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07节

  离开育种中心,他又马不停蹄的去了新林农场,这边情况比育种中心还要好一些,预计减产在30%左右。

  晚饭在新林农场吃的,等他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

  “三哥,情况怎么样?”

  盘莲花烧好了茶水在等他,她其实也很关心这次洪涝灾害的损失情况。

  “损失比较大,就拿瑶岭农业来说,因为减产的损失起码都在1亿元以上。不过下一季我们可以补种稻种,还可以拉回来一部分损失。”

  下一季本来是应该全面种植水稻的,结果这一季的产量大幅减少,所以下一季就需要补上损失的产量。

  鉴于稻种和稻谷之间巨大的差价,总体损失还有待评估。

  “那就好!搞农业就是靠天吃饭,天灾难防,你也不要太伤心。”

  盘莲花宽慰了男人一句,便催促他去洗澡睡觉。

  这段时间方唯实在太辛苦了,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坚决不让男人再熬夜。

  翌日。

  省里和地区领导到了瑶岭乡视察,说了不少鼓励的话,同时也落实了补偿款、一部分灾后重建的资金。

  这对于县里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瑶岭乡因为有瑶岭农业的存在,灾后重建肯定没问题,但其他乡镇可是在等米下锅呢。

  等领导们走了之后,方唯召开了联席会议。

  公司的管理层、三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各生产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各大队的队长,都参加了会议,一起商议灾后重建的事情。

  “我觉得办公场所也应该重新修建,公司出钱、瑶岭合作社出地,重新建设一栋办公楼。”

  在农村建一栋三层高的办公楼花不了多少钱,一方面是因为之前的办公用房过于老旧还被水淹了,另一方面需要重新选址,尽量建在地势高一些的地方。

  虽然像这种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很难碰上,但总得汲取经验教训。

  因此,瑶岭乡生产基地负责人的提议,马上就获得了通过。

  “瑶岭合作社这边有五个大队的社员受灾,房屋需要重新修缮,另外田炳义合作社也有上百户的社员的房屋受灾,修缮款由谁来出?”

  合作社的理事提出了受损房屋的事情,这件事也必须抓紧时间处理。

  “我考虑资金可以多方面筹集,一方面有政府下拨的救灾款,另一方面还有瑶岭农业以及其他企业的捐款,再就是合作社的积累。

  三管齐下,由合作社与各行政村牵头,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另外,今年的分红可以稍微多一些,让各合作社多留一部分。”

  方唯直接拍板,解决了房屋修缮、灾民救助等等的资金来源问题。

  大家都没有意见,一次天灾还不足以令瑶岭农业伤筋动骨,这个时候更不应该只考虑钱。

  议题一项一项的进行,绝大部分提议都获得了通过。

  然后大家就各司其职,纷纷忙碌了起来。

  方唯随后两天都在瑶岭合作社的农田里转悠,这一次的损失太惨重,留下来的稻种植株恐怕也得尽快催熟,要不然损失还会加大。

  于是他就干脆调整了加速生长的属性,残留的稻种会在半个月之内进行收割。

  前进乡那边的旱田,培育的【南玉一号】也是损失巨大。公司已经加派人手开始补种,她也同样调整了生长周期,加快了生长速度。

  其他的高产农作物种子一并这般处理,保证能完成一年三季的生产。

  时间匆匆。

  瑶岭乡生产基地提前开启了夏收工作。

第454章 农优精品016

  这一季的农业生产无疑遭受了重创,统计数据显示,稻种的生产损失巨大,总产量减产高达53%。

  这其中不包括瑶寨和阳山农场的生产数据,因为这两处基本上没有受灾。

  另外,阳山县和陈州的水稻种基地还没有出来,收割的时间要稍晚一些。

  灾情过后,所有的受灾社员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救灾款、捐款以及合作社的积累资金,都用到了刀刃上。

  一场罕见的洪涝灾害彻底过去,新的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受损的民宅也在修缮之中。

  至于其他的设施,比如像谷仓、学校、研究所等等,都基本上完好无损。当时只有办公房屋的选址不太好,地势较低,所以才受了灾。

  情况最好的是工业园区那边,在这里不得不夸奖一下崔义明同志。园区一方面地势较高,另一方面排水系统很完善,各个厂子都没有什么损失。

  “支书,洪灾过后,各地的稻种价格飞涨,平均涨幅都在50%左右。”

  上午,方唯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务,蔡桐和销售部的负责人找上门来。

  他们在新林县已经呆了挺长时间,目前救灾工作基本上结束,稻种正式开卖之后,很短的时间就抢购一空。

  蔡桐打算向方唯汇报一下工作情况,就返回省城。

  “正常,公司的减产引起不少种植户的恐慌,由于没有替代品,所以当供求关系失衡,价格必然会大幅波动。”

  方唯点点头,然后听取了蔡桐等人的工作汇报。

  他对于这次的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还还是很满意的。洪水无情人有情,瑶岭乡做到了没有一个群众因灾返贫,这就很不容易。

  背后是无数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和汗水。

  “支书,我准备回省城了,你还有什么指示?”

  “没啥事了,路上注意安全。”

  蔡桐走了,新的办公楼将在一个月之后完工。

  这几天,包括家具公司、食品公司、五金公司、电器集团股分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慷慨解囊。其中大部分企业虽然隶属于瑶岭农业,但他们还是有相当的自主权的。

  这些钱基本上打到了瑶岭合作社的账户上,毕竟这些企业本来就是出自社里,捐款自然是有所指定的。

  田炳义合作社那边可以多分配一些其他渠道的捐款,灾后重建工作便宣告胜利结束。

  上午。

  方唯忙活完手头上的事情,便开车来到了田炳义合作社。

  “老三,我们主要是培育蔬菜种子,虽然损失很大,但马上就进行了补种,这不,很快就能会有所收获了呢。”

  培育蔬菜种子的周期相对较短,加上方唯也在对方补种后调整了属性,加快了作物的生长速度。

  反正全县很多乡镇都采用了催熟技术,他这边缩短一些生长周期,也不会有人关注。

  这一次他可是火力全开,完全没有了顾忌。

  田炳义是各单位之中压力最小的那个,他这边完成了补种,耽误不了多大的事情。

  “那就很好!社员们的安置没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灾后重建的资金足够,房屋修缮工作也已经展开,所有人都不愁吃喝。”

  方唯跟着田炳义去社员家里走访了一下,实际情况比预料的还要好。

  这样的话他就放心了,瑶岭合作社那边的事情几乎都不用他操心,瑶寨又没有受灾,等离开田炳义合作社的时候,他悬着的一颗心业已放回了肚子里。

  随着时间推移,村里几乎看不出来受过灾的样子。

  生活环境已经恢复了大半,除了生产自救之外,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恢复。

  在斌斌和小洁放暑假回来之前,他抽空去了一趟山里。

  林业大队也有一些损失,但损失不大。深山里就不一样了,多处发生了山洪,一些树木被冲毁,地形地貌也有些许的改变。

  草药培育基地还好,但野生枇杷林毁损的比较严重,其他像野生板栗林和野生油茶林倒没什么变化。

  不过这些都问题不大,山林有着自我修复能力,要不了一两年就完全看不出受灾的痕迹。

  方唯没敢继续调整植物的生长速度,目前的生长速度已经很可怕了,要是再搞下去,树都成精了。

  等他回到家里,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孙老,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吃饭的时候,方唯看到孙道人有些无精打采的,就赶忙问了一句。

  大灾之后,生病的人数有明显的增加,不光是老道,诊所的所有人都累够呛。

  “不要紧,就是最近太忙,有点累。”

  孙道人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道长,你这么大的年纪可不能玩命!明天开始你别去诊所了,病人愿意让他们几个看,就让他们看。不愿意让他们几个看病,就去乡卫生院。”

  盘莲花比较维护家人,她当即要求孙道人好好休息几天。

  孙道人敢违背方唯的意思,却不敢和她唱反调,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方唯也觉得盘莲花做得对,岁月不饶人,可不能把孙道人累垮了,以后寻常的小毛病就交给诊所的其他医生看。

  实际上诊所其他医生的水平也不错,只是孙道人的名气太大,一般不管得了什么病,大家非得让孙道人看过才放心。

  这样可不行,必须得改变一下。

  翌日。

  方唯吃过早饭就去了诊所,告诉他们孙道人身体不适,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除非是疑难杂症,否则的话孙道人是不会出面的,一般的病就由他们几个负责诊治。

  诊所的几名医生肯定没意见,大家的毛病其实是孙道人惯出来的,只要他退居幕后,这些人也逐步适应这种状态。

  交代完事情,方唯就去了办公楼的建设工地。

  此时,三层办公楼业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内装修都差不多接近了尾声。

  办公家具已从竹器厂定制,其他的办公用品由公司采购,正分批运了过来。

  “方支书,来视察工程进度呀?”

  工程负责人见到方唯,一溜小跑来到了近前。

  “是啊,你们还有多久才能完工?”

  “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完工,顺利的话不超过五天。”

  方唯询问了一下情况,便驾车去了瑶寨。

  瑶寨正好完成了新稻种的收割,实际产量和预计的差不多,亩产达到了1680斤。新的粳稻杂交水稻口感好、稻香味十足,品质更佳。

  各项数据都能碾压【农优083】稻种。

  “三哥,这一季我们准备试种新稻种,你总得给起个名字吧?”

  王松林见方唯的情绪不错,赶紧提出了稻种命名的事情。

  稻种命名实际上没要那么多的花哨,只要不重名就可以了。

  “嗯,是应该起个名字了呢。我想想,那就叫【农优精品016】吧。”

  方唯随口起了个名字,王松林觉得挺顺耳,马上进行了记录。等大面积试种成功之后,就可以去申请登记,后面的一套流程他很熟悉。

  翌日。

  方唯和盘莲花去陈州接到了斌斌和小洁,兄妹两个提前约定好在省城汇合,然后再一起乘火车返家。

  两人见到一对儿女,一直以来的压抑心情终于得到了缓解。

首节 上一节 507/5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