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50节

  这件事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不用大清早往公社赶,每天来回跑路其实也蛮辛苦的。

  不利的一面就是农村没有这么多的师资力量,这个比较头疼。

  “哦”

  方平“哦”了一声,他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自然也就没办法评论。

  现在的形势发展太快了,动不动就会有新花样出来,搞得他有点无所适从。

  没过几天,郑先发就召集各生产队队长到大队开会,商议兴办小学的事情。

  “支书,事倒是个好事,问题是学校建在哪里?”

  魏光华首先关心选址的问题,他是不愿意把学校放在一队的,大队部就占了他们一块地方,学校再占一块地方,他岂不是亏了?

  “魏驼子,莫在心里打你的小九九,放在哪里也不会放在一队。”

  郑先发斜着眼睛看了对方一眼,直接揭穿了魏驼子的小心思。

  这家伙精于算计,那是一点亏都不愿意吃。

  “咳咳,学校就放到我们二队吧。二队经过合并之后,地盘大了一倍,我不介意占用一块地。

  不过,办学校毕竟是全大队的事情,建设经费、建筑材料、师资力量还得大家想办法。”

  方唯懒得和他们扯皮,既然医务室能放在二队,那么多一个学校也什么。

  但学校终究是面向整个大队的,和医务室一样,得群策群力,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

  “啧啧,你们看看人家方队长的思想觉悟,都不觉得羞愧吗?既然是建大队小学,我把丑话说到前头,所有的费用必须平摊。

  谁要是敢掉链子,以后的稻种供应减半,各项任务增加两成,听到没得?

  至于师资力量,公社会安排一两个老教师过来帮忙,其他的就要我们自己想办法。”

  郑先发夸了方唯几句,实际上就是给其他人上眼药。

  大家知道分摊费用是公平合理的,所以纷纷表态,绝不会拖后腿。

  郑先发满意的点了点头,但学校老师他是真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方唯也知道对方解决不了这个难题,所以就不再多言,说多了也没用。

  队里其实找不出来几个高中生,高中生不是招干走了就是招工走了,初中生倒是能想想办法。

  会议结束之后,郑先发单独把方唯留了下来。

  “小秀才,我和你说实话,办学的经费有限,各个生产队也摊派不了多少。”

  “支书,这事和我们二队没关系吧?我们只是提供了一块地盘,学校的管理还是归你负责,你和我说这些干嘛?”

  “你小子也学会耍滑头了啊?大队就是没办法,我才和你商量,希望你们能力所能及的资助一点。

  咋了,发了财变成守财奴了?今儿你要是不答应就别走。”

  方唯对郑先发的用心洞若观火,就他本人来说是很愿意支持教育事业的,但绝不能在对方面前表现出来。

  果然,几句话过后,郑先发就开始耍无赖。

  “凭什么总是我们二队吃亏?支书,你能不能把一碗水端平,别总是逮着一只羊薅羊毛。想要二队赞助一些也不是不可以,你拿什么好处换?”

  “我恨不能一脚踹死你,什么都要谈条件。你不是扩大民兵小队了吗?我帮你申请了一批武器弹药,不忙的时候你带人去打靶,好好过过瘾。”

  郑先发早有准备,直接抛出了好处。

  方唯倒是觉得这个好处足够了,但他有些狐疑,便问道:“你找谁申请的?”

  “还能找谁,自然是去找郭领导啊。”

  郑先发嘿嘿的笑出了声,他去找郭永清还是打着方唯的旗号,对方一听是二队的事儿,当场就批了。

  方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就知道郑先发比鬼还精明。

  “行吧,我这边量力而为。支书,要是没别的事我走了,懒得和你磨牙。”

  方唯起身就走,再呆下去他怕自己不会忍不住骂人。

  郑先发笑眯眯的把他送到了门外,玩笑归玩笑,他现在不依靠二队还能依靠谁?

  方唯回到队里,把在二队修建小学的事情向郑虎等人作了通报。大家对这个事情倒没什么意见,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终究是一件好事。

  “虎子,给孙老修的房子还有多久能好?”

  方唯随后问了一下给孙道人修建房屋的进度,他打算尽快把小学建起来。

  “应该这几天就能完工了,三哥,修建小学的事情你不用担心,绝对不会影响孩子们开学。可老师是不是不够?从公社调来一两个人能教的了这么多学生?”

  修房子容易,郑虎觉得老师的事情不好办。

  就拿二队来说,还真找不出几个这样的人,即便是放低标准都够呛,总不能让小学毕业生教课吧?

  估计公社也指望不上,这事儿还挺麻烦。

  “先把架子搭起来,老师的事情再慢慢想办法。”

  方唯也变不出人来,这事只能等以后再说。

  第二天。

  方唯正和几人在商量秋收工作,邓元恩匆匆跑了进来,说道:“三哥,阿公来了,你要不要回去看看?”

  “剩下的事情你们自己商量,反正框架已经定下来了,一些细节你们看着办。我先回去一下,有什么事晚上去家里谈。”

  方唯交代了两句,便赶紧回家。

  反正他一向都是抓大放小,他参不参与讨论都不会影响秋收工作的落实。

  “阿公,辛苦了,赶紧休息一会,我去烧茶。”

  进了屋,他看到阿公坐在凳子上正和盘莲花在说话。

  知道老人家是不放心孙女,他也不说废话,直接去烧了一壶茶端过来。

  “别看阿公年纪大了,这点路还是没问题的。老三,刚才莲花都说了,你把她照顾的很好,难怪她不肯留在寨子里待产呢。”

  阿公看向方唯的眼神很柔和,看样子刚才盘莲花没少说他的好话。

  不过事实也是如此,方唯疼婆娘在队里都出了名了,人人都说莲花妹子有福气,摊上了一个好男人。

  方唯不好接话,笑了笑,就跑去请田桂花到家里来帮忙做饭。

  他随后杀了一只鸭子,等会做一个【炒血鸭】。

  “姑爷,我来收拾鸭子,你去陪阿公说说话。”

  方唯正在院子里忙活,王竹韵阿姐挑着一担水从外面走了进来。

  今天就是她陪阿公过来的,到家之后看到水缸里的水不多了,便去井里挑水。

  “阿姐,那就麻烦你了。”

  方唯也不客气,都是自家人,太客气了反而生分。

  随后他去地里摘了一些菜,又带了些黄豆去磨坊换了一些豆腐回来。

  队里的磨坊每隔三天会磨一次豆腐,需要的社员可以拿黄豆去换。逢年过节,队里也会给社员们分一些豆腐,队里倒不缺这个。

  等他提着豆腐回到家,郑虎等人又送来了鳅鱼和田螺,邓元恩还特意到河里摸了一条草鱼,稍后也拿了过来。

  他们听说阿公来了,都想着帮三哥长长脸。

  做好饭之后,方唯去把大哥和婷婷都喊了过来。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方平陪着阿公还有王竹韵喝酒,方唯也少喝了一点,家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老大和大嫂,莲花这段时间没少麻烦你们,老头子和你们喝一个。”

  阿公做事面面俱到,方平和田桂花的心里都很受用。

  “阿公,瞧你说的,一家人不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吗?来,我们夫妻俩敬您一杯酒,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长命百岁。”

  田桂花比较会说话,方平只会短期酒碗傻笑。

  阿公很高兴看到方唯两兄弟家庭和睦,高兴之余就多喝一碗酒。反正他今天肯定不会赶回去,喝多了睡一觉也就没事了。

  阿姐和田桂花、盘莲花聊得很投机,吃饱喝足之后就去了房间里,给即将出世的孩子做小衣服、小鞋子。

  方唯扶着阿公去了客房,想让他睡一会。

  “老三,先别走,陪我说说话。我听说前些日子陈麻子到村里来闹了一场?你看,那家伙果然不死心,遇到机会就会搞名堂。”

  阿公躺了下来,但并不想睡觉,于是就拉着方唯聊天。

  然后他就突然提起了陈麻子。

  “是啊,这件事我越想越蹊跷,陈麻子死盯着关老爷子,不像是寻仇,倒像是要找什么东西。

  只可惜老爷子自己也不清楚对方想要啥,又是一本糊涂账。”

  方唯其实很喜欢和阿公聊天,阿公只是年纪大了,但思维并不僵化。

  既然谈起了陈麻子和关崇阳的恩怨,他就索性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怀疑,想请阿公帮忙分析一下。

  “不管想找什么,都一定牵扯到巨大的利益,要不然陈麻子不会这么疯狂。

  我估摸着,这事儿可能会和上一代人都有关,或许搞清楚了陈麻子身世,所有的谜团都会解开。”

  阿公以前和关崇阳、陈麻子都不算熟悉,就事论事,他觉得这件事可能和利益有关。

  关崇阳完全不清楚,自己和陈麻子的恩怨是从哪里来的,但陈麻子肯定心里有数。

  按照年龄和各自的人生经历判断,关老头很有可能和陈麻子的父辈有什么纠葛。

  两人聊了好一会,方唯见阿公有些困倦,这才离开。

第154章 保卫粮仓

  第二天。

  一大早王竹韵拉着田桂花去赶圩,方唯正好没啥事,就陪两人跑了一趟。

  王竹韵在圩上买了不少东西,方唯和田桂花也买了一些小东西。

  回到家都中午了,田桂花和王竹韵赶紧做饭,方唯把买的小帽子和小拨浪鼓拿给盘莲花看,盘莲花喜欢的不行。

  吃过饭,阿公就和王竹韵一起走了,说什么都不让方唯送。

  没过几天。

  队里的秋收工作便拉开了帷幕,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盘莲花都到了田埂边,给大家递毛巾送水。

  学校都放了假,方涛也回来参加割禾劳动。

  方平亲自带人先收割了10亩的试验田,这其中有多项对比试验,细节处理上比较繁琐。

  其他还有150亩试验田种植了【南光二号】杂交水稻稻种,一共收获了16.5万斤稻子,亩产依然是达到了极限。

  300亩大田种的是【南光一号】成型稻种,一共收获了19.5万斤稻子,平均亩产65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165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95000】

  【总点数:945061点。】

首节 上一节 150/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