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59节

  所以,和陈州农业局的合作基本上就是一锤子买卖,今后会如何还得看县里和湘陵地区的意见。

  他一个小小的大队支书,决定不了这些事情。就连牵线搭桥的齐海洋,也一样决定不了,所以肖奇峰这次干脆就没来。

  瑶寨这边的合作客户是本地区的单位,倒不会受此影响。

  按照提前定下来的换购比例,寨里一共收获了158.50万斤稻谷,以及67.63万元现金。

  方唯的10亩职田,这一季全部培育的是高产黄豆种子,总产量为5500斤,收入了26400元现金。

  等他忙完这些事情回到队里,下塘大队的换购工作也已经全部结束。

  其中,一队收获了79.01万斤稻谷和33.71万元现金。二队收入了96.8万斤稻谷和45.69万元现金。其他的次一级稻种,换回来333.92万斤稻谷和160.28万元现金。

  也就是说,这一季全大队一共收获了509.73万斤稻谷,另外还有239.68万元进账。

  之前大队还有库存稻谷300万斤,减去一些消耗,再加上这一季的收获,队里的存粮一下子就达到了800万斤的水平。

  郑虎决定分口粮,他给方唯上报的方案是,全队平均每人发放600斤稻谷。

  方唯点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吧,尽快把口粮分下去。”

  郑虎随后安排人员分稻谷,一共分发出去了120万斤,队里还剩下680万斤稻谷。

  接下来就是交公粮,还是老规矩,一次完成全年的公粮任务,共64万斤稻谷,队里还剩下616万斤稻谷。

  “三哥,咱们留200万斤就行了,剩下的稻谷我打算按照议价粮卖给收购站。”

  郑虎在征得方唯同意的前提下,又再次销售了416万斤稻谷,收入了42.85万元现金。

  队里的稻谷库存还剩下200万斤。

  别看这么倒来倒去的好像很麻烦,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大队还收获了一大笔饲料奖励,以及粮食销售先进单位的荣誉。

  售粮先进不是可有可无的荣誉,这代表了下塘大队做出的贡献,有这个实实在在的成绩放在这儿,谁不都拿了个抹杀。

  再加上大队出色完成了育种工作,一般情况下没人敢动下塘大队。

  忙忙碌碌中,田炳义来找方唯,看样子心情不大好。

  “县育种基地对我们生产队培育的不育系,不太满意,所以晚稻我们就全力培养【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

  育种基地的王主任说我们毁约,其实就是不满意这一批不育系,说要到县里告状。老三,你能不能和王主任说说,事情过去就算了,以后说不定还有合作的机会呢。”

  田炳义和王亮闹了矛盾,结果王亮丝毫不给方唯面子,搞得田炳义很苦恼。

  当时方唯之所以让他培育不育系,主要是因为瑶寨和下塘大队的耕地不够用,倒不是故意坑王亮。

  与瑶寨出产的不育系相比,田炳义生产队出产的不育系,品质上的确要差一些。毕竟没有属性的加持效果,品质还会逐渐降低。

  方唯打算等腾出手手来,再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王亮直接就开始找事了。

  “行了,姐夫,明天你和我一起去一趟育种基地。”

  方唯也有点不高兴,田炳义他们生产的不育系虽然品质稍差,但并不会影响育种基地的【YX-32】稻种产量。

  等到了来年,方唯会安排瑶寨为对方专门培育一批不育系,足够他们使用三季以上。

  第二天。

  方唯就拉上田炳义一起去了育种基地。

  “方支书,我还说这两天有空去看你呢,结果你就来了。”

  王亮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陪二人去了会议室。

  “王主任,我姐夫他们生产队培育的不育系,有什么问题吗?”

  方唯直截了当说了田炳义的事情,询问对方准备干什么。

  “大问题倒是没有,只是比瑶寨出产的不育系要差一些。方支书,你也知道育种基地是县里重点支持的单位,他这么搞我很难做啊。”

  王亮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结果田炳义交出的答卷让他感到不满意。

  他当然不会去县里告状,那么做等于和方唯翻脸,但也不能对此事视而不见。说来说去,他就是这个意思。

  “王主任,这件事说到底是我的错,所以你就不要追究田炳义生产队的责任了。说实话,他们培育的这批不育系,虽然有些瑕疵但不会影响使用效果,我可以保证。

  你如果觉得这样处理不合适,我们可以退一部分钱,只是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大家互不相干。你说呢?”

  这件事说白了就是因为方唯的手里没有多余的土地,所以才借助田炳义生产队培育了一批不育系。

  所有的材料都是方唯这边提供的,核心品质肯定没问题。只不过因为是在普通耕地培育的,缺少了属性的加成,品质自然有所差异。

  但不会影响育种基地的种子质量。

  因此,这件事不怪田炳义,是方唯自己没想到王亮会挑刺。

  “方支书,你这么说可就不把我当朋友了啊。咱俩一直相处的不错,但公是公私是私,我希望合作伙伴都能严把质量关。

  这样,老田这一次也不是故意的,所以这件事就算了,下不为例,但是,瑶寨要承担起之前的承诺,以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

  王亮的态度依然和蔼可亲,嘴里说着车轱辘话,渐渐暴露了真实的意图。

  夏种之前,他去山上找过王松林,想让瑶寨在下一季继续培育不育系。通过这一季【YX-032】稻种的表现,他准备扩大种植面积。

  报告都写好了,已经交给了县里,他最担心的就是育种材料能不能供上。

  王松林断然拒绝了王亮的要求,瑶寨这边什么都准备好了,这一季肯定要种植【农优58】稻种。不可能临时改变生产计划。

  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事后都没有告诉方唯。

  王亮以为这是方唯授意王松林这么说的,所以才会敲打田炳义,实际上也是在向方唯传递信号。

  只可惜方唯并不知道事情的起因,不过到了这会儿,他也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对方折腾了一番,结果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显然针对的不是田炳义。

  “王主任,咱们也算是老熟人了,有话请明说。”

  方唯也懒得猜来猜去的,直接问道。

  王亮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很精彩,过了好一会才说:

  “之前我和王队长谈过,事后他没和你说?”

  “说什么?自从夏收工作开始之后,我就忙得团团转,总共也没见他两回。你不说我都不知道你去找过王松林,有啥事你不会直接找我?”

  方唯双手摊开,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王亮翻了个白眼,好嘛,自己演了这么多戏,结果全演给瞎子看了。

  于是他就从头开始说起,最后告诉对方,育种基地准备把【YX-032】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两万亩,所以对育种材料的需求会成倍增长。

  “活该!这就是你们从机关出来的人的通病,想太多。你要是和我说一句,也不至于绕来绕去,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现在咱们谈正事,你想扩大【YX-32】稻种的培育面积,我肯定支持。但你也要考虑到瑶寨的实际情况,要让人家为你们培育材料,你得把人家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方唯没好气的骂了一句,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结果让王亮搞得这么复杂。

  机关出来的人啊,做事就是这么不爽快。

  育种基地要扩大生产规模,方唯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毕竟【YX-032】稻种也是他搞出来的,如果能大面积推广,他的脸上也有光彩。

  不过这事儿需要好好合计一下,他就随口逗了一下王亮。

  结果王亮顿时急眼了,说道:

  “方支书,我到哪里去搞粮食啊?基地只生产稻种又不生产粮食,总不至于把种子给吃了吧?”

  方唯看到对方的气急败坏的样子,心里的气也就消散了。

  “行了,刚逗你的。这事儿我需要回去好好想想,总之不会耽误你的正事。姐夫,咱们走吧,别影响人家王主任的工作。”

  方唯撂下一句,没拉着田炳义离开了育种基地。

  王亮倒是回过味来了,心里有些惭愧,觉得自己不应该用这些手段和对方打交道。他算是看出来了,方唯不吃这一套,要是再有下一次,对方铁定会翻脸。

  实际上他还是不了解方唯,要不是看在王亮没有私心一心为公的份上,这一次他绝对不会客气。

  回到家,两人正好赶上吃饭时间,于是他就陪姐夫喝了几杯。

  事情过去了,田炳义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队里这几年搞得不错,即便是培育次一级稻种,都能让社员们的生活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他吃过饭就匆匆告辞,队里还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

  方唯把姐夫送去出之后,就去了大队部。他考虑,给育种基地的供应材料的事情,以后就由下塘大队来做。

  他如今已经将大队下属12个生产队的全部耕地,都纳入到了【种植区】之内,随便哪个生产队都可以培育出无瑕疵的育种材料。

  实际上育种材料的价格很高,主要是没办法解决粮食的问题,所以瑶寨才没那么积极。

  但下塘大队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便是每一季有几个生产队专门培育育种材料,整个大队也不会缺少口粮。

  不过这事儿他不会直接答应王亮,多拉扯几个回合才行,要不然对方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心里有计较,他便把这事儿放到了一边,然后开始看文件。

  下午。

  大队开始施工装广播,就是那种俗称的“大喇叭”,需要用线连接。

  有了这玩意,可以播放新闻、通知事情、还可以播放歌曲什么的,既方便又可以丰富社员们的文化生活。

  一套广播的钱对于下塘大队来说不算什么。

  几天后,当每个村子的大喇叭响起来之后,很多人就感到很惊喜。他们以前没用过啊,喇叭里传来激昂的歌曲,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下面播放一则紧急通知,请各生产队的队长注意了,方支书让你们马上到大队部开会。再重复一遍,各队队长立即去大队部开会。”

  张楚听着歌曲本来还挺陶醉的,结果听到通知,立刻骑上自行车往大队部赶。

  四十分钟后,方唯走进了会议室。

  “都来齐了?那就开会。”

  今天的会只有一个议题,就是传达上级的文件。

  实际上这件事没那么急,正好方唯想测试一下广播系统的效果,就把他们都叫来了。

  传达完文件精神,郑虎又说了几件和生产相关的事情,然后看着方唯问道:

  “支书,还有别的事情吗?”

  “晚上八点,各队组织好社员和知青收听喇叭,进行思想学习。郑队长,这事儿你负责,到时候由你在广播室读报纸。”

  很长时间以来,思想学习都是由各队自行组织。毕竟各队之间相隔可不近,大晚上的跑来跑去也不现实。

  现在有了广播系统就不一样了,比如像宣读文件、读报纸等,都可以通过广播系统把声音传达给每一位社员。

  大家纷纷点头,方唯便宣布散会。

第235章 进烟厂当工人,鸡瘟

  “还得装一部电话才行。”

  方唯回到办公室,脑子里又在想另外一件事。

  队里没有电话也就罢了,但随着竹器厂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急需一部电话和外界联系。

  于是他就写了一份申请报告,然后让高文书送去了公社。他知道这事儿不好办,所以也不急,慢慢的等着吧。

  “满满,我回来了。”

  高文书走了之后,方唯就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

首节 上一节 25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