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番话也引起了其他负责人的共鸣,各个生产基地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方唯听完,沉吟了一会才说道:“那你们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建议?”
然后大家七嘴八舌开始讨论,其实这种事除了涨工资提高待遇之外,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件事你们直接向公司汇报,我相信蔡总他们会有应对之策的。”
方唯没有越俎代庖,所以并未表态。
其实从改开之后,农民工这个群体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到了这两年规模越来越大罢了。
因此,农村劳动力涌向发达的城市是一种趋势,恐怕一二十年之内都不会改变。
“好的,支书。”
各个负责人纷纷点头,稍后便离开了会议室。
晚上。
方唯吃过饭散步回来,就接到了蔡桐的电话。
“支书,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但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公司是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工资待遇,但还是赶不上他们去城里打工的收入。
实际上不要说去大城市打工了,农工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公司下属企业的工人收入。现在有很多人都想去香山进电器集团公司做事,不就因为那边收入要高很多吗?”
蔡桐没办法给农工开出太高的工资,农业和工业的人工工资水平本来就不一样。
他接到汇报之后就和公司管理层商讨了这个问题,最终决定适当的提高一些大家的工资和奖金,增长幅度不会超过20%。
“你说的没错,我们是无法阻挡这个趋势。不过,可以设定一个工龄补贴,干的时间越长收入就越高,这样的话还是能留住一部分人的。
另外,咱们各个生产基地还是要继续提高机械作业的比例,尽量多用机器少用人,也能抵消劳动力流失对咱们的影响。”
方唯肯定了蔡桐的做法,同时也提出了两点补充意见。
第一是设立工龄补贴,要让这个项目成为工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就是继续提高机械化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瑶岭农业的目标就是实现集约化生产,公司也有这个条件。
首先公司和生产基地的土地是连片的,而且地势都很平坦。其次,公司的农业机械的拥有量本就很多,现在继续添置一些机械,负担也不算重。
“支书,还是你想的远。我觉得这几个办法都很好,回头我们就落实下去。我估计,这样的话,劳动力的流失问题就不会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
蔡桐听完,顿时就感到很兴奋。
说到战略眼光,他自问比人家方支书可差远了,比如像这件事他和公司的管理层,就没有想的那么深远。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便结束了通话。
第474章 落井下石,焦躁
匆匆数日。
瑶岭农业集团公司购买的一批农业机械,诸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机械,很快就抵达了农机大队。
农机大队负责这些大型机械的维护保养以及使用,小型机械则直接分配给了各单位。
现如今,农机大队的人员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收入也是各大队最高的那一批,只是在农忙季节需要到处奔波。
各个生产单位也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包括运输、脱粒、烘干、仓储等,都大大减少了人力的使用。
也就是瑶岭农业的底子厚,要是换一个公司还不见得能有这般大手笔的投入。
早上。
方唯和盘莲花一起开车去了省城。
盘莲花回公司述职,方唯则是去公司参加夏收夏种工作动员会。本来这次会议也不一定非得亲自到场,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和王林、老庞他们聚一聚。
人际关系是需要维护的,大家总不见面,关系自然会慢慢的变淡。
夏收夏种工作会议是一个例行会议,但很重要。公司如今拥有多个生产单位,如果在夏收之前没有协调好,肯定会耽误时间以及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蔡桐等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具体工作安排上方唯没有插话。
他只是在随后的销售环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求公司不要急于出清所有的稻种,而是要采取分批销售的策略,逐渐填上市场的空缺。
开完会,方唯便给王林打了电话,约定了一起吃饭的时间。
翌日。
方唯赶在6点之前来到了酒楼包间,几乎是和王林前后脚进门。
“方支书,最近有时间了?”
两人在包间坐下,服务员送来了茶水,方唯便和王林聊了起来。
“我还好吧,时间可以自己掌握。刚好公司召开夏收夏种工作会议,我就顺便来开个会然后和大家聚一聚。”
方唯实话实说,顺手从兜里掏出来一盒烟拆开,给对方递过去一支烟。
王林以前经常熬夜写材料,烟瘾比较大。但知道方唯不抽烟,所以刚才也好意思点烟,现在总算可以过过瘾了。
“黄克礼仗着自己的背景深厚,干了不少出格的事儿。不过这次他可是惹了大麻烦,我看他是顶不住了,要是大家再努努力,估计他就得下课了。”
包间里只有他俩在,所以王林说话也很直接。
方唯心领神会,等大家到齐了之后他会择机提上一句,最好能把那家伙掀翻在地。
稍后,庞万新等人就陆续到来,酒菜也很快端上了桌。
对于方唯的酒量,现在大家的心里都有了数,没人会和他拼酒。方唯也不勉强,自己能喝就多喝点,谁不能喝就少喝点,百无禁忌。
所以大家在酒桌上都很放松。
“方支书,我敬你一杯,感谢你的帮忙。”
酒过三巡,庞万新和方唯单独碰了一杯酒。
方唯帮他侄子拿下了一个地区的蔬菜种子代理权,这段时间可赚了不少,于情于理他都得有所表示。
“咱们之间不必这么客气,我干了,你随意!”
方惟一饮而尽,庞万新也跟着干了这一杯。
大家的话匣子打开,谈天说地,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方唯看时间差不多了,最后才说起了正事。这段时间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时机,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下次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或许许是酒精的作用,十来个人说起这事儿都很兴奋。
他们之前帮过方唯,就等于是得罪了某人,现在不趁着这个机会做点什么都对不起自己。
关键是某人的小辫子一抓一大把,所以大家提出来的方案都很切实可行。
“诸位,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咱们等下次再聚,我请客。”
王林见该说的都说清楚了,便主动提议散场。庞万新等人也觉得差不多了,便纷纷告辞离去。
方唯去买了单,然后和王林一起走到了楼下。
“方支书,这事儿我会盯紧点的,你不要着急,有消息了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我不急,就算这次没有成功,不是还有下一次吗?”
“就是这个道理!对了,老钱的儿子明年毕业,他就读的学校是京城的农大。听说你和农科院作物所的孙所长关系不错,能不能帮忙说一下,孩子想留在京城。”
王林是这帮人的纽带,谁有事不好意思直接和方唯说,一般都是请他出面。
事情成与不成都不要紧,中间有个缓冲最起码不会影响大家之间的关系。
“我可以帮忙问一问,成不成我可不敢打包票。”
“就是想请你帮忙问一下,成不成都不怪你,老钱随后都得感谢你。”
两人三言两语说完这事儿,王林就上车离去。
翌日。
盘莲花一早就去了家具公司,公司准备在实木家具之外增添板材家具这一块,今天开会就是讨论这件事。
方唯起来后吃了早餐,早餐是盘莲花出去买回来的,这会儿还是温热的。
吃过饭,他便给孙所长打了一个电话,拐弯抹角提到了老钱儿子的事情。
“这事儿不是不能办,但我要调一下档,看看这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成绩怎么样。你给我一点时间,成与不成我都会尽快给你回话。”
孙所长还挺惊讶,方唯还是第一次帮别人办事,他一口就答应帮忙。
只要老钱的孩子不是那种混日子的学生,这件事基本上就大差不差应该能办成。
“多谢孙所长,等回头我去了京城请你喝酒。”
方唯很高兴,人家不拒绝就是大有希望,这就是好的开始。
“恐怕不会等那么久,夏收前我大概会去你们那边一趟。所里的那几个同志和你们的研究所合作,出了很了不起的成绩,怎么着我也得去看看他们。”
孙所长哈哈大笑了起来,告诉方唯,过段时间他会去一趟瑶岭乡。
“欢迎,欢迎!你什么时候动身给我说一声,到时候我去接你。”
两人聊了一会,便挂了机。
昨天听王林说,老钱的儿子品学兼优,但愿对方没有吹牛吧。
方唯和盘莲花在省城呆了一周的时间,随后便返回了村里。
“三哥,公司通过了决议,打算把新型板材纳入生产材料。这段时间厂里又该忙了,毕竟是新产品,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嗯,试一下也好,几条腿走路总会好一些。”
这次家具公司准备改革,盘莲花回来后就忙得脚不沾地。
引进新型材料可不光是一句话的事情,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线的改良等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方唯也很支持婆娘的工作,同时公司派了专人到厂里帮忙。
他觉得这种改变是一件好事,行不行总得尝试一下,老是抱着旧观念可不行。
这一看下午。
方唯驾车去了竹器厂,一方面是来接盘莲花下班,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生产线改良的进度。
进度比他想象的要快,公司不惜血本改造了两条生产线,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
夫妻两人回到家,都快八点了,阿姐和孙道人还没吃饭,一直在等两人。
方唯也懒得再说了,之前说过好几次,结果两人根本不听。
吃完饭,他和婆娘刚准备出去散步,屋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方支书,你托我的事情应该可以办成。孩子在学校里的确是品学兼优,像我们所就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在电话里,孙所长说的很含蓄,但方唯马上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多谢,多谢!你准备什么来提前打个电话,到时候我去省城或者陈州去接你。”
方唯没有多说什么,有些事在电话里也说不清,反正很快就要见面了,不如等见面的时候再聊。
孙所长回应了一句,便挂了机。
方唯看看表,现在的时间不算晚,他便给王林拨了一个电话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