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不提借用了俞总名头的事情,只是笑道:“俞总,你别小看我,毕竟,下等马也是马。”
俞兴哭笑不得:“徐总,我是真没说过这话!”
“反正都传是你说的,是不是你说的也不重要了。”徐欣正色道,“俞总,我们之间还会继续沟通,我认为,碳硅数据公司的入场可以进行实质性的讨论了。”
俞兴沉吟片刻后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再纠缠,事实上,红隼投进去之后就已经象征着事情正式运转的开始。
他答应了下来:“好,我会让钟志凌他们讨论这件事如何来做,碳硅数据公司的作用其实相对简单,这个阶段只是流量的提供方,嗯,机构们愿意合并,现在还需要看陈总和徐总的意思。”
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拥有过半的投票权,没有他们点头其实是无法整合的。
徐欣自然知道这一点,只是说了句:“俞总,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么能扛压。”
俞兴想着碳硅数据公司时不时借用今日资本的名声来压力其它公司,由衷的说道:“徐总,哎,你呀,你有时候是强势了些,我对他们俩印象都很好。”
他上次参加互联网大会的时候就见过蘑菇街的陈琦和美丽说的徐逸荣,当然,那没耽误当着马伝的面提起两家的发展目标。
徐欣也由衷的说道:“俞总,强势也好,弱势也罢,这次归根结底是看如何走出困境,公司死了还能谈什么呢?我们相信你的运营手段和眼光,也相信碳硅数据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俞兴到了这时也没了谦辞,干脆的说道:“那行,咱们就一起试试。”
徐欣的脸上露出笑容。
电话结束。
俞兴捏着手机,暗忖徐氏风格的强势。
徐欣拿起茶杯,琢磨俞总运营的口碑。
第360章 非卖品
今日资本这次针对蘑菇街和美丽说的做事效率远超俞兴想象。
这个事确实是自己最初提了提想法,但徐欣奔着目标就这么把事情给弄起来,也真是给予极大的信任了。
至于这种整合的最终走向如何……
俞兴把最新情况告诉钟志凌,沟通碳硅数据的未来,着重提到营收框架上对电商的探索只能是次要的,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把旗下的软件矩阵做强。
当初的微信是一个半成品,还没来得及探讨公司营收的完善就出售给阿里,碳硅数据不一样,必须要考虑如何实现资金上的良性循环。
只是,就现在而言,这种蘑菇街和美丽说的整合或许能摸索出一些东西,但碳硅数据更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平台做大做强。
虽说是时代不同,阿里在电商市场属于开拓者,可是,从0做到1万亿的GMV,阿里用了9年,京东用了13年,拼多多用了4年,抖音只用2年,这种速度对比还是可见一斑。
俞兴是知道抖音这款超级App的强大的,但不知道碳硅数据最后能不能做出来,反正就是边做边打边观察,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仍旧是3G的基础。
钟志凌很赞同师兄的想法,觉得电商局面至少现阶段很难打破,蘑菇街和美丽说这种公司只能作为补充。
“兴哥,这现在还算是一头热吧,那两家创始人不一定会同意,不过,今日资本这么撺掇……两家公司要是合并了,这是真被资本做了局啊。”
蘑菇街与美丽说是上个月刚被阿里断供,现在才一个月时间,今日资本就私底下串联意见,确实没辜负它的名字,确实是很“资本”。
俞兴很难不同意这一点,徐总的主观能动性这次特别强。
但是,话说回来,不管垂直电商还是O2O,这两样真没什么前途啊。
“事就是这么一个事,有想法多问徐总,你们多交流,这两家不管怎么说,现在就是缺流量的时候,他们缺,我们有,这是最基本的关系。”俞兴没有给压力,“你就放手做,也不用顾忌太多。”
钟志凌其实也没什么顾忌,外面有徐总那种人,内部有师兄这种人,自己做事就行了。
蘑菇街和美丽说的机构股东在默默沟通,两家能否合并的答案不会太快,但按照徐欣的风格,也不会太慢。
钟志凌心里转悠着这件事,然而,只过了两天时间,他就不得不再次来找师兄了。
阿里来接触了!
不是蘑菇街和美丽说的事,而是阿里寻求增持碳硅数据公司的股份,并且再增加一个董事会的席位。
以及,是阿里的CFO蔡崇信亲自给钟志凌打的电话。
钟志凌没敢怠慢,挂掉手机就直奔师兄的办公室,讲述这通电话里的沟通内容。
既然是蔡崇信打电话,那么,阿里的态度就是很正式的。
“阿里还真想买碳硅数据啊。”俞兴听完师弟的汇报,抿了一口茶,转动着念头,“价格其实也挺诚恳,阿里上次的资金确实让我们很舒服。”
阿里上次是用3450万美元拿到15%的股份,给出了2.3亿美元的估值,是相当不错的价格,而且,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福卡”的缘故。
这一次,蔡崇信表示,阿里愿意再用4500万美元拿到15%的股份,这个估值有30%的涨幅,仍旧是不错的价格。
如果让阿里进来,两轮的股权相加就是15%*0.85+15%=27.75%,会是一个很高的持股比例。
碳硅数据公司后续必然还要继续融资的,阿里如果坚持追投,后续进来的股东又没那么坚定,碳硅数据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就不好说了。
钟志凌很容易的就想到蘑菇街和美丽说的事:“兴哥,要是徐欣那种人后面投进碳硅数据,不知道他们私底下会干什么呢,阿里的这笔钱……”
“投票权是在我们这边,但是,阿里这个态度是真想收购,让它拿那么多股份,它自己和雅虎的权力争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俞兴摇了摇头,忽然纠正道,“什么徐欣,喊徐总。”
钟志凌修改称呼:“徐总那样的投资人只会考虑利益所在,阿里这种巨头的影响力是需要考虑的。”
俞兴微微点头:“最重要的是,碳硅数据现在并不缺钱,没必要启动融资。”
碳硅数据从浙产投和阿里一共拿了4950万美元,这笔钱至少能用到明年,而明年也未必需要再融资,俞兴手里的百晓生股票已经在做质押,这笔钱拟定用来应对莲花集团的股权买卖,但应该花不完,到时可以先借给碳硅数据公司。
碳硅数据公司只要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启动融资的时候就能比较轻松的拿到资金,这样只用资金而不出让股份,最终融资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婉拒吧,就说现在不需要资金,需要的时候会第一时间联系阿里。”俞兴下了决定,不接受阿里的投资。
钟志凌吸了一口气:“那我们和微信的合作可能就会出现变故了。”
俞兴平静的说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无非是时间早晚,不是我们要变就是他们要变。”
碳硅数据这边正在筹划给被阿里断流的公司供流,但还没开始行动,阿里已经展露吃掉碳硅数据公司的心意。
“那我就下午给蔡总回电。”钟志凌斟酌道,“我尽量表现的弱势,两边的合作能多一些时间都是好的。”
碳硅数据与微信的合作是免费的,或者说,师兄已经用金点子付过费了,这种情况自然时间越长越好。
俞兴点了点头:“嗯,还是你来回,我一说话就容易见真章了。”
下午四点钟,钟志凌给了蔡崇信回电,婉言谢绝阿里这次的投资好意。
蔡崇信在电话里没有多说什么,但他这个电话一结束就立即打给了俞兴,直言不讳的表明来意:“俞总,你可以给碳硅数据公司开个价,最新热点和Wifi万能钥匙的切入都很不错,阿里对碳硅数据公司有收购的兴趣。”
没有什么新一轮的投资,没有什么董事会席位,就是直接的要谈收购。
俞兴有点意外,笑道:“蔡总,我听钟志凌说了,你和他不是这么说的啊,我们上一笔的钱还没花完,现在不急着融资啊。”
“不是融资,是收购,相信俞总拿到这笔资金可以更好的投入到碳硅集团的电车项目里。”蔡崇信认真的说道,“如果电车项目也没那么缺钱,阿里在未来几年会整体上市,部分股票的形式也是可以接受的。”
阿里在香江的B2C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未来一定会重新上市。
俞兴沉吟道:“蔡总,你这个太突然了,我需要时间想想。”
蔡崇信问道:“俞总,多长时间?一周还是两周?关于碳硅数据公司,我们之前有过交流,你当时也是要把这个项目作为电车资金的来源,这是大家的双赢。”
俞兴见这话越来越直白,感受到阿里方面的坚决,给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回应:“蔡总,碳硅数据公司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价值,我认为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它现在是非卖品。”
蔡崇信半信半疑,认为对面是想抬价格:“俞总,你可以开个价,我们再谈谈看,没有不能商量的价格。”
俞兴淡淡的答道:“蔡总,没有价格,非卖品。”
蔡崇信怔了几秒钟,感觉到俞兴的认真,再想着他之前对这个项目卖身的表态,以及,今天与钟志凌的通话……是现在成了非卖品,还是一直都是非卖品?
阿里的投资不是为了财务性的,不是为了让自己的钱用这种方式增值,如果最终目标不一致,更不会把微信的端口放给第三方,而这是大家先前的默契。
投资不让投,收购不给价。
他心里陡然有种资本被做局的感受。
第361章 蜜月结束
蔡崇信没有在电话里与俞兴纠缠。
但是,当他放下手机,心里还是有止不住的愕然。
对于碳硅数据那位钟志凌今日份的沟通,蔡崇信的判断就是他想抬价,而直接与俞兴谈论收购,即便无法达成这个目标,退而求其次的投资入股也会是比较有把握的。
阿里可以收购,也可以投资入股,这两项都能任由对方选择,最终是为了加强对微信资讯入口的掌握。
以及,碳硅数据公司今年以来的发展也确实很醒目。
阿里今年很忙,一边是从香江股市退市,一边是应对企鹅的烧钱竞争,还得保障自家电商业务的稳步发展,这些都是优先级很高的事情。
作为微信的资讯入口,作为阿里对外投资的一个新兴公司,碳硅数据的表现就没那么优先。
可是,一旦把目光投过去,很难不仔细审视这家公司的快速发展。
碳硅数据旗下6个软件,组成被它自己称之为“软件矩阵”的布置,而截止到2012年6月底,“一起K歌”的用户突破百万,“笑吧”和“财经热线”的用户突破两百万,“广告克星”的用户突破一千万。
这4款软件从无到有,即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公认的超过PC,各种APP如雨后春笋,它们的表现仍旧堪称优秀。
然而,作为软件矩阵里的核心,“最新热点”的用户规模达到2800万,“Wifi万能钥匙”的用户规模更是超过4000万!
就在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大会之上,阿里掌门人马伝还春风得意的宣布微信是超级APP,给出一个1亿用户的门槛,彼时被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
现在到了下半年,碳硅数据公司旗下的软件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小半步”超级APP的地步吗?
虽然,“Wifi万能钥匙”的工具属性与低门槛削弱了它用户规模的含金量,虽然,“最新热点”看起来更像是资讯整合,但捏一捏水分,碳硅数据这家公司竟然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运营起来了?
这件事让阿里内部的第一反应就是,移动互联网确实快。
不过,不光是碳硅数据公司借着移动互联网的春风快速获取用户,像91助手的用户接近1亿,安卓市场的用户突破3000万,豌豆荚的用户接近3000万,高德地图用户超过3000万,墨迹天气用户超过3000万……确实有一批APP的佼佼者脱颖而出。
从这种变化来看,超级APP的1亿用户门槛在明年很可能就要有所变动,未来会是3亿、5亿。
但不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如何超出想象,碳硅数据公司也足以跻身佼佼者之列。
如果说之前还有些对俞兴金点子的补偿心理,阿里现在是真愿意买。
蔡崇信把这件事汇报给了马伝,不管是现状还是前景又或者自己的思考与猜测,统统说了一遍。
“非卖品?是真不愿意卖还是想要更多?”马伝是没关注碳硅数据公司的,听到蔡崇信这么郑重其事的汇报,颇为诧异。
蔡崇信不是俞兴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真的知道他到底怎么想,只能表达自己的观感:“我感觉他不是很关心我能报的价格,他压根不愿意听。”
作为他这种身份,对方连价格也不听,决心也表现的很强烈了。
马伝思考一会后说道:“让他们给我发一份碳硅数据的资料,我明天给俞兴打个电话问问。”
蔡崇信应了下来,或许还真得风清扬出马。
次日,俞兴正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接到了马伝的电话。
“俞总,什么情况?”马伝上来就笑着问了句,“你那个碳硅数据公司不卖了?是谁之前还说要6.6亿美元再卖一次的?”
俞兴轻描淡写的答道:“哎,不是价格的问题,兄弟们不同意卖啊。”
马伝打趣道:“碳硅数据公司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吗?这个时候变成兄弟们了?你不好好造车是在想什么?这次能让你的汽车项目一段时间里都不缺钱了。”
俞兴哈哈一笑:“马总,就是因为我在好好造车,碳硅数据的发展都是兄弟们在搞,卖不卖的就要听他们的意见,他们坚决不卖,我也就坚决不卖。”
电话里出现短暂的沉默,彼此的轻松问答没得到一致方向。
马伝的语气转为认真:“俞总,你造车不缺钱吗?”
俞兴回应:“现在还行,等缺钱了,外面还有百家钱。”
马伝退了一步:“碳硅数据不卖,最新热点和微信合作的不错,你知道微信和微聊的竞争,微信的资讯端已经被用户习惯了,这还是你的手笔,它不至于也是非卖品吧?”