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领导专门说了这个事情,有可能形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不趁早收手,后患无穷啊。
“晓得了,你以后也多注意一些。”
方平点点头,也没什么情绪。
毕竟稻种不换稻谷了还可以卖钱,卖钱肯定没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县的夏收夏种工作全面结束。之前有种植杂交水稻的生产队,陆续上报了产量,经过汇总显示,平均亩产达到了802斤。
这还是之前不成熟的一代稻种,估计等【南光二号】稻种彻底定型之后,大面积种植的亩产会达到900斤左右。
次一级杂交水稻稻种的产量还不清楚,具体数据可能要明年才能出来。
方唯并不着急,他早早就有预期,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需要很长时间,即便是他有挂也不可能一两年之内就完全搞定。
现在的区域种植面积是足够了,但可以进行指定的土地却很有限。
二队就这么多的耕地,他不可能针对别的生产队的土地进行指定,也就是说他的育种工作遇到了瓶颈,始终没办法走出本县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早上。
方唯和盘莲花一起去给自留地浇了水,然后去山上砍柴。
回来后两人才开始吃早饭,计划今儿一起去圩上转转。
结果还没等他们出门,郑虎就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说县里来了一群人,甚至连薛宇民都来了。
“出了什么事吗?”
方唯想不明白是什么事情惊动了薛宇民这位大管家,他连忙跟着郑虎去了队部。
盘莲花也有点担心,干脆也不去赶圩了,随即去了晒谷场那边打探消息。
“方唯同志,有好消息啊!”
唐泽见到方唯,顿时大笑了起来。
然后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县里决定在你们下塘大队进行试点,将二队和三队合并,积极探索育种工作的新方法。”
方唯顿时僵在了当场,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他还是低估了县里提高粮食产量的决心,由于二队受到耕地面积所限,稻种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县领导的头发都愁白了。
方唯不是说离开了二队就搞不出高产稻种吗?
县里派人经过实地勘察,发现三队紧挨着二队,而且自然环境、土壤情况几乎没什么差别。
在唐泽的提议下,薛宇民直接拍板,让二队吸收合并三队。
各级领导首先找徐广生和郑先发谈话,两人倒没什么抵触情绪,大家都担心三队可能会有所反弹。
结果呢,三级领导在公社找三队队长谈话,刚说了合并的事情,三队队长一蹦三尺高,差点没高兴的晕过去。
二队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水平?现在合并,就等于天上突然掉下来一块金子,砸在了三队所有社员的头上。
几位领导面面相觑,只有郑先发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不知道刚该如何面对小秀才。
这事怎么说呢,从全局来看当然没问题,但站在二队的角度上看,人家能愿意才怪!就比如一家人过得好好日子,突然来了一家穷亲戚要和你搭伙过日子,你能愿意?
领导们心意已决,既然三队这边没什么阻力,他们就干脆做了决定,然后才通知二队。
也是担心方唯撂挑子,所以今儿连薛宇民都来了。
“各位领导,没开玩笑吧?要是我一个人怎么都好说,可二队上下还有百十来口人,我怎么向他们交代?”
听到将三队并入二队,方唯就在心里偷偷地笑了。
合并好啊,合并了之后三队的土地就处于自己的支配之下,还用担心发展瓶颈吗?
但这个事不能答应的太痛快,得和领导们谈谈条件才行,要不然真不好给社员们交代。
“方唯!这事儿县里已经定了,别说那些没用的。”
郑先发赶紧上前劝说,暗地里给方唯使了个眼色。
意思是这件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还是多想想怎么捞点好处吧。
方唯低着头,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对这个决定很抵触。
“方唯同志,我们也是为了下一步的育种工作着想,你要能明白大家的一片苦心。我上次答应的拖拉机还有一台没到位,一周之内就给你送过来。
另外,只要育种工作有起色,县里答应让你们用部分稻种换稻谷,比例不超过总额的20%。还有,明年在今年氨水供应量的基础上,再给你们增加一倍的量。”
唐泽开始许愿,但没什么新意。
薛宇民一看这么多人围在这里也不像话,当即就说道:“县里再支援你们一批水泥和建材,回头把队部重新盖起来,在木屋里办公不像话。”
“好的,领导,我一定会做好社员们的思想工作的。”
方唯知道差不多了,于是见好就收。
薛宇民欣慰的点了点头,觉得对方还是有大局观的,并没有趁机薅县里的羊毛。
事情定下来之后,领导们才去试验田和大田转了转,了解一下杂交水稻的进展情况,随后便离开了。
“虎子,你去安排人手,杀两头猪,现在做大锅饭。”
这会儿时间还早,郑虎赶紧去找二哥和方平,随即杀了两头猪。
队部门口的空地上再次摆放好了桌椅,几口大锅支起来,大家顿时忙碌了起来。
队里的事情也不过是方唯的一句话,指哪打哪儿,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产出生猪,点数+520,总点数:141472点。】
养猪场还剩下98头猪。
中午。
整个村子都飘着一股红烧肉的香味,这年月还有什么菜比红烧肉更吸引人的吗?答案是没有。
男女老少个个都放开肚皮吃,但也不会失态。反正中午吃不完的会平分给大家,倒不用做出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模样。
等大家吃饱喝足之后,方唯才宣布了二队和三队即将合并的决定。
“这是要劫富济贫吗?不干。”
“这也太欺负人了吧?咱们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有人开始动坏心思了。”
“队长,你不能同意啊。”
社员们顿时炸了锅,二队和三队合并?那不是等于三队上门来便宜吗?队里也就这几年富裕了一些,如果加上三队这个拖累,大家的日子岂不是瞬间回到了从前?
从前什么样所有人都不愿回忆,累死累活吃不饱、一年到头吃不上两回肉、想买点生活必需品都得拿家里的鸡蛋去换钱。
所以,现场群情激愤,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反了天你们,都给老子闭嘴!一个个没长本事尽长脾气了啊?你们不同意?你们算老几啊,这是大队、公社和县里的决定。”
郑先发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二队,一声大吼顿时镇住了全场。
别看他已经已经离开了二队,但余威尤在,众人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郑支书,要不你上来讲两句?”
方唯有些不满的瞅了郑先发一眼,开口说道。
郑先发也意识到自己这是有点越俎代庖了,赶紧摇了摇手,然后闭上了嘴巴。
第136章 土地才是最大的财富
“大家有意见可以理解,但合并的事情上级已经做了决定,是不可能更改的。
当然,考虑到公平性原则,合并之事需要有一个缓冲期,会等到秋收之后再全面实施。”
方唯不再给大家发挥的空间,直接说清楚合并的事实不可能改变。
当然,为了二队的社员心理平衡一些,还是会有一个过渡期的。另外像之前队里的积累,会在正式合并前进行一次分配。
钱、粮、副食品、生猪、鸭子等,除了提留一部分,大都会分给社员们。
生产资料不能动,包括积累下来的种子、农机农具、各种设施等等,都会并入新的生产队。
听方唯这么一讲,不少人的心里倒是舒服了很多。
既然这件事不可逆转,他们也只能接受。反正他们会跟着方唯走,只要还是对方当生产队队长,大家就有盼头。
郑先发在一旁没有发表意见,他忽然发现,小秀才在二队的威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全盛时期。
人家一不骂人、二不画大饼,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解决了问题。社员们之前的叫嚷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完了还得靠方唯做主。
“这小子不简单啊!”
方唯说完,见没什么人再跳着脚反对,便让大家随意。
然后他走到了郑先发的面前,说道:“支书,咱们喝点?”
“行啊,我刚好还没吃饭。”
两人找个空桌子坐下,有人端来了大碗的猪肉,方平跑回去拿了一壶红薯酒过来。
“我本来怕你镇不住场子,想着过来帮帮你。其实是我想多了,你根本不用我多事,自己就能搞定。小秀才,这事县里做的不地道,你就忍忍吧。”
“也不能完全这样说,县里虽然事先没和我们商量,但事实上解决了二队耕地不足的问题,有利有弊,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两人边喝边聊,郑先发也没有多呆,吃了些东西喝了三碗酒就走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老会计和方文书开始清产核资,需要把二队的家底整个核对一遍。
方唯定下了总体方案,具体的事情他就不管了,全都交给了队干部们去执行。
过了几天,在郑先发的主持下,三队的队干部和二队的队干部见了一面。
双方合并了之后,人员肯定要调整,这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我先表个态,两个队合并之后我可以不担任队干部。”
三队的队长赵金生是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他倒是把姿态放的很低,表示自己不会和二队的人竞争。
其他的几个三队的队干部也做了同样的表态,倒是让郑先发松了一口气。
二队这边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按照提前商量好的,老会计说道:“我年纪大了,很多时候都有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我愿意退下来。”
治保主任也表示可以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
既然三队不争不抢,这事儿就好办多了,总体原则是不能把三队的人排除在队干部之外。
经过商量最后确定了未来队干部的人选。
方唯担任生产队的队长,郑虎担任副队长。三队现在的刘会计担任合并后的队会计,赵金生担任治保主任,方小山担任文书、郑豹担任民兵队队长,郝艾珍担任妇女主任。
“现在咱们双方先进行清产核资,然后将该发给社员们的物资都发下去。年底的分红也一样,秋收后务必发放到大家的手中。”
确定了新的生产队干部人选,方唯给大家分派了任务。
以往的事情今年年底之前必须解决,新年伊始,合并后的双方就不分彼此,统一进行核算。
赵金生等人对这个方案没有意见,双方历年的积累该分的分、该留的留,尽量不要让社员们有什么抵触情绪。
但不管怎么说,三队肯定是跟着二队沾光了。就拿生产资料来说,二队现有拖拉机三台、灌溉水井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