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384节

  即便托马斯认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能进一步提升车身的安全性,还是专程找到俞兴,寻求他的拍板意见。

  “搞,就这样搞!”俞兴的意见很简单。

  托马斯难免不安,充斥着很多顾虑:“如果能完成目标肯定是巨大的进步,但如果完不成……如果中间因为工艺和材料需要推迟最终产品上线的流程,公司在资金方面会有压力,在市场竞争上可能也会存在压力……”

  俞兴笑道:“托马斯,你在沃尔沃已经是业内闻名的车身安全专家,难道来到碳硅集团,看到有机会再次提升行业里汽车安全领域的标准,不动心吗?”

  托马斯摇了摇头,这当然是最动心的。

  他是被高薪挖来的,还带了一些以前的团队成员,但不是想在这边混饭吃,尤其这种全球史无前例的对白车身后地板总成的一体化压铸……

  如果这次成功,必然在业内留名,如果得到市场的验证,后续甚至可以考虑不止是后地板总成,连带前面和中端都采取一体化压铸,实现利用三个大型压铸件造车的安全性标杆。

  托马斯的心情其实很矛盾,既担心俞总答应,又担心他不答应。

  俞兴瞧着面前这位汽车安全专家的神色,再次笑道:“拍板了,还是就这么搞,我们是新入场的汽车企业,必然面临各种挑剔的目光,既然工艺上论证是可以的,那以先进工艺来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机会是不容错过的。”

  他最后说道:“托马斯,别的不行,但压力这方面你放心,我最能扛压了。”

  托马斯心里仍存疑虑,但见到老板如此坚定,也就确认这种工艺上的目标。

  俞兴送托马斯离开办公室,再看设计图上的车身框架,琢磨着团队里提出的需要克服的环节,陷入沉思。

  许久之后,沉思被来自比亚迪王川福的电话所打断。

  俞兴有些奇怪这位的来电。

  “俞总,听说你们搞的毫米波雷达是有技术上的突破?”王川福客气两句后就开门见山。

  “王总,你听谁说的,我都不知道这回事,他们确实在搞罢了。”俞兴笑道。

  王川福很认真:“工信的试行办法都出来了,雷达频率都让出来,这不是技术上出现突破了吗?那个毫米波雷达会对外供应吗?”

  “暂时还真的没突破。”俞兴很诚恳的说道,“对外供应可能初期有些困难,但你如果想要的话,嗯……我有个方法,不知道行不行。”

  王川福洗耳恭听。

  “智波是我这边投资的,初期即便突破,前面产能肯定也不够,只能紧着碳硅集团这边,不过,比亚迪要是需要,可以用我们这边突破的名义去找国外的供应商。”俞兴出着主意,“他们一听一看国内突破了,那肯定就愿意卖给比亚迪了,到时候别忘了多砍价。”

  王川福:“……”

  别说,真别说,你这方法……听起来歪门邪道,但又好像条条大路通罗马。

  他沉吟三秒,由衷的说道:“俞总,你还真挺能运营的。”

第365章 风采依旧

  毫米波雷达不贵。

  至少,对于致力于中高端的车型,它几千块钱的采购价绝对是可以接受的,而围绕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的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等辅助是车型定位的区分化功能。

  国产品牌绝对不会吝啬于这种采购成本而不愿意尝试把它搭载到自家车型之上。

  只是,人家确实不卖。

  这也不稀奇,市场竞争就是这样,没有就很被动。

  俞兴觉着要是自己手里有类似地位的技术,没准也会这样,但现在属于落后的一方,自然需要琢磨着如何打破这种困境。

  除了出资研发,他也不得不考虑多种可能性的运营。

  智波目前是在进行77GHz的攻坚,当初之所以不愿意让前创始人调整到24GHz是因为国内的华域汽车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不想重复浪费。

  但是,不是研发出77就能取代24了,前者实现的是长距离场景下的功能,后者则是能实现短距离的精细化感知,比如,检测汽车盲区的盲点监测,判断相邻车道是否有车辆接近的变道辅助。

  假如智波先突破77,华域汽车还没突破24,这就出现一种尴尬局面,碳硅集团仍旧需要从国外供应商那里采购24GHz的毫米波雷达。

  俞兴基于这种情况考虑的软硬兼施今天就先告诉了王川福,情境稍有变化,核心是一样的。

  77都有了,24还会远吗?

  现在不卖,未来就要降价卖。

  当然了,还有最差的情况,智波的77和华域的24都没有在预计时间里取得突破,那就……

  差是差了点,也不是不能接受,30来万的汉兰达现在也一样没有这些,只搭载了超声波的倒车雷达,通过机械控制来实现固定速度的定速巡航还得买3.5L四驱豪华版才能拥有。

  同样的,50万的奔驰E级也没有自适应巡航,还需要上到奔驰S级才提供这样的功能。

  俞兴不清楚这些价格不菲的车型在未来几年之内会陆续下放这类功能,但知道智波、华域汽车这类国产公司如能突破,一定会大大加快它们功能下放的速度。

  这样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围绕毫米波雷达所能实现的辅助与安全功能,也同样作用于消费者最敏感的车价。

  国产发展越好,外资的价格越会平易近人。

  新能源发展越好,燃油车的价格越会下探。

  如此在功能、安全、价格、车型等范畴的选择性也就越多。

  俞兴一直在等媒体问自己这种范畴的问题,但始终没等到,那种“帮你们把豪华车/燃油车价格打下来”的话只能继续憋在心里。

  王川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法,未必真能实现,但确实可以试试。

  他既然电话打过来,自然而然的交流了一些造车上的情况。

  俞兴如实相告,也谈到自己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王川福的话很克制,实在是比亚迪这两年陷入颓势,不复之前的激昂状态。

  俞兴聊了许久,最后想起一件事,提了个小要求:“王总,智波这边如果取得突破,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到时你再看怎么运作,不过,我也有个问题。”

  王川福很欣赏俞总这通电话里的态度,干脆的说道:“俞总,你说。”

  “国内既然支持新能源发展,我想着以后没准会在车牌上与燃油车有所区分,到时候咱们商量着来,看看怎么才能更好看。”俞兴提到一个小问题。

  王川福愣了愣,还以为是技术层面的合作或者授权之类,没想到是这方面。

  他失笑道:“俞总,要是真有车牌的新设计,那是全行业的事,一定是咱们商量着来。”

  俞兴笑道:“行,王总,商量着来,你什么时候到申城,欢迎你来临港指导。”

  王川福还真表达了这一兴趣才结束通话。

  俞兴放下手机,扫了眼桌上关于一体化压铸的材料,再想电话里聊的毫米波雷达,目前反馈的进度只能说一般,而华域汽车那边关于24GHz的研发现在也不知道如何了。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他叹了口气,虽然自己能扛压,但确实各种压力都不小。

  俞兴在办公室里踱步,转身又喝了半杯凉茶便觉精神一振,虽说压力如影随形,但芬众传媒、华夏森林、嘉汉林业、网秦等好朋友乃至三菱这种同行都前仆后继的给予支持,如此知交遍天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继往骗之钱粮,开能源之新章。

  ……

  蘑菇街与美丽说的整合探讨时间定在七月份的最后一天。

  将近两周的时间,不管陈琦还是徐逸荣又或者企鹅在知道机构股东们想要整合的想法之后都开展了不同的行动。

  熊晓鸽虽然推迟了见面时间,但陈琦反倒是两次找上门来,探讨合并与转型的可能性,从开始的拒绝变得犹豫。

  最终,陈琦剩下了一个问题:“如果真的合并,这家公司到底是谁的公司呢?”

  熊晓鸽没有虚言给一个欺骗式的答案,只是带着感慨的说道:“我这些年见过很多创业者和很多项目,有的很有创意,有的很有执行力,但绝大多数都没熬到现在,一家公司如果走错了路,纠结这一时的、几年的归属,最后都没什么意义。”

  陈琦并不满意这个答案,但也能感受到熊总说话时的诚恳,透露了一个消息:“企鹅的人给我打了电话,他们给出的是联席CEO的方案,业务各管各的。”

  熊晓鸽摇头笑道:“陈总,之所以谈合并就是怕这种不彻底的整合,这这做不好,那那做不好。”

  陈琦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可以徐徐渐进,有不彻底的整合就不错了,而且,也未必就做不好,俞总也未必就那么神。”

  熊晓鸽点点头:“这就是主观上的判断了,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陈琦“嗯”了一声。

  熊晓鸽又说道:“但我相信俞总。”

  陈琦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有点幽怨的说道:“我也相信俞总,在他没搞到我身上之前。”

  熊晓鸽想着徐总的积极运作,想着阿里忽然的断流,想着碳硅数据的崛起,想着俞总的运营口碑,不那么客观的说了句:“哎,事情赶到这个份上了,咱们就集思广益吧。”

  终究还是要集思广益,但熊晓鸽也没想到这次的集思广益竟然把企鹅的刘炽平也给集来了。

  他知道企鹅会来人,没想到这位总裁会亲自出马,既如此……企鹅的联席CEO方案还真可能把稀泥和成功了。

  熊晓鸽心里皱眉,脸上却笑着和刘炽平聊天。

  同样对刘炽平露面而惊讶的徐欣转着念头,忽然有种会为别人做嫁衣的感觉,企鹅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这次又是总裁坐镇,主导权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她迅速的用手机给还没到的俞兴发了条消息,告知他最新情况。

  “哦,他过来了,那我晚到一会,正好手头上也有事。”俞兴给了这么一条回复。

  徐欣稍稍放心,但以己度人,企鹅既然出现在这里,那就一定也在背后进行了迅速的串联,实在不能不上心。

  她和在场的熟人们打了一圈招呼,又和已经平复情绪但难免冷淡的徐逸荣聊了几句,最后才加入与刘炽平的聊天。

  今日资本是投资机构,重资的京东又与企鹅有重要合作,关系其实并不敌对,只是今天这桩事并不属意企鹅,也就立场相对了。

  徐欣聊了一会,手机上又收到俞兴的一条短信。

  她摸出来看了眼,本以为对方会提到有什么布置和准备,没想到竟是一条无关的内容。

  俞兴:“徐总,硅谷有位李一帆联系我,想做个项目,你有没有兴趣投一笔?”

  徐欣心里本就有些焦躁,忽然瞧见俞兴这种时候还问这种事,只觉火冒三丈,刚想斥责又按住情绪,回了条:“做什么的项目?”

  俞兴:“呃,他现在想做激光甲烷遥测技术,说是用于检测天然气泄漏的,但我在和他聊激光雷达的可能性,他是从清华去美留学的在读博士,还有两个清华时的同学也在美国,有相关的科研背景。”

  徐欣一看又是测甲烷又是激光雷达,心里立即就给打上一个大大的不靠谱,只回了三个字:“没兴趣!”

  手机上没了动静。

  然而,片刻之后,徐欣瞧见正在聊天的熊晓鸽开始摸手机,随即又面露思考,估摸着姓俞的那货又找上熊总了。

  她立即给发了条:“熊总也没兴趣!!!这边的事先处理好!!!”

  熊晓鸽那边很快也没了动静。

  差不多半个小时,算上企鹅,两家公司的11家机构股东都到场了,这场事关合并与业务走向的会议也就开始。

  然而,这一正式开始,红杉这次过来的沈南鹏立即展现了与之前不同的立场。

  “我过去半个月想了很久,阿里中断流量这件事是必然的,蘑菇街和美丽说的发展太快了,阿里必须把流量的生态控制住。”沈南鹏说道,“但这就可惜了你们两家,但是,这件事不是救不回来了,天底下也不是阿里一家有流量,刘总这次过来,我心里就有底气了,只有巨头才能对抗巨头。”

  他侃侃而谈,就着企鹅的流量直接推出合并与双话事人的方案。

  熊晓鸽面色如常,并不奇怪出现变故。

  徐欣只是略微皱眉,静观其变。

  胡旭波却立即出声嘲讽:“沈总,你之前不是这么说的啊,这种联席CEO搞两个业务,那还合并什么呢?”

  沈南鹏摇头:“这要看企鹅能合作到什么地步,今天刘总过来,他就一定是带着最大的诚意,而且,不管陈总还是徐总,他们俩对于各自的公司都付出巨大的心血,胡总,我问你,你不愿意这样,那你是要让陈总还是徐总当CEO?”

  二选一的答案注定得罪人。

  胡旭波迟疑着没能给出答案。

  刘炽平这时微微一笑,把话题接了过来:“我明白胡总的意思,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包括两位创始人今天愿意坐在这里,都是愿意‘解决问题’,是要推动局面往前走。”

  他话里加了重音,主持局面:“如果一点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说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陈总和徐总手里都有超过50%的投票权,咱们还是得正视现实。”

首节 上一节 384/4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