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110节

  对愚园路的弄堂,陈光良太清楚不过,对于他拥有的地皮(地盘)也是了如指掌,此时他辨认着沙盘上的建筑物,心中很是自豪。

  最近十天时间,他又开始在愚园路暗地里购买地皮,而且进行得相当的顺利,主要是目前价格已经涨了太多,炒地皮的人都非常乐意出手。

  预计,他将增加30亩左右的愚园路西段和中段的地皮。

  “沙盘可以.你们销售人员有没有熟悉?”陈光良回头对售楼处的人说道。

  “熟悉的”

  众人纷纷回答,都不是专职销售人员,都是身兼多职的职员。

  慢起来,管理层都要充当销售人员。

  其实,每个要销售的楼盘,在积木上都有‘标注’,隶属多少‘弄’。

  随后。

  陈光良来到摆放‘楼书’的地方,拿起楼书检查起来。

  第一批要出售的洋房,总计是122幢楼,基本就是从王宪成和王俊成手中购买的地皮,一共是40亩土地出头,分成5幅地皮。

  所以‘楼书’上面是有五个‘地盘(弄堂)’,可有顾客自行选择购入那个弄堂,几号房,几层,先到想得!

  在定价方面,也非常清楚:

  西段的楼盘:二层4699元、假三层5099元、三层为5599元(所有交易税自理)。

  中段的楼盘:二层5099元、假三层5599元、三层为5999元(所有交易税自理)。

  为什么要特别交代——交易税费自理?

  很简单,沪市房屋交易税是非常贵的,也是种类繁多,总体大概是总价的20%吧,是一次性交清即可,不需要年年纳税。

  至于收租,则需要年年纳税!

  “首付三成,一层楼相当于首付款在1500~2000左右,而后每期需要缴纳一百多的分期付款,共二十四期。”

  郭德明在一旁说道:“以最便宜的西段二层为例,租金已经涨到50大洋,顶手费600大洋,其实购房更划算。而且产权是自己的,相当于一笔固定资产,诱惑力大增!我和元台都打算购买一层自住!”

  原来的‘代建模式’,虽然相当于‘白住’,但二十年后得到的资金,还是本金。

  但‘房屋自有’兴致不一样了,买下后的租金他会涨(自住也要算租金),二十年后房屋的价值还有可能升值(大家都会这样想),房契在手就相当于一笔钱,而且还是非常稳的钱。

  陈光良马上侧头说道:“公司职员买房打个九折,这条以后都是如此。另外,后面建的房子,我打算留员工房。”

  郭德明、陆元台大喜,毕竟这少了一折就是几百大洋。

  本来,两人约好购买西段二层的房子,4699的价格他们也是可以承受的。

  去年他们各赚了2000大洋,扣除生活开支也存了1500大洋的首付款;而每个月的100多分期付款,对我们来说,也是可以拿得出来的。

  “谢谢老板,我们还是决定购买房子!”

  “嗯,有实力当然可以考虑!”

  今年大家只会赚得更多,两人收益至少也有三四千大洋以上的,毕竟今年利润会不错的。

  其他职员听到以后有员工房,也是精神起来。

  陈光良也算了一笔账,这一次出售122幢楼房,总销售能达到195万大洋。

  他将一举踏入‘百万富翁’的行列!

  至于这里面的利润可以赚多少呢?

  首先是建筑费,平均一幢楼的成本是4000大洋,总计成本在50万大洋;

  土地成本,如果以购入价格计算,仅20万大洋;如果以现在的成本,差不多是25万大洋。

  税收成本,建筑税不高,一般也就建筑费的8%不到,算下来就16万大洋左右。

  企业成本,不会超过5万大洋,包括人员薪资和活动支出。

  总计成本在95万大洋,足足有一倍出头的利润。

  若是算购入地皮时的价格,那总利润就是105万大洋。

  这不比卖地皮赚的多得多?

  他买入的20万地皮,后年最多也就涨到50万大洋,才赚三十万而已。

  确定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之后。

  陈光良交代郭德明道:“将广告在《东方日报》刊登七天,我们在5月1日开盘,开盘前三天预热广告。另外,现场要布置红毯和喜庆的元素,开盘当天要搞个活动。”

  距离开盘仅一周时间了,当然各方面的工作早已经做好。

  “好,我马上准备!”

  众人就仿佛打鸡血一般的活动起来,毕竟这是涉及两百万的生意。

  四天后(4.28)。

  《东方日报》的正刊上,刊登了一则醒目的广告,并且还附带简笔房屋图:

  【知名地产企业,长江地产营造,公租界愚园路洋房;

  可分层购买,有房契;

  首付款最低仅需1410元,每月最低供137元,供24期;

  一年时间交房,质量上乘。

  5月1日开盘,地点】

  此广告一出,立即引起《东方日报》的5万多读者注意。

  因为房屋广告很少这样打,而且还带图片。

  大文豪鲁迅最近天天购买数份报纸,这其中就包括《东方日报》,他觉得《东方日报》不能说是‘俗报’,更应该说是‘大众报’。而且上面的新闻编辑模式,他觉得其它报纸其实可以学学。

  “咦,仅需要1410元的首付款,就可以买房?”

  鲁迅第一眼就被吸引起来,因为他实在对现在的住房不满意。

  他在景云里已经搬了三次家:

  第一次景云里23号,有个律师邻居,家里有个小孩子,总是往他们家丢石头,鲁迅找上门后,这个律师不仅不加以管教,反而放纵,导致这个小孩变本加厉,往他们家锅里扔过鞭炮。(好家伙,大文豪居然被人如此欺负)

  第二次景云里18号,是和弟弟周作人一起居住,而弟弟家的孩子还小,加上妻子怀孕,所以又只能搬家。

  第三次景云里17号,是最近刚搬进来的。但刚刚搬进来不久,这里就发生‘水电主权’纠纷。如今只能用华界的水电,但华界的电量不足,非常影响写作,水质也不如租界。

  三次搬家的经历,让鲁迅精疲力尽,如今自然很感兴趣长江地产的广告。

  “广平,要不要买一层房子?”

  许广平已经怀孕,自然也想稳定下来,便说道:“只是这个房子要一年才交,我担心我们会有所变动!”

  丈夫是什么人,她很清楚,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躲避!

  鲁迅当即说道:“不怕,愚园路这里是租界,以后总归能成为一个住所。主要是你怀孕,我们最好在上海拥有自己的房子。这家地产公司我记得,前面已经开发几处新式里弄,信誉应该信得过,这样我们到时候去看看再说!”

  “好”

  鲁迅也是算了一笔账,总价值四五千的一层房子,可以分两年付清,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宁肯买房子。

  像鲁迅、章其华这样的文豪尚且都动了心,那些小商人、高管等中产阶级就更不要说了!

  当然也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这房子怎么可能分层卖,还大言不惭可以拿到房契?”

  “我也是怀疑这一点,莫非工部局是允许的?”

  “长江地产可是知名地产企业,承诺的有房契,一定是真的。”

  “这个分期支付倒是很不错,很多人都难一次性拿出四五千大洋,如果只需要拿出三层,剩下的分期支付,那很多人都买得起房子了。”

  “我要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个卖法!”

  一时间,在SH市引起很大的舆论影响。

  长江地产本来也算小有名气,特别是在地产界,去年刚刚创新的‘代建’模式,如今又搞了个‘分期分层’。

  商业人士一眼可以看出来,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地产革命’,因为‘分期’、‘分层’意味着能够买得起房子的人,将猛增数倍,甚至数十倍,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都搞不清,这个‘分层销售’真的合法嘛?

第149章 赚大钱

  5月1日(星期三)这一天,长江地产在愚园路的‘售楼处’实在太热闹了,陆陆续续的来了上千人(携家带口的有)。

  幸亏长江地产准备充分,售楼处容纳不下的,统统安排在户外喝茶、吃点心、看楼书,再轮流放进去体验‘售楼员讲解’、‘观看沙盘’等步骤。

  如果有意成交,可当场进行签约付款,并有律师提供相应的服务。

  此时在售楼厅里,售楼员正在卖力的讲解着:“购买我们的一层房子,你们只需要支付三成的首付款,其余分为二十四期支付。我们承诺一年时间交房,只会提前,不会延期。”

  随即有人询问道:“如何保证?”

  现在可就没有银行担保了,这和‘代建’是不一样的。

  售楼员自信的说道:“我们长江地产去年在愚园路已经开发出一百多幢房子,全部是准时、按质的交付,这就是信誉的保证;另外,地皮是我们的,它不会跑,而你们支付三成首付后,我们也会马上动工,大家随时可以来工地附近视察进度;最后,我们都会签署正式的购房合同,有律师馆进行监督。”

  楼书上就有说明,长江地产的‘业绩代表’,都是有据可查、有口碑的。

  接着,又有客人询问道:“这个房契是怎么回事,分层买卖会不会有法律风险?”

  可能是个地产商混入。

  不过没关系,售楼员讲解道:“房契是分层的,这幢楼有三层楼,那就是有三本房契,每本房契会注明三分之一本幢楼的产权。另外,我们既然敢这样出售,自然是已经请教过律师和相关的管理部门。”

  众人焕然大悟,这个解释不难理解!

  “这样好啊,购买一层楼就有一本房契,那就是稳定的资产,而不用再租房了!”

  “就是呢,房子还能升值,还能投资收租,投资非常划算。”

  “最重要的是,钱可以两年付清,又没有利息,多好啊!”

  顾客们也纷纷低声议论纷纷。

  最后还有顾客问道:“我们要是买下一层楼,中途发生意外情况,支付不起或者不想要怎么办?”

  售楼员专业的说道:“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转让的,当然需要你们自行寻找买家,再由我们参与重新订购三方合同。”

  每一步情况,陈光良都已经想到了!

  这一步和‘售楼花’相同,只不过不算真正的‘售楼花’,毕竟没有说明是真正的‘楼花’。

  目前没有银行的介入,风险都是地产商在承担,所以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例如一年后交房,房契肯定不能马上给业主的,要抵押在长江地产手中,直到全部还清。

  “先到先得,我们的房子不多,大家想好了的,可以带着首付款来这里签署合同。想购入的,也可以拿一份合同先看看。”

  “给我一份合同”

  “给我也一份”

  一时间,感兴趣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一次销售似乎比以往的情况,更加的火爆。

  此时在售楼处外面,陈光良也在陪朋友聊天,他这次没有大张旗鼓的邀请朋友,但也邀请了几人前来参观,其中就包括严智多。

首节 上一节 110/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