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51节

  方唯没有直接表态,他现在很注意程序方面的事情,不想因为自己而坏了规矩。

  新任厂长很高兴,支书虽然没表态,但话里话外却表明了支持的意思,这件事应该能成。

  方唯在厂里转了一圈之后,就转身离去,顺路去各加工厂看了看。

  新林县地处偏远,基础条件不是很好,所以也限制了各家企业的发展。

  但这个问题还要一分为二的看,比如像辣椒酱厂、米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搬到异地去反而不合适。

  像家具公司就不能放在这边,家具行业需要紧跟潮流,呆在农村就不合时宜。

  五金厂居于二者之间,依然有向外扩张的需求。

  国内锁具行业的两大集散地,一个是新林县、另一个是香山。五金厂要是能做到横跨两个区域,对企业发展当然是有好处的。

  五金厂以后会把锁具公司的注册地放在香山,内销和外贸并重,应该能继续发展壮大。

  蔡桐接到了五金厂的报告,他没有急于召集大家开会研究,而是打算等秋收后再说。有了范志鹏的前车之鉴,他还是比较谨慎的。

  公司旗下各生产单位迎来了秋收,方唯也没有在办公室坐着,直接去了陈州生产基地。

  陈州生产基地又叫陈州水稻种植基地,顾名思义,这个生产基地只种植水稻。

  种植水稻肯定没有育种赚钱,但问题是稻种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而水稻的市场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之前公司集合衡州谈,也是打算建设一个水稻生产基地。

  不过衡州方面比较贪心,想引进稻种培育,所以双方到现在唯一还没有达成协议。

  来到陈州基地,方唯首先就看到了联合收割机的身影。大型机械有一种独特的美,收购效率也不是人工所能比的。

  “方支书,一路辛苦,咱们先到基地办公室喝杯茶,好吗?”

  基地的负责人迎上前来,对方邀请方唯去办公室坐会儿。

  方唯也不矫情,跑了一路还真有点累了。

  来到基地负责人的办公室,有工作人员送来了茶水,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

  主要是基地负责人在汇报,方唯仔细的倾听。

  陈州水稻种植基地这一季喜获丰收,初步估计能收获稻谷6亿多斤,实现产值2亿多元。

  “干得不错!走,我们去田里转转。”

  方唯喝了几杯茶,基地负责人也结束了工作汇报。

  于是两人又去了田间地头,方唯从地下捡起来零碎的稻谷,品质看起来就很好。

  中午。

  方唯和大家一样在食堂吃的饭,食堂的伙食还行,起码大家都吃的很香甜。菜品有荤有素,只不过饭菜的味道只能说是一般般。

  他也没有鸡蛋里面挑骨头,这个伙食在当下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没必要再挑剔。

  吃过饭他就走了,然后直奔阳山水稻种植基地。

  方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真不是蜻蜓点水。实际上以他的经验,到处看一看就能做到心里有数,几乎没谁能欺骗他。

  因为有了专职的巡视员,方唯过来的目的主要是不想脱离群众,总是坐在办公室,高高在上,实际上就很难掌握真实的情况。

  方唯在阳山水稻种植基地住了一晚,第二天中午才离开。

  阳山水稻种植基地的情况更好,最直观的感受就走到哪里都干净整洁,生产上更是一丝不苟。

  基地的各项要求都很严格,但伙食比陈州基地要好,工人们的精神风貌也要强一些。

  方唯没有当面夸奖基地负责人,而是把一些情况记在了心里。

  下午。

  方唯回到了家里,想着躺下休息一会,结果很快就睡着了。

  “老三,老三,有你的电话。”

  睡得迷迷糊糊的,方唯听见了阿姐声音。

  他随即醒了过来,然后赶紧下楼去接电话。

  “支书,销售部那边传来了消息,新凯奇突然公布新一代玉米种子上市销售,具体的销售时间就是十天后。”

  电话是蔡桐打来的,他听说方支书今儿回来了,有人看到了他的座驾停在自家的院子外。

  这一次新凯奇发布新品很突然,可能汲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新凯奇搞了一次突袭。

  “这是学乖了啊,对方公布了新品的相关数据吗?”

  “公布了,最新一代的玉米产量在1900斤到2000斤,抗性十分突出,其他指标也很出众。”

  “嗯,是有点压力,不过压力不大。咱们【玉香一号】杂交玉米,各项数据都比对手要好,新凯奇还能反了天不成?”

  方唯和蔡桐都不是很紧张,转基因的玉米种子虽然很不错,但却依然没有达到【玉香一号】杂交玉米的高度。

  作为追赶者,只要没有超越的挡在前面的高山,就注定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方唯和研究所以及作物所的技术人员,目前正在研究新一代油菜的培育。同时,他和瑶寨的育种小组还在验证变异大豆品种的可靠性。

  说实话,真的没有精力再搞【玉香一号】的升级。

  而蔡桐的下一句话正好提到了这个问题:“支书,咱们能不能尽快研究第二代杂交玉米?”

  “可以开始立项,但我要告诉你,新凯奇在玉米种子这一块,永远别想打败咱们。就他们目前的这个数据,想赶上咱们,起码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平实的话语里面却充满了霸气。

  新凯奇的玉米新品,最终的亩产肯定超不过2000斤,能稳定在1900斤之上就烧高香了。

  至于其他的数据就差的更远了,想要赶上【玉香一号】的竖屏,恐怕三年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现在方唯同意立项,研究第二代杂交玉米,等新凯奇真的追上来了,说不定公司这边的研究项目也成功了。

  到时候对手还是追不上。

  “支书,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了。你休息吧,回头咱们再聊。”

  蔡桐现在忙着秋收的事情,要不是这件事很重要,他根本不会分心。

  既然方唯很有信心,那么他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随即结束了通话。

  方唯随后看了看表,眼看就要到下班时间了,因此他也懒得再去办公室,转身走进了厨房。

  “阿姐,晚上不做饭了,咱们去县里吃饭。”

  阿姐正准备做晚餐,方唯出声拦住了对方。

  随后,方唯开车带着对方去了竹器厂招盘莲花,三个人就一起去了县城。

  “难怪之前新凯奇挖空心思想要拆散合作社,原来他们还没有死心,想把玉米种子市场的份额夺回去。”

  吃饭还是在老地方,这个酒驾开了挺久了,一直是方唯定点吃饭的地方。

  三个人没要酒,他一边吃东西一边和盘莲花说了新凯奇的事情。

  盘莲花听完冷哼了一声,觉得新凯奇不管动用什么手段,都无法再重回巅峰。

第507章 布局,建房补贴

  “现在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在种子这一块,等以后彻底放开了农产品的进口,进口玉米会横扫天下。不是说进口玉米有多好,而是它的成本足够低。”

  方唯很清楚国际巨头的路数,先是凭借成本优势大量低价倾销,等打垮了国内的种植户之后,再提价。

  其中最令他担忧的其实是大豆。

  不是他搞不出来优秀的大豆种子,而是种植上有很多难题,比如像土地不够用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他能解决的,国产大豆大概率敌不过进口大豆。

  他惟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迭代品种,一个劲的推高作物产量。

  盘莲花若有所思,大家随即转移了话题,开开心心的吃了顿饭,吃完饭才返回了家里。

  翌日上午。

  方唯正在办公室看文件,赵勇敲门走了进来。

  “赵书记,最近少见啊,请坐。”

  方唯随即起身,笑眯眯的和对方打了招呼。

  “你是大忙人,我也不清闲,咱俩哪有时间碰头。”

  赵勇笑着回应了一句,二人落座,有工作人员送来了茶水。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干嘛来了,是为了各村的住房一事吧?”

  方唯和对方寒暄了几句,便直奔主题。

  这段时间以来,各村的住房问题凸显了出来。以前的社员都分到了住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也已经成长起来,需要结婚生子,住房问题就成了大问题。

  但集中分配的住房,是公社时期和合作社时期的产物。公社撤销之后,几个合作社联合成立了瑶岭农业集团公司,这种统一分配的形式就不复存在。

  现在社员们能拿到分红,合作社留下一部分资金为大家办点实事,但像建设住房这样的福利就没有了。

  为了这事儿,各个行政村包括乡里一直在与合作社沟通,但合作社仅仅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压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情况我都知道,可有些人很不满,整天缠着村里讨要说法,干部们都很为难。”

  赵勇听了方唯的一席话,就知道这件事根本无解。

  他不禁长叹了一声,要不说农村工作难做呢?整天都是一些烦人的事情。

  “这事儿我会让瑶岭农业、各合作社联合出一个通报,讲清楚当时福利分房的历史情况,并说明这种分配制度早已取消。有住房需求的去找村里申请宅基地,自建房屋。”

  方唯随后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合作社亦或是瑶岭农业都不会承担大家的住房责任。

  现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也都是自建房,所以没有住房的社员只能自己想办法。

  有些人说不公平,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就连城市里都会取消福利分房,方唯这边也不会逆潮流而动。

  现在的问题很复杂,瑶岭农业是一家企业,不会过多的承担社会责任。

  而合作社失去了积累之后,手里的资金也只能干点小事,哪有余力建房子分配给大家?

  各行政村和乡里更没有这个义务,因此方唯打算把话挑明了,出台一份联合公告,彻底断了一些人的的心思。

  这也符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惯例,就是按照时间线一刀切,要不然没完没了。

  “明白了,那你们就赶紧发公告吧,这样的话,村里和乡里的工作也好做一些。”

  赵勇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种事就应该像方唯这样处理,要不然就很麻烦。

  接下来,赵勇和方唯聊了一会秋收的事情。

  赵勇这个乡里的当家人,在生产方面完全不用操心,瑶岭乡还是年年的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全乡无论是从工农业产值、公共事业投入、基础设施水平等,都在全县名列前茅。

  而且瑶岭乡还被评为了全省的先进示范乡镇,他的日子过的其实很滋润。

  他在方唯的办公室呆了一个来小时。便起身告辞。

  方唯随即打电话把瑶岭合作社的几个理事喊了过来,商量了一下公告的事情。

  “支书,社里还有一些资金,能不能给没有住房的社员提供一点建房补贴?”

  有理事提出了一个建议,也是为了平息新老社员之间关于住房的争吵。

首节 上一节 551/5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