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过年也不是很远了,大家增添一些衣物,买一些糖果、炒货或者其他的副食品。鸡鸭鱼肉都不会在这边买,公司自己出产的品质更好。
方唯见到了崔义明,对方带他去了乡下。
“市里准备在这边搞万亩水稻种植基地,但这个项目进行到一半就停了,现在当地的村民意见很大。方支书,你们来接手这个项目如何?”
崔义明上任之后,将一些烂尾工程梳理了一遍,随即就盯上了这20万亩土地。
市里原本已经和村民签订了承包协议,只不过因为牵扯的一些投资问题没能解决,项目便搁浅了。
他打算重拾这个项目,只不过将投资的主体换成瑶岭农业、
“我先看看,估计问题不大。”
崔义明办事还是很靠谱的,但方唯不能拍脑门做决策,所以他用了三天的时间进行了考察。
第三天,蔡桐等人也赶了过来,谈判的主导权便交给了他们。
方唯觉得这件事可行,后续就由公司的相关人员跟进。他自己则和家人汇合,在城市周边转了转,同时也品尝了当地的各色美食。
最后再进行了一轮采购,一家人便返回了家里。
这次出来了一周的时间,盘莲花给所有人都添置了新衣服。过年嘛,就应该喜庆一些,更何况之前还碰到那么一档子事,更应该去去霉气。
方唯倒是逍遥自在,殊不知陈学军点起来的这把火,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从地区到省里,甚至是更高的层面,大家对于瑶岭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关于方唯拿到的高额提成,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各有各的道理。
实际上并非是就事论事的争论,而是对于今后发展的思考。
但有一点,大多数人都不认同陈学军的激烈手段,认为他不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处理事情,而是一种投机。
当有关方面发声,要保护好国内一流的育种企业的时候,方唯的事情便画上了句号。
陈学军可能是新林县历史上寿命最短的负责人,前后几个月就被拿下。
方唯的事情有了结果,但争论仍在继续,这就不是他能参与的事情了。
“三哥,我今天好高兴,来,喝起!”
家里做了一桌子菜,斌斌和小洁忙着干饭。
今天的菜品很丰盛,盘莲花和孙道人以及阿姐,都破例陪着方唯喝了几杯酒。
陈学军这么快就黯然落幕,着实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比过年还热闹,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活该那个狗东西,真是大快人心啊!”
阿姐说话从来都是这么直白,但这句话却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虽然这个结果不至于敲锣打鼓放鞭炮,但关起门来庆祝一下,还是应该的。
“陈学军就是个投机分子。问题是他想错了。
他这种激烈的手段,会引起两方面的警惕。大家争论归争论,但是都不希望把这种争论引向不可控的方向。他自己作死,当然活该。”
方唯今儿的心情好,就给盘莲花、孙道人和阿姐分析了一番。
“老三,那提成的事情,上面怎么说?”
孙道人明白问题的核心在哪里。
“现在还没有定论,其实我不是很担心,如果上面赞同,那么我就安心的拿这笔钱。如果上面觉得不合适,我不拿就是了。但无论怎样,都不会对我个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方唯很清楚,等过了整个八十年代,上面会有明确的定性,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
既然私营经济都没问题了,那么凭本事拿到手的钱,更不会有任何麻烦。
但这几年还是要注意一点,大不了这笔钱暂时不拿了,等政策明确之后,还不是连本带利的会回到他的手上。
“三哥,咱们不缺钱,为了稳妥起见,要不这两年先不拿这笔钱了?”
盘莲花绝不是胆小,她是不希望男人出事。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现在突然一下子不拿了,人家还以为是我心虚呢。还是那句话,上面没说不能拿,咱就继续。要是说了不让拿,那么也别和上面硬刚,暂时不拿也行。”
盘莲花等人听他这么说,也就不多多言。
匆匆数日。
这天上午,方唯正在办公室看报纸,蔡桐等人从陈州来到了乡里。
“支书,和陈州方面的合同已经签订了,刘振明留在那边,一方面招聘人手,一方面尽快把宿舍和办公场所建起来。
另外我还和当地的公司签订了农机采购合同,年后就能交货。所以,咱们得从农机大队抽调一些人手过去,再加上从当地招聘的人员,就能完成春播工作。”
蔡桐办事雷厉风行,在得到了方唯的授权之后,短短一段时间就搞定了一切。
方唯感到很满意,要是什么事情都得他自己出面搞定,那还要公司做什么?
“行!剩下的事情你们安排,我只有一个要求,春播的时间可以稍晚一些,但夏收我一定要见到收获。”
“没问题,我会安排好一切的,请支书放心。”
蔡桐等人都是行家里手,公司不缺资金、不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农工就从当地招聘,这些事情很快就能完成。
公司现在人才济济,就这30万亩的水田,这真不算啥大事。
第446章 尘缘已了,新稻种初步成功
由于陈学军快速栽倒,方唯原计划将育种基地外迁的事情,就暂时搁置下来。
新增的30万亩水田依然是种植【南光五号】水稻,瑶岭农业一跃成为了水稻种植大户,在全省都极具影响力。
“正好你们来了,咱们明天开个会,商量一下春播生产计划。”
方唯让蔡桐先去休息一下,明天上午在会议室开会,还有一些公司的高管会赶过来。
他很清楚,像这样的会议恐怕是最后一次了。
以后凡是生产计划都由公司管理层来制定,他作为董事长,保留最后的决策权力即可。
翌日。
公司决策层齐聚瑶岭乡,开始探讨开春后的生产计划。
“瑶岭合作社一共8万亩水田,其中的4万亩培育【南光四号】稻种,另外4万亩培育【农优82】稻种。
育种中心和新林农场、阳山农场一共14万亩水田,全用来培育【南光五号】稻种。阳山水稻种植基地的20万亩农田和陈州水稻种植基地的30万亩农田,将全部用来种植【南光五号】水稻。
前进乡的6万亩旱田,则用来培育【南玉一号】杂交玉米种子,其他的旱田根据情况生产大豆、黄豆、花生、蔬菜等作物的种子。”
方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蔡桐等人会进行完善并执行。
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产模式,在育种方面很有经验,基本上不会造成积压。主机与水稻的生产就随意多了,反正不愁卖,市场大着呢。
散会之后,蔡桐等人便去各忙各的,一定要确保陈州水稻种植基地的春播工作。
方唯反而撒手不管,他这几天除了待在一大队的试验田,就是呆在瑶寨的试验田。杂交玉米已经成功培育出来,而新一代的粳稻杂交水稻也即将成功。
就在忙忙碌碌中,大家迎来了春节。
对于盘莲花来说,只要孩子们回到了家里,就是最快乐的时候。她一点都不在乎过个寒假,两个孩子会胖几斤,只要看到他们睡得香吃得好就开心。
阿姐和盘莲花以及斌斌、小洁在厨房里忙活,孙道人写好了春联和方惟一起贴在了门上。
家里第一批就进行了修缮,墙面雪白,院子的地面经过了重新的打造,显得更加平整光滑,就连屋里都似乎亮堂了一些。
年夜饭有12道热菜、四个冷盘,满满一大桌子,满屋飘香。
今年过年比较特殊,心情可谓是大起大落。好在结果不错,才有心情做这么多的好吃的。
“斌斌,你给孙爷爷敬一杯酒。”
大家边吃边聊,电视里传来喜庆的歌声。
方唯突然让儿子给老道敬一杯酒,斌斌心领神会,很诚心的端起了酒杯。当地不会喝酒的人很少,像斌斌这么大的孩子,在农村已经结婚了。
孙道人把一身的本事(医学)都传授给了斌斌,斌斌把老道既当成自己的师父,又当成爷爷看待。
“自家人不讲究这一套。”
话是这么说,但孙道人还是很开心的喝了这杯酒。
接下来,老道就问斌斌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
斌斌现在还没有到毕业的时候,但也快了,有些事的确需要提前考虑。
“看情况吧,我个人是希望能去羊城。岭南学派有很多厉害的大夫,我想多学习一些东西。”
斌斌有他自己的追求,孙道人和方唯都感到很欣慰。
不过盘莲花不是很乐意,她希望孩子将来能在省城工作,这样的话一家人也能经常见面。只是她没有吱声,今儿过年,气氛最重要,有些事可以等回头再说。
小洁距离毕业还早,她不用考虑这个事情,埋头大吃就对了。
“老三,过了年我准备回道观呆一阵子,诊所有他们几个在,不会耽误治病救人的。”
孙道人感觉自己的尘缘已了,等斌斌毕业工作了就打算去山上修行。
别人没有察觉到老道的心理变化,但方唯有所察觉。不过他同样没有吱声,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其实早就知道孙道人的打算,本以为当斌斌考上大学之后对方就会离去,可没想到孙道人依然多坚持了几年。
孙道人医术高明,而且不藏私,诊所的同事有什么问题他一定会耐心的解答。
在他的指导下,那几个坐堂的大夫,水平都有不小的提高,这也是他们愿意留在诊所任劳任怨干活的原因所在。
趁着还有一两年的时间,孙道人打算好好带带他们。
大年初一。
一家人全部去了瑶寨。
没想到大过年的,瑶寨依然有很多游客,热闹非凡。
年节就在吃吃喝喝中度过,方唯的事情也有了最终的定性。有关方面认定他从公司拿的提成合理合法,不构成任何的违法行为。
这等于是上面给他背书,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提成说事儿。
盘莲花也很高兴,等到两个孩子准备返校的时候,两口子陪他们一起去了省城,分别给儿子和女儿买了机票。
方唯觉得这都是小事,两个孩子的品行值得信任,没必要在一些小事上管得那么严。
方家从来都比较宽松,对孩子算不上溺爱但也谈不上严格要求。人生的路要靠他们走,家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过得好一些,没什么毛病。
送走了两个孩子,方唯两口子才返回了村里。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陈州种植基地提前忙碌了起来。大量的农业机械送了过来,一排排宿舍和办公场所日益成型。
公司抽调过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段时间都在当地村民的家里借宿,他们马上就搬入新居了。
赵金生从阳山来到了陈州,担任种植基地的主任。
陈州基地这边百废待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可不行。
方唯也抽空到陈州来了一趟,看到大家都有十足的干劲,他就放心了。
陈州水稻种植基地是公司最大的水稻生产单位,30万亩农田,每一季光是出产的水稻就是6亿多斤。
年产值将近3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支书,请你放心!我这边大概比乡里的播种时间晚一个月左右,但不会耽误夏收和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