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621节

  那个时候想的是,好像这本书可以实现一个精品的目标?

  就这么一路写了下来。目标在一点点地变大,字数也在一点点地变多。实际上,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基本上就属于一会儿打鸡血、一会儿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的回环往复的状态中。

  现实生活也很忙,我真的担心过,怕因为现实生活里太忙,影响了小说的更新,毕竟好不容易,有一本小说成绩在越来越好。为了不让小说更新出问题,基本上作息都是很紊乱的,十二点之前,是一定不可能睡觉的,想尽办法让自己写好一点,专心一点,更多一点,甚至都开始搞直播让大家监督我码字了。

  但也许是因为整个过程中,我没有遇到任何除了写作之外的问题,所以,尽管我内心各种抑扬顿挫的挫败攻击我,实际上,客观上,我始终在爬坡,能看到自己离想要抵达的那个位置越来越近。

  写小说真的很快乐。因为有很多的读者能够从我写的东西里面,去共情到我写作时的情绪。

  我不算是一个对读者很好的作者,至少在我这里,我从来都是先顾着自己写满意了,写开心了。读者想看什么,倒不是我不在意,而是说真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一个个都满足,长一百根手指头也码不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四不像故事来,没这个能力,不如让自己写开心、写满意,然后,留下能够喜欢这个故事的读者。

  但运气很好,每一次在被骂得好像从此万劫不复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读者坚定地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写,正因为这些支持的声音,才给了我继续往下写的底气。

  这个故事能够遇到你们,遇到好运编辑,得到万订的里程碑成绩,完全是我在写下第一个字时没有想到的。

  谢谢谢谢谢谢!

  此时此刻除了兴奋,就是感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从此,我也有万订的小说了!

第411章

  陆严河和陈思琦一起风尘仆仆地赶到比卡洛的时候,电影节已经快要行进过半了。

  因为电影节的关系,机场一直驻留着很多媒体在拍摄进进出出的明星艺人们。

  有人离开,也有人过来。

  每天都有新的星光,这些新的星光也让他们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可以拍,让这碗饭可以继续吃下去。

  陆严河走出来的时候,有几家亚洲国家的媒体马上就把陆严河给认了出来。

  “陆严河!”

  “陆严河,看一下这边好吗?”

  ……

  好几个摄影师大声用英语喊道。

  当然,不是每个人的英语水平都能让人一下就听懂。

  而一些欧美的记者看到他们这么热烈地呼喊一个年轻的英俊男孩,大部分都还是不认识他,于是只象征性地拍了两张,以免有漏网之鱼——但实际上,因为不认识,所以也确实不重视他。

  陆严河和陈思琦两个人被邹东和汪彪一左一右护送着走出来。

  陆严河摘下墨镜,跟喊他名字的媒体们挥了挥手,大方地让他们拍了一会儿,才上车离开。

  “亚洲媒体现在基本上都认识你了。”陈梓妍扭头对他说,“刚才那些媒体可不是我提前打了招呼,他们就是自己认出你来的。”

  陆严河点头。

  “是不是因为《六人行》和《十七层》在Maxine上播得还不错?我跟思琦这一次去欧洲那边转了转,也碰到几个欧洲人认出了我,他们都是在Maxine上看了这两部剧才认识我的。”

  陈梓妍:“《凤凰台》在韩国和日本播得也挺火的,咱们的古装权谋剧在亚洲还是有不小的市场。”

  “好吧。”陆严河说,“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演员都开始去演流媒体的剧了,这个传播力,让全世界观众都能认识你。”

  现在流媒体玩的就是一个全球市场。

  《十七层》在Maxine上,确实播得很不错。

  这种大逃杀题材的剧,在世界各国都有受众。喜欢这一类题材的观众,都不需要剧方把宣传做到他们眼前来,他们是会定期自己搜索有没有相关题材的影视剧出来的。

  《十七层》本身的质量又很不错,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这部剧带给演员们的反哺却没有很大。在国内,各位演员因为这部剧都赚了一波热度和流量,但是,在国外,大家看剧归看剧,却很难形成一股“追星”式的力量,让其中的某个角色或者是演员红起来。

  这是需要一定的声量才能形成声势的,不是说有了十几二十个粉丝或者影迷,就能让你在国外的社交平台上红起来。

  尤其是《十七层》这种题材的剧。就跟电影圈里众所周知的“恐怖片难捧演员”是一个道理。类型片,第一主角绝对是其中的设定,而非演员。

  事实上,《六人行》这样的都市剧更捧演员。陆严河会被很多欧美人认出来,完全是因为《六人行》这部剧。

  -

  陆严河跟王重和陈碧舸见上面,王重第一句话就说:“你怎么黑了?”

  陆严河说:“这几天都在外面晒太阳,晒黑了。”

  王重看上去有点嫌弃,说:“也黑了太多。”

  陆严河哭笑不得。

  “影响到颜值了吗?”

  “影响到看完我们这个短片的观众认出你了。”

  “夸张了吧,导演,也没有黑成这样。”陆严河马上否认。

  陈碧舸:“没事,黑一点看着更英俊了,以前跟个白脸书生一样,现在有点精悍气概了。”

  陆严河马上骄傲地抬起下巴,“导演,你听听碧舸姐说的。”

  王重见状,轻笑了一声,摇摇头。

  “咱们这个短片有名字了吗?”

  “嗯,准备就叫《夜奔》。”王重说。

  陆严河听到这个名字,一愣,随后笑着说:“这个名字合适。”

  本身是来自明代李开先《宝剑记》传奇中的一折,后来又因为“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成为了戏曲行当最有名的戏之一。

  它本身是取自《水浒传》,讲的是林冲夜奔,跟这个短片故事八字挨不上一撇。

  但如果抛开它本身的原意,只看这两个字在字面上体现出来的意思,又与故事本身很合适。

  短片的故事,确实就是一个夜奔的故事。

  -

  这一次《夜奔》入围短片竞赛单元,大家几乎都没有什么压力,几乎是一种纯粹的、参加电影节的心情。

  陈碧舸这一次来比卡洛电影节的行程还挺满。

  她有两个杂志封面要在这里拍摄,同时,还有其他的品牌活动。

  陆严河这一次就没有这些工作了。他完全可以跟陈思琦一起感受这个电影节的魅力。除了《夜奔》的相关工作,其他时间,他就拉着陈思琦穿梭在比卡洛的大街小巷,以及不同时间的电影院中,看了很多的电影。

  陈思琦说:“感觉也不是每一部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都是好作品。”

  “事实也是这样,对电影节了解得更多一点就会知道,影片的质量虽然是主竞赛单元选片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从来不是绝对的、关键的因素。”陆严河说,“但是,肯定有它入选主竞赛单元的理由,其实,对电影节来说,不是只有主竞赛单元出好作品,其他的单元一样出好作品的,我们之前喜欢的《四月暴雨》就不是主竞赛单元的。”

  陈思琦点头。

  “话是这么说,我们还是难免有些功利。你们也一样,这一次入围的是短片竞赛单元,就完全没有之前《暮春》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时那么郑重。”

  陆严河笑。

  因为陈思琦说得没错。事实的确如此。

  功利心是难免的,也是切实存在的。陆严河说:“确实,我要做自我检讨。”

  陈思琦:“我可没有让你做检讨,我是想说,大家会有这种功利的想法也很正常,你电影节就是这么设置的,最高奖就是放在主竞赛单元,还加了个主字呢。”

  陆严河点头,“也是。”

  -

  《夜奔》首映的那天,现场还是来了一些人的。

  王重、陈碧舸和陆严河三个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对世界各国的电影媒体来说都还是有点吸引力。

  尤其是,王重上一部电影作品《三山》拿了西图尔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个奖项还是很有含金量的,看王重过去这一年在国内电影圈地位飞升得多快就知道了。

  短片拍得很美。

  王重把整个片子拍得古意深深,给人一种静沉素和的美感。

  里面频频出现一些特写镜头,陈碧舸的,或者是陆严河的。他们两个人的脸型本身就非常吃镜头,适合大银幕,脸部轮廓和线条让他们在王重的镜头下,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尤其是陈碧舸,抬眼落眉之间,散发出一种洗尽铅华的温柔。

  陆严河坐在黑暗的放映厅中,等片子放映结束。

  掌声雷动。

  陆严河也猜到了,这个短片应该会很受外国观众的喜欢。因为它非常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拍得很美,每一个镜头都美。

  陈碧舸一边跟大家一起鼓掌,一边在陆严河耳边小声说了一句:“其实导演要是把这个拍成了长片就好了,我感觉我从来没有拍过镜头这么美的片子。”

  陆严河点点头,说:“我也这么觉得。”

  王重导演受到了热烈的肯定和掌声。

  陆严河和陈碧舸站在他的身旁,看到很多外国人看向王重的眼神充满了敬重和粉丝对偶像的狂热之意。

  比卡洛电影节的艺术总监杜尔什维奇也在现场,并亲自送王重、陆严河他们离场。

  一边走,他一边跟大家表达了对这个短片的喜欢,同时又问起了王重刚和陈碧舸拍完的《胭脂扣》。

  “带着这部电影明年来比卡洛吧。”杜尔什维奇主动地说道。

  上一部影片拿到了西图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后,王重的下一部新片,肯定是备受国际四大电影节瞩目的,几乎可以说,他的新片会得到国际四大电影节主竞赛的招揽,就看他自己想选哪一个了。

  王重笑着说:“这部电影我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剪。”

  按照陆严河的想法,这部电影其实不是艺术片。哪怕它表达的主题、拍摄的风格都很像艺术片,实际上还是个比较通俗的故事。它没有晦涩的艺术表达,讲的是人和情爱。当然,电影素材摆在这儿,王重当然也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去按照一个艺术片的方向和风格剪辑,把直白的、不那么留白的地方都剪掉。但目前大家的想法还是一致的,让这个电影不往更加晦涩的方向走。

  因此,如果准备这么做的话,王重这部新片到底去哪个电影节首映,就需要认真地考虑一下了。

  西图尔肯定是不能去的,商业片在那儿最不受待见。

  比卡洛其实也没有好到哪去。

  按照大家对《胭脂扣》的定位,这部电影其实应该是一部可能无法得到电影节褒奖、但是会被观众很喜欢的电影。

  因为它对观众很友好,不复杂,但又不是普通的爆米花电影,一样有着很浓烈的作者性表达。

  杜尔什维奇又跟陆严河和陈碧舸表达了欢迎常来比卡洛电影节的态度。

  陆严河笑着点头。

  -

  《夜奔》在各位影评人和媒体的口中,得到了很不错的评价。

  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很少有大导演拍短片的,更别说拿出这么高的预算来拍短片。

  《夜奔》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放到一部长片里去的。

  王重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为什么会拍这样一个短片,就按照大家已经统一的口径,说:“一个是为我刚拍完的电影《胭脂扣》试拍一下,找一找镜头到底要用什么风格,因为都是有年代感的背景,需要做一些尝试,二呢是这个剧本我早就写完了,压箱底压了很久,以前找不到投资方愿意投资,没拍成,这一次有辛子杏牵线搭桥,帮我拉来了拍摄经费,陆严河和陈碧舸又愿意支持,我就趁机拍了。”

  很多外国记者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说:“这个短片可不可以拍成一部长片?”

  这种完全中式美学的镜头,把外国的记者给狠狠地震惊了一把。

  这是几千年文化美学的加持。外国记者了解得不多,自然容易被那些明灭虚实的意象和光影所惊讶到。

  电影本身最为直接的就不是剧本,而是画面。《夜奔》的镜头画面美感做到了极致,剧本和人物都仿佛变成了画面变化的工具。

首节 上一节 621/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