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325节

  实在是视频里导演做得太过分了,其行为之恶劣,让很多年轻女性都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谈及自己的职场环境,谈及自己类似的被狗上级这样羞辱的时候。

  大家对《三岔口》的讨伐之声经过大半天的发酵,到晚上,几乎到了极点。

  这部剧都开始被很多人组织抵制了起来。

  -

  《年轻的日子》录制现场。

  陆严河发现大家甚至都有些心不在焉,想要讨论这件事,但又碍于镜头拍摄,谁都没有开口。

  然而,这件事掀起的舆论风暴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娱乐圈的小事件。

  大家的关注点甚至到了职场霸凌上。

  最后是宋林欣第一个忍不住。

  她说:“我们可不可以先暂时关会儿机,要不然我快憋死了!”

  她并没有明说是什么事情,但是大家其实都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他们可是一直在群聊里议论这件事的。

  事情闹得这么大,没有任何一个演艺圈的人不关注。

  大家面面相觑。

  彭之行说:“要不然,我们就大大方方讨论这件事好了?”

  “这样不好吧?”柳智音第一个表示反对,“我们都不明事由,不知道事情细节,全都是从网上道听途说的,私下讨论就算了,在这个节目里讨论,很容易一句话不小心就造成无法掌控的后果,伤害到别人。”

  陆严河也点了下头,说:“大家很多都是演员,以后要进各种剧组演戏的,这件事多多少少有点敏感。”

  宋林欣点头,说:“所以我说了,申请跟导演组关机一小时。”

  彭之行:“导演怎么会同意这件事。”

  这个时候,李真真出来了。

  她跟大家坐在一起,说:“大家不想在这档节目中讨论这件事的顾虑是什么?怕说错话,还是怕得罪人?”

  李治百:“都有呗,肯定都顾虑,这不废话,如果没有镜头的话,我们早就聊起来了。”

  “这件事影响很大,参与讨论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李真真说,“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能不能就坐下来,像一个小论坛一下,讨论一下这件事?这一段我也不打算放到节目的正片中,而是做一个特辑,明天就上线播出,录完以后,大家跟我们一块儿来剪辑这个视频,如果你们有说完以后觉得不适合播出的,那就把它拿下来。”

  “啊?”陆严河诧异地看着李真真,没想到她突然提出这么一个想法。

  李真真说:“我是认为,这个机会其实挺难得的,正好遇到这么一件事,而大家又都是年轻的艺人,如果能够通过坐在一起讨论一下这件事,也能够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视角。我们可以不用去做肯定性的或者是否定性的看法,仅仅是表达在这件事上,大家在思考什么。”

  陆严河看着李真真认真的表情,心想,好的,那个理想主义的、人文气息浓厚的李真真又来了。

  这样一个特辑,能不能拍?

  陆严河其实是被李真真给说动了。

  “大家举手表决吧。”彭之行说,“或者完全不愿意参加这个部分的,就直接离开,我觉得真真姐说得没错,我们如果不去讨论它的是非和对错,仅仅是表达在这件事上,我们在思考什么,我觉得我还是有一些想要说的话。”

  李治百耸耸肩膀,说:“我无所谓,导演要拍,我就拍咯,记得给我加钱,突然拍一个特辑,这事可是没写进合同里的,虽然我乐意说,但我不乐意打白工。”

  李真真听了李治百的话,哭笑不得。

  “行。”

  李真真说:“那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以后,我再来问大家的意见,到时候愿意说的人,我们就准备一下,直接录。”

  李真真直接离开了,回到工作间,她第一时间是给冰原视频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这个特辑的事情,第一,明天上线,第二,加钱。冰原视频的负责人一听,都懵了,随后就说了一句话,只要她能拉着艺人们讨论出一期这样的特辑,就按正常的价格,追加一期的钱。李真真满意地挂了电话。

  陈必裘等她挂了电话,问:“你不是一向不喜欢蹭热度吗?”

  “这种全民都在讨论的事情,不是蹭热度,我们不讨论,反而不正常。”李真真说,“而且,我也是认真的,咱们节目这些艺人,一个比一个主意大,都是平时会思考很多的人,又都这么想要聊这件事,只是顾虑多,那我推他们一把,双赢。”

  陈必裘笑了笑,说:“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但我要说,这个时机抓得好。”

  李真真比了一个耶。

  -

  温明兰事件愈演愈烈,站出来帮温明兰说话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三岔口》剧组和周丽娜却始终没有出来回应这件事,颇有一副要以沉默态度将这件事的热度拖掉的架势。

  然而,这件事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当《年轻的日子》这档热播了两期的节目突然宣布将在两个小时之后上线特辑,由《年轻的日子》嘉宾坐在一起讨论这件事,瞬间将本来就热得不停冒泡的锅子,直接砸穿了锅底。

  -

  陈梓妍在电话里问陆严河:“你是为了帮明兰说话吗?”

  “也不是。”陆严河说,“我们都没有去支持任何一方,只是在讨论我们对于这种事情的态度,演员和剧组的关系,演员遵守的职业底线,以及剧组应该遵守的规则。”

  “那还行,李真真突然搞这么一个特辑,本来我是不愿意你参加的,太敏感,你和明兰都是我带的艺人。”陈梓妍叹了口气,“但是李治百和颜良都参加,你不参加,反而显得突兀。”

  “争议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觉得真真姐有一句话说得很对。”陆严河说,“对一个艺人来说,不怕没有争议,怕的是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记得你,而做一档节目,如果怕争议,畏手畏脚,那要顾忌的东西就太多了,什么都做不出来,无论说什么话,都会冒犯到一些人,我觉得她说得挺有道理的,而且,我们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要不要参加这个特辑拍摄的时候,最后也达成了一致,这件事发生了,它已经不仅仅是温明兰和《三岔口》的事情了,演艺圈这两天有好些人都发声了,我们也一样有我们的态度。”

  陈梓妍:“发声会给环境带来改变,但享受环境改变红利的人未必是那第一个发声的人,枪打出头鸟,这点你还是要记住的,别冒冒失失,张口就来,李治百有这么做的底气和资本,他从出道以来就是这样,口无遮拦,所以即使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大家对他的容忍程度也很高,可你不一样,你是高材生,是振华的学生,形象太好了,这也是一种束缚,因为大家对你的容忍程度会更低。”

  陆严河嗯了一声。

  《年轻的日子》特辑一经播出,果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除了宋林欣的经纪人坚决不同意她参加这个特辑的录制,《年轻的日子》其他嘉宾都参加了录制。

  没有人直接说他们支持温明兰还是支持《三岔口》,只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可是,观众会解读,会联想。

  几乎每个人的每一句话都被截图出来,做了各种解读,发酵。

  《年轻的日子》这档节目也好,陆严河他们这些表达了自己想法和观点的艺人也好,都以乘坐火箭的速度登上了热搜。

  而且,一挂就是两三天,到《年轻的日子》都录完了,热搜都还没有下去。

  这个热度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更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一个热搜词条突然冒了出来:《三岔口》到底还要装死到什么时候?-

  “这是梓妍姐的手笔吗?”李治百问。

  陆严河摇头,说:“不知道,但是应该不是吧,梓妍姐不像是这种会在明面上跟他们开炮的人。”

  按照陈梓妍以往的行事作风,她都是直接下狠招,逼对方就范。像这种直接买热搜词条质问《三岔口》剧组的行为,看起来犀利无比,但《三岔口》已经在网上被嘲讽好几天了,哪里还怕新一波嘲讽?本质上还是这样的东西,有点声势大、火势小的意思,不是陈梓妍的风格。

  李治百问:“那如果是梓妍姐,她会怎么做?”

  陆严河说:“我也不知道啊,要是我能够猜到梓妍姐会怎么做,我就可以出师了,不用经纪人了。”

  李治百:“那如果你是温明兰,你会怎么做?”

  “我是温明兰?”陆严河想了想,说:“我会找梓妍姐跟剧组交涉,既然签了合同,我们就占据有利优势,是他们违反合约在先,不管是继续拍,还是不拍了,通过梓妍姐来跟他们沟通,可能事情就不会发酵得这么大了。”

  颜良说:“可是,这件事发生以后,温明兰的粉丝都涨了两百多万了,这也算因祸得福吧,现在大家也都是支持她的意见为主。”

  陆严河摇摇头,说:“有两面性,好的一面,当然有你说的这个,但是坏的一面也有,温明兰这种把事情都摊到台面上来处理的任性方式,会让她被很多剧组拉入风险名单,会影响到她以后争取别的戏,梓妍姐是这么说的。”

  名气变大了,对一个艺人来说当然是个好事。任性,受了委屈就干脆把台子一掀,让剧组被架到火上炙烤,这样的标签对一个演员来说,是不论对错本身,都会成为她“难搞”的支撑证明的。

  -

  节目一录完,陆严河第二天就要回学校上课。

  恰好第二天的课就是一堂社会学的选修课,任课老师就在课上提到了温明兰和剧组冲突的这件事。

  提及此事,大家都面带好奇之色看向陆严河。

  陆严河面不改色地看着讲台。本以为只是提一提,没想到任课老师竟然布置了一篇作业,让大家针对这件事,写一篇评论文章。

  一下课,就有同学过来找陆严河,询问这件事的细节,他们想要知道没有被报道的东西。

  陆严河仍然只能作无辜状,说自己不知道。

  大家就有些悻悻。

  陆严河收拾好书包,找地方去自习。

  走到半路就突然下起了雨,没有办法,陆严河只好转道去了附近的一栋教学楼,没想到跟毛佳阳正好碰到。

  “哟,严河,这么巧,你来上课?”

  “刚上完课,走在路上下雨了,我就进来躲躲。”陆严河说。

  毛佳阳点了点头,走到陆严河跟前,忽然压低声音,小声问了一句:“上次你电脑里那个木马的事情,怎么样了?找到那个给你电脑植入木马的人了吗?”

  陆严河点了点头,说:“找到了,不过,都还没有用到你帮我设置的陷阱,就因为自己的大意,被别人撞见了。”

  毛佳阳震惊地瞪大眼睛,“欸?都不是我给你弄的那个小陷阱抓住的?”

  “嗯。”陆严河仍然还是表示感谢,“但是幸好有你先发现了,那个人还撒谎,没有承认自己往我电脑里装木马的事情,只说是为了从我电脑里偷一些资料。”

  毛佳阳恍然,点了点头,说:“行,人抓到了就行。”

  他摆摆手,说:“我等会儿还有课,先上去了。”

  “拜拜。”

  陆严河找了一间没有课的教室,进去坐下,掏出包里的笔记本电脑。

  本来想先把社会学课程的评论文章写了,但是新建了文档以后,却迟迟无法集中注意力。

  给他电脑里植入木马的人是陈墨,后续他却全然不知情了,全部交给陈梓妍在跟进。

  陆严河也忍不住在想,到底是谁在指使陈墨这么做的?

  贺中会知道吗?

  给贺中发的消息,贺中一直没有回复。陆严河也没有再继续发,他并不是一定要从贺中的口中打听到什么,连陈梓妍都没有办到的事情,他不觉得自己能够办到。只是现在这种坐着等消息的感觉,让他很不得劲儿,仿佛在“坐以待毙”。

  手机嗡嗡震动了两下。

  苗月给他发来消息,问他中午有没有空。

  陆严河回:在学校,怎么了?

  苗月说:我要见一个制片人,想请你陪我一下,他要买我一本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但我之前没有相关的经验,怕被骗。

  陆严河马上回了一个好字。

  苗月既是他的同学,也是给《跳起来》写稿的作者,于情于理,在苗月向他表达请求以后,他都要接受。

  他又说:不过我对这件事也不是特别了解,你的编辑呢?

  苗月说:我没有签公司,我的编辑也不负责这些事情。

  跟刘家镇和明音这样直接跟江印出版社签了合作协议的作家不一样,苗月虽然出过两本书了,但也只是签的书约,而不是人约。

  苗月当时也只跟出版社签了实体出版的合约,其他的版权都在她自己手上。

  陆严河想了想,说:我们有一个学姐,徐明月,现在在江印出版社实习,她对这一块儿应该还是比我们更了解,不如请她一起?

  苗月:我不认识她,你能帮我请到她吗?

  陆严河:我问一问。

  没想到徐明月一口答应了。

  徐明月说:苗月还没有签出版公司吗?

  陆严河说是的。

首节 上一节 325/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