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19节

  1队的10亩试验田种植了【YX-032】稻种,亩产达到了832斤,又有一些进步。

  他估算,【YX-032】经过常规培育的稻种,产量大概在800斤-850斤之间。这个稻种已经定型,只要解决了不育系的产量问题,就可以大面积进行推广。

  稍后,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都传来了消息,两方的二期试验和一期试验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方唯提供了原始不育株的前提下,他们自己培育的不育系最多已经种植到两代。目前看,性状还是很稳定的,等明年就可以进行三期试验。

  【YX-032】稻种的常规培育已经取得了成功,只要解决了不育系的常规培育问题,这个稻种将会是第一种能全面推广的高产杂交水稻。

  南光系列虽然各种指标更优秀,但受限于产量,最多能覆盖本县及其周边。

  想在全地区推广根本不具备条件,这也是【清河一号】横扫整个地区的根本原因。

  如果有了足够产量的【YX-032】稻种,未来的推广范围会延伸到全省,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

  考虑到武耀阳急于出成绩的心理,方唯专门去了一趟公社,向公社汇报了【YX-032】常规育种的进展情况。

  郑先发随后又向武耀阳作了汇报,武耀阳当时就乐坏了,不仅决定给予下塘大队通报表扬,而且还给下塘大队奖励了两台大型拖拉机。

  当天,武耀阳亲自坐上拖拉机来到了下塘大队,拖拉机披红挂彩,方唯组织人员敲锣打鼓站在队部门前迎接,好不热闹。

  武耀阳当着大队干部以及全体生产队长的面,发表了讲话,高度赞扬了下塘大队的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下一步,你们就要上量了,只有稳定的、大批量的产量,新型稻种才能大面积推广,为全地区的粮食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耀阳随后把方唯叫到一边,单独和他谈了一次话。

  “方支书,我打算将【YX-32】稻种的育种工作交给县里的育种基地。你不是说现在的瓶颈在于不育系的吗?这项工作可以交给你们大队。

  只要你们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收购价会定的高一些,绝不让你们吃亏。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你慎重考虑一下。”

  武耀阳一手建起了【新林县农业育种基地】,距离出成绩还很遥远。

  要是能拿下【YX-032】稻种的育种,育种基地马上就能名声鹊起,成为全地区最优秀的育种基地,没有之一。

  清河县的育种基地虽然搞出了【清河一号】,但从各项指标上看,【清河一号】还是远远不如【YX-032】的。

  “可以!但【YX-032】的发明权要归我们,我们也有自由培育这款稻种的权力。”

  方唯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武耀阳,培育这款稻种原本就是为了推广到全地区,可下塘大队并没有足够的土地,所以授权给县里进行大规模育种是合适的。

  但发明这款稻种的荣誉不能转移出去,发明人是他方唯、是下塘大队,这个不能让。

  “那是当然,我们不可能弄虚作假剥夺你和下塘大队的荣誉。至于你们要生产部分【YX-032】稻种,这肯定没问题,毕竟咱们县的水稻生产还是以【南光二号】为主。”

  武耀阳原本就没有打算剥夺方唯和下塘大队的荣誉,他就是想在育种基地大规模进行育种,别无所求。

  两人一拍即合,不禁相视而笑。

  论亲切,方唯还是觉得唐泽更胜一筹。但论做事,他更喜欢和武耀阳打交道,因为对方做事灵活,而且懂得利益均沾的道理。

  武耀阳随后返回了县里,把育种基地的负责人找来,和对方谈了一下育种工作的事情。

  他让对方直接去和方唯对接,务必要把这件事做好。

  方唯现在顾不上这事儿,接下来又到了换购稻种的时间。首先是各个生产队对外换购次一级稻种,最后才轮到二队换购定型稻种。

  这一季,除二队之外的其他生产队共种植了3800亩【南光二号】稻种,收获3735400斤次一级稻种,平均亩产983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484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735400】

  【总点数:5119695点。】

  换购完成之后,大队一共收获了470.34万斤稻谷,以及224.99万元现金。

  之前的库存消耗了一些,还有270万斤稻谷,谷仓已经爆满了。

  方唯和大家商量了一下,然后让郑虎去联系收购站,直接清空了库存。一共卖出了450万斤稻谷,库存还剩下稻谷290.34万斤。

  队里再次收入了49.5万元现金。

  今年的公粮已经交完了,接下来就是分口粮。

  这次分配是按照平均每人500斤稻谷计算的,然后再按照系数进行分配,一共分出去差不多100万斤稻谷。

  楚琳琳和姜霞分到手420斤稻谷,根本吃不完。

  方唯和盘莲花都是按照最高一档分配的,两个人分到手1400斤口粮,同样吃不完。

  大队的社员们和知青们,越来越觉得大队核算是一件好事,打心眼里拥护。

  每一年下来,分配的猪肉、鸡鸭、鸡蛋、食用油、蔬菜等等,完全可以让大家保持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平,在这年月已经相当不错了。

  分完口粮,队里还剩下190.34万斤库存。

  “这一季,我们光是在农业育种上收入的现金就有274.49万元,再次实现了大丰收。下面根据这一年的情况,重新评定各个生产队的等级系数。”

  忙完了这些事,方唯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他向大家通报了这一年的生产情况,然后开始重新评定各队的情誉。

  这一年,二队依然是一骑绝尘,各项数据都是名列前茅,毫无争议的被评定为第一档,系数为“1”。

  其他的生产队也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其余的11个生产队都被评定为第二档,系数为“0.8”。

  所以在分配上,二队具有很大的优势,关于这一点大家都很服气。以后分配的基数是按照第二档来制定,确保最低收入水平。

  这个结果让大家感到很满意,郑虎趁机在会上宣布,从明天开始种植油菜。

  今年的经济作物种植了一季花生、一季黄豆和一季烤烟,由于烤烟还没有采收,最终的统计数据没有出来。

  反正距离年底结算还有一段时间,方唯倒不是很着急。

  这天他又接到了通知,要去省城开会。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就和盘莲花商量:“趁着我去开会的机会,你们要不要一起去省城玩几天?”

  “好啊,你先去开会,等你差不多忙完了,我和阿姐带上小宝再去省城。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行!一路上你们自己当心点,到时候我请吴厂长帮忙,把你们送上火车,我去车站接你们。”

  两人商量好之后,和阿姐说了一声。

  王竹韵没出过远门,听说能有机会去省城,同样的兴奋的不行。

  但考虑的现实问题,她便说道:“我还是不去了吧,怪花钱的。”

  “阿姐,让你去你就去,其他的事情你别管。”

  盘莲花赶紧宽慰了一句,阿姐在家里做饭带小孩,任劳任怨,大家早都把她当成了家人。

  见对方这么说,王竹韵也就不吱声了。

  翌日。

  方唯便启程赶往了陈州。

  接到消息的吴迪和他见了一面,方唯托对方帮忙照顾一下盘莲花她们,提前冒号火车票,并把她们送上火车。

  这都是小事,吴迪满口答应。

  方唯请吴迪吃了顿饭,便踏上火车直奔省城。

  会议开始后,方唯发现一些调子开始变了。很多人都要求恢复农村的自留地,并允许社员饲养少量的鸡鸭。

  前几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显得有些偏激。

  所以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就是正本清源,一是要批判一些错误的做法,二是要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

  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的特殊性,可以适当放宽一些要求。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方唯还是一言不发。他看着慷慨激昂的这几位,当时说要将自留地收归队里的时候,他们也是这般的慷慨激昂。

  有些事就像一个个的轮回,就像自留地,收了放、放了收,来来回回都好几次了。

  小组会议的支持人看到方唯不吱声,就笑着说道:“方代表,你是大队长,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谈谈你的想法吧。”

  “我们大队目前正在试点【大队核算制】,暂时不会考虑返还自留地的事情,但从历史经验看,抓大放小,适度的放宽政策,无论对集体和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方唯没有多说,只是结合本大队的具体情况谈了两句。

  暂时他不打算将自留地还给社员,因为下塘大队的集体经济发展的很好,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再走回头路又有何意义呢?

  但下塘大队的情况很特殊,如果没有方唯搞出来的高产稻种,那么大家的生活水平绝对达不到现在这个程度。

  集体没钱、没有多余的粮食,搞什么规模化养殖?

  蔬菜供应也一样,由于属性的加成作用,二队的蔬菜产量几乎都达到了极限。

  他们的蔬菜种子可是抢手货,全大队十二个生产队,现在种植蔬菜基本上都是使用二队提供的种子。

  这说明啥?说明绝大多数的生产队,都应该把自留地返还给社员们,也应该适度的发展个人养殖业。

  “方代表说的很好,有请下一位代表发言。”

  小组会议主持人无法评价方唯的发言,对方的发言肯定没有错,就是总感觉哪里不太对。

  接下来,大家都踊跃发言,小组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最后一天是集中会议,定了调子,支持各地积极的将自留地返还给社员,并有条件的放款个人养殖。

  会议结束的头两天,方唯就给盘莲花发了电报。

  盘莲花又通过姜霞联系了吴迪,人家帮她们买好了车票,等人到了陈州之后,把她们送上了去往省城的火车。

  会议结束的当天,方唯去火车站接上了盘莲花母子和王竹韵。

  随后方唯带着她们找了个招待所住了下来,然后开始在省城到处乱逛。

  小宝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小家伙第一次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他看到在马路上行驶的公交车都能乐半天,更别提报货大楼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了。

  这个时期,是城乡差别最大的时期。

  由于信息不通畅、出行不方便等等因素,很多农民连本地的县城都没去过,就更别说去省城了。

第208章 一路狂奔,以不变应万变

  在省城呆了两天,盘莲花和王竹韵就发现了种种的不方便。比如像随便吃点什么都需要粮票,商场里很多不错的商品也都是凭票供应。

  所以到了第三天,她们就坚决要求回家。

  方唯没有阻拦,他这次带她们在省城玩几天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开开眼界。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回就回吧,反正车票很便宜,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来。

  一家人买了不少东西,然后返回了队里。

  “现在的形势就这样,上级觉得应该纠偏、把自留地返还给社员。但这不是硬性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就咱们下塘大队来说,我个人觉得再把土地分割开没有必要。所以,自留地就不返还了,集中养殖还是要坚持下去,不允许个人养殖。”

  方唯在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会议上,传达了本次会议的精神。

  因为稍后还会有具体的文件下发,他就没有说的太多。但针对自留地和个人养殖,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倒是没有引起任何的争论。

  整个大队,人人有菜吃、有肉吃、有鸡蛋吃,现金收入也比别的地方的高,改来改去还有什么意义?

  听大队长的准没错。

  方唯现在是下塘大队的支书兼大队长,多数人还是喜欢喊他“大队长”,喊支书的很少。

  没别的,就是一个习惯问题而已。

首节 上一节 21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