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从港片开始 第443节

  武爱国笑吟吟开口:“不过,也不要仗着有些武艺,就欺负人!”

  “我不是那样的人!”

  李奎勇冷哼出声,下意识瞥了自家亲爹一眼,明显有那么点子心虚。

  谁不知道,你丫就是学校一霸啊?

  “记住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武爱国轻笑道:“你依仗武艺欺负人,就不要怪实力更强的人,用武艺欺负你了!”

  “不要不服气,你打得过我身边这大高个么?”

  “告诉你,他练的是外门硬功铁布衫!”

  见李奎勇一脸的不服气,武爱国哈哈一笑,悠然道:“不用比,你俩的体型还有力量差距太大了!”

  这时候,李奎勇的父亲做好了笔录,过来对武爱国又是一通感谢。

  他哪能看不出来,武爱国才是这一片公安同志的头头,身份铁定不一般。

  能耐着性子教导大儿子一些道理,自然算是恩情了。

  “拉蜂窝煤的话,最好还是用板车!”

  武爱国提醒道:“不要舍不得放手三轮车,这玩意要是出了问题,估计你也不好受!”

  “我明白,我明白的!”

  李奎勇的父亲连连点头表示明白,这才在公安同志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将沉重的三轮车推走。

  等到傍晚返回派出所的时候,偌大的院子里已经蹲了差不多五十来人。

  这一次的扫街行动,绝对属于相当成功的范例。

  要是汇报上去,搞不好派出所能够得一次集体三等功,抓住的三只手实在太多了。

  若是换做平时,想要抓住这么多三只手,可不是说着玩的事儿。

  而让他们在外头继续晃荡,还不知道要祸害多少寻常家庭,可不就是大功一件么?

  只是,因为抓捕的过程中出现了伤亡,所以派出所的气氛相当压抑。

  见到老李的时候,这位的脸色也是十分沉重的。

  说明了一些具体情况,武爱国并没有在派出所多待,直接告辞离开了。

  没过几天,街道直辖的卫生清理队,就多出了近五十号人手。

  由派出所的公安同志亲自监督,开启了鼓楼街道的卫生清理活动。

  按照陈主任的说法,不将鼓楼区域的整体卫生提升一个档次,这些卫生清理队的成员,就别想轻易离开。

  这厮,也是一个狠角色。

  时间缓缓就到了九月,原本在胡同到处撒欢的小屁孩们,都要开始上学读书了。

  原本闹腾的胡同,在上课期间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修理厂这边,倒是没有职工子弟上学压力。

  绝大部分职工,都是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年轻。

  就是家里早早就说好了亲事,一时半会也还没来得及造小孩。

  修理厂这边,一如既往的生产任务不轻松。

  街道那边,尝到了开煤铺的好处。

  打算亲自采购一批手动以及机器联动模式的小型制煤器,自己招工制作蜂窝煤。

  当然,修理厂这边的蜂窝煤制造,也不能停下。

  京城这边,很快就会进入寒冷季节,对于蜂窝煤的需求量,肯定会出现暴增。

  不仅只是街道煤铺准备开始自产蜂窝煤,就是其余煤铺也差不多情况。

  实在是,以往的主力煤球肯定没啥市场,搞不好就得在这上头亏钱。

  周围居民,宁愿买更便宜的散煤,拿回家请人制作蜂窝煤,也不可能继续储备价格同样不低的煤球了。

  能怎么办?

  只能从修理厂买手工制煤器,将煤球变成蜂窝煤了。

  一时间,原本属于相当清闲工作的煤铺职工,变得怨声载道好不郁闷。

  就武爱国所知,私下里亲爹武志没少挨骂。

  而修理厂的生意,却是一天比一天火爆。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工厂的生产都是有计划有指标的,不是说想转变生产方向就能转变的。

  旁人又不是傻子,怎么看不出蜂窝煤还有蜂窝煤炉子的广阔市场?

  还有各种制煤器,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那些老工人看一眼就能明白怎么制作。

  可偏偏,没有生产计划就是不能生产。

  也是如此,修理厂起码还有三个月的爆火时间。

  此时的修理厂,正式职工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可以说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了。

  武爱国提醒了亲爹武志,账面上不要留太多现金,此时正好可以将修理厂好好修缮一番。

  起码,也得有一个正规工厂的样子不是。

  之前,不管是厂房还是其它建筑,都是随便糊弄一下就弄好了,眼下是不能继续这样了。

  武爱国问得很直接:丫的你还想不想继续进步了?

第561章 打一巴掌给颗甜枣!

  这时代,工人才是主人!

  把厂里的一百多号职工安排妥当了,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来自外头的觊觎。

  修理厂的书记,还有工会主,席都到位了,可那又如何?

  别看亲爹武志经常泡车间,亲自参与一些产品的研发,可修理厂依旧牢牢把持在他手里。

  没人是傻子!

  正处于迅猛爆发状态的修理厂,不说上下一心,起码还没有出现那么多的内部倾轧。

  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厂子发展得越好,对于他们这批元老职工就越有利。

  书记想抢权,自然得分润好处。

  可他拿什么分?

  谁不知道,修理厂能有眼下光景,都是依靠厂长那聪明的脑子鼓捣出来的。

  一些事情,武爱国都是通过和保卫科小弟谈话的方式,在厂子里传扬出去。

  修理厂的优势,也就是最后小半年时间。

  等明年重新编排生产计划,那些有实力的工厂,估计都会开始生产蜂窝煤,以及各种制煤器,还有蜂窝煤炉子都不会放过。

  到时候,修理厂的生意将会一落千丈!

  最多,也就是混个温饱不难,可想要和眼下的红火状态相比,别做梦了。

  此时的修理厂,依旧只能算是个草台班子。

  许多国企的配套设施,都没有影子。

  若是没了眼下红火的景象,怕是以后不能保障有完善的福利待遇。

  比如医疗报销,比如分房之类的基础福利。

  武爱国把话说得很明白:反正亲爹有技术,又懂管理,在修理厂待得不开心了完全可以另起炉灶么。

  只要他还有足够的能力,相信街道方面会给于足够的支持。

  甚至,他猜测街道方面,还巴不得如此。

  到时候,武志另建一个有前景的工厂,还能再安排数十上百个胡同子弟进去。

  可这样的传言,却叫修理厂职工心生警惕。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就是武厂长还是老实待在修理厂的好。

  与其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另起炉灶,还不如将修理厂发展壮大。

  有众多工人的支持,谁也撼动不了武厂长的地位。

  敲了一闷棍,自然就要给颗甜枣了。

  那就是,武志有意对厂区,还有宿舍以及众多后勤单位,进行统一的筹划和建设。

  这下,工人们的热情就燃烧起来了。

  厂房的规划建设,或者说卫生状况可以先放到一边,反正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可宿舍的修建,就是他们最渴望的事儿了。

  京城的住房相当紧张,当然对于普通工人家庭而言。

  很多家庭,都只有二三十平方的居住面积,却是住下了一大家子七八口人。

  那真的是,把必要的家具一放,甚至就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了。

  关键是,工人家庭习惯了工厂和街道分配房屋,根本就没有自行购买的意向。

  比如武爱国家里,经济状况可是相当不错的。

  家里的面积也有三十多平方,可武爱国每次回家,都只能住临时搭建的木板床。

  这还是两个小弟武爱党和武爱军没有彻底长大,还能在一张床上搭窝。

  可当他们的年纪都大了,再加上一个武爱红,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这时候,若是厂里有宿舍可住,就是多人间也比挤在家里要强!

  在这上面,武爱国可不会给厂里省钱。

  没错,工厂规划的图纸,都是他给出的主意,然后请来设计院的专家帮忙制作的。

  绝对的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风格!

  厂房宽敞明亮,宿舍精致漂亮,工人活动中心设施齐备,医务室跟个小型医院似的。

  可能缺少二零一零年的各种电气设备,甚至就连材料都有太多不同。

  但武爱国要的就是一个亮眼!

  特别是宿舍,分为多人宿舍以及家庭宿舍!

  多人宿舍和后世大学宿舍差不多,一间宿舍最多四人居住,四张上铺下柜的组合床。

  然后就是一张长桌四把椅子,面积大概有个二十几平方,还有一个晾晒衣服的小阳台。

首节 上一节 443/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