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是找我麻烦,我就告诉所有人你挑拨我跟我爸的父子关系。”李治百才不怕黄仲景和闻枝贸。
他们两个人就算是影视行业的大佬,那别说他自己现在就是当红明星,他爸背后还能给他撑腰呢。
当初他跟周平安干成那个样子,周平安也一点阴招不敢出,还不是忌惮他的背景。
李治百对刘毕戈说:“刘导,要不你别待龙岩了,我让我爸给你开一家制作公司,专门服务你一个人,你就专门给我一个人拍戏。”
他故意说得这么猖狂,当然也是为了用最玩笑的话,给刘毕戈撑最没有实质损害的腰。
刘毕戈果然白了他一眼,说:“你自己玩去吧。”
嗯,刘毕戈不接他的话,看不上他的提议。
但是,李治百的话却是明白无误地当着黄仲景和闻枝贸的面讲清楚了一个事实:以刘毕戈现在的地位,以及他作为导演的能力,想要争夺刘毕戈的人多了去了。
站在李治百的角度,他确实不太明白,龙岩到底是在想什么,对刘毕戈这样一个可能一百个导演里也出不了一个的作者型导演,干涉得这么厉害。
当时在拍摄《假死都不行》的时候,现场是专门有一个龙岩派过来的监制在现场盯着所有的拍摄环节的。
不仅如此,甚至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光是李治百他知道的,就发生了好几次剪辑意见上的冲突。
刘毕戈对于电影想要呈现出来的样子,与龙岩他们想要的样子并不一样,双方爆发了好几次争吵。
而他们的争吵,也基本上都是基于商业上的考量。
龙岩希望《假死都不行》能够更商业一点,更喜剧一点,喜剧效果更鲜明一点。
李治百能够理解一个电影公司对电影在商业上的考量。但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在刘毕戈导演的电影里去追求商业上的回报——这么多导演都可以拍那种正统的商业喜剧,偏偏跟刘毕戈较劲。
-
《假死都不行》的首映现场,星光虽然没有昨天的《情书》那么闪耀,却也很耀眼了。
陆严河牵着陈思琦的手出现在《假死都不行》的红毯上,让现场一众媒体都疑惑不已——
昨天《情书》的红毯,他没牵陈思琦的手,今天别人的电影,他反倒牵上了。
一路进入放映厅以后,陆严河的位置正好在日本导演松山浩一的旁边。
松山浩一导演是这一届主竞赛单元唯一一部入围的日本电影《如约而至》的导演,也是日本的国宝级导演。
他在中国的影迷也很多——毕竟,在日本几个国宝级导演里,他是唯一一个旗帜鲜明反战、而且公开谴责过日本当年侵略行为的导演。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除了《假死都不行》以外,《如约而至》是陆严河会出席其首映式的其他两部主竞赛电影之一。
“导演,您好。”陆严河跟松山浩一打招呼。
松山浩一本人是一个本身气质比较儒雅的人,一看就很日本人的那种气场。
他跟陆严河握了握手,祝贺他拍了一部好电影。
《情书》在媒体圈的口碑大爆,已经让它成为荷西电影节的拿奖大热门之一,松山浩一虽然没有参加这部电影的首映礼,却也从很多人口中听说了。
陆严河:“谢谢,我也很期待《如约而至》。”
他和松山浩一的交流也就这样浅尝辄止。
毕竟是初相识。
在这之后的两个小时,陆严河认真地看完了《假死都不行》。
一个很好看的爱情小品电影。
它让陆严河想到了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也让陆严河想到了《和莎莫的500天》和《失恋33天》。都是那种玩台词和人设玩出一种风格来的片子。
它非常的轻快,不沉重,不在后面来一个故作高深的反转,像一篇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
里面有个片段,陆严河的印象还挺深的。
李治百饰演的男主角一直被纠缠,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抓狂的、不耐烦的状态里,频频爆粗口,骂“我日”。
纪缈饰演的“神经病”女主角也很生猛,直接吊着眼睛问:“你一天到晚当着我的面我日我日的,你想日谁啊?”
李治百根本招架不住,被纪缈怼得哑口无言,最后还是只发出了一句“我日”。
电影中非常多这样的片段。
不过——
在很多喜剧效果的处理上,还是有点过于刻意了。
确实很好笑,但是“为了笑而笑”,没那么水到渠成。
电影放映结束以后,陆严河和大家一起站起来跟大家鼓掌的时候,松山浩一忽然问陆严河:“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陆严河还没有回答,松山浩一又说:“真可惜,本来应该可以拍成一部更好的电影的。”
陆严河一愣。
“我还是更喜欢你们合作的《暮春》,那才是真正的电影。”
陆严河沉默犹豫了片刻,说:“它确实不完美,但我很喜欢。”
松山浩一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好吧。”
陆严河也有些意外地看了松山浩一一眼。
陈思琦转头看过来,问:“严河,等会儿你要不要跟我去和闵希珍导演打个招呼?”
陆严河顺理成章地对松山浩一微微一笑,结束了话题,转过头对陈思琦笑了。
“好。”
-
“这个男演员真是有魅力!”
闵希珍两眼放光,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一副被李治百给吸引到了的神情。
“他让我有想要把他推倒在床上、强行上他的冲动。”闵希珍一句话说完,把陆严河给震麻了。
这位美籍韩裔女导演说话非常生猛。
她去年拍摄的《恋人啊》是北美颁奖季的大黑马,虽然没有拿几座奖,但是提名却提了一大箩筐,让她在欧美影坛备受关注。
陈思琦笑着说:“等会儿你去当面跟李治百说,李治百跟严河是很好的朋友。”
“那可不行,当面说那不就成性骚扰了。”闵希珍马上摇手,“我只是想说,他真的太有魅力了。”
她看向陆严河。
“虽然你在《情书》里也很英俊,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李治百这一款。”
陆严河笑着说:“没关系,我接受。”
“希望以后有机会跟你们合作。”闵希珍说,“无论是你还是李治百,都是我非常想合作的演员。”
陆严河说好啊。
他其实也没有想到,闵希珍会是这样的风格。
毕竟《恋人啊》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其实跟《情书》的风格更像,讲的是一对恋人分分合合、最后还是走向分手的故事,整个影片都笼罩在一种“独白”式的旁白自述里,像一篇散文,沉静、郁苦。
这时,绿谷电影公司的施密特·劳利又朝他走了过来。
-
推荐老书《我一夜之间成了丑闻女主角》
第596章 拿奖
如果说,《情书》没有获得影评人的力挺,在他们眼中有“故意讨好观众之嫌”的话,《假死都不行》,在他们口中,就成为了一个明明可以拍出好作品的导演、沦为用滑稽行为取悦观众的小丑——
只能说,这些影评人夸你的时候不吝啬语言,骂起你来,也是刻薄又尖锐。
《假死都不行》场刊开分2.7,位于中上区域。
不过,李治百的表演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甚至被一些媒体夸张地形容“也许这一届观众会把最佳男主角投给李治百,毕竟他在《假死都不行》里太有性吸引力了”。
主竞赛单元两部华语片都首映结束,成绩都算不错。
关键是,两部片子的媒体讨论度都很高,为电影带来了很高的关注度——
对片方来说,好处就在于海外很多片商都来洽谈发行权了。
而在同一天,跳起来剧场的开篇之作《少女奇遇记》,在岳海台拿下了0.62%的收视率,相比起前期擂鼓仿佛响到天上去的宣传阵仗,以及陆严河之前创作的收视率奇迹,这个数字似乎不够看,显得好像“扑街”了,可对于一部新人导演、新人演员的全新班底来说,这个收视率又完全可以打一个漂亮的分数了。
陆严河自己忙得脚都快起飞,还惦记着给主创们都发了一条祝贺消息。
他也转发了一条跳起来剧场的“庆祝海报”——
新人班底,漂亮成绩!
在那些不明就里、故意唱衰的声音里,他这个姿态其实就是在旗帜鲜明地告诉所有人,这个成绩已经足够好了!-
只不过陆严河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顾及跳起来剧场那边的事情了。
他正在忙着《情书》的海外发行谈判。
D19似乎是想要再一次复制《荣耀之路》在北美的成功,认真地跟陆严河沟通了好几次《情书》在颁奖季可能会得到的收获。
他们似乎非常坚定地认为,《情书》能够在最佳外语片这个奖项上获得收获。
陆严河自己则不太相信。因为《情书》不是北美颁奖季喜欢的路子。《荣耀之路》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那都是妥妥的北美颁奖季最爱的。
而曾经帮陆严河运作过《荣耀之路》的美国绿谷影业的施密特·劳利,显然跟陆严河也持相同的看法。
在《假死都不行》的首映之后,施密特·劳利就来找陆严河沟通过,他对《情书》的判断,认为这部电影没有必要走颁奖季,走颁奖季反而会影响这部电影在北美的成绩——
毕竟一旦走了颁奖季,却没有走出什么收获来,会给业内和市场都造成一种“这个电影不太行”的印象。
施密特·劳利跟陆严河说:“它应该走媒体和观众口碑的路线。”
陆严河回去以后,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目前各个片商的报价和发行思路,又和陈梓妍、徐天明他们开了两次会,讨论《情书》的情况,最终还是决定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把北美的发行权给美国绿谷影业。
随后,日本、韩国、英国、法国这几个比较大的市场,都相继以七位数的价格被各国的发行商拿下。
尤其是日本,几家发行公司竞价非常利害,他们似乎都看中了这部电影会在日本市场有非常好的票房表现,最后被日本的东山影业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日本的发行权。
这样一瓜分之后,Maxine和HP这些流媒体商对《情书》的兴趣就不大了。各国拿下的发行权,是包括流媒体发行权在内的。等于Maxine和HP想要让这部电影对某个国家的用户上线,还得从他们手里再买播放权。
实际上,如果陆严河他们愿意直接把海外独家发行权给任意一家流媒体,他们出的价格,可能都比这些分开出售加起来的数字还要高。但陆严河他们是认为,现在灵河建立多样化渠道的需求,远远高于一部电影带来的版权收入的价值。
徐天明、万青青和宋姜他们现在就是需要借着《情书》这样一部电影,建立跟各国发行商的联系,并以此来“交学费”,为以后的电影发行积累更多的资源。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情书》的海外发行跟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谈判。
最后,零零总总地加起来一算,《情书》在荷西电影节期间,一共卖出了32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共计2940万美元。
光是海外发行这一块,就让《情书》大赚了一笔。
美国《综艺》杂志报道了《情书》在荷西电影节交易市场“大受追捧”的现象,但同时也提出,灵河其实拒绝了好几家流媒体更高的报价,仍然坚持要在传统院线上映,“据悉,有一家流媒体平台甚至报出了5500万美元的天价”。
陆严河看到这个消息,也很无语。
都不用问,这个所谓的“据悉”,肯定是Maxine自己放出去的消息。反正也买不到了,直接报出一个夸张的数字,显得自己诚意极大似的。
流媒体给一部电影开5500美元的高价,并不是没有过,但一般都是世界级名导的新作,或者是有好几个A咖领衔主演、并且广受关注的作品,才会拿到这个数字。
《情书》不可能拿到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