是?”

  黄金荣此时也高看陈光良很多,笑着说道:“自是赚钱重要,打打杀杀已经过时了!”

  四人随后上了餐桌,把酒言欢起来。

  杜月笙期间感叹道:“光良,你这悬赏令一出,有好事自然也有坏事。”

  陈光良诚恳的说道:“杜先生请指教”

  杜月笙点点头,说道:“好处当然是顾四麻子再也不敢打你主意,毕竟他一家人口比你家多得多,你又出价高得多。坏处就是,就怕有人从中捣乱,浑水摸鱼什么的,而且你这样做,也让租界和华界的官方感到棘手,担心辖区的安全问题。”

  陈光良说道:“是,但我也是没有办法,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黄金荣和张啸林脸一黑,他们感觉这个‘贼’是不是也有自己的。

  只有杜月笙说道:“听说王星高已经被租界警察局抓掉,我们有办法让王星高指出背后的元凶!”

  不得不佩服,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这些人还真是有些本事。

  让王星高承认主谋是顾竹轩,这样顾竹轩不死也要脱层皮。

  三大亨也可以乘机打击竞争对手顾竹轩,还能卖陈光良一个人情。

  陈光良当即说道:“好,若是王星高承认背后元凶,我便委托律师去上诉,定要揪出元凶。”

  黄金荣这是笑眯眯的说道:“陈老板,我们这样帮你,你是不是该也给我们点好处!”

  杜月笙只能无奈的笑笑,表示他没有这样想,但又表示这次是黄金荣在出力。

  很显然,王星高真的可能被黄金荣收买。

  陈光良自然不甘心被人宰一笔,说道:“黄老板,我听说天蟾大舞台和你的金荣大世界竞争激烈,你帮我自然也是在帮自己,你们可以剪除一个竞争对手,我呢其实也只是出一口恶气。”

  杜月笙当即说道:“有道理,这事就这样说定了!”

  黄金荣终究没有驳杜月笙的面子,说道:“难怪陈老板做生意赚钱,实在太精明了!”

  陈光良也回道:“黄老板放心,这人情晚点杜先生替我还。”

  还真不能得罪黄金荣。

  杜月笙虽然有些不知道陈光良的罐子卖什么药,也是爽快的说道:“好”

  随后,四人便吃饭起来,倒是也相处融洽。

  陈光良临走时,杜月笙要送他出门。

  “杜先生最近可以关注一下公债,那么便宜的筹码,上海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好投资了。”

  杜月笙一愣,随即欣喜的说道:“好”

  他这才明白,比起黄金荣,他杜月笙至少能进入正规的生意,所以陈光良没法和黄金荣打交道,但却可以和他直接打交道。

  经过上次棉纱期货一事,杜月笙自然也知道,陈光良的本领有多高!

  很快,王星高便在狱中翻供,对人边说:“是我四爹派我去送信的,目的是从陈光良手里敲诈20万大洋出来。”

  此消息第一时间被媒体放大,舆论哗然。

  而陈光良这边,也迅速做出反应,委托律师在华界和租界起诉顾竹轩勒索之罪。

  一时间,顾竹轩进牢房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次舆论影响太大了,顾竹轩几乎得罪了整个江浙财团和上海的商人团体。

  哪怕是顾竹轩有个同族,也是无济于事,因为南鲸政府还需要江浙财团和上海商帮的支持。

  “可恶,他们合伙欺我!”顾竹轩在自己的府邸大吼道。

  手下们的苏北帮头目纷纷到齐,众人脸上都怒不可斥。

  “四爹,是黄金荣收买了王星高,这个叛徒,应该千刀万剐!”

  “顾先生,我就说过,王星高已经和黄金荣眉来眼去,你就是不信!”

  “去杀了王星高”

  一时间,苏北帮也比较团结起来。

  顾竹轩马上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此时他已经恢复一些理智。知道既然三大亨已经卷入这次事件,那充分说明现在是四个人在对付他。

  “为今之计,我会请人和他们打官司,其它事情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希望我们苏北帮永远要团结在一起,不要给人机会各个击破。大家明白吗?”

  他已经做最后的打算,那就是进去待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外面的事情,自然要由这些门徒照看。

  “四爹你放心,我们都是苏北人,一定会团结的。”

  “三大亨休想瓦解我们,他们要是敢乱来,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顾竹轩此时忧心忡忡,自己的名誉在这一次被陈光良狠狠的践踏,怕是以后再有没有‘四大亨’的说法了。

  他现在很后悔去惹陈光良,非常的后悔,此人被三大亨还难惹。

  至始至终,大家都没敢说一句去找陈光良麻烦的事情,很简单——大家都在怕那个悬赏令,那可是诛三族的悬赏令啊。

  虽然事后在报纸上撤下,但永久有效这个字眼,依旧在很多人记忆中。

  5月份,日军开始分批撤退上海。

  第一批自5月6日起,日军主力部队向连接狮子林—杨行—大场—真如之线以东地区撤退。

  第二批至5月9日中午止,撤出嘉定、南翔、浏河等地。

  第三批,至5月10日中午,撤出罗店。

  第四批,从狮子林—杨行—大场—真如之线全部撤退。

  5月12日中国首都保安队接管闸北

  这一日,陈光良受邀参观闸北的商务印书馆,以及加入重建委员会的董事。

  这也算是一件荣誉的事情,而且也不需要他花费什么精力,无非是挂个名头而已。

  看着商务印书馆的残破建筑,张元济突然笑了起来,随后王云五等人也突然笑了起来,似乎不是悲伤,反而是高兴。

  随后60多岁的张元济笑道:“日本人知道,商务印书馆是我们华夏文化的大本营。他们肯定在想,炸毁闸北几条街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复,而只有炸毁商务印书馆这样的机构,斩断中华文化根脉,华夏才会没有复兴之日。但谁知道天佑我中华文化,我们保住了包括众多古籍善本在内的30多万册馆藏图书。所以,眼前的困难不值一提!”

  看得出来,大家是真正的劫后余生的喜悦。

  陈光良稍后说道:“要不要发动捐款,尽快将这里的建筑物重建起来?”

  王云五回道:“多谢陈先生关照,不过资金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解决,毕竟商务印书馆的财务还算可以。特别是一些教科书和课本,可以第一时间折现。”

  陈光良点点头,便不再说什么。

  如今,商务印书馆也只剩下和一部分解雇员工的矛盾,但陈光良和虞洽卿等人已经组织调解,能尽快达成协定。

  看到这些,陈光良也是觉得这次是做对了,华夏文化确实需要保存下去。

  下一次,他还会提醒。

  不过1937年时,上海已经有空军,并且抵抗实力增强,连很多工厂都有时间转移,料想商务印书馆也有时间转移。

  所以,倒是没有那么担心。

  而且这一次张元济、王云五应该吸取教训,将一些贵重的藏书该保存在租界或者其它地区的保险柜,应该分开保存。

第246章 赚钱至上

  5月19日,华夏首都保安队接管江湾,23日接管真如,24日京沪铁路恢复全线通车,同日接管吴淞炮台。

  上海逐步恢复和平,但战争遗留影响依旧巨大,不仅仅是废墟遍地,还有瘟疫肆虐。

  这个瘟疫是在4月份起来的,主要是在华界战争区域,当时日本人还没有退出,故也让华界没有有效的组织防疫。

  这一天,陈光良来到江西中路的‘平安银行’行政写字楼。

  夏高翔第一时间向他汇报了一个重大消息:“老板,最近数十家企业增强和我们平安银行的合作,仅存款一项就暴增480多万,让我们的实力增加一倍。这是企业的名单,我整理出来给您过目!”

  陈光良有些错愕,不过很快恢复过来,估计是那些免受部分损失的工厂主,决定报答他的提醒之恩。

  毕竟四五十家工厂加起来,减少了损失五千多万,他们也感到很庆幸。

  他一看名单,果然是如此,全是他提出预警的企业。

  “嗯,虽然他们是有备而来,但我们也要做好银行的本职服务工作。如今我们的存款已经接近千万,算是跨入一家中等银行范畴,更要小心谨慎。贷款方面,保持谨慎是应该的,但只要有较好的信誉和资产抵押,我们可以给予工厂贷款。”

  “明白,我们的存款目前已经比较充裕,贷款方面会稍微放开一些。”

  在这一千万的存款中,陈光良个人加旗下四大企业,就已经是200万左右;另外,他还将250万的标金凭证放在平安银行,意思也是属于担保的范畴。

  所以有这些作为‘担保’,平安银行将投资380万大洋的公债。

  “公债进展如何?”

  夏高翔当即说道:“目前,我们已经买入260多万的公债,整六和关税不在此列,而且还在继续购入当中。同时,公债市场比较坚挺,没有下跌,但也没有上升,我猜想受上海短时间银根紧缺的影响。”

  上海这个地方金融很发达,可能这个月银根紧缺,下个月银根就会快送,因为可能短时间流入沪市几千万的银两。

  陈光良就猜测,等日本退兵完毕,也就是6月份,全国的财富就会很快流入上海。甚至包括海外的白银,也会流入上海。前面是因为大家觉得上海很安全,特别是租界;后面则是由于华夏是银本位,所以白银在华夏最值钱,故很多洋人会把白银带到上海投资或兑换。

  正是有着这种效应,上海的利率也是时刻在变化,其中变化最快的便是银行之间的拆借,可能这个月只有六七厘,下个月便是十厘,下下个月可能就是十二厘或十五厘。

  而这一波公债是如何上涨的?

  陈光良分析出一个可能性:目前公债比较坚挺,说明已经没有下跌的空间;待上海的白银流入巨大时,大家又发现投资的项目并不多,那么六厘的公债显然是个非常好的投资路子。

  而现在银行存款利息,一年也不过三五厘,关键是定期存款没有公债方便抛售,公债随时可以套现的。

  “公债市场有没有大动静?”

  夏高翔又回道:“没有特别的大动静,只是公债比较坚挺,买卖均属正常。”

  陈光良点点头,目前市场上有10亿公债左右,一年来回交易的额度能达到三四十亿,占据股票交易所八九成额度。这个年代,股票的交易额度远没有公债多。

  另外,如今公债市场已经不允许‘无实物卖空’,故这个交易量都是实打实的额度。

  杜月笙就算听信他的建议投资公债,想必额度也不会很多,或许一两百上下,并且知道暗地里买就是了,不要搞得大张旗鼓。

  如今。

  平安银行的存款接近千万,拿出380万投资公债,那么接下来自然也得放宽贷款,毕竟也要支付利息。

  “那就将公债追加到400万的额度,另外贷款暂时控制在存款的25%左右,剩余的资金则作为流动资金。”

  夏高翔说道:“短时间这样控制当然没有问题,但贷款太少,公债的利息又不比存款利息高多少,长期不利于银行盈利。”

  陈光良说道:“放心,公债会上涨的!”

  “好的”

  夏高翔不再劝告,在银行的大计划上,这个老板还是习惯一言堂。

  不过好在老板不是事事都干预,故他们也有发挥的空间。

  夏高翔离开后,陈光良在办公室里思考起来。

  公债、贷款,显然不能都‘押注’这上面,银行应该开辟多种财路。

  下一个目标,自然是投资白银,将大洋兑换成白银。当然大洋本来也是白银,里面含有七成多的白银。

  如今金银兑换比已经高达80,故陈光良也在安排自己手中的标金,尽数兑换成白银。

首节 上一节 211/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