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肯定是好电影——豆瓣上,《我不是药神》一共187万多人打分,这个人数在豆瓣算是非常高的,评分是9.0分!
《药神》诞生于2018年,这个时间段,主旋律电影刚进入舞台资本还在犹豫,粉丝电影正在没落,资本市场迷茫的空窗期。
2019年,《上海堡垒》彻底撕破了粉丝电影的遮羞布,粉丝电影被抛弃了,那之后主旋律电影一发不可收拾——张艺某都拍了《狙击手》,当然水平还是很高的。
然后,主旋律电影登上历史舞台!
大家都躺着赚钱的时候,好电影往往难产。
艺术创作往往需要更自由或艰苦的环境。
按照这个规律,下一部9分电影,可能就会出现在主旋律电影退潮后,资本市场的迷茫期。
没有一个赛道会长盛不衰,总会有退潮期。
打拳电影兴盛,然后《好东西》、《出走的决心》纷纷破9分——不过,后续评分被刷了下来…
最近抗日题材电影兴起…
成了新的财富密码!
插一句,新上映的某部电影——不论从纪实、情节叙事、文艺、战争、情感等各种角度来说,这个片子都是不够格的,侮辱了所有人。
知道这个题材很难的…
但真的好难看!
而且跟《满江红》《满江红》、《雄狮少年》一个德性,绑架式营销加官媒站台。
诶,网上大部分观点:即便这是一坨大的,就凭这个题材,你也得吃下去,谁不吃,就是不爱国!
“言哥,为什么演配角?”
“…这个戏挺好的,我不想错过…但我不适合演程勇,所以,就演了曹斌…”
“为什么不适合?”
“我年龄不合适,形象也不行…”沈言苦笑:“我太阳光了…”
“那你现在接戏的标准是什么?”
沈言想了想回答:“剧本好坏以及角色…我现在已经过了追求曝光度的阶段了,对我来说,宁缺毋滥!”
“票房是你考虑的因素嘛?”
“我接戏从来不考虑票房…而且这东西没有办法预测!”沈言摆手,想起了什么:“之前纪翔跟我说,他想邀请一位女明星,她的团队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只接10亿级别的电影’…”
“10亿级别的电影?”
“就是票房十亿的意思…”
“这个能判断?”
“我也很好奇…裸眼鉴票房!”说到这,沈言摆了摆手:“演员不能以票房多少作为标准,是不是喜欢这个故事,是不是喜欢这个人物,有没有被故事感染到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票房不重要?”
“是对于演员来讲…票房当然很重要,但票房并不是唯一标准…”
……
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曝光率决定事业!
没有持续的作品曝光,再好的演技也可能被埋没。
特别是对于一些演技不精的,更需要大量实践来打磨。在不同的剧组、不同的角色甚至不同的烂戏中摸爬滚打,本身也是一种艰苦的学习。
而且,多接戏,意味着收入、行业人脉积累和最基本的观众认知度。
娱乐圈竞争很激烈的,没有知名度,就没有选择权。
只有当你拥有最基础的市场号召力和粉丝基础,制片方和投资人才会愿意信任你,给你出演更有艺术深度作品的门票。
当然,如果战略失误,也可能会误入歧途,陷入窘境。
比如一些演员拼命接戏,搞了一堆同类化的角色,这就会迅速消耗演员的神秘感和可塑性。
一旦被市场定型为“霸总专业户”“甜宠剧女主”“屌丝”、“逗比”、“小人物”等,再想跳出这个框格,难如登天。
观众审美疲劳,平台也会犹豫。
而且当一个演员频繁出现在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中,也会透支观众对你的信任。
久而久之,你的名字不再代表“品质保证”,而是“可看可不看”甚至“票房毒药”!
同时,在高强度、流水线式的拍摄中,演员很容易陷入机械式的表演,失去对生活的观察、对角色的细腻揣摩,最终磨灭了最宝贵的艺术感知力和创作热情。
这些都是毁掉一个人的过程。
哦,一带一路电影圆桌论坛…沈言只是旁听,微笑…
这个更多是政治上的关联,跟电影本身关系不大——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了来自匈牙利、希腊、菲律宾、立陶宛、印度等13个国家的电影节和电影机构代表,共同签订“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合作备忘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节一起,共同推进各国之间电影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
沈言回到酒店,收拾了一下,准备离开…
他得去海南拍摄《载酒堂》了!
然后接到了施施的电话。
“你跟谁在一块?”
“唐焉?”
有点惊讶——施施跟唐焉的关系始终一般…
施施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要不要过来?”
“还有谁?”
“还有导演马楚成!”
马楚成…哦,那是宣传电影《欧洲攻略》…
沈言立刻道:“那我不过去了…你们聊吧!”
“…马导演想跟你谈一部电影…”
“让他滚!”沈言很直接回了一句:“他算老几?他想谈,我就得过去?”
“…行吧…你要去海南了嘛?”
“嗯,我晚上的飞机…”
“注意安全…我这边还要忙一个月,忙完了,我去探班!”
沈言无语,直接回了句:“…一个月,估计我电影都拍完了!”
“也对,你可是快枪手!”
“你说什么?什么枪手?”
“…我是在夸你效率高!”
“我跟你说在自然界,狮子的交配时间是30秒~2分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进化角度来讲,越快越好!”
电话那头的施施立刻道:“…可是,狮子在交配季节的时候,一天下来需要交配40到50次左右,而且狮子的交配过程通常需要持续四五天,并且交配次数在20到40次之间…”
沈言惊呆了:“你咋知道的?”
“…你每天搜索什么东西,我都有看!”
第975章 限薪令!
好吧,跟沈言在一起待久了,施施也沾惹上了嘴贱的毛病…
怼人功力见涨!
挂断电话,有点不好意思的跟马楚成开口:“言哥已经去机场了…”
唐焉好奇:“他要去哪?”
“去海南拍戏了…具体是哪,我没问!”
“拍戏?他又做导演了?”
“对,他要拍一部水墨画电影…”
“水墨画?”
“就是山水画…”顿了顿,施施道:“他跟我说,如果有一天,外星人到访地球,交了一个外星人朋友,会推荐一部什么电影给他看?他想不到…然后决定自己拍一部!”
“外星人?”
“…这是一种比喻!”
“《载酒堂》讲述了什么?”
“简单说就是苏东坡被流放海南儋州的故事。”
“苏东坡?”
施施点头:“对呀,言哥非常喜欢苏东坡,之前还写了一首《光亮》…只不过还没发行!”
马楚成一脸遗憾:“我还想着找他跟梁朝伟一起拍一部《美洲攻略》呢!”
施施则道:“…他一般不接这类戏!”
“他不是演了庄文强的《无双》嘛?”
“…我听他说过《无双》…”施施解释:“他接那个戏,主要是因为可以自己印钞票…”
……
马楚成是摄影师出身…
拿过金像奖最佳摄影,和香港大牌导演多有合作,不乏佳作。
《监狱风云》、《甜蜜蜜》、《亚飞与亚基》、《方世玉》、《红番区》…
算是什么类型都能拍,好戏烂戏都能出。
做了导演也一样!
在香港就是有这么一波儿导演,他们不是大师,也不是大将,没什么开天辟地的大本事,但十八般兵器,样样会使,什么时代什么风流,都能接着。
但水平嘛…
将将及格线附近!
李仁港、马楚成包括邱礼涛就是其中典型。
行活导演!
这帮人基本都是片场出身,执行力非常强。
所谓执行力就是‘别扯那些有的没有的,都是废,把钱给这个人,戏就给你拍出来了。’
在港片兴盛的时代,中流砥柱多是快手导演,大小戏交他们手里,不超预算(对得起老板)、不发脾气(对得起演员)、不挑剧本(多数没有),拍就完事了。
有戏拍的日子里,一年四五部,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