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第355节

  如果说公开搬运发在大众论坛上,那集团就会出手对发布者进行追责了。

  因为说到底,这是帝豪集团的知识产权。

  做实验,做调研是非常花钱的。

  不只是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做实验才花钱,社会人文实验的花费也很大。

  哪儿有那么多的路人愿意配合啊,不给点钱谁愿意陪你做实验。

  有些人文实验耗时很短,但需要不菲的资金。

  有些实验的追踪年限很长,需要投入不少的时间和人力,每年都会更新一次数据。

  而有些实验调研又好比太空天文台,需要永久追踪观察更新数据,尽量避开时效性。

  帝豪集团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就不知道占多少了。

  用老东西的话来说,几十万几百万就换一个堪比物理公式一样恒定不变的真理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由于资料库的内容庞大繁多,苏澄只能优先挑着经典案例和理论去Copy。

  光是偷资料苏澄就弄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整理出来以后放在一个压缩包里发给了赵鹏。

  怎么说呢。

  苏澄现在心里的感觉就好像是《猩球崛起》里的凯撒,偷偷把老爹存放在冰箱里的智慧药剂偷出来给其他那些未开智的猩猩吸了。

  这个比喻有点难听,但心境是类似的。

  苏澄不怕别人比他聪明,比他懂得多,能为他所用,苏澄就赚大发了。

  哪一个元帅手里没有几个得力的将军。

  邮件里,苏澄简单向赵鹏交代了一下这些秘籍该怎么去学。

  他不会像老东西那样强制要求都强制的写一份什么读后感或者收获感悟之类的,但要求他们在学到一个东西以后尽量用起来,也就是去思考。

  没有案子给他们做,但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思考,看哪里的事件背后有这个逻辑,自己去找自己去发现。

  强制的力量是最虚弱的,跟主观能动性比起来是脆弱不堪的能量。

  其余的东西就没什么了。

  他暂时不会在Shadow公司露面,起码老东西在死之前能不露面也不露面,就算要露面也是通过顾问的身份。

  万一被老东西查到派兵给他还未成长起来的力量围剿了就完蛋个球的了。

  在晟跃方面。

  苏澄的七组一直在筛选浩瀚如海的卷宗。

  他自己本人也在筛选,不过他的关注点在于哪种资产适合他本人收购。

  什么石油化工、医疗器械、大宗库存之类的苏澄一律不关注,他没那个本钱,正常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这些资产在到晟跃手上之前肯定都已经经过集团层层筛选过了,各行各业的专家都评估过以后才被定性为不良资产,是需要尽快脱手处理的东西。

  对于其他集团公司收购可能有点价值,但对于苏澄这种想要创业的来说接手没有任何价值。

  他的第一炮必须要打的响,所以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苏澄关注的是那些价值不高,但是有非常庞大潜力的资产。

  可以放宽条件有一定的负债,但这个数越少越好,必须让他看到潜力。

  几天下来。

  苏澄关注了几个资产,不过都差那么点意思。

  稍微出点钱出点力也能赚点,但性价比没那么高,也就是个辛苦钱。

  其他超过千万的资产苏澄就没看了,他买不下来,即便全部买下来了也没钱运营,后续的压力很大。

  就算贱卖也要100块钱的东西,苏澄想要1块钱买了那是肯定不可能的,老东西知道了不得整死自己啊,起码也要给个七八十,视情况苏澄甚至还得多少给点溢价。

  最后还真给苏澄筛出来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卷宗。

  产品的名字叫《I Tell You》。

  “我告诉你?”

  苏澄记得他去同样叫这个名字的网站下载过镜像的纯净Windows系统,还整上同名了。

  这并不是实体资产,而是一款互联网APP。

  这个资产并不是实体性质,但却具有一定的实体属性。

  近些年电商平台疯狂发展,用户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而《我告诉你》主要就是一款针对全网电商平台上架商品的一款监控软件。

  它的作用是监控和记录某个商品近12个月以来的价格,还会智能的区分商品链接。

  同链接商品价格,不同链接相同商品价格,不同链接不同平台相同商品价格全都进行了整合,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心仪商品的价格走势。

  卷宗上有写,这是集团某个金融公司的K8副组长通过‘前进者计划’成功开发出来的一款产品。

  “妈耶。”

  “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当时就拿了不到200万,直接就给干出来了。”

  “估计没少带着团队加班加点的冲刺。”

第287章 偷老爹点钱没什么的吧

  苏澄觉得原创团队应该一开始并不是为了赚钱去的,不然也不会取《我告诉你》这样带有免费资源工具站的名字。

  他们可能更想改变网络上的购物消费环境,所以才创建制作了这么一款产品。

  该产品推出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做过任何宣发,短短一年时间就从一款小众精品软件成长为了大众化的软件,积累了超高的用户体量。

  但很快这种反响就引起了几家头部电商平台的注意。

  因为《我告诉你》的功能性实在太强大了。

  什么优惠券、补贴、满减、好评返现、这省钱卡那极品卷,有时候还得让消费者去浇水种地收菜才能拿到卷等等等等。

  最后消费者发现自己费尽心力去计算优惠,这卷那卷的叠起来……诶?怎么还不如上周直接买的价格?

  商家和平台在背后对消费者玩什么套路都无所谓,只要你不是史低价的那我就不买。

  中文互联网不允许存在这么牛逼的软件。

  这种极高的透明性严重地“侵犯”了电商平台原本触手可及的利益。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更新了反爬虫系统,甚至还要求自家入驻的商户经常更换链接,并且在平台内部也进行了技术性的调整。

  我不让你爬我的网站,你没数据怎么更新?

  总不能手填吧?

  为了堵住舆论的影响,平台自己更新了一个“价格趋势”,但只有一个月内的价格趋势,且不计入满减卷。

  那这图有和没有没啥区别,常年都是一个价。

  可以说《我告诉你》还没来得及商业化就失败了,客户正在一点点流失。

  从苏澄的标准来判定,《我告诉你》其实并不能定性为‘不良资产’。

  准确来讲,该产品处于良性和不良的边缘地带。

  因为产品现在还有很多用户没有卸载,但下滑的速度很快,可能三五个月以后,就是严重的不良资产了。

  给这份卷宗定性的“审判员”没有名字,只有一个集团内部的代号【AT10867】,只有总部知道前一个定性的人是谁。

  苏澄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做事非常保守且具有前瞻性的同事,而且在集团的职务应该不低。

  起码K15以上才能有这样的水平。

  严格来说,这位同事的定性没啥大问题。

  按照标准流程,他们晟跃是除总部以外的最后一道关卡,就是负责重新梳理卷宗,查漏补缺。

  如果与前者的意见不一致,可以给出一定的改善方案,由总部再进行评估后续的改善方案是否有可行性。

  如果有的话那就按照方案执行,如果没有的话就同意前者的处理意见,或者给出自己不同的处理意见。

  流程能走到咨询公司手里的卷宗,基本95%以上的资产直接同意前者的处理意见没有任何问题。

  要是能改善相关的问题,以低成本的价格扭转乾坤,那就是晟跃的一笔功绩了。

  晟跃这道程序干的是这个事儿。

  苏澄对这款软件颇有兴趣,他脑子里已经产生了许多可以落地执行的改善措施。

  不过他并不打算上报龙若璃和总部。

  苏澄想直接便宜卖给自己的Shadow公司,然后由他自己来做。

  在当天的组内集体讨论会议上,苏澄单独把《我告诉你》这项集团资产拿了出来,想让大家公开讨论。

  众人对这款产品的分析和看法都挺一致的,几乎全都同意上个大佬的数据评估,几乎没什么争议点。

  因为《我告诉你》这款产品严重地依赖网络爬虫,电商平台做了反爬措施那就判死刑了。

  假设手动爬数据太消耗人力物力,投入产出比极低,更何况人力爬根本爬不动这么庞大的数据。

  唯一在意见方面有出入的地方就是这款产品的建议处理价格。

  《我告诉你》能尽快脱手是最好的,不少人的意见是在价格上可以再打一些折扣。

  这家子公司还没来得及商业化就死掉了,账上虽说没钱,但也没欠薪,几十个员工的社保薪资照常发,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不如现在就直接将他们遣散,根据他们的个人意向看是回集团工作还是其他怎么选择。

  如果愿意回集团工作,总部应该会将他们派到互联网方面的公司就职。

  不过根据他们的履历和所达成的成绩,这个团队可以再申请一次前进者计划,再找集团拿一笔钱创业。

  目前《我告诉你》最值钱的是积累起来的用户和日活。

  虽然用户在不断的下降,但依旧有很大的体量。

  至于为什么要在价格上打折扣,是因为软件没有任何功能性了,用户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流失。

  现在还没卸载的用户只不过还没发现端倪而已,原创团队在app上发布了一则[正在修复和调整]也留住了一大部分用户,希望以后能够继续使用。

  但这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只有行内人士才知道这款产品已经进棺材了,现在拖住用户只不过给集团一点时间看怎么处理。

  所以在这个窗口期尽快找到一个好买家才是最优解,能够最大程度地为集团挽回损失。

  简单来说一句话。

  时间拖的越久,用户流失越多,产品越卖不上价钱。

  前辈给的意见是650万左右,但这个数字只是大致估计,苏澄等人要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判断力给出一个更专业的数字。

  有说500万便宜甩卖,也有说700万,还有人说先报价1000万,最后给到六百就行。

  反正只要价格超过220万的创业基金以及一年的团队薪资,集团单从成本经济上就不亏什么钱。

  能多卖肯定多卖,因为他们现在代表的是集团的利益。

首节 上一节 355/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