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36节

  相比较而言,采用【南光四号】作为原材料的大米,各方面的品质还是会差一些。

  不过,从这一季开始,【南光四号】大米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其实就是【种植区】产出的水稻和【非种植区】产出的水稻的区别。

  同样一款稻种,在【种植区】内种植,会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属性的加成,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口味都会有不小的提升。

  因此,今后的【瑶岭大米】从源头上保证了独特的品质和口味,根本无法仿冒。

  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仿冒大米根本没有市场。

  当然,别人也可以自创品牌,毕竟公司出产的稻种即便是在非种植区生产出来的,也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大米品质更好。

  “支书,咱们的签约农户进一步减少,米厂的原材料供应实现了自主化,全部由咱们自己的生产基地提供。”

  蔡桐以前看不上粮食生产,觉得不如培育稻种赚钱多。

  但自从两个水稻生产基地建成之后,公司实现了从培育稻种、种植水稻、精米加工销售等,一整条产业链的闭合。

  他这才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模式的好处,每当说起此事,就会显得很自豪。

  “签约农户那边有没有意见?”

  方唯这些年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整个新林县的种植户都是受益者。

  但时代变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只能改变经营策略。

  “他们当然没意见了,说不好听的他们更愿意种植【南光五号】,毕竟【南光五号】的产量提高了一大截,他们的收益也能增加不少。”

  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基本上走到了尽头,因为方唯这边的情况比较特殊,种植区内外的生产结果相差甚远。

  为了把【瑶岭大米】这个品牌打造成一张王牌,品控是最重要的环节。

  而且公司加成了两大水稻种植基地之后,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农户就做不到这一点。

  “那就好!我可不希望因为公司的决策降低了大家的收入。”

  方唯点点头,这和他之前的判断相吻合。

  很多农户这两年都开始后悔签订了【南光四号】的购销合同,要不然之前也不会因为有大量的农户违约,差点让米厂难以为继。

  到了现在,公司下属的食品公司各厂,基本上实现了原材料的自给自足,不再依赖外部。

  【瑶岭大米】需要各个产品需要的稻谷,全部由两个水稻种植基地提供。【瑶岭辣椒酱】

  所需的原材料同样是由公司承包的土地所产出,不再断供的风险。

  “支书,这就是你经常说的农业产业化?”

  蔡桐露出了钦佩的眼神,忍不住开口问道。

  “差不多吧,咱们只要好好经营,瑶岭农业就可以一直辉煌下去。”

  方唯笑了笑,给了对方一个肯定的答复。

  瑶岭农业走的这条路很先进,至少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对手。

  “我们会继续努力的!不过,支书,咱们的下属企业当中有两个另类,恰恰是这两个另类,都在逐渐脱离我们的控制。”

  说到这儿,蔡桐突然冒出来一句,显然是意有所指。

  方唯并不觉得奇怪,他知道对方是在说【电器集团公司】和【五金厂】。

  这两家公司和农业不搭嘎,其中的【电器集团公司】正在谋画上市,到时候就变成了一家公众公司,瑶岭农业最多只能做到相对控股,做不到绝对控股。

  而五金厂也就是锁具公司,如今已成为这个细分行业的佼佼者。

  只是,听蔡桐的意思,这家公司有问题?

  “有话就说,这些企业虽然都是我一手创办的,企业负责人也是跟着我的老人。但他们如果背离了初衷,我一样会下狠手的。”

  方唯的表情严肃了起来,他不信对方是在信口开河,多少都应该有些证据。

  他对五金厂的厂长也就是锁具公司的总经理范志鹏,一向很信任,如果对方背着他做了什么勾当,那一定是大事儿。

  “支书,我也没有具体的证据,但我听到一个传言,范经理在各种场合都表露出来了想要承包五金厂的意思。

  你说过,咱们不搞承包那一套,要是范经理真说了那些话,恐怕他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

  蔡桐知道方唯很器重范志鹏,所以没有石锤的事情他不敢乱说。

  但就是这样一个传闻,却引起了方唯的注意。

  这两年,有多少乡镇企业都打着承包的名义变成了个人的企业。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暂时还不允许开办私营企业,这些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已经发生了蜕变。

  这种情况不能一杆子打死,有些企业确实在承包之前已经活不下去了,交给私人经营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但也有一些还不错的企业,打着承包的幌子,实际上正在发生集体资产的流失。

  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但是,像五金厂的效益一直都不错,要是范志鹏流露出想要承包企业的意思,就说明对方已经起了别样的心思。

  这个问题不容小觑。

  “蔡总,这样吧,此事我来处理,先不要惊动太多的人。”

  方唯沉吟了半天,还是决定亲自去找范志鹏谈谈。

  范志鹏是公司的元老,是他一手提起来的五金厂的厂长。可能的话,他会给对方一个机会,就看对方如何选择了。

  “好!”

  蔡桐没有多说什么,很快就离开了瑶岭乡返回了省城。

  晚上吃饭的时候,方唯有点心不在焉,其实是在思考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蔡桐的那番话不会是无的放矢,对方要是没有一定的把握,根本不会和方唯说那些的。

  所以方唯才会感到很痛心,范志鹏一向老实听话,没想到那都是表象,现在翅膀硬了是想展翅高飞了啊?

  如果是这样,他一定会出面阻止。

  “三哥,想什么呢?有心事?”

  盘莲花看到男人这副模样,实在忍不住了便开口问了一句。

  “嗯,有一点烦心事。”

  方唯也不隐瞒,就把范志鹏的事情说了一遍。

  盘莲花听完就笑了,说道:“这有啥?你去问问,现在乡镇企业的经营者有几个不想搞承包的?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想自己看,可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你这么想的。”

  到现在还愿意坚持集体经济道路的,很少很少。

  现在很流行企业承包,或许是看到了土地承包带来的活力,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政策也鼓励企业承包。

  所以,像范志鹏这样的人其实很多。

  “我们的情况不一样,五金厂能发展起来可不仅仅是他老范的功劳,而是因为背后有全体社员的支持。”

  方唯摇了摇头,决定明天去找范志鹏谈一谈。

第489章 金蝉脱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翌日。

  方唯吃过早饭先去办公室呆了一会,然后就开车去了五金厂。

  如今的工业园区,和锁具相关的企业多达上百家,另外周边县市还有很多配套企业,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而五金厂在这其中绝对是行业的佼佼者。

  每当范志鹏想到厂子的创业之路的时候,心里那就会涌起强烈的自豪感。只可惜他不是企业的拥有者,虽然收入不菲,但总觉得自己亏得慌。

  这要是自己的企业,他范某人早就成为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看看周围,同行业的这些企业,有的是挂羊头卖狗肉,所谓的集体企业不过是一张皮,骨子里就是真真切切的私人企业。

  而有些企业则承包给了个人,手段灵活一点,大笔的钱往家拿。

  但范志鹏也只能干看着,上面有强势的上级单位也就是瑶岭农业,关键还有一个更加强势人物,方支书。

  对于方唯他是一半感激一半畏惧,感激就不用说了,没有大家的一路提携,他范志鹏还在地里干农活呢。

  畏惧的原因是他动了别样的心思,所以才整天的患得患失。

  “范经理,方支书来了。”

  范志鹏正在办公室神游天外,他的一个心腹急急忙忙的敲门进来。

  “支书来了?快,随我去迎接一下。”

  范志鹏听到方唯的名字,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然后他冲出办公室就往楼下跑,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老范,不用这么正式,我就是过来随便看看。”

  方唯来到厂里停好车,还没等他走进办公楼,范志鹏就带着整个管理层迎了出来。

  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大好,因为显得太刻意,就很假。

  “应该的,你来了我们还坐着不动,可说不过去哦。”

  范志鹏还是和以前一样恭敬,方唯没说什么,随即走进了办公楼。

  在会议室听取了范志鹏的工作汇报,方唯随后去各部门转了一圈,最后还去了生产车间。他和生产线上的工人们聊了挺长时间,直接把范志鹏晾在了一边。

  中午。

  方唯不让人陪同,自己去了员工食堂吃饭,趁着休息时间倾听大家的意见。

  在和大家聊了一会之后,他明显感觉到所有人说话都很谨慎。

  他回头看了一眼在远处一张桌子上吃饭的范志鹏,心里不禁冷哼了一下。对方把厂里经营的不错,管理层不敢说话,就连普通工人也一样不敢说话。

  这反而说明五金厂的确有问题。

  “老范,从明天开始,公司要对你们进行日常审计,你们要好好配合。”

  方唯来之前还想着和范志鹏开诚布公的好好谈谈,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貌似五金厂的整个管理团队都有问题。

  它没什么证据,就是一种直觉。而它的直觉往往很准的。

  吃过饭,方唯去范志鹏的办公室坐了一会儿,对方东拉西扯,说的尽是一些废话。

  方唯随后代表公司宣布了临时审计,便离开了五金厂。

  范志鹏在楼下看着方唯的座驾逐渐远去,直到车辆的影子完全看不见了,他才脸色阴沉的返回了办公室。

  翌日。

  公司派出的审计人员进驻五金厂,针对厂子的经营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计。

  结果,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几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值得写进审计报告里面。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一张牌,方唯早就猜到肯定审计不出来什么毛病。另外,他还有一张暗牌,悄悄的派人在外围调查。

  “方支书,范经理和厂里的管理人员,在私底下成立了一家锁具公司。这家公司挂靠在外县的一家乡镇企业名下,本质上就是他们的私营企业。

  这些年他们已经控制了五金厂的大部分关键岗位,普通职工敢怒不敢言。他们做的很巧妙,正在慢慢的将销售网络和订单转移到新公司,看样子是打算掏空五金厂。”

  真要调查一件事,其实也没那么困难。

  整个锁具行业内的企业,有合作有竞争,甚至还有反目成仇的。

首节 上一节 536/5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