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从香江开始 第274节

  谢晋说:“改编自古华的同名小说《芙蓉镇》,也不知你看过没有,还是年代剧情片。”

  翟远默默点头:“有耳闻,演员选好了吗?”

  “这部戏是女性视角,女主角定下来是刘晓庆,男主角还在挑。”

  谢晋笑着说:“有个叫姜文的新人跟你年纪差不多大,长得比你老苍,我觉得他还挺适合的。”

  翟远心说没错就是他,可别再换其他人了!

  《芙蓉镇》这部戏要行销亚洲市场,目前有且只有刘晓庆扛得起这个担子,此时亚洲观众对内地演员大多不熟悉,但刘晓庆因为演了李翰祥导演的两部清宫历史巨片,如今俨然是华语电影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内地明星。

  至于姜文,虽然现在还是新人,但已经被谢晋在内的一群导演相中,请他拍电影还得看他心情,绝对是天胡开局。

  “咱这部戏什么时候开机?”

  “具体不知道呢,得等黄浦制片厂的款项拨下来。”

  “啧!谢老师,我是真想跟您学电影。”翟远想了想说:“您看这样成吗?这部戏我投点钱,您给我个去片场参观学习的机会,能挂个名啥的最好不过。”

  周围都是人精,哪儿听不出他这话里的意思,摆明要跟谢晋或者说文联深度绑定起来。

  不少人心里都觉得翟远多此一举。

  内地电影市场又不赚钱,李联杰的《少林寺》号称票房数千万甚至过亿,实际上跟片商没太大关系,能回本全靠外埠票仓。

  在大家挤破头想往香江市场里钻的时候,翟远却调头往内地市场里挤,多少有点毛病。

  但同时也纷纷对谢晋投去羡慕的眼神。

  老小子时来运转啊,居然搭上了香江的财神。

  谢晋一听他要投钱,眼神也亮起来:“这部戏的监制本来是黄浦制片厂的汤主任,翟先生肯出钱,我让她把监制的署名给你挂上。”

  翟远点头说了声好:“咱们这部戏预算多少?”

  谢晋说:“预算六十万,目前已经筹了一半,剩下一半等黄浦制片厂批款,不过制片厂一次性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我估计到时候里面还有十来万的亏空,得边拍边等他们去银行借。”

  身边袁和平不懂内地的行情,听到这个价格微有些吃惊。

  六十万人民币拍一部戏,拍实验短片吗?

  翟远对他解释一句:“内地演员、布景相对便宜,制作费基本都花在拍摄上面,物价也低。”

  如今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内地演员一般也只拿本单位的标准工资,最多加一笔劳务酬金。

  黄浦制片厂比燕京制片厂更有钱,开出的酬劳更高,每天会多给五块钱的住宿费和两块钱的夜宵费。

  笼统算下来,一部电影平均一年的拍摄周期,主演到手收入约莫一千五百块左右,相当于这年头普通工薪阶层三五年的总收入。

  这样对比下来也不算低,但跟外埠演员动辄几十几百万的片酬比起来,便显得有些微薄。

  “咱就别麻烦黄浦制片厂了,他们去银行贷款也挺麻烦。”

  翟远跟袁和平交头接耳两句,扭过脸对谢晋说:“这部戏我先投三十万,后续不够的话再补。”

  周围内地导演们闻言,眼中全都泛起绿油油光彩。

  谢晋也没想到翟远如此财大气粗,他心中底线还维持在十万块,结果翟远直接翻了三倍,包揽了一半的制作费。

  惊愕片刻方才开口说:“那咱们签个合同,回头等电影卖了钱再分成还是?”

  翟远大义凛然道:“不用了,我那份上交国家!”

  众人肃然起敬!

  …………

  《黄飞鸿》一场几分钟的打戏,拍到天亮还没结束。

  天蒙蒙亮的时候,剧组调来几辆洒水车,打算拍一个严振东杀了岳门主以后,独自站在雨中神色落寞,身后篝火被雨水打湿熄灭,象征其心中正义被逐渐消磨的意向镜头。

  翟远有点顶不住了,哈欠连天跟众人告辞。

  身后,一群内地制片导演相送,一个个欲言又止。

  翟远前脚刚走,众人便齐刷刷将目光落在周学军身上,摩拳擦掌:“老周,你跟翟老板熟,能不能给我们厂也拉点投资……”

  翟远对这一切懵然无知。

  坐车回酒店,心里还记着《芙蓉镇》的事,打了个电话给香江,电话那头施楠生睡意朦胧。

  “乜事啊老板?这么早打电话过来。”

  “给你个内地对公户口,用公司账户打三十万港币过来……”

  交代完施楠生,翟远倒头把自己摔在床上,打哈欠抻了个懒腰。

  “分成,分得了多少啊,不如下次让谢晋介绍姜文给我认识。”

  翟远投资三十万给《芙蓉镇》不求回报、高风亮节。

  其实也是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看好,所以捞个监制的署名就足够。

  后世这部戏在香江甫一上映,便打破了在香江的内地电影票房最高记录。

  但总票房也不过七百万出头。

  至于内地就更不必提,目前内地电影的销售模式,大头并不是票房分账,而是制片厂向外出售拷贝,一个拷贝起码需要十万以上的观影人次才能收回成本,为了将拷贝最大化利用,会有专门的跑片员四处奔走赶场,拿着拷贝到各地放映,期间万一拷贝损坏,之前统计的数据全部付诸东流。

  后世所有号称票房过亿的内地电影,其实算的都是观影人次和票价的数学题,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

  翟远曾经还问过周学军一嘴:“听说少林寺在内地赚了上亿?”

  周学军一翻眼皮:“净他妈扯淡!一部电影要是真能赚上亿,我们文联能骑在招商局头上拉屎撒尿,内地电影产业早就成了重点扶持项目,不至于制片厂要去银行贷款拍片。”

  这个逻辑比翟远自己瞎琢磨要清晰不少,立刻释然了。

  果然想在内地拍片赚钱还得再等几年。

  九十年代是个分界线,零八年是个大分界线、一二年是个超级分界线……

  再往后就迎来了大洗米时代,内地电影产业开始烈火烹油,白手套层出不穷,姓赵的姓范的和姓贾的三代接力,大办洗衣房事业。

  熬吧。

  翟远躺在床上胡乱琢磨,现在先在内地混个脸熟,静待将来时代的马车开过来,搭个顺风车就好。

  …………

  5月24日。

  《黄飞鸿》的拍摄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

  另一部《僵尸先生》也准备得差不多,许官英不紧不慢从香江赶过来,跟师父林正英、师兄尊龙会师。

  “许官英都来了,怎么我的关芝琳还没来?”

  许官英在翟远心目中,远不如十三姨重要,剧组人齐以后,他和《僵尸先生》的全体成员们拍了张合照。

  照片是前两天施楠生回电时,要求他必须拍一张邮寄回香江。

  具体原因没讲。

  翟远拉过一旁的许官英问:“官英哥,香江那边最近有咩大事发生?”

  许官英笑道:“之前报纸上讲,翟先生你在内地遇害……就是那个不吉利的意思。”

  翟远脑子转了转,结合施楠生遮遮掩掩问自己要照片的举止,立刻猜到七七八八。

  这女人为了给徐勀的《隐形女》造势,把我豁出去啦?

  翟远也不知道在互联网没兴起的年代,自己算不算华语电影圈子里,第一个‘被死亡’的电影人。

  “各单位注意,明天开机《僵尸先生》正式开拍,那个谁,你去买点酬神用的香烛元宝、公鸡红布,今天先拜一拜四方……”

  拍完合影,刘振伟拿出导演架子使唤场务。

  开机酬神也是香江电影人的传统,周围员工习以为常没什么反应。

  翟远何等养人?敏锐的洞察力瞬间感觉到不妥。

  看了眼身边的周学军,果然对方脸色有些尴尬,欲言又止。

  翟远当即走上前去,一脚踹在刘振伟屁股上:“酬咩神啊!不要在我面前搞封建迷信这一套,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

第276章 过场

  早年间摄影器材落后,为了防止过曝要用一块布蒙住机器,摄影师钻进去拍摄。

  而后传到电影圈,剧组担心拍摄时胶片被里面的零件划伤,但又无法预防,于是便琢磨出用一块红布蒙住机器‘镇邪’寻求心理安慰。

  港人迷信,这个简单仪式演变到今时今日,更被赋予了保平安、赚大钱的各种意义,神秘色彩愈发浓烈。

  香江那些讲究的剧组,开拍前要先请师傅算个良辰吉日。

  当天如果艳阳高照,就叫鸿运当头,如果天降暴雨,则说是遇水则发,总之得讨个好口彩。

  正式开机时,更要摆香桌香案,用罗盘测算出朝拜方向,全组人员依次上香拜拜,至于拜的哪路神仙倒没有一定之规。

  开机以后,女演员是万万不能碰摄像器材的。

  因为她们属于‘阴人’,碰了器材或者坐了摄像师的椅子,大不吉利。

  无线最重这一套规矩。

  除了开机仪式,关机也要祭拜,明明剧集已经杀青结束,非得算个好日子再宣布全员解散。

  “翟先生,我们拍《僵尸先生》这种灵异片,一定要做法事跟好兄弟们借光,否则惹到他们不高兴会很猛的!”

  刘振伟倒是安抚好了,旁边的摄像师又凑过来给翟远科普,语气言之凿凿。

  “挑!四九城天子脚下,国运镇压一切牛鬼蛇神,什么好兄弟敢来这里露头?”

  翟远撇嘴说了句,又拍拍对方肩膀:“用心做事,等拍完这部戏,多封个大红包给你!”

  还是真金白银最实际,做出这个承诺,接下来便再没有人讲神神鬼鬼那一套。

  周学军看他三言两语搞定众人,笑着走上来说:“国运镇压一切牛鬼蛇神,小翟这话说的深刻啊。开机仪式这种封建糟粕的确应该扬弃,我们内地电影人就从来不搞这一套,也没听说西方有这个流程,全是瞎胡闹。”

  翟远不置可否的笑笑:“再看吧。”

  八十年代内地电影还没有商业化,导演和制片厂拍摄电影,那是为了满足大众娱乐的上层任务,自然不会也不能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仪式。

  等电影商业化以后,大导儿们把这一套融入宣发流程,那排场可比香江影人气派得多。

  剧组人齐。

  租了两辆面包车拉着他们奔赴取景地。

  翟远坐在周学军的红旗车里说:“老周,下午有空跟我去买辆车呗,总让你当司机不合适。”

  “你在内地没有挂靠单位,买车要去物资局开票填表,工商那边估计还得要介绍信,耽误工夫。”

  周学军握着方向盘目不斜视,嘴里笑着说:“我开公家的车拉着你跑跑得了,别脸皮薄怕给我添麻烦,没什么不合适的,我这也算是接待外宾的工作嘛!”

  翟远笑着附和两声,看了眼一旁化好精致妆容的李赛凤,幽幽叹了口气。

  心想我买车倒不是怕给周学军添麻烦,主要身边多这么个电灯泡,干啥都不方便。

  周学军也没个当电灯泡的自觉,犹自半开玩笑说:“你给谢晋导演《芙蓉镇》投资的事传开了,好家伙三十万港币说给就给,搞得这两天不少人拿剧本登门,让我约着跟你这位财神爷见一见面。”

  三十万港币论此时汇率来算,其实不及人民币值钱。

首节 上一节 274/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