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500节

  这很庸俗,但是这一行就是这样,一看你自己是什么水平,二看你合作的人是什么水平。

  -

  让陆严河没有想到的是,商永周竟然主动给他打来了电话。

  “师兄!”陆严河惊讶地喊。

  商永周哈哈笑了两声,说:“《荣耀之路》这部戏,我听符恺导演说你接了,咱们可以好好合作一把了。”

  陆严河嗯了一声,说:“我会好好加油的。”

  商永周又说:“陈碧舸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了《胭脂扣》这部电影的事,我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的剧本是你写的,你小子……有点东西啊,能写出这种质量的剧本来。”

  陆严河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谦虚,谦虚。

  他提醒自己。

  “不过,我得跟你说一声,剧本我读完了,我确实觉得这个剧本写得很好,但我不打算演。”商永周说,“跟剧本和角色无关,我得亲口跟你说一声,免得话传话,传出误会来了。”

  “嗯,没事的,师兄。”陆严河说。

  商永周:“不是别的,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荣耀之路》的创作中去,没有拍完这部电影之前,我暂时先不考虑下一部电影,但是你们似乎是想要在下半年就启动《胭脂扣》的拍摄。”

  陆严河:“这个拍摄的事情,我也不知道,都是王重导演他们在弄。”

  “嗯。”商永周说,“《荣耀之路》年底开拍,你也好好养精蓄锐。”

  “好。”陆严河应声。

  商永周:“我看到你后面有那么多项目,我看着都觉得头大,一口气准备这么多项目,你精力忙得过来吗?”

  “呃,其实好多项目我都不演。”陆严河说,“我只是写了个剧本而已,以前写了好几个剧本,都赶上这一拨,一起宣布了。”

  商永周:“你不演?”

  “嗯。”陆严河说,“就像《胭脂扣》我也不准备演,在拍《荣耀之路》之前,我只有陈玲玲导演的那部剧要拍,我会养精蓄锐的,师兄你放心吧,我不会耽误拍摄。”

  商永周闻言,松了口气,“那就好。”

第344章

  陆严河没有想到,商永周会用这么长的时间去准备一个角色。

  这也是他现在不太能理解的一件事,准备一个角色,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吗?

  有很多新人演员,因为从来没有演过戏,所以被导演挑中以后,会花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培训。

  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演技的训练,同时角色本身又需要他们在形体、动作、仪态等种种方面达到人物的状态,才会做这么长期的培训。

  如果是最开始演一部戏的时候,陆严河也觉得长时间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可是现在,可能是演熟悉了的原因,他觉得一部戏如果不是有专门的技能或者口音需要学,又或者是有原型人物,需要做很多揣摩的功课,基本上用不了那么多的时间。

  陆严河当然不会认为是商永周准备的时间太久了,他还没有自大到那个份上。

  他反而是从跟商永周的这通电话里,察觉到自己现在心态的变化。

  有点过于自信了。

  可能是因为周围人都在夸他演得好,他自己也渐渐从不懂什么是演戏,到现在对演戏有了自己的一点了解,于是,失去了一开始对表演的敬畏。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陆严河在心中默默告戒自己,得注意了。

  -

  这天,文化概论课一上完,陆严河就匆匆忙忙地去了图书馆。

  他得赶紧在十五分钟之内找到自己要借的那本书,然后在十分钟内赶到校门口——校园很大,连这种事情,都要计算时间,才能够在十一点赶到校门口。

  彭之行来接他。

  邹东请假了。他要参加他儿子的家长会。陈梓妍安排了一个新的保镖过来,但是出了一个问题,这个保镖不会开车。尴了个尬,幸好这个时候彭之行说他也要过来。

  于是,陆严河干脆就自己一个人去了。

  “我跟他们一起吃个饭,然后我就又回来了,不需要保镖。”陆严河说,“我也不会自己一个人去别的地方。”

  “你们在饭店吃饭,一样需要有人盯着。”陈梓妍说,“我让他去饭店等你。”

  陆严河只能说好。

  他一路匆匆忙忙,好不容易赶在约定的时间之前抵达了校门口。

  当他喘着粗气上了车,彭之行还一脸惊讶地问他:“你这……刚才上的是体育课?”

  陆严河默默地呵了一声。

  今天是《年轻的日子》聚会。

  除了李治百和颜良都有事不能来,其他人全都可以来。

  这是他们之前就定下来的一个规则,只要有人说聚会,不管有谁来不了,这个聚会都要搞起来。

  彭之行当时就说:“就以你们这些人忙碌的程度,要等到能够凑齐所有人的时间,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几个人是几个人,不要因为一直凑不起来人,结果咱们就真的每年在录节目那几天才能碰上。”

  如果他们不都是一群年轻人的话,可能也就觉得,平时碰不上就碰不上了,不用强求。但他们在《年轻的日子》认识,成了朋友,所以,都想着要多约一约,多聚一聚。

  什么真正的好朋友就算很久没有见面,也不会生疏,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如果真的是好朋友,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为什么你们很久不见面?好朋友就是要多见、多聚啊!

  陆严河也是觉得正好可以趁现在的时间,跟彭之行好好地说一下《跳起来》视频号的事情。

  “之行哥,我们想要在《跳起来》的视频号上做一个人物访谈栏目。”他说,“不仅仅局限于影视圈的人,包括各行各业的人,你感兴趣吗?”

  彭之行听了很惊讶,“我?”

  陆严河说:“是的,我想邀请你参加这个栏目。”

  彭之行说:“我在北极光已经有一个采访栏目了,而且,我的经纪合约签在北极光,他们不会同意我接私活的。”

  陆严河笑了起来,点头,说:“之行哥,是这样,我先跟你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栏目吧,为什么在明知你已经有采访栏目的情况下,还想请你来做我们这个栏目,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栏目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之行》是在北极光视频配合影视剧宣传的配套栏目,主要采访的人群,都是北极光播出的影视剧的主创人员们,很多都是你的任务,对吧?”

  “我们这个采访栏目呢,是秉持着《跳起来》这本杂志的一个宗旨,要去挖掘最好的东西。”陆严河说,“所有你无法在《之行》实现的想法,你都可以放到这个栏目去做,你就是这个栏目最大的导演和主持人,我们不会多有干涉。”

  彭之行一愣。

  “至于北极光视频跟你的合约问题,这个你放心,不用你为难,我们会直接去跟他们谈的,我们并非想要靠这样一个栏目去赚多少广告费,而是希望能够把《跳起来》的影响力做大,让更多人知道《跳起来》。”陆严河说,“之前我们都是在每一期杂志上做文字形式的人物深度访谈,我们希望把这样的访谈影像化。”

  彭之行很吃惊,也很心动。

  陆严河所说的话,还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对彭之行来说,他最看重的工作,其实就是自己身为主持人所做的访谈工作。他是看着这种节目长大的,后来学播音主持,做主持人,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梦想,才往这条路上走。

  做《之行》这档节目,已经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毕竟,他这么年轻就能够拥有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专访节目,实在难得。

  而在这种情况下,彭之行很多时候都因为必须要“知足”而选择“妥协”。

  ——你已经很幸运了,你怎么还提这么多的要求?

  ——你已经有自己的节目了,平台对你还不够支持吗?

  ——你想要做的那些东西,它又不是平台要的,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

  各种各样的声音,来自外界的,来自内心的,穿插在一起,影响着他。

  彭之行深吸一口气,他当然知道这些道理,可是没有人不想要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严河,你是希望我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做这个栏目吗?”彭之行说,“可是,我《之行》的团队都是北极光视频安排的人。”

  “我并没有觉得需要《之行》那么大一个节目组团队来做这个。”陆严河说,“在我的理解中,你是采访者,还有一个受访者,然后,一个摄影师,两台摄影机,最基本的条件就有了,当然,我们想要把这个栏目做得有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不能这么简单敷衍地去做这个栏目,所以,你需要什么,想要组建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我觉得这都得由你自己来提,只要你自己知道,你需要什么。”

  彭之行说:“做一期访谈,再不花钱,人工、场地、化妆、设备……零零总总加起来,几万块钱也是要的。”

  “你没有算你的酬劳。”陆严河指出来,“我不是请你来打白工的,之行哥,你放心,这个栏目会有赞助,不会缺钱,这一点,我们《跳起来》的团队通过这两年来的运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彭之行问:“那你们对制作一期节目的预算是多少?”

  陆严河说:“这取决于之行你想要把这个栏目做成一个什么性质的专访视频,是坐在一起聊天,还是其他的形式,等等,总而言之,我只能说,只要不亏本赚吆喝,我们肯定支持你的想法。”

  彭之行有些惊讶:“你们没有盈利的目标吗?”

  “这个栏目的成功,就能让我们整个《跳起来》所有部门受利。”陆严河说,“如果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赚钱的话,我们就不会请你这样一位著名的主持人来做这个栏目了,你是最花钱的,我们就算请一个完全不知名的人来做采访,哪怕是我们的编辑,以我们现有的渠道和品牌资源,也能赚满盆钵,请了你,未必能赚这么多。”

  陆严河笑了起来。

  彭之行有些惊讶,问:“我有这么贵吗?”

  其实,以彭之行现在的行情,光是一期节目的出场费就是十万起步了。毕竟他现在的知名度摆在这里。更别说,这个栏目是需要彭之行担任策划、导演等一系列重要的创造性、思考性工作的。

  陆严河说:“便宜有便宜的请法,贵有贵的请法,我是来请你做大事的,之行哥。”

  彭之行哭笑不得,伸手给陆严河比了一个大拇指。

  “你牛。”

  陆严河看到彭之行这个反应,就知道自己这是搞定了。

  -

  《年轻的日子》难得聚会,大家凑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问今年的节目什么时候会录,有没有消息。

  前面两季节目已经积累了很多忠实的粉丝,而且,口碑很不错。

  再加上现在节目里的这些嘉宾,现在一个个都火了起来,当初不温不火的陆严河和颜良,现在成了当红一线,柳智音经过一年多来的积淀,现在也靠着《偶像时代》踏上当红女偶像的行列,更不用说萧云,被业内称为“运气极好”地通过《凤凰台》和一部校园偶像剧爆了,成了当红小花……

  现在这档节目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家的酬劳加在一起太贵了,很难请得起。

  可是,这帮人凑在一起录节目,肯定有很多品牌买单。他们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拿市场价,节目还是能拍下去的。节目组赚得更多。

  “听说还是跟去年一样,是八月拍。”

  “之前真真姐跟我聊过这件事,我今年八月份要拍戏,可能没有办法参与全程录制,只能录制其中的几期。”陆严河说。

  “我还说呢,我记得你八月份要进组。”萧云叹了口气,“好可惜啊,还以为又可以一起玩了呢。”

  陆严河说:“也只是中间录制要缺席几期而已,后面我杀青了还是会回来的。”

  陈玲玲这部戏,因为是八集短剧,拍摄时间都不到一个月。陆严河基本上到九月初就能杀青。当时会接这部戏,拍摄时间不长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但《年轻的日子》因为协调大家的时间,也不能只迁就他一个人。所以,节目在八月安排的一次录制,陆严河就只能缺席了。

  萧云说:“为什么你能接到这种短剧?我接到的戏,全部都是长剧,我真的很不想拍长剧。”

  长剧和短剧的区别,有很多。

  对国内的视频平台来说,肯定是更愿意做长剧的。因为集数越多,点击量就越高,广告费就赚得越多。但是海外的流媒体来说,却是另一个算法,他们看会员观看数,看付费数,看“完播率”,所以,很多剧都做得很短,短就意味着成本可以控制,再昂贵也不会贵出天际,而一旦爆了,又能够吸引大量的付费观众来看这部剧。

  这是盈利的模式不同,对集数长短的需求不同。

  陈玲玲这部剧本身就是流媒体的一部定制剧,从剧本阶段就是按照国际惯例来制作的。

  陆严河说:“你想拍短剧的话,得去海外找机会,如果不是因为这部剧是流媒体的定制剧,也不可能这么短。”

  在内地,十集以下能够盈利的剧,屈指可数。广告商付再多的广告费也覆盖不了制作费。而剧集的大环境下,愿意付费看剧的人还很少。

  像《六人行》那样的例子,是个奇迹。

  是因为成本足够低,才敢那么玩——京台从一开始就是抱着失败的心态来做这个试验品的。

首节 上一节 500/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