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07节

  夏高翔说道:“老板的意思是,配置一些公债资产?”

  银行配置公债资产再正常不过,所以这一点大家并无太大的意见。

  更何况,现在公债仅是面值的4成左右,确实是逢低吸入。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个配置慢慢的完成,额度可以定在50~100万,视银行存款增加情况来调整。另外,考虑到东三省已经失去,‘整六’、‘关税’两种不予考虑。”

  1927~1931年,南鲸政府发行了25种公债,价值10亿大洋出头;当然,原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要么已经重新合并,要么已经偿还完毕。

  所以世面上的公债约为10亿,现在利息为年6厘,故南鲸政府每个月会把600~800万的利息打入公债委员会。

  陈光良决定让平安银行投资公债,第一是资产上的配置,第二是公债已经很低。

  后续今年不会涨到哪里去,但在明年(1933),公债一定能上涨20~40元(一般面值100,发行价是80左右,目前很多只有二三十左右。)

  例如‘18年关税库券’26.5元、‘编遣库券’25.5元、‘19年善后库券’31.7元、‘19年关税库券’35.8元、‘裁兵公债’37.7元、‘21年卷烟库券’28.5元、‘盐税库券’30.5元.

  可以说,这些公债仅面值的两三成,仅发行价格的四成。

  这个时候不入,什么时候才入呢!

  夏高翔随后说道:“好,我们稍后准备投资公债,不过是暗盘,交易有一定的风险。还不知道交易所什么时候开市!”

  陈光良说道:“开始预计还有一段时间,不过暗盘吸纳适量的公债,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议题算是定下来了。

  随后,陈光良又说道:“最近市场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人抛银元,而收藏银两。平安银行也要跟进,吸纳50万两的白银,存入保险库。”

  目前,100大洋可兑换74两白银。

  王亚新急道:“老板,平安银行已经投资150万大洋黄金,又准备投资50~100万的公债,现在又准备储存50万两白银,预计得需要68万大洋左右,而我们的存款只有340万;再加上现在市场资金短缺,我们项目部怕是难展开活动!”

  陈光良当即说道:“不要急!第一点,我个人认为——很快全国的资金要大量涌入沪市,以日本退兵为界,市场资金短缺只是短暂的,故我们的存款会继续增长;第二,不要担心我们的存贷率,晚点我将几家保险库存放的二百多万标金凭证,存放在平安银行,作为大股东的担保资产,所以哪怕我们的资金利用率高达90%,也不存在风险。”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震惊起来。

  他们知道老板有实力,但没想到老板这么有实力。

  一般来说,很多实业家的资产号称千万,但可能100万的现金流都拿不出来,甚至是资产非常紧张——第一是投资太大,第二是固定资产太多。

  就好比刘鸿生,成立企业银行的100万资金,都是抵押企业大厦,从上海储蓄商业银行贷款的。

  王亚新当即说道:“好的,是我急了点。”

  夏高翔当即说道:“我们有350万以上的标金做担保,仅留10%资金正常活动也属于正常。对了老板,我认为应该将公司的储备金,把你手中的平安银行大厦买下来了。储备金不需要了,以标金作为储备金。”

  标金就是10两黄金的大黄鱼,确实就是妥妥的现金流。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行,晚点我让长江地产交接一下!”

  平安银行大厦的地皮、建筑、税费,加起来约85万左右,平安银行正好将储备金用得差不多。

  这样一来,相当于平安银行的初期资本100万——85万用于平安银行大厦、10万用于银行筹备,还能剩下5万。

  因为已经吸纳相当的存款,自然就不需要用‘原始资本’来经营了。

  平安银行预计在10月份投入使用,哪怕是战争期间,也没有停工。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大家都有感觉,平安银行今年要迎来更大的发展。

  停战过后,陈光良虽然第一时间统计了损失;但想正常发展业务,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

  主要是上海华界基本都在日本的占领下,其次租界的越界筑路部分也有一些日本海军陆战队。

  所以说,整个上海的商业恢复正常,至少也得日本军队全面退出上海。

  在3月24日,中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不过谈判很快陷入僵局。谈判中双方争论之点颇多,而在日军撤退时间、地点问题上尤为激烈。

  27日,英驻华公使兰普森对各款提出折衷方案五条。

  28日至30日双方连续讨论无结果,会议陷于停顿,华夏遂将上述问题提交国联特别委员会解决。

  3月底,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王云五在《东方日报》发表重磅刊文:商务印书馆在1月28日前,已经转移藏书和部分印刷设备,最近之所以隐藏这个事实,是担心这些书籍再次成为敌人打击的对象。经过统计,此次商务印书馆的主要损失为相关建筑物和部分印刷设备,计512万元。

  消息传出,整个华夏都为之雀跃。

  因为前段时间,包括总司令、蔡元培等人都纷纷谴责日本破坏华夏文化的卑鄙行径,商务印书馆的总损失也定在高达1520万元。

  如今战争停止,商务印书馆居然爆出这样一个惊天消息,而且此事瞒过南鲸政府和全国的文人学者。

  当然所有人都庆幸是如此,对商务印书馆的‘隐瞒’非常理解,毕竟战争没有结束,一切都有可能。

  事情还没有结束,紧随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之后,多达四十多家的工厂也发文感谢‘一封神秘的信件’,避免数十万、数百万的损失。而这些工厂加起来,足足避免了5500万的损失,仅永安的工厂,就减少了280万的损失,包括机器和原材料。

  一时间,全国媒体纷纷用‘天佑华夏’来形容,也纷纷去探寻到底是谁给如此多的工厂示警,又如何知道日本会轰炸闸北的。

  没有证据,唯有各家媒体刊登出那封机打的信件,大家纷纷拜读这份信。

  只见这封信的内容,详细的分析从‘日僧事件’开始,再到‘三友实业社冲突事件’,都是日本为侵略上海制造的事端;同时,日本发起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伪满洲国顺利成立;而确定日本要轰炸闸北的直接证据,则是上海海面上赶来的日本航母。

  “这封信当时要是登报该多好,这样损失可能会更低!”

  “未必,据说有工厂接到过这封信,但并没有放在心上。示警的人知道,这封信如果登报,可能会让日本人提前轰炸,甚至被南鲸政府问罪。”

  “对,写这封信的人,也不一定知道事情的发展。信中只是说——宁肯小心,也不要事后哭泣。”

  责怪的当然有,但更多的人是觉得这封信拯救了不少工厂,也拯救了一些华夏的实业。

  陈光良针对外面的舆论,也迅速约见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张元济、总经理王云五,双方在香格里拉饭店的包厢里会面。

  王云五一见面,就诚恳的道歉:“陈先生,不是我愿意提前放出这个消息,而是这事已经纸包不住火,被不少股东和员工传播。因此,甚至引来各界的咨询。”

  商务印书馆在被轰炸之前,有3700名职工,因为其印刷着全国学校的书本等业务。

  从2月份开始,王云五就不得不进行‘裁员’准备,此举也因此得罪很多人,他无时不受辱骂或威吓。

  这个消息,便是被几名被裁的职员口中,泄露出来。

  陈光良当即说道:“这个事情是你们商务印书馆的内部事情,我无意干涉,不过当初知晓我提供建议的人,只有你们少数几人。这个事情,我不想卷入其中,毕竟有人幸得避免,有人则遭受巨大损失,难免迁怒于我。”

  本来是一件大功劳,如今也掺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故陈光良今天是提醒张元济、王云五的。

  当然,陈光良肯定是不后悔的。

  张元济这时候说道:“陈先生放心,此事要是做不好,那我们真是忘恩负义之辈。我也知道你的难处,绝不敢掉以轻心。”

  他明白,以陈光良的影响力,已经不需要这种荣誉加身,反而是一个累赘。

  陈光良这才放心的说道:“好,我相信你们。”

  王云五松了一口气,随后他主动说道:“我们已经在租界租赁了临时的几处仓库,以及一批保险库,存放这些藏书。一周便可以腾出,不敢耽误时代电影院的工程。”

  陈光良也没有强求,而是说道:“此次商务印书馆的重建,有没有困难?”

  王云五说道:“可以说,一切困难在保住那些珍贵藏书来说,都不算什么。资金方面,去年我们有存款200万,然后我们又从香港、北平等全国分行调集资金130万.业务方面,我们也保留了三成多的印刷设备,目前已经在租赁的租界工厂进行印制秋季的教科书和课本,当然我们本身也把存货转移整体来说,只待日本退出闸北,我们就能第一时间进行恢复,并开业。”

  他真正的汇报着工作,陈光良虽然不是股东,但胜似股东。

  商务印书馆是上市企业,一共有1500名股东。

  “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张元济笑着说道:“建筑损坏严重,我们可以重新再建;印刷设备损失很多,我们可以重新再买。这次保留了八成多的书籍、十成的藏书,让我们备受鼓舞,所以我们没有感觉到困难,只有感觉到很幸运。”

  从轰炸开始,他们一直没有真正伤心,反而觉得是幸运。

  陈光良点点头,随后他把话题挪开,说道:“听说筱斋公有个儿子,在美国读书,不知道是什么专业,哪年毕业?”

  他也是听朋友说的,便留意起来。

  张元济说道:“他叫张树年,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今年就该毕业了!”

  晚来得子,他谈起这个儿子,还挺自豪的。

  陈光良问道:“可有工作的下家,莫非是到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肯定的说道:“自然不是,尚未工作落处。”

  陈光良当即说道:“那到时候可介绍他来我旗下的平安银行,我正需要一些留学人才。”

  “好,我定叫他来和陈先生做,只要你看得上!”

  “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的硕士,自然是看得上”

  接下来,陈光良就是发展银行的时机,自然要继续招兵买马。

第243章 布局香港

  陈光良来到黄浦滩的汇丰银行大厦,将自己的部分标金,用作还债和利息。

  当初他想汇丰银行借贷20万英镑,年息8.5厘,去投资了标金现货,并存放在汇丰银行的金库里。

  所以,汇丰银行也不担心陈光良还债困难,反倒是眼睁睁的看着陈光良借他们的钱,大赚一笔。

  首先,英镑现在贬值30%(1英镑兑3.4美元);

  其次,标金从640升值到765,升幅约20%。

  在汇丰项目部的经理室中,乔治一边招待陈光良,一边等待属下核算。

  乔治感叹的说道:“陈先生,你这一手借鸡生蛋,玩得真高明。莫非,你知道英镑会贬值?”

  有些怀疑,但不多。

  陈光良笑道:“我只是在赌标金能涨到800、900而已,并没有去赌英镑会贬值,毕竟这太过遥远的事情。”

  还是有些怀疑,毕竟标金涨到800,也才20%出头的利润;而利息就需要8.5厘,这里面赚的利润并不多。

  当然,在这次交易中,汇丰银行又没有损失,他们直接用英镑去支付标金的费用,产生的佣金也是算在陈光良的账。

  “有道理,但你这一次赚的却是很多。”

  陈光良说道:“多亏汇丰银行的帮衬才对!”

  虽然他也是银行家,但能和汇丰银行打好关系,自然就要争取。

  不一会,一名职员已经将陈光良的‘账单’拟好。

  如今各种汇率都在变化,所以要核算一番才行。

  反正最后算下来,陈光良在偿还贷款和利息后,还能剩下价值260万大洋出头的标金(值190万两白银)。

  这样算下来,渣打的那笔英镑借款,也产生了195万大洋的净利润(即140多万两白银)

  比预期高很多,当初陈光良也没有认真的核算——英镑贬值、白银贬值,唯独黄金上涨,这里面是有叠加效果的。

  “账单没有问题,剩下的标金,麻烦继续存放在保险柜中。”

  “好,我们马上为你开出凭证。”

  陈光良本想兑换成白银的,不过转念一想,还是谨慎一些好。

  反正标金不会今年跌价,等到10月份左右,平安银行大厦就已经建好,届时陈光良再将这批标金运回自己银行的保险柜中,并让平安银行去兑换成白银。

  炒完标金,自然该炒白银。

  炒完白银,自然该兑美元。

  此时他手中的标金净资产,已经高达近700万大洋,即500万两白银。

  另外,平安银行又支付他60万大洋(地皮加前期工程),用于购买正在建的平安银行大厦。

首节 上一节 207/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