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263节

  “哈哈哈吴导和宁导预测的票房,都是我最希望的结果。其实这次拍科幻喜剧,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新挑战。

  我前些天还和韩董讨论着,万一票房不好怎么办,我得亲自向韩董登门谢罪。现在我放宽心了”

  周星池在香江习惯了收放有度、低调行事,如今却在内地这片他渐渐熟悉的新土壤上,罕见地放声笑了出来。

  “周导说笑了,我们一贯支持有才华、有追求的导演,就算赔点也无伤大雅.”

  韩三评乐得合不拢嘴,赶紧接过话茬。

  场面其乐融融,台下一阵会心笑声。

  此时一个青年记者从人群中举起麦克风,声音略显兴奋:

  “吴导,您刚才在看片过程中很专注,也在映后第一时间给出‘两个亿票房’的评价,那我想问您,您对《长江七号》作为‘科幻+情感’结合的尝试怎么看?

  您自己也正在筹备科幻片《火星救援》,是否有共鸣?”

  这个问题,吴宸闻言微微一笑,终究不是《火星救援》的首映礼,自然还是要询问一番的,眼神像旁边的周星池示意了一下。

  后者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口拿起话筒:“我还打算映后和吴导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没想到让你们给提前说出来了.”

  “哈哈哈!”

  气氛推至热烈巅峰,媒体闪光灯频频闪烁。

  吴宸稍稍收了笑意,声音平稳而笃定:

  “我个人一直认为,真正打动人的科幻片,永远不是‘设定’,而是人。”

  他停顿了一下,现场话筒前,许多媒体已自动按下了录音键。

  “《长江七号》看起来是部亲子喜剧,包装上是科幻,其实核心是情感。

  一个父亲的窘迫与体面,一个孩子的孤独与成长,这是人类永恒的母题,只不过用了一只外星生物来投影罢了。

  科幻,不是展示遥远的科技炫技,而是用未来的视角,映照我们今天的困境。”

  台下安静了几秒。

  一个中年影评人轻轻点头。

  吴宸继续道:

  “我希望未来的华语科幻,不是永远追赶视觉奇观,而是能提出命题,哪怕是虚构的世界,也得让观众回头看完之后,会在真实生活中停下来想两分钟:‘如果我在那儿,我会怎么做?’

  所以我个人认为周导的《长江七号》就做的挺好的,笑中带泪,是一种极高难度的表达。把很多‘说不出口的爱’变成了银幕上那只外星狗的动作,那是一种沉默的温情,反而比喊出来更强烈”

  “我希望我的科幻,也能安静地说点什么。”

  话音落下,闪光灯齐齐响起。

  “厉害!”周星池拍着手鼓掌,忍不住朝韩三评感慨着,“韩董,《火星救援》首映礼,也给我发一张邀请函”

  “哈哈哈,好!”

  “.”

  当晚的影视媒体纷纷报道着《长江七号》的首映礼,吴宸以及宁浩的票房预估自然也被媒体拿来当吸引流量的标题:

  【吴宸、宁浩齐齐预言《长江七号》票房,破亿不止,还要达两亿,周星池笑称“放宽心了”.】

  【《长江七号》首映,吴宸点评周星池:‘科幻是映照今天的困境’.】

  【《长江七号》首映笑中带泪,获好评,吴宸一句‘两亿票房’引爆市场期待!】

  翌日清晨,落地窗半开。

  香江一月的晨光洒在桌面,淡金色的茶汤晃动着,窗外远处的游艇正缓缓靠岸。

  向太端着一盏茶,眼角余光瞟了眼桌上的《明报娱乐》。

  头版印着“《长江七号》首映爆满,吴宸发声力挺周星池”的大字标题,下面配的正是周星池与吴宸笑谈科幻的照片,底下还有韩三评大笑的镜头。

  “哼,他还真是会找靠山。”向太放下茶盏,语气冷淡地开口。

  一旁正擦着袖口的向崋强抬头看了她一眼:“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以后永盛不会再跟他合作。”

  “他明显是踩着你,我们上的岸啊。”

  向太声音稍重,带着一丝压抑的恼意,“别忘了当初是怎么回事,他自己拍烂了《大话西游》破产了,亏了,怪谁,我们也亏了。

  我们不就是《少林足球》没帮他嘛,现在倒好,翅膀硬了,《功夫》不给我们投,《长江七号》更是一句话没坑声,在内地抱上韩三评,就不回头了”

  向崋强没有接话,听到《少林足球》几字,不由想起当年他给周星池的一句话:

  “谁还敢投你?你拍电影没人懂,你懂市场么?”

  没想到这句话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正中眉心。

  只是内地是内地,香江是香江,两边规则不一样,周星池有了韩三评撑腰,他也无可奈何。

  而如今香江北上趋势已经不可阻挡,香江影视业亦疲态尽显,他也得想想该中国星和永盛未来要和内地哪边合作

第325章 改名,等待

  清晨,京城的天光已大亮,薄雾宛如一层轻纱笼罩在朝阳区的街道上,风透着寒意,吹得路边树枝细微颤抖。

  报摊旁,几位穿着棉服的年轻人正在围观新到的纸质报刊,手指上沾着冷意,翻动着印着油墨香气的新页。

  “快下雪了。”吴宸下了车,手指在掌心轻轻搓了两下,抬头看了眼天色,低声念了一句。

  他目光一扫,便看到了路人买的张报纸上醒目的标题,上面还有他的名字。

  不用猜他都知道肯定是首映礼上他说的那些话。

  吴宸笑笑,径直走入不远处的办公楼——先涛数码。

  公司门口新刷的玻璃在晨光下泛着青亮的反光,而前台看到他进门时,赶忙起身鞠躬致意。

  这一趟他来,一是为了确认《画皮》的特效进度,因为路阳跟他说,《画皮》特效已经做的七七八八了,大概还有一两个就能完工。

  二是为先涛数码的改名事宜,毕竟时间也差不多了。

  会议室内,前台已经端上了两杯热茶。

  白瓷杯中腾起一缕蒸汽,茶香氤氲,与屋外冷意形成鲜明对比。

  阳光透过半开的百叶窗斜斜洒在会议桌边缘,映出柔和而庄重的光影。

  朱家欣坐在吴宸对面,听到吴宸的话,手扶着茶盏的杯沿,脸上神色复杂。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

  “吴董定了什么时候?”

  “《画皮》上映前吧.”吴宸抿了一口茶,先涛数码终究是过去,不可能一直留着这个名字。

  “我明白了,还得谢谢吴董,这一年来的平稳过渡,不然兄弟们都得四处找活干”

  终究是吴宸保下了先涛数码。

  他很清楚,若是按照先涛这样发展下去,十有八九就是破产,彻底被人打包收购,底下的人大概率都得重新找工作,如今已经是很好的局面了,他也还有最后一点小股份在。

  说罢寒暄几句,吴宸便亲自前往特效工作室,查看《画皮》的最新画面。

  审片厅里安静得几乎能听见设备运转时微不可闻的低鸣。

  光线昏暗,唯一亮起的,是前方银幕上的画面。

  小唯独自坐在房间中,暗红色的纱帐随着窗缝透入的风轻轻晃动,屋内点着昏黄的油灯,映照出一层暖而不安的光晕。

  她背对镜头,缓缓转过身。

  她的脸依旧是那张清丽脱俗的人类少女之面,眼神空灵,唇色微泛苍白。

  然而,当她走近铜镜,在灯下凝视着镜中的自己时,整段画面开始被一种压抑而不祥的氛围笼罩。

  接着,她抬起手。

  她那双本应纤细柔和的手指,指甲在一瞬间细微变形,宛如兽爪般轻轻一翘,随即

  “刺啦!”

  没有鲜血,没有痛苦,只有一层极薄、极光滑的人皮.

  这里主要是细密的毛发、皮肤纹理、睫毛根部的接缝,全都在高精度CG特效下展现得栩栩如生,没有违和感。

  随着最后一块“人脸”落入盆中,镜头缓缓拉近。

  吴宸坐在屏幕后方,目光灼灼,手指轻敲着膝盖:“不错。”

  比起原版那种略显粗糙的转场式变化,如今的呈现更细腻、更压抑,也更真实,质感很强。

  而且之前的《画皮》总有股小家子气,如今则是更为厚重许多。

  整体场面都有这个感觉。

  路阳十分激动。

  没想到第一部电影就是大制作,而且感觉质感棒极了,迫不及待地追问:“吴导,后期可能三月份初就能彻底完工了,档期你觉得什么时候合适?”

  “档期啊。”吴宸思索了一下,“这样,避开奥运,要不就到六七月份暑假档,要不就接近国庆节,不要在奥运期间就行。”

  在奥运会期间上映,无疑是自找死路,全民都只有一个焦点,哪怕电影再好,也得打对半折扣。

  “明白!”

  “嗯,这个你和庞制片、向灼、陈国伟他们好好商量一下,上影那边估计也有想法和意见,你们多沟通,具体由你们定”

  “明白,对了,吴导,我刚打听到庞制片升职了,好像就前两天升的,现在是宁影厂副厂长了。”

  “哦!”吴宸眼眸一亮,升职可能是前两天升的,但是升职定下来这事不可能是前两天定的,随即拍了拍路阳肩膀。

  “下次庞厂长过来我们这,让他请我们吃饭,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提前说说”

  “哈哈哈,好”

  “.”

  晚上,此时无论是娱乐媒体、圈内还是部分影迷和网友都显得有些期待,气氛热烈。

  因为诸多媒体前两天已经在烘托气氛了,再加上《黑牡丹》进入九强,很多人都知晓今晚奥斯卡的最终提名名单要公布了。

  如同五年前的《英雄》一般,关注度极高。

  夜色在窗外悄悄降临,京城的天色灰中透白,空气中仿佛浮着一丝雪意。

  别墅里暖气开得正足,客厅内却多了一份难得的安静。

  电视没有开,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摆在茶几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停在奥斯卡官网的首页,时间定格在22:08。

  刘伊菲窝在长沙发里,裹着一条薄绒的灰色毛毯,穿着松松垮垮的深蓝色棉质家居服。

  她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却又神情专注,一边刷新页面,一边从茶几上的玻璃果盘里捏起一瓣剥好的砂糖橘送进嘴里,咬下那一口,汁水在唇齿间弥散,她却几乎没意识到味道,只是小声咕哝:

  “怎么还没出来开始公布啊”

  一旁,吴宸正半倚在单人沙发上,手里捧着的是一本科普文,《黑洞与时间弯曲》。

  书页边角翻旧了,封面光泽褪去,正是基普·索恩的那本理论畅销书。

  比起激动或焦灼,他的状态近乎悠哉。

首节 上一节 263/3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